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三国同人)鱼尾轮回(维亮/瑜亮)

分卷阅读11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1)------------

    关兴万般挽留之下,姜维留住关府静养。青苑造盖不俗,陈设格局颇具妙趣;姜维积郁已久,初至蜀中,只觉世间诸事难明,索性将纷纷过往暂抛脑后,趁着夏日时节休养身心。关兴关青兄妹自知之前太过失礼,但若得空,便去作陪。几个年轻人虽各怀心思,但毕竟各有才趣,花前月下把盏作伴,心照不宣地避过一些话题不谈,倒也相聊甚欢,共度一段短暂而闲适的时光。

    一时军务变动,关兴便先返汉中。姜维相送时,见花柳盛极,初呈谢意,不禁惊觉夏去秋来,自己侨寓关府,竟已有这许多时日。他左协下伤痕,已淡作一道浅红,自思伤已痊愈,无益久住;且关兴既去,自己与关青独处,难免知情人揣测,便欲搬出。

    这日午后,他正打点行装,却见门帘掀处,关青一袭青衣,柳眉微蹙,素手捻一信笺,急急走入。

    姜维见她神色凝重,不由问道:“关小姐此来何事?”

    关青道:“伏于吴地的青衣卫,传来暗报,称江东周鲂降于魏国曹休。吴乃盟友,但若失察,必为曹休所败,于我季汉形势,恐极为不利。”

    姜维将一册书收入行囊,随口笑道:“关小姐不必忧心,周鲂必是诈降。”

    “为何?”关青抬眼,眉间尽是惊异。

    曹休得内应而伐吴,兹事体大。她身为青首,得此消息,一边修书报与诸葛亮,一边已准备亲自赴吴查探。忽想起姜维尚在府中,其人智高胆大,便前来讨教。不料他答得如此斩钉截铁,怕连丞相也做不到这般判断,不禁心下不服。

    殊不知姜维承周郎旧忆,而周瑜与周鲂之父颇有往来,甚是交心,知其子弟人品绝不至此。见关青扬眉撇嘴,裙摆轻扬间,面上已是军中青首神色,甚是有趣,有心相逗,笑道:“似我这般聪明的人,怎会说错?”

    关青见他故意学自己说话,不由微红了脸,半嗔半笑:“原来我平日里说话这般自大。”

    她只道姜维说笑,仍决定潜入吴境,一探虚实。瞥见姜维屋内行李已打点周全,想他暂无军务,而才智见赏于丞相,此去吴国,若得他在侧,定然助益匪浅,便问:“将军可愿与青同往?”

    姜维听闻,心头忽地一动。此生虽只求结旧怨,别无他愿,却终不免有去国怀乡之情。沉思了片刻,便点点头,应承下来。

    ------------(2)------------

    太湖上,烟波浩渺,水道网罗交织。吴中青衣暗卫集散于此,以水路传风递讯,如湖底水草般交错盘织,似水蛇般灵巧隐匿。

    关青入吴之后,盘桓于吴中数处,最终赶赴太湖。一连数日泛舟湖上,于浩渺烟波之间,查音问讯,细细追询各处动静。姜维在一旁观得青衣卫组织严密,而青首心思细敏,行事果决,心中暗暗称善。

    昔日周郎,对吴国风土了如指掌,即便隔世,思考诸事亦颇得要旨。姜维自视此生为无家无国之人,偶尔于细末之处暗助关青,倒也令她轻松不少。两人互相敬重之意,不知不觉与日俱增。之前相互执刃杀伐的景况,似是一日远于一日了。

    关青细细亲研情报,愈发觉得周舫之降有诈,恰如姜维所言。不日,果有陆逊石亭大捷之讯传来,绷紧的心弦,这才逐渐放松下来。

    江南本是富庶安逸之所在,虽已至夏末,依旧日丽花开,目光所及之处,红酣绿匀,勾引游人醉赏。关青久处兵戈场,见江南山温水软,风光旖旎,不同于蜀山雄奇险峻,也甚觉有趣。

    这日雨过天青,她在湖上舟中暂结军务,闻得船外欢声袅袅,揭帘而看,原有人女子采莲而歌。吴女天生柔媚,便五官平平者,亦多小巧白腻。见华船之中有俊俏公子推窗而视,面上飞红,而犹自眉目传情。

    关青公务已然告毕,正是心情大畅,兴意忽至,便请了当地私厨,设宴于湖心。以茶代酒,谢姜维一路作伴指点。吴菜品形味精致,份量玲珑,却花样迭出。两人本已觉饱,忽然又上一肴,莹润如玉,状美而质弱;伸箸而尝,味淡有清甜,轻软好吃。

    这道菜便连姜维也不认得。唤渔厨相询,厨子答道:“此为‘豆腐’,新传入吴,以太湖鱼羮浇头引味,自成特色。”见二人形容不凡,出手大方,便恭恭敬敬将烹制之法细细道来。

    姜维边听边笑:“此物甚妙。”

    关青心下赞同,暗想:如此清淡美味,正可趁机学会,将来做与丞相品尝,必然喜欢。又想:此为奢念——自随他征战以来,连年奔波,何时可嫁为人妇,洗手作羹汤?思及此处,只觉想得过头,不免面映红霞。却听姜维接着道:

    “险关之处,难以屯田,当令守军植黄豆、汲清泉,以备有患。若一朝兵临城下,可以豆腐劳军,豆渣喂马,或能旷日持久、复使兵强马壮。”

    关青心中一凛——若丞相在此,也会做此想罢。看来自己终究是少女心性,便在军旅,比起真正的将军,还是差了一截。且看姜维双眉轻蹙,目光微动,执箸间指点风云,餐桌如若兵盘,不觉略略晃神。

    姜维言罢,眼帘轻抬,与关青对视。关青此行,照旧清衣素裹,只头戴一顶玲珑镂空的小小玉冠,以添几分江南子弟的清贵。肤白犹胜吴女,吹弹可破,此时看来,恰如盘中豆腐,几环青葱巧点缀。自天水月下相见,姜维便知其虽然年少,却心性坚韧,人品一清二白,眉目间自有一番端严之致,心中亦是肃然起敬。

    两人四目交投,相对凝视对视片刻,微觉光景尴尬。一时之间,谁也不作声。又对坐一会,关青推说饱腹,起立船头,伫望湖景。姜维亦从舱中跟出。关青见湖光潋滟,莲女妩媚,随口赞道:

    “不愧为西施范蠡佳话之地。”

    却听身后姜维沉吟道:“送心爱美人以图国运,实是无情之至。”

    关青不曾想过此由,不禁一愣,接道:“若真如此,或许那西施为了爱人,甘愿行此耻事?”

    姜维轻嗤道:“女子牺牲一世幸福,换男人一时英名——倒也是痴情得很。”

    关青给姜维一点再点,果然渐渐觉得此间无情,随着那湖心波光,一道道泛上来。见美景当前,便不愿多想,笑道:“向来痴情偏偏遇无情。我若生做西施,哪能忍辱长侍吴王,更不愿隔年再会范蠡——倒是早早沉入湖底的好。”俯下身掬一捧湖水,只觉触手凉冽,又自言自语道:“却也不信那范蠡不会伤心?”

    第一缕秋风吹过,在太湖上漾起微波。湖心一双俊公子不再言语,只顾饱览花落前的盛景。

    ------------(3)------------

    游罢太湖,便访姑苏。苏城乃吴中重地,权臣常有府邸在此,青衣卫亦设法混迹其中。关青在苏城暂作停留,这日杂务告毕,而天色尚早,便决定一睹城中风土人情。

    沿街而行,忽见一处门庭若市,进出者皆衣履鲜洁。关青不免多看几眼,姜维亦定睛看去,原是一座苏绸织造坊。

    这店面当年颇得乔夫人喜爱,时常光顾,因而成名——原来热闹至今。

    二人各揣心思,入坊一看。苏绸轻软细腻,与蜀中锦缎华丽颇有不同,关青此时无要事在身,四下看看,想起寻常少女闺中生活,也难得地生出几分悠然神往。

    姜维匆匆几眼,扫过各色衣履,目光定在铺面尽头处低挂着的一袭粉红裙衫上,只觉色彩明丽而不流俗,令人过目难忘。回头看关青面带好奇之色,便低声道:“关小姐看那件如何?”

    关青移步细看那粉裙,果然质地上佳,近观更见花瓣纹绣,精致无匹。关青虽素来偏爱清雅衣饰,鲜着艳装,目光也不禁在这粉衫上流连许久。待回过神来,姜维已交付银两,将粉衫为她买下。

    关青不觉惊喜,忙道了声谢。两人出坊,关青索性寻一客栈,将新衣更上。一时间荷抉翩跹,娉娉婷婷,对镜看看,心中甚乐,却也自觉不惯,遂取帕蒙面方出。姜维见到,亦是眼前一亮,心中暗想:若是初见时便是这般模样,断然想不到她会是军中暗卫之首,更不会举枪相向了。

    当下称赞几句,二人继续前游。

    说笑之间,不知不觉步入一条窄巷。梧桐荫蔽,甚是遮暑。关青贪凉,兴冲冲向前走去。

    光线渐暗处,一宅门半掩,隐有花荫探出头来。一阵风过,门前满阶青苔衬落红。关青不意此间有这般风雅,试着将宅门一推,光线忽明,现出一个大院来——花树巧置,若非太过繁茂,疏于修剪,恐怕要压过自己的青苑一头。当真别有洞天。

    且听几声轻笑,院内有几名盈盈少女,轻踏着那乱纷纷满径落红,迎风放着小巧纸鸢。衣香鬓影,煞是好看。

    大院深处,有一座小苑,却是铜门紧锁。纸鸢高高低低地飞,有的越过墙头,便有少女取小银剪将牵线断去,纸鸢轻飘飘落入苑中不见。

    关青见此景妙极,好奇心大盛,欲拉姜维上前,却拉不动,回头一看,姜维面色忽白,神情微滞。关青一愣,转念一想,他必是不愿唐突堂前少女,而自己正着女装,又有轻纱遮面,便径自上前与少女们搭话道:

    “各位姊妹在玩甚么?”

    少女们听见,回头相视。她们本出自苏城大户,见面前粉衣女子目秀声清,气质不俗,也顿时心生好感,收了纸鸢,拥她入院相叙。关青自称初来此地,女孩儿们你一言我一语,很快便熟络起来。

    “妹妹初到姑苏,想必不知这是何处,”一黄衫少女,容色稍长,向关青笑道,“这原是先大都督苏城旧府。昔日周都督智胜天君,风流无匹,暂居此地时,城中女子,多有为之倾心。更有人勤学琴道而有意误弹,只为得周郎一顾。”

    一紫衣少女蹙眉接道:“怎奈周郎已娶,待那倾国倾城的乔夫人一心一意,剩下的心思,尽放诸国事。闺阁中不乏胆大者,失落之余,情寄纸鸢,偷让那一缕情丝,乘着清风,入院而去。”

    黄衣少女神情一转,目露忧色:“然天妒英才,周郎早逝,乔夫人亦随其而终。都督公子,早移居柴桑等处。后陛下来至姑苏,建造报恩寺,见周府无人打理,而周郎犹享民心,索性将院落对几户周府故交开放,只留那府邸深锁不开。”

    她抬眼见关青听得入神,便继续絮语:

    “时过境迁,如今城中少女,大都未曾见过周郎。而这断线纸鸢的旧习,却一直流传下来。一则纪念国之栋梁,二则借此寄情,心中若有了些什么,便亲制纸鸢,上书词句,送入院中,默求称心,聊以□□。”她面露羞涩,声音转低:“怎奈婚姻大事,当从父母之命,怎是自己能够选定。有情之人,能如愿者寥寥,正如当年群花难围一人,怎不令人作月下叹!。”

    关青听得这绮丽故事,细细想来,只觉感人至深,不觉也拿起一只纸鸢,放将起来。她本正当青春妙龄,平日里将这一番天真烂漫藏于戎装之下,今日天高日远,美景良辰,与吴中少女们玩耍起来,的确开怀。她擅执飞器,轻轻易易便将纸鸢放得高高,引得少女们连声娇笑。

    眼见那纸鸢愈飞愈远,黄衣少女递过剪刀笑道:“妹妹心中可有甚么放不下的人?恰可趁此一剪,了却烦恼。”

    关青本仰头看着纸鸢,闻得此言,忽然手一抖。那纸鸢在飘在天上,也是一颤。

    自己的一番心思,虽久在军中,却与春闺少女何异?

    自知人事以来,她心中何尝有过第二个人。只是那段感情,越是长大明晓事理,越知飘渺难为,深藏心中,却始终难以放弃。心里暗自描画那周郎夫妇,在院中携手赏花;自己和心上人若能有这么一天,那真是万事俱足,更无他求。接过银剪许久,却迟迟不肯断线,心中惆怅难言。末了,终是将剪子交还,不言不语地收了纸鸢。

    众少女从关青外露的一双凤目中,瞧见深深愁容,也各自将心事勾起。沉默一刻,见不知不觉天色渐晚,已近日暮时分,便收拾了东西,与关青惜惜作别。

    关青独执纸鸢,立于院中。此时东风止静,香散空庭,且听残夏时分,花落水流红。种种闲愁,放纵出来便难控制,不觉芳心自警。

    呆立一会儿,乍回头时,忽见姜维坐在廊角落寞处,不觉一惊。心想自己贪玩若斯,竟将同伴抛在脑后,让他白等了这许久。仔细再看,却见他并无不耐之色,神情静默,凝望桐树浓翠。一身白衣,掩袂独坐,倒似与老院融为一体。关青看去,如观一幅旧画,心道难怪自己一时忘却他的存在。

    她微微讶异,缓步走上前去。姜维闻得脚步声,似才回过神,缓缓立起身来。

    两人各怀心事。其时院中花染斜阳,静美之至。两人四目对视,却无言语。

    忽然听得“叮铛”一响,自院门传来。

    关青回首去看,只见一矮一高二者立于院门口。矮者作管家打扮,干瘦而老,布衣朴素,惊异之色溢于言表。脚边一串钥匙,想是从他手中落下。

    而那高者一身半旧衣裳,其色却胜新雪。约莫四十余岁,面色沉静,目光潇然,落在关青与姜维身上。

    这目光澄如温水,却令关青瞬时心如坠冰窟。袖底十指收紧,陷进纸鸢的骨架中去。

    ------------(4)------------

    每得一胜,陆逊都习惯性地回去看一看周瑜。

    石亭之战,陆逊再任大都督,以周鲂诈降为饵,引曹休大军深入,即彻败之。归时,吴主亲执鞭以见、脱翠帽以赠,更解御金校带、欠身佩为钩络。令左右以御盖相覆出入殿门,其间亲密,于时莫与为比。

    而世人似乎忘了,此时广得盛誉者,也一度籍籍无名。二十载前,他尚名议,在群星闪耀的赤壁一役中并无作为。那时众人互相评论时,说到陆议,只称温和中庸,一语轻轻带过。若非周瑜对他另眼相看,更早说服吴侯、国太,将孙郎之女许配于他,恐怕众人根本不会将他提起。

    虽说二十四岁确是年轻,但江东向来英雄出少年,且各自棱角分明;周瑜在他那个年纪,已与小霸王孙策并为美玉明珠,佳名远播。陆议不知周都督为何在这济济人才中,偏偏挑中自己暗地里栽培,只担心不能及他预期,时时诚惶诚恐。

    一日终于按捺不住,去江边寻觅都督,想要问个究竟。恰逢周瑜喜闻军中多了利箭十万,兴致大发,临江凌波剑舞,风采难言;不远处另有一人含笑而立,一袭月白长衫随风拂扬,也是说不尽的飘逸。诸葛孔明草船借箭归来,与周瑜已是诸事偕同,出入成双。陆议在一旁静候远观,见二人文武动静,相得益彰;低头看看自己影子,只觉低矮。也羡孔明智计超群,暗叹不能亲为自家都督分忧,令外人夺去风流;更思勤于功课,即便天资不逮,只求尽心尽力而已。

    周郎剑毕,面上容光焕发,似乎想起了曹操大雾中吃下的哑巴亏,欢欣溢于言表。旁侧早有人抱酒坛相候,周瑜沿江一路走来,伸手处便有人斟酒,酒到杯干。陆议见他逸兴大发,心下自然欢喜,想道:都督豪气,当真令人心折。可惜我天生不是这类洒脱倜傥的人,不能与之觥筹交错、琴瑟相合。

    周郎剑后血行正劲,心情又好,酒入空腹,很快便悠然微醺。走至诸葛亮面前,笑着举杯。诸葛亮却微笑着摇摇手。

    “啊,先生只饮茶,我却忘了。”周瑜仰脖,自饮尽杯中酒:“人生在世,应当畅情适意。先生却是自律得很。”口中不以为然,眼角眉梢却挂着掩不住的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