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少年包青天同人)[少年包青天]世间事(庞策)

分卷阅读21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对于公孙策,百姓们一向是敬爱有加的。不说公孙策是包拯包青天的至交,单说在他任上期间的所作所为,就能令百姓赞不绝口。

    如今两位风云人物一碰面,自然是引起话题无数。京城茶馆说书摊的上座率,又高了不少。

    作者有话要说:

    ☆、第三十七章

    要说庞统对公孙策的心思,懂得的人也不算多,包拯和白玉堂就在其中。包拯凭着敏锐的洞察力猜了个八九不离十,白玉堂却是因为他同时对展昭有着不一样的心思,才发觉的。至于公孙策,他也是猜到了一些,但人庞统也没明说,他自然也不会哪壶不开提哪壶。

    再说最近公孙策为耶律文才一事忙得不可开交,对于庞统,他的防备心自然就轻了许多,这便给了庞统可乘之机。

    此时的公孙策,也还没完全明白自己对庞统的真正心意,只是觉得,庞统这个人,自己还是不见的好。至于为什么不见,他也说不上来,只是潜意识觉得这样很危险。

    可庞统就像牛皮糖,甩都甩不掉,更何况他倒贴了上来。

    这天,侍郎府看门的刘大爷同往常一样起了个大早,就听见外边有人在敲门了。

    这中州王还真是有毅力啊。刘大爷心想着,忙不迭去开了门,果然是庞统。

    庞统大大方方进了门,向刘大爷问了声好,路过花圃,同花匠小赵打了声招呼,又途径前院,指点了早起练功的展昭几下,脚下却是一点儿也不停顿,直奔公孙策所在的厢房。

    公孙策不是个爱睡懒觉之人,却也不太习惯早起。从前为了上早朝他不得不早起,可自从病了后就不用再上朝了。而病好之后,正好赶上耶律文才来宋,赵祯特批他可以不用上朝,专心处理对辽一事。但自从庞统天天大一清早就登门拜访开始,他也不得不养成了早起的习惯——他庞大少爷可不管那些有的没的礼数,他一来,就径自来到自己的卧房了,若是不早起,自己的睡相可不是被看了个遍?

    庞统来时公孙策已洗漱完毕,也同往常一样,在读书。辽国来访一事占用了公孙策不少时间,但对于学问一事,他却也没有丝毫怠慢。

    听见庞统进门的脚步,他头也没抬,倒是庞统开口说:“没记错的话,和辽方约定的最后期限就是后天了吧?”

    公孙策应了一声:“唔。”

    辽国来访,大宋也不会让他们一直待下去的,况且辽国现在要对高丽作战,他们也不宜久留。这次辽国提出的借兵,大宋也不是完全没有表示,大宋答应借兵两万给辽国,但耶律文才看起来却并不是太满意。

    辽方不满意的原因也是不难猜。来大宋这么久,却一直没有打听到《兵略》的下落,如今眼看着要走了,饶是耶律文才再是聪明也不得不采取些非常手段了。

    而他的非常手段,却是要从公孙策这里下手。

    公孙策与庞统关系不一般,这事全京城的百姓都知道,何况是一直有意打探庞统消息的耶律文才?在京城这些日子,耶律文才想尽办法,派出了无数探子混进中州王府,可惜庞统在这一方面却是十分警惕,不仅王府的守卫由他的亲兵飞云骑全权负责,就连最底层的打杂的下人,也都是庞家家养的奴才。要想混进去,这条路行不通。

    耶律文才实在是被这森严的规律折磨得没办法了,才想要另辟蹊径,从公孙策这里下手。

    早年在苏州时耶律文才与公孙策的关系确实很好,可惜如今各为其主,两人各自代表了一整个国家的利益,若是再谈交情,那未免也太儿戏了些。两人都是聪明人,都很清楚这其中的道理,因此,虽然耶律文才来京城的日子也不短,公孙策又是宋方的大使,但两人除了官面上的往来,在私底下却是没有交往过。

    但就在昨天,公孙策收到了耶律文才的拜帖。

    庞统也看到了这个帖子,随意翻了两下,对公孙策说:“你和耶律文才的关系还是很好?”

    风轻云淡的口吻,漫不经心的表情,看上去,庞统就像是在问公孙策:“你吃了吗?”

    公孙策顿了一下,也没抬头,说:“那次在苏州别后…..以后就没来往过了。”

    和耶律文才的相别,对公孙策来说绝对不是什么开心事,因为也是那次,公孙策和庞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争辩,最终导致二人分手。

    庞统一听,原来紧握的双手稍稍放松了,说:“那他怎么会忽然想要来访?”

    公孙策也是满头雾水:“辽人的思路,谁知道呢?”

    早饭后,耶律文才一行人就到访了。

    这次来访的名义上是私交,耶律文才也确实表现的很家常。一袭月白色宽袖广身袍,头戴黑冠,手执纸扇,这幅模样,倒是和初见公孙策时同出一撤。

    对于寒暄一事,耶律文才这个南院大王自然是轻车驾熟,公孙策在官场上摸打滚爬了几年,也不陌生,因此这会面的气氛,还算是和睦,一点也看不出就在前一天,这两人还为了大宋应该借多少兵给辽国而争执不休。

    寒暄过后,耶律文才话题一转,转向了一旁无事看热闹的庞统身上:“中州王和公孙贤弟的关系一直都很好啊,实在是难得。”

    庞统知道耶律文才是在说几年前苏州初见一事,笑了笑,没做回答。

    耶律文才也不气馁,接着说:“当日苏州相见,本王同中州王却是没怎么往来,现在想起,实在遗憾。如今正巧我们三人京城相见,不知在下是否有幸,得以睹一睹中州王府的风采?”

    主动提出去别人府上一坐,耶律文才这话说得也是无礼,可是时间不等人,便是再无礼,耶律文才也要试一试了。

    庞统倒是没计较这么多,他的中州王府,虽然在外头传得是神神秘秘的,但实际也没有藏有什么秘密,便是赵祯派人来搜查,他也不怕,何况只是区区一个耶律文才。因此,他也便和颜悦色地答应下来,想要看看,这耶律文才是想耍什么把戏。

    事到如今,庞统也是明白了,耶律文才此番前来,说是为了拜访公孙策,怕是真正的目标在自己身上。打探到耶律文才的目的,庞统倒是松了一口气,既然不是针对公孙策,那么他也就不担心了。

    这位自诩为天下第一的辽人,他倒是要好好看看他到底打的是什么主意。

    作者有话要说:

    ☆、第三十八章

    庞统的府宅,同他爹的太师府完全不同。庞太师为人谨慎小心,虽然敛财无数,但单单从外墙上看,太师府同一般官员的府邸没什么两样,而一进府,便能从那些阁楼假山中体会到庞家的财大气粗。但庞统的中州王府,虽然从外面看,就如同郑王府那般大气,但其实内里却是出人意料的简单。

    庞统是个实用主义者,附庸风雅这种事,他不是不会,但不屑于做它。他的品味,从王府内某些个不显山露水的角落里的名画古董便可窥见一斑。但这座王府,给耶律文才最深的印象却是在于它的简单。

    这种简单,若是放在一般人家里,很容易被当做是朴素,但放在庞统这里,却被理解为大气。

    不管怎么理解,耶律文才的目的也不是来欣赏王府的。

    早时在公孙策那寒暄了好半天,在庞统府中,二人之间的气氛难免有些冷清。但庞统是什么人?他连皇帝都不怎么放在眼里,在这个辽国的南院大王之前,他也是表现得稳重大气。他先是吩咐了下人好好招待一般耶律文才,又命专人带他游览一番王府,而庞统自己,却寻了个借口离开了。

    笑话,耶律文才又不是公孙策,庞统才不会浪费自己的时间亲自招待他呢。

    此番安排却是正合耶律文才意,他先前还担心有庞统在一旁,自己无法好好寻找《兵略》的下落,如今发现自己有望找到这本兵书,自然是喜出望外。

    于是,耶律文才找了个借口打发了带路的小厮,打算好好地,去进行自己的寻宝之旅。

    庞统的府邸虽然简单,但绝对不小。因为是私访,耶律文才也不好带太多的人手,此时他身边只有两个亲信跟着他。

    三个人,在偌大的一个王府里去寻找一本小小的书,实在是个难事。但耶律文才也不气馁,他仔细分析了王府几个可能的藏书地点,对手下做了一番安排。

    第一个地点,当然就是王府的书房。虽然耶律文才不认为庞统会将这么宝贵的一本书就这么大大咧咧地放在书房里,但这个地方绝对不能忽视。

    第二个地点,自然就是庞统的卧房。上位者大多喜欢将宝物放在自己眼皮底下,在耶律文才看来,庞统也不例外,因此,卧房是重点搜查对象。

    第三个地点,便是王府的库房。《兵略》价值连城,庞统将它放在重兵把守的库房也是情有可原。

    这三个地点中,库房的难度最大,卧房次之,书房最末。就凭着耶律文才三人,就算潜入难度系数最小的书房也非易事,更何况另外两处。

    但耶律文才也是聪明,进入书房的办法,他已经有了。

    在庞统离开之前,耶律文才曾对庞统说,他自幼仰慕中原文化,如今到了这文化的中心,内心实在激动不已。于是他便向庞统讨了个人情,要求参观参观庞统的书房,看一看中原的书籍。

    这个请求,若是放在一般官员那里,想必都不会答应。书房是一个何等隐私的地方,平日里官员办公、商量要事都在书房里,因此这里难免充满着机密。

    但庞统的书房却不同,庞统是个武将,那些个机密地图之类的行军用具他自然也有,但其实并不放在府上,而是在飞云骑的营中。因此她的书房,确确实实只是个“书”房。

    但耶律文才不知道这些,还以为是庞统平日骄傲自大惯了,也不怕其他人在他书房看到什么。庞统的批准,让他沾沾自喜了好久,还自以为摸透了这位王爷的心思。

    庞统的书房,很大,很整洁。这是耶律文才的第一感觉。

    但整洁中透着古怪。

    耶律文才绕着书房走了几圈,忽然醒悟:这间书房的古怪之处,就在它的整洁。

    中州王府规矩森严,书房整洁点,不奇怪,但是整洁到每一本书都是按规律放好、每一只笔都整整齐齐摆放在笔筒里、就连每一张纸的的棱角都是齐的,实在是有点不寻常了。

    一般人家中,主人若是常常在书房办公读书,那么总会有几只顺手的笔、几本顺手的书放在顺手的地方,下人们也不会去碰它们。然而在庞统这里,一点都看不出有人呆过的痕迹。

    事实上,耶律文才的猜测是正确的,这间书房,在这座王府里,除了摆设,确实没有别的用处。庞统不是不读书,而是很大一部分书,都在他少年时便读完了,凭着他过目不忘的记性,确实也没必要再读第二遍。而其他无用的书,庞统也不会去看它,因为在庞统的价值观里,无用的东西,不值得花时间去了解。因此,这间书房,虽然藏书海量,但从设府到现在,却没用过几次。

    既然知道这个书房就是个花瓶,想必也不会有重要的东西放在这里,耶律文才立马下令,撤。

    剩下两个地方,却不是那么好进的了。库房就不提了,凭着他们三人,便是插翅也难进入,只能另想办法,趁着夜晚偷偷潜进。而庞统的卧房……虽也有人把守,但若是乔装成下人进入,也不是不可能。

    这次乔装的经历,是耶律文才生命中最黑暗的几个时刻之一,也是他的禁忌。至于原因嘛,便请听我慢慢道来:

    中州王府的规律森严,连下人都是仔细排查选□□的,而负责庞统卧房的下人,更无一例外,都是一水青葱似的大姑娘。因此,耶律文才若是想潜入他的卧房,只有一个办法:乔装成女人。

    耶律文才的两个亲信,虽然身手不凡,但都有一个特点——长相有着很强的辽人风格,身形也都是高大威猛,不管怎么打扮,都不想女子。而唯一剩下的,便是他自己……

    要说耶律文才,却长得更像宋人,眉清目秀唇红齿白,身量也不大,若是换上女装,再好好打扮打扮,那活脱脱的便是个钟灵毓秀的小姐。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耶律文才要是想达成他的目的,这次不得不牺牲他自己了。

    作者有话要说:  目测计算机二级要挂○| ̄|_

    ☆、第三十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