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需要关心的人太多了。地震发生的几个小时候,小刘和小黄曾经军事训练的空降兵出动了,第一批空降兵几乎是在无气象资料、无地面指挥、无地面标识的条件下,采用盲降的方式进入了灾区,徒步穿越在随时可能二次塌方山林中,带回了第一手资料。
“我也想去一线”小刘低着头,感觉到无助,自己什么都做不了。几次跟学校申请,学校都以“没必要”为由,中断了通讯。
“谁不想去,我还想去找老天呢哎”
命令,即是红线,学校不让去,他们谁都不敢擅自前往。这次之所以会上6年级而不是上一批,是因为有人违抗军令逃避救援被处理了。
正说着,小黄的手机响了,带教老师要求小黄带早点回去。
“走吧,别想了,先干活了。去买早饭去。”
“嗯。”小刘点了点头,也跟了出去。
一周后干舅回来了,两周后,昭昭和温存一行人回来了,一个月后靳初一和靳十五回来了,两个月后小汪告诉小刘,他已经回到了帝都继续实习。
在俞市继续实习的小刘,等啊等,却没有等回白夜和小冯。
第130章 第 130 章
医院里每一位从前线回来的医护人员,都被当成了英雄欢迎。
不,不是当成英雄,而是他们就是英雄。他们的无畏对得起自己的职业和身上的军装。
不同的是,靳初一作为西南地区急救方面领军人物,救灾时在分诊救治伤员方面贡献突出,本应该是大书特书的。可他一回来,直接请了长假。
本来小刘还以为靳初一是灾后应激障碍,结果发现还不是。
“他一定在忙着总结什么。”同样从前线归来的靳十五,专门来了一趟俞市看望自己的哥哥,但被拒之门外。除了疲惫和消瘦,靳十五还是日常那样温文尔雅。临行前,靳十五嘱咐小刘,让他作为学生,去看望一下靳初一。
“这是我们第二次遇到这么大的地震那次地震如果不是他最先反应过来,我应该已经死了”说完靳十五摇了摇头。
“第一次难道是”
“是。”靳十五肯定了小刘的疑惑:“我们两个都是唐山人。上学的时候还有点口音,那时候天干还嘲笑我,一开口就让他想到赵丽蓉”
“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靳十五说完苦笑一下:“所以当年他选择急诊急救,我不知道是不是跟小时候的经历有关。但初一是个很优秀的人,习惯总结,而我只是最随着他的步伐,享受红利而已。我是个过去了就过去了人。”
地震发生时,还只是小学生的靳初一,不但最先反应过来带着全家人逃出了砖楼,在救援时主动负责照顾安抚同龄人,巧妙运用从父亲哪里学到的知识照顾伤员,是老师得力的小帮手。而后来随处传唱的“少儿应灾口诀”,也是靳初一编的,时隔几十年,这首儿歌再次被传唱了起来。
靳十五走后的第三个夜班结束,小刘来到了靳初一的办公室。跟靳初一堆满了文件的桌子不同,小冯的桌子很干净,小冯走之前自己收拾的。经常有医护人员来他的位置看看,医院不让放花,所以只能看看。
小冯是个爱干净的孩子,做事虽然有些慢,但认真仔细有条理,再加上一副好脾气,病人怎么闹都不生气,作为同事,小刘非常欣赏这种人。
但可惜,老天并不会因为你是好人,就会让生活待你温柔。
收拾着自己写的病历,小刘又想到了白夜。一个认真上进又不服输的女孩子,就是因为太认真,让她显得有些笨拙。可白夜很快接受了这个事实,一边自嘲“笨鸟先飞”,一边努力的弥补着自己的不足。在小刘看来,以白夜的环境而言,她能做的已经相当好了。
本来实习结束,白夜应该在家安安稳稳复习准备考验呢吧可是现在,被算在失踪人口内消失了两个月,谁都知道是什么意思。
擦了一下眼泪,小刘出门买了一些吃的,准备去看看靳初一。靳初一喜欢吃什么,小刘都是从小冯的口中知道的。
靳初一家离医院有点距离,是一栋老式的小高层。
敲开了门,靳初一看到小刘楞了一下,但还是让进了屋子。看到小刘带来的食物,靳初一眼神飘了一下,没吃,放那里了。
靳初一的屋子非常空旷,让小刘想到了当年他和小汪最初的屋子,没有电视,没有沙发,客厅里放着一张书桌,方便写作看书。厨房也没有使用的痕迹,干净的有些洁癖。唯独房子门口放着的纸箱子还有生活痕迹,看起来非常不协调。
“稿子改回来了?”靳初一开口的第一句话,还是在关心自己的书。
“是的,编辑说联系不上您,让我带给您。”小刘把包里出版社的打印的稿子拿了出来递给靳初一,虽然不到20w字,但是厚厚的一摞子。
“嗯。”靳初一点了点头,接过稿子看了起来。
出版社还在使用纸质化流程,贯彻三审三校,每一次都会打印厚厚的一本,编辑用红笔在上边认真的批注一些问题,就像初中生的笔记,认真而细致。
靳初一非常快速的检查了一下稿子上批注的问题,并不停地拿着绿色的水笔标注着,20分钟不到,看完了整本稿子。
“小十五的书,是不是已经快要出片下印了?”靳初一看完最后一页,敲了敲稿子。
“是,顺利的话,八月份就能在市面上看到了。”小刘点了点头,这算是他第一次出书,比较关注。
“嗯。”靳初一哼了一声,随后把稿子递给小刘:“明天你快递给编辑。”
“好。”小刘把稿子塞回牛皮纸袋子,小心翼翼的放回包里,之前这些事都是小冯在做。
稿子的事结束后,气氛进入了僵局,等了2分钟,小刘先开口了:“6月底,我就准备回学校参加考试,需要您”
“哦,还需要我写什么评价报告一类的么?”小刘还没说完,就被靳初一打断了。
“是的,还需要您填写一个实习手册”小刘递出一个b5开本的小本子,32页,需要导师手写,很多主观评分,大量的手写内容,经常遭到辅导老师诟病。
“您可以写好打印完贴上去”斟酌着每一个字,小刘能感受到靳初一情绪不高,生怕把靳初一惹怒了。
“没事,我会在离开前给你的。”
“离开?”
“嗯,我选择自主择业了。上边批准了,下个月起我不是医生也不是军人了。”靳初一摘下眼镜,观察了一下小刘:“果然你也不近视。”
“嗯,我戴眼镜是为了”
“防止液体飞溅我知道当年我教天干的。”靳初一放下眼镜伸了个懒腰:“一晃这么多年了,真是毫无建树”
“不能这样说您做得很好了,在急诊这方面。”
“呵,光有医术也不行。”靳初一操作了一下电脑,把笔记本屏幕翻转过来递给小刘。小刘大眼扫了一下,明白了靳初一在写“救灾后总结”。
“光让医生往前线跑是不行的,设备,物质都没到,只能干瞪眼,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道路不同更致命。”靳初一说这些话的时候,皱着眉头,额头上的疤痕更加明显。
这次上一线回来的人,不少身上都带着伤,有的是余震造成的,还有的是像靳初一这样被人打的。
靳初一是被记者打的,伤员上直升机时,出现了拥挤,不得已靳初一守在飞机外快速的判断谁该上谁可以等一下。本来,应该是那些被留下的家属最为激动,但是他们都老老实实等待着,相信总会轮到自己。
在靳初一拦住了一位准备趁机上飞机的记者后,给予逃离的记者情绪崩溃,拿起话筒对着靳初一脑袋就是一下,也不顾靳初一满脸鲜血,高声呼叫着“医生打人”。折断掐头去尾的片段被记者所在媒体在网上飞传,最后要不是拍照的黄三恰好也拍下来完整的一幕,舆论反转才得以翻转,记者辞职,报社出来道歉,不然估计闹剧还要飞一会儿。很多人都怀疑这是靳初一归来后请假的理由。
“不完全统计,这半个月医院救治了9w多人,其中重伤病员1w6多,废墟里挖出来6000多,最后死在路上的都有好几千事情不能这样了,需要抓紧总结,谁知道什么时候会有下一次。”靳初一一声叹息。
话虽不好听,但小刘明白作为医生,作为军人,需要有这样的准备。
“让专家上前线是一种资源浪费,没有设备,没办法手术救不了人。应该加强现场秩序管理和运输,投放更加有体力的卫生员式的医生,简单包扎后向后方输送。保证人活着,快速运输,疑难杂症交给后方处理,这才是好的方法。不光就在,将来战场上也是这样。之前我们都因为活的□□稳大意了。这次应该总结够了代价太大了。”
似乎是第一次,靳初一如此严肃的跟小刘交谈着。
“刘侑,未来是你们年轻人的,将来你可能还要遇到类似的情况,你要记好了,不然是血的代价。”
“我明白。”小刘点了点头,把靳初一的话记在了心底。
“没事就走吧。”靳初一转回电脑目不转睛的敲打着键盘。
小刘张了张嘴,他想跟靳初一说说小冯,但又觉得没资格管闲事,只得起身离开。
走到门前,刚准备开门,小刘听到后方来了一句“门口的箱子,帮我扔了”。回头看了一眼,靳初一收回目光,继续干活。
小刘楞了一下,抱起了箱子,就是那一瞬间,他看到了箱子内最上方的是一张照片,是靳初一搂着小冯的合影。
第131章 第 131 章
小冯的盒子,小刘没有扔,而是直接抱回了家。出租车师傅误以为小刘抱着骨灰盒,全程脸色铁青,大气不敢出。
回到家,小刘干了一件让他自己都意外的事情,他翻看了盒子内的内容。
最下方是衣服,上方夹杂着8本日记,一年一本,是从小冯认识靳初第一天开始写的日记。日记上放是一些贵重物品,表,手机,钢笔,p3,还有一封信,以及那张照片。
出于好奇,小刘戴上了p3,一首单曲循环的《把爱放开》。
歌曲开始,沙哑男声吟唱的“我们的爱,过了就不再回来,直到现在我还默默的等待”,原本属于另一首歌
这两首歌,小刘并不陌生,小汪经常在家哼唱。
小刘打开了那封信,前边只是告诉靳初一,这些都是花靳初一的钱买的,任凭靳初一处理。
也就是看了信,小刘才发现,箱子内的物品被翻找过,想来,也是靳初一翻看了原本压在最底下的那几本日记。
打开了第一本日记,写于千禧年,应该是小冯大二的时候,他跟家人出柜,被赶了出来,在路边和人打架,头开了花,被送进了医院,认识了靳初一。
发现小冯和靳初一的相识并不是之前告诉自己那样,小刘也不觉得有欺骗,谁都有难言之隐。
然后,靳初一约了小冯。
约病人睡学生,这么没节操的事情放在靳初一身上一点也不违和,虽然小刘一直劝说自己人品和专业领域要分开看,但都无法说服他内心里“靳初一是个人渣”的想法。
翻看日记的时候,小刘不知道怎么的总是想到小汪的母亲,那种每日心情日记,每天都会写。也有不同,小冯毕竟是个男生,没有那么多少女情怀总是诗,他只是记录着两个人的生活,就像情景剧一般,甜蜜的,苦涩的。
不得不承认,靳初一是个很好的情人,让小冯每天过得刺激新鲜,并且沉醉于“恋爱”的感觉,小刘不知道小冯是爱上了爱情,还是爱上了靳初一。
哪怕靳初一心里有另一个人,小冯依然爱着他。小刘不懂,靳初一一开始就跟小冯摊了牌,小冯竟然也乐意留下。
也许只是一场简单的钱色交易而已,那时候,小冯所有的生活费用都是靳初一负担的。小冯,就像一个田螺姑娘,操持着靳初一的内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