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少年包青天同人)[少年包青天]世间事(庞策)

分卷阅读11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好好好,我不出去,行了吧。”这种情况下,包拯不想答应也得答应。

    “展昭,麻烦你一件事。上半夜我守夜,下半夜你守夜。”公孙策心思缜密,当下就做了安排,顿时粉碎了包拯想要趁半夜偷跑的念头。

    “好的公孙大哥。”

    作者有话要说:

    ☆、第十八章

    这夜注定无眠,无论是包府,庞府,还是皇宫。

    先说说庞府。

    自庞统回京后,庞府那是夜夜张灯结彩歌舞升平的。庞太师为人较为谨慎,虽然也喜欢享乐,但人家都是偷偷的,断不会在自家这么铺张。可这回不一样,庞统那是凯旋而归,自家热闹热闹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这性质可不一样。

    这晚庞统正和妹妹飞燕胡闹呢,就听到外边传来一阵不同于歌舞声的喧嚣。庞统在战场上摸爬滚打了一年,对这种声音一点也不陌生。

    “来人!”庞统高声说。

    “少爷?”闻声门外进来一个五十上下的男人。

    “安叔,你去查查这外边是发生什么事了。大晚上的,

    “哥……”飞燕怯怯地说。庞统脸上的表情她太熟悉了,小时候她淘气偷偷跑出府,好不容易被寻回来时,庞统就是这样的表情。

    “没事。”庞统极宠爱这个妹妹,对她说话时都不自觉放轻放缓了语气。

    庞飞燕这年才十六,还是个天真烂漫不知冷暖的年纪,虽然有些刁蛮,对哥哥的话却是奉若神灵。听庞统这么说,她也不忧愁了,继续观看歌舞。

    庞统的表情却是愈发的严肃起来,过不了多久就寻了个借口出去了。

    他要去见赵祯。

    此时的赵祯也正想见他。

    汴京城不算太大,城东早上发生了一件事,下午城西就传遍了,何况今夜还闹得这么大的动静,赵祯就算是不想知道也难。

    赵祯的第一反应也是庞统,但同包拯一样,他又马上否定了这个答案。庞家虽然嚣张,但起码现在,他们还是忠于赵家的。

    不是庞统,难道是八王爷?赵祯心里正打鼓呢,太监就传飞星将军庞统到。

    这时赵祯也摆不了皇帝架子了,忙道快快有请,故作镇定地等待庞统。

    他不得不承认,在这种时候,就算御林军也没有庞统的亲兵来得可靠。

    “末将拜见皇上。”庞统膝盖还未着地,就被赵祯叫起,赐座。

    庞统一落座,便毫不客气道:“不是我,应该也不是八王。”

    赵祯心中想什么都被庞统一语道破,面上尴尬,依然嘴硬:“朕、朕并没有怀疑你们。”

    庞统也不知道到底信了没有,笑了笑说:“臣说笑而已。”

    赵祯腹诽:这笑话一点都不好笑!

    庞统说:“难道皇上不想知道是谁吗?”

    赵祯顿时惊住了,心想连朕都不知道是谁,你一个在外征战的将军能知道?莫非是太师府私下设有情报机构?还是……当下心中千回百转,面上却淡淡道:“哦?庞将军知道?”

    庞统说:“臣也不确定,只是猜测而已。”

    赵祯快急死了,口气变得有些急迫:“猜测的也行。”

    庞统仍然是不急不缓的语气:“皇上应该知道刘淼吧?”

    刘淼,赵祯太清楚了。原因无他,只因刘淼是刘太后的亲弟弟,大宋的国舅,赵祯的舅舅,也是刘家的现任家主。刘太后得势时,刘家算是京城中数一数二的权贵,就连庞太师也不敢太得罪他们。可自从狸猫换太子的风波后,刘太后自杀,这刘家也就没落了。说来也是平常:刘家并没有一个十分出色的继承人,家主刘淼虽然身份高贵,还是个将军,但却是个目光短浅的莽夫,要不是他有一个好姐姐,这刘家家主的位置怎么说也不会是他的。若说是刘淼谋反,倒也说得过去。

    庞统见赵祯陷入了沉思,又说:“自从刘太后去后,听说刘家曾闹了一段时间,后来不知为何却消停了,之后似乎再也没有刘家的消息,皇上不觉得奇怪吗?”

    赵祯知道庞太师与刘淼不对付,嘴上故意说:“刘家失势,自然不能同往日相提并论,刘家也算十分识相。”

    庞统也不反驳,说:“那刘家前些日子向西夏购进了一大批兵器,皇上不知道吧?”

    “什么?”赵祯这次完完全全是惊呆了,对于刘家的所作所为,他当真是一点都不知。若庞统说的是真的,那么刘家这次不仅仅是谋反,更是叛国!他压了压惊,说道:“证据呢?”

    “证据自然是有的,只是此时似乎不是看证据的好时机吧。”

    赵祯沉默,确实,当务之急就是镇压这场叛乱。不管主谋到底是不是刘淼,又或者刘淼有没有和西夏人勾结,这些都是之后的事。

    “庞统听令!”赵祯下令。

    “末将在!”

    “朕令你率五千御林军,镇压叛乱!”

    “末将遵旨!”

    历史上将这晚的事件称为汴京兵变。史书上说飞星将军凭着这场变乱迅速在百姓中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但这场变乱一点都不像史书上那样轻描淡写就过去了,事实上,它持续了整整三天。所有人,包括赵祯,都没想到事态会这么严重。

    这次叛乱的主谋确实是刘淼,但又不仅仅是刘淼,因为刘淼身后,是西夏明理堂。

    西夏明理堂,西夏人设立的间谍机构,在大宋、辽、高丽、东瀛等国都有派遣间谍,以探取国家机密。刘淼不足为惧,可加入了明理堂,事态就变得严重许多了。

    话说那夜庞统领旨领兵叛乱,一开始他占据了优势,很快就控制了局势,就当他以为要大获全胜时,一个变故发生了。

    之前说过,西夏国内近来并不太平,正因为老王的死而内战连连。西夏王共有四子,大儿子洪是太子,身份高贵,但资质并不好,不被很多人看好;二子琦出身不好,是宫女所生,但能力却是四子中最强的一个;三子乾也是嫡子,为人聪颖,为西夏王所喜;小儿子真乃权妃所生,却身有残疾。

    这次和刘淼联手的就是二子李琦。

    李琦自知身份低微,要想获取皇位,就必须采取非常手段。这时,刘淼出现了。

    刘淼此时是十分狼狈的,如果可以选择,李琦绝对不会与他合作,可是时间不等人,西夏国已经乱了。西夏老王死于意外,并没有留下遗言,按理来说该是太子即位,可这时李乾反了。

    李乾会反,谁都不意外。他是西夏王后的亲儿子,西夏王最喜爱的儿子,是百官心中最佳的皇位继承人,这样的人,野心绝对不会小。

    李乾突然发难后,李琦不甘示弱,也拥兵而起。目前,西夏正呈现三足鼎立的局面。

    李琦答应了刘淼的要求,借兵给刘淼,帮他打入皇城,等到刘淼称王后,反过来帮助李琦得西夏。

    不得不承认,这一招虽险,可一旦成功,便是有天大的好处。况且,刘淼有一个天然的优势:刘家虽然没落了,但底子还在,刘淼可以暗中带着西夏兵潜入开封,屯兵于刘家老宅,寻得一个好时机起兵发难。

    刘淼的如意算盘打得很好,只是忽然出现了一个异数:庞统。

    庞统虽然一战成名,但老将刘淼却不太看得起他,以为他只不过是凭着太师之子的身份得名,不曾料到,此次谋反却最终败在这个毛头小子手里。

    事情还要从谋反第一天开始说起。

    作者有话要说:  想到暑假就这么过去了三分之二,就十分不开森了(╯﹏╰)

    ☆、第十九章

    当阳光照耀整片大地,整个皇城却不似往日的那般热闹,相反的,是一片死寂。

    所有人都躲在家中,大气都不敢出一声,生怕一个不小心,就被叛军抓去祭了军旗。

    庞统率领御林军战斗了整整一夜,一夜戎马铁器声,目之所及,都是血色一片。往日喧嚣的大街已看不出繁华的影子,明明是春天,却比塞外的冬天还要冷。

    庞统此时也是疲惫不堪,将士们都杀红了眼,身体早已不堪重负,但是没有一个人想要退缩——这里是京城,身后都是他们的亲人,自己若是也跑了,谁来保护自己想要守护的人?

    远处响起西夏的鸣号声,看样子西夏人也累了。庞统也下令军队原地休兵,稍作调整。

    庞统没想到会在这种情况下再次见到公孙策。但他确实见到了。

    公孙策的一袭白衣已经被染成暗红,那是血的颜色。看到平常那么爱干净的一个人这样,庞统觉得有点心酸。

    公孙策却是丝毫不在意自己身上的污渍,他在展昭的护送下,一步一步走到庞统面前,说,自己自愿为军师。

    庞统并非没有军师,可他这次回京不是为了打战,因此也没有把军师带在身边。赵祯也曾提议说给庞统几个军师,但被他拒绝了,追其根源大概是自尊心在作怪,在庞统心里,自己再怎么狼狈,也不至于沦落到求赵老六来帮忙。没有军师在一旁出谋划策,庞统饶是再精通兵法,也有点力不从心。

    庞统拒绝了,他说当军师太苦太累,况且随时还有生命危险,这不适合你。

    公孙策说,自己既然敢来,就说明他不怕死。不怕死,难道还会怕苦怕累?

    庞统盯着公孙策看了半天,他从没见过这样的公孙策,坚毅,勇敢,一点都不像他所认识的素衣公子。他从公孙策的眼里看到了金戈铁马,也看到了锦绣河山。他忽然有点明白了公孙策为什么要来送死了:他是一个男人,一个属于大宋的、顶天立地的男人,他有野心,有理想,也有为国而战的斗志。公孙策,他不再是江南飘渺的茶烟,而是京城挺直的竹影。

    庞统最后还是答应了,不过他要求,公孙策必须呆在自己身边,一旦有危险,他就要把公孙策送到包拯府上。

    他不知道,此时的包拯还在昏睡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