书名:(历史同人)秦问

分卷阅读97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为什么病气还能被看见?!

    姜榆摆弄着显微镜,冷声反问道:“我为何要告知于你,你又不是我弟子。”

    医师懵逼:哈?不是你先提起这件事的吗……

    姜榆:你是不是蠢,怎么就不懂我的意思呢!

    ……

    秦国的祭祀暂时告一段落,不过对于这四个人,秦国上下保持了非常大的热议,无论是从嬴政的威信,还是从他们本身的成就来看,他们都是服气的,甚至有不少人希望白帝能托身到自己身上成就一番功名,这些人大多是不知事的少年,而实际的成人还是将心思都放在了自己的工作上,比如说姚贾。

    热闹都是秦国的,他什么都没有,对于李斯的成功,他随意地祝贺了对方一番,然后又将心思放在了怎么赚取利益上,全然不知他也是有机会得奖的,毕竟他确实为了秦国的和平做出了不少贡献。

    而嬴政就曾提议姚贾,却被墨斗一票否决,对不起,他看姚贾不顺眼好久了,这件事是不可能的。

    不过对于姚贾来说,要是让他放弃齐国,千里迢迢赶回秦国那也是不乐意的,这是他的最后一次捞油水的机会,怎么能让他轻易放弃?

    相比于楚国和魏国,齐国是最好商议的一个国家,自从齐王建在位以来,就没跟秦国打过架,虽然地理原因很重要,但是齐王本身的避战思想也决定了很大的作用,当然这中间少不了来自秦国的蛊惑。

    齐国一大部分的宾客都是来自秦国的说客,再将上黄金做的糖衣炮弹,姚贾有理由怀疑,哪怕他不贿赂齐王,对方也不会有任何和秦国对抗的意思……

    不过还是要走一下形式的,于是姚贾当着燕国使者的面,成功地将齐王拉拢了过来,算上前两个国,这已经是第三次了。

    燕国使者咬牙切齿:这家伙还有完没完了?有本事你来燕国,看你成不成功!

    姚贾表示,他又不傻,秦国下一目标就是燕国,他去那里干什么~

    第129章

    公元前231年,在两年前,不知是何种原因,以秦国为中心,各国不约而同地暂停了外战纷争,将精力逐渐转移到了内政之上,而秦国便趁着这个时机,一边恢本国的经济,一边由王翦领军,威逼加利诱地逐步地收复了韩赵的最后一块叛地,随着成蟜被押入咸阳,大地彻底地陷入了安宁之中,但这不代表百姓迎来了梦想中的世外桃源,事实上,对于某些君主来说,没有了战争,意味着他们可以抽出大笔的经费用于享乐或是徭役身上,比如说齐王,比如说魏王。

    不过相比于往年的战乱不断,人们还是过得稍微安慰了一些,至少能够填饱了肚子,从而让人们有那么一点精力去寻求精神上的满足。

    音乐是人类精神永恒的追求,周朝甚至将乐理和自己的统治秩序结合了起来,而随着时代的发展,音乐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从最原始的嗓音,到借助器具的演奏,而到了后世,乐器的演奏方式更是层出不穷,吹啦弹奏不尽相同。

    而借着历史的痕迹,我们大概能了解到演奏乐器最原始的形式——敲击。

    无论是时隔两千年的重见天日的曾侯乙编钟,还是史书中记载的秦王击缶的典故,都证明着这个理论的可能性,当然,还有最最著名的高渐离和他的筑。

    不过,现在的高渐离就是作为一名普通的乐师,在燕国首都蓟的某一处酒馆里常常与狗屠和荆轲喝酒厮混喝酒,喝到开心的时候就直接伴随着自己的乐器引喉歌唱,甚至还唱着唱着就哭了起来,引来路人的阵阵嫌弃。

    没办法,高渐离后世的名气虽大,但还并没有那么有名,况且他也确实没有认真唱,都是脑子里来了什么旋律就唱了出来,在旁人听来确实有点乱,而行为就更加显得神经起来——艺术家的创作过程是常人不能理解的,据说贝多芬的邻居也还嫌他吵呢。

    不过高渐离并不在意那些事情,他只要顺心而为便是,其他的有他的好兄弟荆轲处理,说来你可能不信,虽然荆轲行为方式有些豪放,但其实这家伙有着一颗老妈子的心……

    高渐离拨弄着筑,守着一大瓮的酒等着荆轲的到来,这可不是一般的酒,是他辛辛苦苦从秦国弄来的白酒,据说一杯就可令人酣醉一日,今日他倒是要试他一试,就是可惜狗屠有事远行,品尝不了这个白酒了。

    荆轲很快就到了,他绕过高渐离,直接往瓮坛里一嗅,惊叹道:“这酒好烈,莫不是秦国的白酒?”

    高渐离朗笑点头,从坛子中倒出满满地一碗递给荆轲:“来,试试?”

    荆轲接过碗,吞下一口,直接辣到嗓子眼,他哑着嗓子问:“这酒如此醉人,若是真醉了,如何回家?”

    他们之前喝的酒真跟这个比不了,以前醉了也就是酣,现在醉了估计就真躺下了……

    高渐离神情一僵,这……他还真没想好……

    这时候就显现出荆轲好人缘的作用来了,他随便在路边便找到了一个熟人,让对方带话给家里的奴仆出来接人,随后便放放心心地与高渐离喝起了酒来。

    该说不愧为长年饮酒的人,哪怕是白酒,也没有轻易放到这两人,最多只是让荆轲和高渐离脑子有点混沌了起来。

    高渐离迷迷糊糊地看着荆轲身后的人,迷茫地问道:“话说你近日可是发了财?”

    荆轲不明所以地看着对方:“啊?”

    “若不是有钱,你怎么请得起这么多的奴仆?”

    荆轲瞬间酒醒,他执起短剑转身警惕地看向身后的一大群下仆:“来着有何事?”

    来自王宫内的仆从恭敬低身:“田先生邀您会面。”

    ……

    或许这个时刻,因为秦国的强势,有许多及时行乐之徒,但是燕国太子丹却绝对不在这个行列之中,事实上,他每天都活在焦虑之中。

    他自小在别国经历着人质的生活,已经受够了那种朝不保夕的生活了,他渴望一个强大而安稳的母国,但是燕国明显并不能满足他的需求——但现实是,现在的燕国是五国里最弱小的一个国家,无论是政事上,还是军事上:他的父亲却仗着燕国的地理位置跟着齐国一起醉生梦死,而他派遣出去的使者又接二连三地传来失败的消息,这让太子丹越发地敏感和焦躁,尤其是秦国的将军王翦攻破叛地,俘虏了占据赵地最后一座城池的成蟜,顺路进军向北侵占土地,到达燕国南部的边界的时候,这种焦虑感更是达到了顶峰。

    为了寻求安全感,他甚至不顾他的老师鞠武的劝阻,毅然决然地收留下了秦国叛将樊於期——燕国的武将实在不能看,有这个曾经攻破过赵国的将领在,太子丹安心很多。

    不过他也知道,这不过是虚幻的泡影,如果想要真正的安全,最好的方式还是要让燕国有与秦国相抗衡的实力。

    其实方法鞠武已经给出:送走樊於期,向南连络齐、楚,向北与单于和好,然后再作打算。

    但是理想丰满,现实很骨感,在与姚贾的抗衡中,燕国的使者满盘皆输,而也正是因为结盟的不可能性,让太子丹越发不愿放手樊於期。

    于是鞠武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最后无奈地向太子丹推荐了田光,一位游侠。

    “此人乃燕国‘节侠’,或许尚可一试。”

    或许在平日里,太子丹并不会在意一个游侠,他更加想要的是想商鞅、范睢一般的人才,但是他现在处在绝境之中,这是他的一最后能抓住的稻草。

    “还请老师引荐。”

    第130章

    就像某些人所想象的那样,当侠义遇上现实时,那些游走在鲜血和生活的侠士并没有世俗中所想象的那样逍遥自在,他们主要面对的并不是快意恩仇,而是日日夜夜的奔袭,伴随的是发馊的食物和对故土刻骨的思念。

    不过当他们决定放下这段打拼的人生回到自己的老家时,还是能过着舒坦的生活的,这个时候的侠士要求的是最好文武双全,能培养出这样后代的家族的资产一般是足够富裕的,而田光就是这种回家安享老年的浪子。

    在打拼出一个‘学识渊博,智勇双全,被称燕国勇士,亦称节第二十编侠,誉为智深而勇沈的“节侠”’的名号后,田光便安安心心地进入了老年的生活,直到鞠武找上门来,打破了他的平静。

    太子召人,他自然不敢抗令,跟着鞠武赶到了太子府,说实话,这个时候的田光是相当不情愿的:首先他和太子丹并不熟悉,其次他见识地多了,区区一个太子他还不放在眼里,给鞠武一个面子见一见还行,要是让他做事那就异想天开,他早就不是那个轻狂的少年了,现在只想安安稳稳地过日子。

    但是,当他看见等待他的太子丹的时候,稍微改变了一点想法:对方一见到他就跟看见了什么一样,直接上来亲自倒退着给他引路,而当他要坐下时,甚至跪下来拂拭他的座位,这个样子,实在是可笑有有点可怜。

    如果田光是一个天纵奇才或许还会觉得太子丹是礼贤下士,但可惜,他丰富的生活阅历早就让田光明白自己的能力,他根本不可能改变一个国家,尤其是燕国。

    而太子丹这幅作态,更是让田光确定了燕国没救了的信息——一个国家的继承人都慌成了这个样子,他又怎么可能有信心?

    “先生?先生!”太子丹见田光出神,忍不住出声提醒,“燕国与秦国誓不两立,先生是什么意思?”

    田光回神,开口道:“我听闻在骐骥盛壮之时,一日可奔驰千里,可若是等它衰老,便是劣等马也能跑到它的前边。如今太子光听说我盛壮之年的情景,却不知道我精力已经衰竭……”

    田光婉拒的话犹如一块黑布一般,将太子滩牢牢地裹在其中,不留任何一丝希望,他的视线慢慢地走田光的脸上转移到某一处角落,就像是一个被医生宣判失望的病人一般,扯着田光的袖子作最后的挣扎,哽咽道:“先生……当真不愿救救燕国?就当……就当孤求你了……”

    田光无奈道:“太子,我已经老了。”

    “不,”太子丹抓住最后一点希望,急切地否认,希冀地看着对方,“在孤心里,先生不老!先生不是侠士吗?为何不愿帮帮燕国……帮帮孤……”

    田光沉默片刻,太子丹的眼神时那么无助,那么渴望得到帮助,让他不禁想起那些被他曾救助过的人,那时他是何等地意气风发——不求救天下人,但求燕国百姓安然无虞。

    他叹了口气,像是放下了一道枷锁一般,重新挺起了因岁月而压弯的背脊,他出声道:“臣虽已年老,不能冒昧地谋划国事,但我有一好友,名为荆卿,是可以承担这个使命的。”

    峰回路转,太子丹赶紧抓住机会:“既然如此,孤可否通过先生和荆卿结交?”

    田光欣然点头:“自然。”

    “那便太好了,”太子丹松了口气,但随即像是想起了什么一般,又出声吩咐道,“今日孤所讲之事,先生所说,皆是国家的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露。”

    田光看着眼巴巴看着他的太子丹,微笑起来,俯身应下:“是。”

    他是侠士,做事全凭一个‘义’字,答应之事,定然会做到!

    ……

    荆轲打了个酒嗝,虽然已经微醉,但他还是理顺了田光说的话,本来荆轲是想直接质问对方的,但是当他看见对方的驼背时,还是换了温柔委婉的问法:“你与太子谋事,便是今日你请我来的理由?”

    太子丹不找谋士,专门找他们侠士的意图其实相当明显了,就是想要刺杀秦王,但是这个任务很明显是有去无回的,荆轲没有一下子答应下来,倒不是怕了,而是不相信田光是这种将明知危险重重的任务推卸给别人的人,否则他也不会跟他做朋友。

    “太子知我壮年时的勇猛,却不知我今日之衰。我接下着任务不难,但恐毁了燕国大计,到时受苦又是燕国子民,”田光弯腰道:“我和你彼此要好,燕国没有谁不知道,而正是如此,我才和你不见外,把你推荐给太子。”

    荆轲理解,但还是摇头:“即便是我,仍难成事。”

    一方面刺杀秦王确实难,另一方面还是出在太子身上。

    田光了然,他无奈道:“我听说,年长老成的人行事,不能让别人怀疑他。如今太子告诫我说:‘所说的,是国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露’,这是太子怀疑我。一个人行事却让别人怀疑他,他就不算是有节操、讲义气的人。”注1

    正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太子丹的经历导致了他焦虑而又多疑的性格,但刺杀这种事需要的是彼此之间的信任。

    荆轲点头,想接着话说什么,但是田光打断了荆轲,他站起身,重新直起了自己的背,一道白光闪过,快得连荆轲都没反应过来,等他回神时,田光已经将一把短剑置于自己的脖子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