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三国同人)[三国]魏倾天下英才劫

分卷阅读2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张绣请降后,一切顺利地不可思议,让曹操不由地忘乎所以,竟然……要是能保持冷静的头脑就不会做出这样荒唐的事,现在后悔也晚了,张绣已受辱而恼,加上对他麾下军部调动的疏忽大意,促成了张绣星夜反水突袭得手。

    而现在,典韦虽奋勇威猛,但他的双铁戟被张绣的偏将设计盗走,空拳难敌四手,已是负伤累累。正欲加快步伐,岂料被一骑兵发现,呼喝一声带领十余人马顷刻间从半路侧道冲杀过来。

    典韦挺身护在曹操身前,一左一右挟起先头两个兵卒,向着敌兵扔出去。看得后面冲杀而来的贼众们皆不敢上前,只是把他们团团围住,并大声叫来更多的兵士。

    正在一筹莫展之际,忽闻马蹄声直向此处冲撞而来,顿时冲散了包围圈。

    “子修!”

    “父亲快走,”斩杀了几名贼兵,前路已现缺口,曹昂翻身下马,道,”孩儿殿后!”

    曹操向他郑重地点点头,脚步有些踉跄地上前。只见典韦已站定小道中间,以性命死守住曹操的退路。曹昂与曹安民也毫无惧色地豁出性命斩杀敌兵。只是……

    只是后方黑压压的贼兵源源不断。

    曹操长叹一声,驰马疾行而去。

    建安二年的宛城之战,张绣大获全胜,打得曹操措手不及落败而逃。这场腥风血雨夺去了曹操的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爱将典韦的性命。

    ☆、枭雄之泪

    许都,荀彧正在熏香中闭目养神,战报不期而至。

    无法再保持平静,荀彧急问:“可有曹公消息?”

    “于禁等将及时接应,现已退至舞阴。”

    悬着的心这才落地,荀彧来回踱步,思绪已飞至舞阴。接着坐到书案前,提笔挥信一封递给小卒。

    “速将此信交予曹公。”

    还没打开竹简就知道是出自何人之手,仍散发着的淡淡香气令曹操不由苦笑。打开扫了一眼,便悻悻然丢到一边。

    许都太平无事,再加两句针对宛城败局不说不安又不能明说的话。

    张绣反水事出突然,连我都未曾料及,更不用说袁绍、袁术、孙策、吕布、刘备等人,所以许都必然无事。征战数年,打过胜仗,自然败仗也不少。如何收拾局面,我曹孟德还不清楚么?想提醒又不能明显地提醒,如此这般兜兜转转,让我于气急败坏中还不能迁怒于向我提出严格要求的你,果然最能读懂我心思的莫过于荀文若!

    只是,文若啊文若,你就没有其他的话对我讲了吗?要不是一念之差,或许那个噩梦般的夜晚根本不会存在,要不是……

    如今想这些也无济于事,曹操的头开始隐隐作痛。

    召集了主要将领与谋士,一起商讨之时,忽有来报,说是丕公子醒了。

    曹操接口道:“可有典校尉消息?”

    “据探典校尉已……”

    曹操哀叹一声,嚎啕大哭。

    一旁的郭嘉提议:“明公节哀,何不以重金买通张绣手下兵卒,把典校尉的尸首盗出?而后加以厚葬,聊以慰藉典校尉的在天之灵,这样明公也能有个祭拜舍命护主杀敌将领之地啊!”

    “奉孝所言极是!还不速速去办?”吩咐完毕,曹操又继续高一声低一声地痛哭流涕,直哭得肝肠寸断,郭嘉也一脸悲痛欲绝状。

    无论真哭假苦,众人也只得陪着一起哭。曹操痛惜典韦没完没了地哭了足足一个时辰还未见停,众多文仕纷纷劝道:

    “望曹公节哀!”

    “哀能伤身啊!”

    曹操哀嚎一声,叹道:“我不仅是哭典校尉,也哭失去了这样一位赤胆忠心将领的自己啊!想想现在的局势,以后的征战,我……唉!”

    话音刚落,几员,不,十几员武将齐刷刷站出,正气浩然地道:“曹公莫忧,我等也愿为完成大业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啊……有众位将军在,实在是我曹孟德所幸,你们真不愧为大汉之柱啊!”曹操脸上还挂满泪痕,冲上前挽住他们的臂膀,众将士霎时又热泪盈眶,深情厚谊令在场文武皆不由万分动容。身后的郭嘉缓缓抬起头,悲痛的表情此时一扫而空,晶亮的眸中闪烁出些许必胜的光芒。

    处理完军中事务,这才稍稍得闲的曹操闭上眼小憩,脑海中浮现出的尽是最后逃离宛城时的场景。他忆起浴血奋战的那三个人的种种往昔。屡次三番救他脱难的“古之恶来”,骁勇善战的爱侄,以及一直当成他自己接班人培养着的……

    “哗——”门被突然推开。

    曹操异常警觉,一转身手中已握青釭剑。

    “爹!”

    少年面无血色,眼神空洞,就连说句话也像耗尽了全身的力气。

    “什么事?”

    曹操歪着头不去看他,把宝剑搁回剑架。

    “为何还不见兄长?爹,您见到了吗?”

    “未曾见得。”

    “您不觉得奇怪吗?”

    “一点都不奇怪,”曹操整理衣服后,缓缓坐下,道,“因为子修他已经死了。”

    曹丕身子一晃,看起来随时可能倒下,声音却揭斯底里起来。

    “别人都这么说,我不信,可是爹你也……呵,我知道了,”他突然笑了,“爹一定是被蒙骗了!阿兄怎么可能会……?”

    曹操冷冷地看着。

    “爹,快派人去找阿兄啊,我也去!现在就去!阿兄一定还活着!” 曹丕摇摇晃晃地走过来,坚定又急切地说着。

    “闹够了吗?”

    回答平静得没有一丝波澜。

    少年愣在原地。

    曹操起身踱至门口,大声道:“来人!把丕儿好生看着,为免感染风寒,自今日起除了行军不准出房间一步!”

    酒温人酣,原来独自一人更容易醉。

    这个出生时祥云翻卷,雁鸟盘旋,年仅十岁文武双全的次子原本也是他寄托重望的对象,若不是在那晚亲眼所见,他绝不会把曹丕和狐狸联想到一起。大难临头之际,目睹轻巧的白狐自刀枪剑雨逃之夭夭,他觉得在那个腥风血雨的晚上,他失去的何止长子子修!而如今稍稍安稳,那只白狐便窜出来惺惺作态,令人好不生厌。

    一阵大风,后院的藤花被纷纷刮落,迷了醉眼。

    “明公,竟然喝酒不叫上奉孝!”郭嘉碰巧路过,也不管有没有得到允许,看到酒就两眼放光的他已自顾自地坐到食案对面。

    郭嘉捋起袖子,随意地翻过茶托里的一只空杯,然后信心十足地等着。

    思绪被不速之客打断的曹操笑了笑,帮他斟满。

    一杯下肚后,郭嘉不无欣喜地道:“在这非常时期,却完成了非常之礼,我料定今后必将得到非常之利!敬明公!”

    曹操苦笑着牵动嘴角,无奈地说:“受不起!都是我一时糊涂,悔不当初……”

    “我是在敬明公的大义,败中又聚军心!”郭嘉打断道,又自饮一杯下肚,“即使再明智的人也无法面面俱到。”

    虽说掺了三分戏加以激励众军士,但也不能因此而否认七分真情。况且他本就是个性情中人。

    曹操慢慢回想宛城整件事的源头。

    郭嘉悠悠地说:”香可怡人,亦可误人。”

    ☆、火灭志笃

    郭嘉话一出口就有点后悔,曹操一定早就狠狠地自责过,自己应劝其莫要过于严苛,偏偏说出口却成了戳其痛处,真是何苦。

    抬眼一看,曹操并无丝毫怒意,只是慢慢抿酒。

    “加快行程,回师许都吧。”

    于是,郭嘉说出曹操此时所想。解铃还须系铃人,何况系的还是心。

    “就依奉孝所言!”

    郭嘉为这意料之中的回答又饮一杯,煞是快哉。

    即使再明智的人也无法面面俱到。想起三年前的自己,绝对想不到可以和自家主公这般毫无顾忌地畅谈饮酒。

    那时的郭嘉赋闲于山隐间,偶尔四处闲游结交英杰。友人们仰慕他的才华,欣羡他无权势军务束缚的自由,可是皆不知空有满腹才华的他无时无刻不在等候一位慧眼明主。

    郭嘉少时便预见汉末将大乱,以他的才策谋略应济天下之难。他曾投于四世三公兵力雄厚的袁绍帐下,满腔热血待建奇功,但那多端寡要、好谋无决的袁公浇息了他佐其定霸王之业的热情。他与好友荀彧一同辞别了仍然辅助袁公的谋臣辛评和郭图,荀彧马上转投曹操,而郭嘉却义无反顾地重归山隐。

    正因为他的才智,故而能看得比其他人更透彻,他的心也比其他人更苍凉。

    那些原本可以倾覆天下的策略就此焚之一炬吧。他并未谏言,不代表没有谋划,只是明了即使谏言那袁公也定不会采纳,还不如不说。离开不懂用人的袁绍后,他赋闲三年竟还傻傻地带着这些书,他不由嘲笑自己的不甘心。不如不再审时度势,明日便胡乱投于一方,不为天下太平,而是兴风作浪,只为名垂史册,贪一时之名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