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不过是替他赚回些许名声,这称呼都更近一步。
拜伦对上司面热心冷、虚荣阴狠的本性,看得分明。便以温和不失恭敬的态度答道:“塞缪先生,您日理万机,在事情没有明确下来之前,我不敢给您添麻烦的”
塞缪·诺顿对下属的恭维十分受用,笑容更为和蔼:“你就是太拘谨了些……好了,我们说回正事,肖申克被选为试点,到底需要做哪些试验?”
接过简明扼要的任务清单,典狱长通读一遍过后,指着其中一项问道:“案情回顾、狱中表现、推荐信……这些我们都好提供,但是假释委员会还要看雇主担保书?这些废物,能找到什么正经雇主?”
守卫队长压下心中的不悦,解释道:“肖申克目前的改造岗位,大多都是体力劳动,技能单一,的确不易寻到大公司的聘用……因此,希望您批准我列举的倒数第二项”
诺顿顺着指引看过去,他挑了挑眉毛,眼神里透出些不屑来:“你是说,让人给他们扫盲?且不说他们能不能学会,我们哪有时间给他们学?!”
对典狱长先生来说,时间就是金钱。犯人的时间被占用,损失的,可是他的金钱!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参加,这会加入我们的积分兑换体系,有志于出狱后找份体面工作的,自会报名。而且,文化课程可以在他们的放风时间开展”
这解释倒是差强人意,点了点头,诺顿说道:“行吧,这事你看着办,下个月再来汇报就行”
也就是说,拜伦找到州立假释委员会要来的试点项目,诺顿占了好名声,却完全懒得费力气去管,全盘扔回给下属。只要监狱收入不下降,狱警队长想怎么改革,就怎么改革。
于是乎,安迪托老布把书和明信片还回去的时候,对方带来一个令他措手不及的消息。
老爷子眯着眼睛问道:“37927是你的编号,对吧?”
“是的……”低头瞥了一眼自己胸前明晃晃的号码牌,安迪不懂对方为何明知故问。
“小伙子很沉得住气嘛,以后咱们也算是,半个同事了”担任图书管理员的布鲁克斯,笑眯眯地迈着步子,缓缓离开。
难得一头雾水的银行家,终于在瑞德的指点下,发觉餐厅墙上那张他未曾留意的公告。事实上,目前除了那张暗藏玄机的明信片,他什么都不在意。
“看见没,那行写着,让以下囚犯,在自由活动时间担任扫盲班讲师!放心啊,是好事!有大把积分可以赚的!不比出去做工差”
“扫盲班?”
“安迪,你就出去几天而已,怎么,啤酒厂的阳光太猛烈,把你晒昏了头?!哈德里队长的兑换处,又多出几样好货,你还不知道?”
“……还没来得及关注”
随后,在瑞德絮絮叨叨的讲述中,安迪逐渐拼凑出拜伦从首府回来后,搞出的新花样。
其一,假释委员会将犯人每月排名,作为狱内表现的量化指标——这条足够让还想重见天日的刺头们,俯首帖耳,争当模范。
其二,积分可兑换扫盲教学,利用放风时间开课,地点就在老旧的图书馆,未来会根据前期进展,开放更多的文化教育,让走出去的人,多一份选择。
前者,可谓是给屡遭驳回的犯人,指了条明路;而后者,将刑期较短的囚犯也吸引过来——如果有选择的话,有几个人甘愿坑蒙拐骗之后东躲西藏,而不是光明正大地自食其力呢?
作者有话要说:
法尺,顾名思义,法国作家大仲马那个时代采用的计量单位,一法尺约等于325
所以说,伊夫堡果然比肖申克好挖啊……
当然,除了墙体差异之外,主要是因为在伊夫堡无需劳作吧
(可以日夜兼程的挖)
外役监:指把犯人□□于监狱以外的地点
从事农、林、牧、渔等特定作业的□□制度
1854年—1862年在爱尔兰任监狱长的沃尔特·克罗夫顿
在最初实行的累进制度的杂居□□与假释之间加上了中间监狱一级
做为假释前的半自由阶段
对于将予释放的犯人实行监外作业制度
此后,这一制度得到推广
原著中说是塞缪·诺顿首创,并借此大肆敛财
本文算是,哈德里队长和典狱长各怀鬼胎、一拍即合吧
在这里,替我们拜伦小哥哥的人设再解释一句
尽管在安迪看来,队长先生是个心软的要死的善良傻瓜……
但是,朋友们,上帝视角的你们都知道,这都是爱!啊!
简单来说,无论是外出的伙食改善,还是帮犯人们找出路
还不是要迂回曲折地照顾安迪嘛
不然拜伦是不会挪出自己画图的时间,不辞辛苦地折腾的
精致利己的设定,稳如磐石!!!
好吧,反正以后无论拜伦的初衷到底是什么
他还是会逐渐变成肖申克监狱最闪亮的那颗星哟
辞职是不可能了,这辈子都不会辞职成功的哈哈哈
至于一心要做鼹鼠先生的安迪
他后面会不会继续挖墙,以及何时能重获自由
嘿嘿,你们接着看嘛~
第14章 第十四章
当最后一块拼图归位时,安迪将前因后果想得明明白白。
他不禁捏紧了袖口,片刻,又松开。
或许,如果没有遇到拜伦,杜弗兰会为眼前并不遥远的假释机会,兴奋不已——抓紧机遇,早日以模范囚徒的身份走出铁门,之后摇身一变,便成了彼得·斯蒂芬。
但当这一切的主持者是拜伦·哈德里时,他做不到,无债一身轻地金蝉脱壳。
那会是,将守卫队长的一片赤诚,扔在地上践踏,而对方,是他决不愿损伤一分一毫的人。
转念一想,安迪苦笑:‘若不是拜伦,在这里服刑十年便假释,只能是个梦。我恐怕要等到满头华发、垂暮老矣,才会被审批合格’
假释脱身可鄙,而自证清白无望,安迪是否陷入绝境?
并不是,早在他抄写下那行法文的时候,他的目标明确且唯一:等待
等到小阿奇长大,等到好友走回他的建筑所,等到新的接任者到来,等到石墙凿穿……
他终将以平等而无辜的身份,站在他的面前。
希望那时,拜伦还会喜欢雷诺阿的画作;希望那时,哈德里还会记得肖申克的故人……
l≈ap;ldquo;huaiout entière das :
≈ espérer !
(人类的一切智慧是包含在这四个字里面的:
‘等待’和‘希望’!)
看着明信片下方新添上的字迹,拜伦深吸一口气,低声道:“是的,总要怀有希望,才能不在无尽的等待里,迷失方向”
这话不只是对好友的肯定,更是自我勉励——五年内,重新拿回注册资格,仅仅是开始。
现代主义方兴未艾,这是教科书中的大师们,不断创造历史的时代。他,不能沾沾自喜于些微琐碎的练手项目。
一座、两座……房屋的数量并不重要,他只要一份,被人们真心喜爱、长久铭记的作品,替他见证沧海桑田,不枉人世走一回。
而现在,哪怕耳畔常有人恭维道贺,拜伦很清楚,距离独立完成真正意义上的建筑,作为idp尚未攒完的实习生,他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人有远虑,亦少不了近忧。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好不容易把安迪混在其他三个有本科学位的囚犯里,一齐送入图书馆,拜伦刚想要松一口气,重新捡起图纸,便接到兰奇利托管中心的电话。
“园长太太,您是说,后天有亲子活动开放日,需要至少一位家长出席对吗?”拜伦的声音不起波澜,心底却开始七上八下地敲着鼓。
那个小脸愈发圆润的大眼胖崽,严格意义上来说,不能算是他的儿子,毕竟,小阿奇出生的那天,他才刚刚接受自己穿越时空的事实。
但无论如何,阿奇伯德,是拜伦在世上唯一血脉相连的牵挂,自然希望他能如名字里寄托的期许那样,成为一个行动果敢、灵魂高贵的人。
思及远在加拿大的苏珊,拜伦不由地抿唇暗忖:‘现在想来,倒是有些后悔……’
自然不是后悔,同没有任何感情瓜葛的妻子离婚,而是,方才兰奇利园长话里透出的消息,无疑预示着他后天参加的开放日活动,很可能是与妇女儿童一起喝杯下午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