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少年包青天同人)[少年包青天]世间事(庞策)

分卷阅读23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然而,当自己安插在公孙策身边的探子回报说公孙策被赵祯抓走,庞统生生捏碎了手中的瓷杯。

    这回庞统真是看不懂赵祯了。据他所知,公孙策为人谨慎小心,平日并没有犯什么过错,赵祯要抓,也不应该抓他。

    一墨,这个被庞统安插在公孙策身边偷偷保护他的探子,此时正站在一旁,大气也不敢出。庞统的脸色实在太难看,他的神情,便是当初兵变失败也不曾有过的。

    庞统的脸色越来越低沉,他吩咐下去,立刻进宫面圣。

    赵祯,此时并没有在佛堂吃斋念佛,反而在大殿上坐着,似乎就在等着庞统到来。

    见了赵祯,庞统便是再不情愿,也勉强行了个礼,也不等赵祯叫他起身,便气势汹汹地站在殿堂里,问道:“他呢?”

    赵祯的神情倒是很淡然,抿了一口茶,漫不经心地问道:“不知道庞爱卿说的是谁?”

    庞统强忍着杀人的冲突,说:“赵老六,把公孙策放了!”

    赵祯重重地拍上案几,猛得起身,手指着庞统,大声说:“庞统!你以为你是谁,敢和朕这么说话!”

    庞统怒极反笑,说:“赵老六,你以为没有我,你的江山还做的稳吗?”

    赵祯大怒:“来人!庞统欺君犯上,将他关入天牢!”

    庞统咄咄逼人:“欺君犯上?赵老六,你倒是说说,我庞统是如何欺君,又如何犯上!”

    此时赵祯反而冷静了下来,说:“那你倒是解释解释,你和耶律文才在你的中州王府都谋划些什么?”

    庞统一听有些失神,他想,赵祯是怎么知道这些事的?莫非身边有他的人?

    不会。下一秒庞统又否定了自己,自己身边的人都是和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是不会反他的。唯一的可能,便是……

    脑海中浮现耶律文才的脸,庞统的拳头握得吱吱响:没想到自己败在这个辽人的手上。

    作者有话要说:  因为学生会的事,最近忙得都忘了吃药惹。。。

    ☆、第四十一章

    平日里赵祯看上去一副温吞的模样,这次的动作却是十分迅速,以谋反罪名逮捕庞统、公孙策,天下震惊!

    先前的太庙兵变,总归是没成功,况且庞统将功抵过,赵祯也无可奈如何,如今却是人证物证俱在,就算庞家有再大的能耐,庞统还是不得不面临牢狱之灾。

    而在这次事件中,最令人惊讶的便是公孙策了。

    公孙策没有参与这次的造反,这件事庞统心里明明白白,赵祯耶律文才心里也是清清楚楚。可是,天下人都不知道。

    天下人都道你公孙策与庞统关系亲密,两人都是年纪轻轻便身居高位,一文一武相得益彰,若说你没参与造反,谁信?

    便是有不信的,也将这份怀疑埋在心底。满朝大臣,谁都看得出公孙策之所以被安上这个罪名,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赵祯。皇帝允许这么做,别人当然乐得落井下石。毕竟公孙策少年得志,朝中看不惯他的大有人在。

    要说赵祯的心理也是复杂得很。一方面,他并不希望这件事会连累到公孙策,毕竟这么多年公孙策的所作所为他都看在眼里,若是不信任他也不会让他居高位了。但另一方面,虽然公孙策很无辜,但他却是打击庞统一个巨大的利器。赵祯也明白,若仅仅只是凭着此事想要彻底打压庞统是不可能的,能让庞统添点堵他乐意至极。

    怀着矛盾的心思,赵祯难免对公孙策留情三分,不仅特意吩咐下面的人决不能怠慢公孙策,还赠了许多书给公孙策解闷。如此一来,下面的人倒是糊涂了:这皇上,到底是喜欢还是讨厌公孙大人啊?

    当然,对于庞统那便是双重待遇了。不仅住得最差,狱卒最凶,连外人都见不着,可以说,赵祯把庞统当作重刑犯看待了。

    也难怪赵祯会如此作为,人庞统都要把自己赶下皇位了,自己若是再不行动,那可真成了个笑话。

    再说庞家,庞太师一听说自己那个不省心的儿子居然又要造反,还被赵老六捉到,被关到天牢里去了,他不禁苦笑:这儿子太优秀、太有野心也不好。庞府又要家宅不宁一段时日喽。

    庞太师还没发完牢骚,便听见下人来报:“老爷,夫人说,若是大少爷有什么三长两短,她也活不成了。”

    还没等他开口,庞飞燕又冲了进来,拽着他爹的袖子说:“爹,听说大哥被那赵老六给抓了,你带我进宫,我要面圣!”

    庞太师一个头两个大:这一个个怎么都这么不叫人省心?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再说说侍郎府上的情形。

    听说公孙策被皇上拿下,展昭第一反应便是拔起巨阙,扬言要去劫狱。还是白玉堂手快拦下了他,要不这会他都要到天牢门口了。

    包大娘年纪大了,正在青天药芦给人看病呢,忽然听到公孙策被捕的消息,一口气没上来,竟是晕了过去!在百姓和大夫们手忙脚乱的帮助下,醒是醒了,却是一直靠着床头叹气。

    白玉堂算是这些人中最冷静的一个,毕竟他和公孙策之间的羁绊最浅,况且他一向都是处变不惊的样子,如今却成了整个侍郎府的主心骨。他一面派人去打探公孙策的消息,一面又动用自己手中陷空岛的探子去查此事的真相。

    毕竟,不管外人怎么说,他们都知道公孙策是不可能造反的。

    一时间,京城风起云涌,黑白两道都忙得手忙脚乱,而事件中心的主人翁,却是出奇的平静。

    庞统就不说了,虽然监狱里的环境艰苦,但他也习惯了战场生活,便也不会觉得很难熬。若不是他知道公孙策因为他也在受苦,他倒是想多在这牢里多住些时日,体验体验一下不一样的人生。

    公孙策住的地方离庞统不远,却是天上地上两种级别。他的牢房里,有床有桌椅,有书本甚至还有笔墨,采光也不错。

    这些却不是重点,重点是,他虽然被关在牢里,却一天三次地被皇上召唤,去宫中喝喝茶,下下棋,临睡了才回去。

    这在别人看来,公孙策哪里是去受苦的?他是承蒙圣恩,来牢里享福的!

    一开始,公孙策对此事完全摸不着头脑。莫名其妙皇宫就来人说自己犯了谋反罪,要带自己去天牢关着,等到了天牢之后却又被好吃好喝的供着,生怕自己有哪里不满意。饶是他再聪明,也看不出这皇帝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渐渐地,他从衙役那里打听到,他的谋反罪,罪名是从犯,而主犯,便是庞统。

    待他知道这件事大致的来龙去脉,他明白了:感情赵祯这是抓了自己威胁庞统呢。

    毕竟庞家的势力实在太强大,若仅仅只是把他抓了,难免他不翻盘,如今把公孙策握在手中,哪怕庞统再厉害,也不得不考虑一二。

    公孙策倒是没去想,为什么赵祯就那么自信抓了自己就可以威胁到庞统……

    庞统却也真吃赵祯这一套,虽然赵祯明令禁止外人在探望庞统,可庞家的探子总有办法溜进牢里给庞统传递消息。然而,正由于公孙策在赵祯手上,庞统不得不多考虑些,以寻找一个两全其美的法子。

    就这样,便到了公审庞统的那一天。

    这不是庞统第一次站在被告席上,但却是第一次和公孙策站在同一阵营里。

    往常公孙策总是和包拯一伙,包拯与庞太师不对付,自然而然就看他这个庞家人不顺眼。公孙策虽然和庞统是旧相识,但也总站在包拯身后。没想到今天他俩却以同样的罪名站在一起,庞统不禁唏嘘造化弄人。

    谋反罪不是小事,况且此案涉及了两位重臣和辽人,因此赵祯下令三堂会审,由赵祯亲自来做主审官!

    作者有话要说:

    ☆、第四十二章

    很多年后,当初去观看这次公审的老人们回忆,至此之后,无论后来是皇上娶亲还是王爷嫁女,汴京城再无盛事。

    中州王和皇上杠上了,中间还夹着最受圣宠礼部侍郎公孙策!再没有比这消息更加吸引人眼球了。因此在公审那天,来围观的群众足足是围观包拯公审的三倍!

    对于赵祯来说,旁观者越多他越满意,他倒是要让这天下百姓作证,中州王庞统造反,证据确凿!

    相对的,对于庞家人来说,目前的局势对他们来说大大不利,对他们来说,能够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是最好的。百姓都是健忘的,若是事后多多做些好事,庞统还是那个万民敬仰的中州王。这种事,庞家曾经做过一次,事实证明,效果很好。

    但如今赵祯打击庞统的意图十分明显,便是庞贵妃想找赵祯求情,也被拒之门外。最后庞太师无奈,想着儿孙自有儿孙福,也不去管庞统这事了。其实他心里也清楚,凭着庞统现在的实力,他确实也不要自己操心。

    要说庞太师真不愧为庞统的亲爹,把庞统猜了个八九不离十。庞统虽在狱中,但情报通道却从没断过,因此他也做了一些安排。

    所以当赵祯以骄傲的面孔呈现在众人面前叫他跪下时,他依然没有任何惊慌失措,举止就像平日例行的上朝。

    气势上输了一截,但赵祯并不气馁,毕竟证据确凿,无论庞统再怎么否认,这个谋反罪,他判定了。

    然而,赵祯这次却错了,错得很离谱。他怎么也想不到,庞统并没有为自己开脱,反正是为公孙策辩护。

    公孙策并没有参与这次的谋反,赵祯明白,作为证人的耶律文才也明白。况且公孙策平日在百姓中素有美名,如今庞统一提起话头,外面围观的百姓也都嚷嚷起来,喊着要严查此事,还公孙大人一个清白。

    局面眼看着就要失控,便是赵祯也没办法了。他经历了风风雨雨才坐稳帝位,最是知道珍惜民心。

    无奈,他只好下令将庞统与公孙策暂时收监,下次再审。

    一场轰轰烈烈开头的公审便这么草草结束,但作看客的百姓们却没有丝毫不满——中州王不顾自身为公孙大人求情,这得是有多过命的交情啊!一些目光超前的说书人抓到了这其中透着丝丝缕缕的暧昧,可以预见将来新的话本子又能在京城流行……

    公孙策开始也震惊庞统为自己求情,后来转念一想,庞统之所以能坐上这个位子,说明他很有审时度势的眼光。直觉告诉他,庞统这么做一定还有别的原因。

    公孙策不愧为最了解庞统的人之一,就在公审的第二天,汴京城里便处处流传着一个说法了。说是中州王庞统其实并没有谋反,而是赵祯怕他功高盖主,便联合了辽国南院大王假造他谋反的证据,还把公孙大人给扯了进来,目的也是为了敲打敲打公孙大人,让他明白谁才是自己真正的主子。这证据呢,也很明显,想想昨天公堂上赵祯和耶律文才的表情就是了。

    昨日当庞统说公孙策没有谋反时赵祯和耶律文才的表情确实反常,便是三岁的小孩都能看出不对劲,看来,这次的谋反罪很有可能真是假的。

    听到探子回报这个谣言时,赵祯气得当场就把案头的砚台摔个粉粹,他猜到庞统会反击,没想到他却有能耐把自己摘个干干净净!

    庞统的反应正相反,当下就许诺赏散布这个消息之人无数好处,心里想着:赵老六啊赵老六,这回你要怎么接招?

    只有公孙策不知道这事,他只是隐约感到有些奇怪:以往每天赵祯都会把他召进宫,如今公审后却没了动静,难道发生了什么意外?

    公孙策的疑惑,在几日后的二次公审中得到了解答。

    这回,庞统手下的人马是真真切切拿到了公孙策没有参与造反的证据:在耶律文才所说的谋反的那天,公孙策正与几个同僚私下小聚,有着很好的不在场证明。

    赵祯立即反击:便是公孙策不在场,那也不能保证他没有参与这次谋反,他可以由庞统或是手下什么人代替出面商议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