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文盲的北宋生活

分卷阅读87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意思是,他不会停下来,至于那些小问题,等以后大宋强大了,那么小问题也不会对大宋的根本造成什么妨碍。

    魏拾遗怔住,他没想到王安石会这么回答。

    不,应该是意料之中,只是他亲耳听到,很……震惊。

    现代也记载了一些王安石变法期间的事情,其中一件很让人震惊的就是万人上书,以及断腕逃避保甲。

    那个时候已经到了变法末期,因为变法出现的问题太多,人民也从最初的支持变成了反对,万万人民联名上书废除变法,而保甲,则是人民不能同时兼顾上税养军以及入军,所以只能逃避。

    不仅如此,还有一件事,那就是当时北宋有个地方发生了旱灾,有人就说是因为变法引起的,上天不同意。然而那时王安石却是说旱灾是天气原因,和变法没有关系。

    旱灾当然和变法没有关系,王安石的说法没错,但是他的态度和做法却让人心寒,也正是因为这件事,导致宋神宗的态度发生了变法,不在坚持变法。

    魏拾遗自然也知道变法有牺牲,可是如果这些牺牲可以避免,那么为什么不避免?如果放任,总有一天会造成祸患,就比如变法失败……

    “先生!”几乎是没有思考,魏拾遗下意识的就喊了一声王安石。

    王安石回头,魏拾遗像是在看着他,又像是没看着他,语气郑重的说道:“先生你觉得这件事是小事情吗?”

    王安石没回答。

    魏拾遗继续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句话难到先生不知道吗?”

    “变法的最初目的是为了大宋变得更好,更加强大,不受外敌威胁。可是国是什么?有民才有国,只有人民变得强大,国家才会强大。你觉得现在大宋的人民变得强大了吗?”

    王安石脸色微变。

    “还是说,你难到不知道,此时变得强大的不是整个大宋,而只是大宋的朝廷。朝廷有钱了,朝廷有粮了,但是那些钱,那些粮全部都是人民的。”

    “你没有把大宋变得强大,你只是把人民的富裕弄到了朝廷里来,做出了一副强大的假象!”

    魏拾遗说得又快又急,他真的是被王安石的那一番话气着了,心里的焦急无处发泄,说出来的话便很重了。但他不后悔,王安石固执他一直都知道,他也知道为了目的王安石可以付出很多代价。

    但是他无法接受,真的无法接受。

    难怪……难怪历史上的王安石会被称作妖相,难怪会有人说他和宋神宗把好经念坏了。

    王安石变法固然有许多缺陷,但那些缺陷不是不可以改正的,但现在看来,王安石变法最大的缺陷不是那些缺陷,而是变法的态度和实施的正误。

    如果变法最后就成功了,那么也很有可能在其他的方向继续变法。但若是一开始变法就失败了,那么就别说以后继续变法了。

    有人说北宋最大的问题是体制,魏拾遗也这样觉得,可是在体制目前无法动摇的时候,如何把现在的变法实施成功才是最大的问题。

    若是这次变法成功了,那么未来又未可不会触及到体制。

    “对不起,我说的话可能很不中听。”长吐了一口气,魏拾遗道:“但是我不后悔,先生你要是觉得我说得难听,那就当我没说吧,我还有事,就先走了。”

    但他的身体顿了顿,道:“但我还是想说一句话,如果百姓开始反对变法,那么您的变法真的会成功吗?”

    说完,魏拾遗就走了。

    以往他到王宅来会呆上许久,可是今天,他却连半刻钟都没待够。

    魏拾遗出去的时候遇到了王老夫人,他对王老夫人勉强的笑了笑,也顾不上王老夫人疑惑的表情,便出了王宅,一路回了魏家。

    魏拾遗觉得有点累,也有点茫然,从穿越之初知道北宋几十年后会灭亡,就一直在准备,不管是赚钱还是冒险把武器给周赟,他都不想北宋那么快的灭亡,更甚者知道这是平行时空,更是用心,甚至想过用尽办法让北宋继续留存下去。

    他也想过王安石的倔强脾性,在原本的那个世界,王安石就那么不容易说服,这个世界的王安石自然也如此,只是他没想到,在亲自听王安石那么说了,却那么难以接受。

    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北宋……应该也会像他那个平行世界的北宋一样吧,覆灭,被取代。

    “拾哥儿,你今天怎么在家里?”魏拾遗坐在院子里,李三娘突然抱着一个小孩走了进来,疑惑的问道。

    平常这个时候魏拾遗要么是在医馆,要么是在御拳馆,或者别的地方,在家里的时间是极少的。尤其这会儿还是中午,是他最忙的时候。

    魏拾遗收起思绪,带着微笑说道:“没什么,就是回来休息一下。”然后他起身去看着李三娘怀里的小孩,那小孩脸蛋圆圆,眼睛大大,很是好看。

    魏拾遗把手伸过去,把小孩就伸出小手抓住他的手指,小小的五根手指,让人很是怜惜。

    这个小孩就是李三姐的小孩,他已经要一岁了,和刚出生像个小老头儿不一样,此时的他长得异常的漂亮。

    “他可真可爱。”魏拾遗道。

    李三娘抱着小孩很是慈祥,跟着笑着说:“小宝是很好看,你可不知道,每天晚上我们看着他都不想睡觉,又乖巧又听话,也不乱哭。”

    在每个家长的眼里,都是自家的孩子最可爱的。当然,小宝也确实很好看。

    不过李三姐说着说着就叹了口气,维护肆意听了,便问她为什么叹气。李三娘就说:“我担心的是小宝之后长大了,该取什么样的娘子,哎,小宝这么可爱,我真的很舍不得。”

    魏拾遗:“……”

    魏拾遗忍了又忍,才堪堪把脸上的惊讶忍下去,小宝这还没一岁,李三娘居然就担心他的亲事了。

    不仅如此,李三娘还对魏拾遗说道:“拾哥儿,小宝还好一些,拾欢那里你可得更小心一点,可不能选到那些品行不好的人,像我们三姐……哎,不过我相信拾哥儿你的眼光,你一定会给拾欢寻一门好亲事。”

    接下来,李三娘就对魏拾遗说要如何如何看人,如何如何选取魏拾欢自己的意见,还有那汴梁最出名的媒婆等等等,因为李三姐的婚事失败,李三娘在这方面可下足了功夫。

    一时间,魏家有些沉郁的气氛开始便和宁和起来。

    李三娘在那里说着,魏拾遗的心思却又飘远了。

    若是像李三娘说的那样,那么那个时候的北宋必然是平和的,只有北宋平和,人们才有未来,才会过上那般平凡却又安静的生活。

    要有那样的未来,北宋就不能覆灭。

    想到这里,魏拾遗心里的沉郁便渐渐消失了,然后他心里又升起了堪称昂扬的斗志——再去劝王老先生。

    他这只劝说一次就不去了,还说那么重的话,真的是很不应该,既然已经知道劝说王老先生不容易,那么他就应该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

    想明白,魏拾遗便委婉的请李三娘回了李家,而他自己,则再次朝王宅走去。

    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三次不行他就继续下去,他不相信,王老先生还真的不在乎那些平民百姓,也不在乎他的变法会不会成功。

    再次去王宅,魏拾遗却得知王老先生并不在家里了。他有些慌乱,难道在这短短的时间里,王老先生就已经进宫了吗?他迫不及待的想要颁布下一条律令吗?

    魏拾遗慌乱,给他开门的王老夫人却是磁性的说道::“拾哥儿,你这般慌乱做什么?他没进宫,是之前和你一起来过家里的周虞候找他出去了,你要不要到家里等等,他们应当是没多久就会回来。”

    王老夫人还记挂着魏拾遗先前离开的事情,想让他进来坐坐问清缘由,不过魏拾遗心思没在这里,就没有进去。

    周赟来找王老先生了?为什么?他这个时候难道不应该在宫里?怎么会到王宅来?

    魏拾遗心里满是疑惑,却又想不明白为什么。没有办法,他就只能去周府等着,看看周赟找王老先生到底是做什么。

    魏拾遗这一等就等到了晚上,周赟没有回来,他没办法,只能留下口信,让周府的人把他来过的事情告诉周赟。

    周府的人对魏拾遗也很熟悉,自然是满口应了下来。

    再然后,魏拾遗就等周赟的消息,皇天不负有心人,在三天之后,周赟派人来叫他去周府。

    到了周府,魏拾遗立刻就问了那天的事,周赟也不隐瞒,让魏拾遗坐下,然后开始说他为什么会去找王老先生。

    原来是那天周赟决定去宫里找官家禀明此事,但他回到宫里,却发现官家没有在自己的宫殿里,然后他问了一位伺候在官家身边的公公,才知道官家去了皇太后那边。

    因为英宗英年早逝,神宗继位时间又早,英宗的身体一直不好,所以神宗被立为皇太子的时候就一直受到极大的厚望。

    此时太皇太后和皇太后都还健在,神宗小时候也是受到他们的教导,可能因为英宗去世了的缘故,两位女子会神宗很是在意,因此每月神宗都会花上很长的时间到太皇太后和皇太后那里去,他每次一去,必定在那里待到极晚才会回来。

    然而魏拾遗说的那事情也很严重,周赟便只能等着,但他等了一会儿,突然想到他一个人来说这件事,让官家下旨处理那人好像把握不是很大,因为一个县令背后往往都有其他的派别,轻易不能动。

    于是,他便出了宫去找王老先生。

    现下王老先生最受官家器重,若是他们两个人一起去说这事,那么解决的可能性就会大很多。同时王老先生也是负责变法的事情,要是他同意了,那么神宗对这事也会更加上心。

    然后后面的事情魏拾遗就知道了。

    当即他就紧张的问道:“那结果如何了?”

    周赟眼神复杂的看了看魏拾遗,点了点头,“成了。”

    “成了?”魏拾遗怔住,随后更加急切的问道:“可是早先王老先生拒绝了我的请求,你是怎么说服他的?”

    周赟听了,这几告诉魏拾遗他是怎么说服王老先生的。

    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带着王老先生亲自去看看生活在底层的老百姓,亲自去看看那些欺压百姓的县官。

    汴梁周围也有县城,那些县城看起来平和,但私底下却仍旧有一些欺压百姓的县官,只是比起那些遥远地方的县令,他们做得更加隐晦,也更加的没欺压得那么厉害。青苗法出来,这些县令自然也动了一番手脚。

    只是因为这些人不那么明目张胆,再加上一些势力纠缠,因此朝廷才没处决这些人。

    但饶是那些县令欺压得‘轻’,生活在底层的老百姓仍旧很艰难。

    王老先生是做过县丞的,也曾经为了百姓做过许多的善事,他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大宋变强,百姓也活得更好。变法的时候有牺牲和损失,他早就明白。

    可当真正看到的时候,那也太超过预期,心里的想法就难免有些动摇。只要想法开始了动摇,那么开始改变也不是一件难事。

    接着周赟再带着他去了一些地方,那一个下午,他们足足走了有两个县城,走访了十十多个村庄,到了晚上,王老先生的想法就再也不坚定了。

    平常人自然是没那么容易走两个县城的,但周赟选的是两个极近的县城,以及他有内劲也就是轻功,架着上好的马车,带着一个人走访十十多个村庄也是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