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少年包青天同人)[少年包青天]世间事(庞策)

分卷阅读24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庞统反驳:若是自己真密谋造反,那肯定不会牵扯其他不相关的人进来,由此可见,公孙策派手下出面这件事基本不成立。况且,公孙策亲信之人只有展昭和包拯,这点众所周知,包拯如今下落不明,而展昭,那日也在巡街,也不可能会出现在中州王府与辽人密谋。至于赵祯说的直接由庞统出面交涉,庞统只用了这几个字解释:

    “凭着本王的地位,又有谁可以驱使得了?”

    听到这话的展昭等人腹诽:这会儿倒装冷艳,也不知道之前成日围在公孙大哥身边献殷勤的人又是谁?

    中州王生性高傲,这点全京城都知道,因此倒是没什么人质疑他的话。

    赵祯咬牙,说就算公孙策没有参与造反,但你庞统可是主谋,这点是逃不掉的!

    这话,倒是承认了公孙策的清白。

    庞统没说话,百姓们却开始七嘴八舌了,说什么既然公孙大人是被冤枉的,那中州王也一定是被冤枉。可见,之前的流言是有多么得深入人心。

    眼看着这次公审又要没结果,耶律文才也不得不出面,以狼神的名义发誓自己所说的一切属实,庞统确实有参与谋反。

    百姓却不吃他这一套,他们本来就恨死了连年与大宋打战的辽人,现在一个辽人跳出来要诬陷保卫他们的大将军,他们怎么肯依?

    见到耶律文才的狼狈,赵祯也没有审下去的欲望了,当场便把主审官的位置给了陪审的一个官员,自己打道回宫。

    这无疑又是庞统的一次胜利,但他脸上并没有见到什么喜悦之情,他一直担忧地望着公孙策:虽然在牢里的这几天公孙策吃好喝好,但他自幼身子骨弱,之前生过大病,又接连两次审问,他面色苍白,像是扛不住了。

    庞统果然观察入微,还不等审问正式结束,公孙策却在众目睽睽之下晕倒了。

    作者有话要说:  表示我真的不是故意不更文的。。。只是不小心忘记掉了而已QAQ

    ☆、第四十三章

    公孙策的身子虽然不好,但他却是个要强之人,若非不得已,绝不会把自己的弱点展示给别人看。由此可见,他这次晕倒,绝不是身子虚弱这么简单。

    赵祯还没回宫呢,就听见有人来报说公孙大人晕倒了,也是心里一惊,忙叫人宣太医,也不回去了。

    礼部侍郎晕倒,公堂上乱的一锅粥,每个人手忙脚乱的不知该做什么好。庞统趁机提议说把公孙策送到离刑部不远的中州王府,也没人反对,当即众人便把公孙策送到了王府里歇下。

    太医院里的首席太医关太医立马就被请了去,初步诊断,公孙策是由于本身身子骨弱,又忧思过甚,再加上大病初愈就被关到牢里去了。如今听到庞统没事,一直吊在半空中的心总算落了地,也正因为这一放松,身子一软,顿时没了力气,晕了过去。

    由于审案还没正式结束,按理来说庞统和公孙策还算是嫌疑犯,可现在也没人去管这些,庞家一派的官员自然不会去说这点,而保皇派的官员看到连皇帝都亲自来中州王府探望公孙策了,也聪明的不去触这个霉头。

    毕竟明眼人都看得出,赵祯并不是真的想动公孙策,反而对他关爱有加。单不说那些名贵的药材被一趟又一趟的送到中州王府,光是从赵祯对庞统的态度就可见一斑。

    谁都知道,皇上和中州王不对付。但是,他俩在对待公孙大人的态度上却是出奇的一致。庞统就不用说了,这里就是他的家,对于他日夜都呆在府里守在公孙策身边谁也挑不出毛病。但赵祯却不同了,好好的皇宫不住,却也住到了对头的家中,他的这种用意实在让人深思。

    其实赵祯不止一次提出要让公孙策搬到皇宫里住,都被庞统以“病人需要静养不宜出门”给拒绝了,无奈之下,他居然提出要暂时住在王府里,对此,庞统也不能反对。

    一座算不上太华丽的王府了住上了目前大宋最出名的三个人,一时间京城里八卦传得漫天都是,连带着,连中州王府周边酒楼茶馆里的生意都好了不少。

    公孙策住的,是府里最好的客房。说是客房,其实当初庞统挑房子时已经盘算好了,将来这间房要留给公孙策住,因此,房内的装饰很有一番文士的味道。

    病中的公孙策昏昏沉沉的,自然没心思关心这些,而赵祯因为怀着别的心思,对这间房也是挑三拣四的,庞统的一番心意,现在倒是无人欣赏。

    虽有名医,但公孙策仍然不见好。头三天几乎一致昏睡着,对外界的人或事物都无反应,后来几天他虽然清醒了点,但仍然只能卧病在床,连下床的力气都没有。

    公孙策从展昭口中得知了自己昏迷之后发生的事,再见到庞统和赵祯时心中总觉得十分别扭,但这两天一日按三餐还带加餐的来探望公孙策,无奈之下,公孙策只好避不见客,除了包大娘和关太医,其他人都见不到他。

    见不到一心牵挂的人,庞统和赵祯都觉得是因为对方的原因公孙策才不肯见自己,两人更是相看两相厌,甚至到了一见面就互相嘲讽的地步。但默契的是,两人都没有提到这次谋反的事,大概因为在两人心里都明白,公孙策是为什么病倒的。

    赵祯是皇帝,也不能在中州王府常住,没几天便也回宫了。倒是庞统,他也闲来无事,虽不能亲眼见到公孙策,在他的院子里溜达溜达也是好的。

    这不,溜达着,庞统就见到了公孙策。

    这天公孙策的病有些好转,便想着自己卧病这么多天,也该出去散个步,舒舒心。

    哪知一打开房门,就见到了自己现在最不想见的那个人。

    病中这么多天,公孙策尽量让自己不去想庞统,但这个人的身影总是不自觉的跳入公孙策的脑海中,显得那么顺理成章。如今一见到庞统,整个人都定住了,一时间也不知道是进是退。

    庞统见到公孙策也是一愣,当下心中一乐,脚下的步子也乱了,就像是个初次见到心仪的姑娘的小伙子。

    白玉堂恰好在屋顶上喝酒,见到这一幕,笑着摇了摇头:若说这两人之间没什么,也只有展昭那只笨猫会信了。

    庞统不愧为处变不惊的飞星将军,一息之间便调整好了自己的心情,笑着向公孙策走去,朗声说道:“束竹今个儿可是好点了?”

    公孙策也不愧为文静沉稳的第一才子,对庞统的问话也是微笑回答:“承蒙将军关心,好多了。想必过不了多久就不用麻烦将军府上了。”

    庞统心里一惊,面上平静如水:“怎么会麻烦,束竹能够多住些日子,本王心中是十分欢喜的。”

    公孙策微笑:“将军不必客气,这中州王府,公孙策真是住不得。”

    庞统挑眉:“难道束竹指的是那些谣言?”

    公孙策笑容渐渐收起:“将军睿智。”

    庞统轻蔑地笑:“束竹理他做什么?清者自清……”

    公孙策道:“只恐怕是浊者自浊吧?”

    庞统的笑容挂不住了,说:“束竹你……”

    公孙策也严肃了:“将军是个聪明人,公孙策也明人不说暗话。如今,我真的不适合再在这儿住下了。”

    庞统冷笑:“公孙公子什么时候也害怕谣言了?还是说,你是心虚了……”

    公孙策打断庞统的话:“庞统!”

    庞统嘴角翘起:“束竹终于叫我的名字了。”

    公孙策心中无语,说:“你啊你……”

    庞统说:“束竹你就安心养病吧,至于外面都说些什么,我会帮你搞定的。”

    公孙策张了张口,想说些什么,最终还是没说出口。

    打那以后,市面上关于中州王和公孙大人乃至皇上的谣言竟然渐渐平息了,再也没人敢在公共场合提起这件事,直到那件事的发生——

    作者有话要说:

    ☆、第四十四章

    京城最近不太平。

    先是礼部侍郎公孙大人抱病辞官,皇上苦留无果后竟然派兵围守侍郎府,以为太后看病为由将包大娘“请”到皇宫里,又将展昭提升为御前一品带刀侍卫,赏银无数,风光无量。

    百姓都道公孙大人是修了八辈子的福气,才能受尽圣宠,连带鸡犬升天。而那些沉浸官场数年的大臣们私下却另有较量: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只怕那公孙策,会成为董贤第二。

    此事还没有平复,又有一件事震惊朝野——权利滔天的中州王庞统居然也宣称要解甲归田,而他解甲之处,便是公孙大人的故乡——庐州。

    此消息一出,连外族都轰动了。庞统,这个名字他们恨了几年,怕了几年,如今却是在如此突兀的场合宣布:我要走了,大家后会有期。

    一时间,汴京城里汇聚了无数来自各国的探子——大家都害怕,庞统此言不过是想要让他们放松警惕,好趁机攻打自己。毕竟,大家都被庞统打怕了,宁愿憋屈的谨慎,也不愿再遭受一次毁灭性的打击。

    不管怎么说,对于一个将军,特别是一个屡战屡胜的将军来说,庞统正值壮年,人们有理由相信,他还能再胜许多年。

    有心人联想到了之前赵祯、庞统、公孙策之间的故事,似乎从中发现了什么,但还不等他将这个推断告诉其他人,自己已经悄无声息的消失了。

    但谣言就像是滚雪球,越滚越大,没多少时日,市面上已经开始流传着关于“皇上公孙大人中州王之间不得不说的故事”,便是庞统的手下也已经无力制止。

    故事里,公孙策被描述成一个生有媚骨的祸水,凭着见不得人的手段取得官位,甚至还勾引到了皇上和中州王,致使他们反目成仇。如今他自知罪孽深重,主动辞官,没想到赵祯和庞统对他用情至深,最终闹出一系列事故来。

    庞统初听此言便觉得不妙,果不其然,这个谣言越传越玄乎,最近竟闹得满城皆知,就连远在深宫的庞贵妃也派人向庞统打听此事是否属实。这时候,他知道一切都糟了。

    公孙策的性子,庞统清楚的很。若是他知道自己被泼上了这样的黑水,最后还不知道会做出什么事来。一瞬间,庞统已经明白:当务之急,决不能让公孙策知道这件事。

    不只是庞统,开封府和侍郎府的众人,甚至连赵祯都不约而同的做出同一个选择,他们秘密将消息封锁,连下人都仔细筛选,生怕一个不小心就刺激了病中的公孙策。

    然而,这世上怎会有不透风的墙?况且聪明如公孙策,早从众人奇怪的态度中看出了些蛛丝马迹。

    起先他以为是因为他辞官的念头吓到了众人,但后来越想越不对劲,终于有一次在散步时听到了下人小声的议论……

    总算可以不用憋着藏着了!这是展昭第一感受。

    这个想法实在是不厚道,展昭心中的喜悦维持了不到一秒,就被浓浓的担忧给取代了:公孙大哥,不知会怎么看待这整件事。

    公孙策并没有做出任何反应,起码从表面上看是这样。然而大家都知道,这种情况是最糟糕的。

    这意味着,公孙策很生气。

    没有人敢说话,大家都眼巴巴地看着公孙策转身走进自己的厢房,关上门,然后,然后就没了动静。

    一开始谁也不敢去打扰他,后来渐渐发现不对劲了:公孙策在房里呆了整整一天,没叫过下人,也没出门过。

    众人慌了,公孙策大病未愈,怒火攻心,再加上一天不曾进食,若是出什么事,自己会有什么下场,想想最近皇上和中州王的举动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