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秦时明月同人)[秦时明月颜路中心]风竹残影

分卷阅读10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颜路诧异地停顿了片刻,“子房为何要问这些……”

    “师兄无需在意这点,只需回答。”

    “故师尊是桑海本地人,青年时期就入小圣贤庄修学,而荀师叔曾任楚国兰陵令,三次任齐国稷下学宫祭酒,十几年前才回到小圣贤庄任教。”颜路顿了顿。“怎么,有疑问吗?”

    “师兄也许忽视一些细节。”

    “子房是多想了吧,二位前辈的来历怎会与藏书楼秘密有关。”颜路眉头微皱。“而且,故师尊过世多年,我们在这里多加揣测也是对故师尊的不敬。”

    “良对师傅向来尊重,可这其中确实有疑点。师兄可细想,师傅生于桑海,又是前代掌门,自然对藏书楼和小圣贤庄了解颇深,所知的秘密定是与儒家世代传承的秘密有关。”张良的目光慢慢聚焦到颜路身上。“而荀师叔——师兄忘了,荀师叔的来历并不仅是这点。”

    张良缓慢开口:

    “荀师叔来自赵国。”

    一个远在北地,临近匈奴的国度,一个邯郸齐聚六国商旅,胡服铁骑横扫北蛮,却总是被人遗忘的国度。

    这无疑触动了颜路心中最柔软的那部分。颜路的嘴唇无声地动了动,似乎想说些什么转移话题,但是张良的话马上撕裂他竭力伪装的一切。

    “既然师叔是赵国人,那么师叔究竟从赵国得到了什么东西,而且非要暗中把它带入小圣贤庄,瞒着儒家上下几百弟子,甚至是现任的掌门!”

    楼外的风忽然大了许多,大得窗柩几次重重地撞击墙体,弟子两手并用都难关上。灯架上被厚砂纸笼着的烛火跳动了几下,带动楼内的光线忽明忽暗。

    张良看着颜路,似乎想用眼神去看透面前一直位于谜团漩涡中心的人。

    “师兄,真的知道吗?”

    “我……并不知。”颜路眼神略有些波澜,但还是凭借多年练就的沉稳性格平稳了下来。良久,他才背手转身,慢步离开张良的视线,明亮的烛火渐渐拉长他的影子。

    “子房所言,师兄回去会细想的。”

    张良满眼无法遮掩的失望,待颜路打开大门,风灌进气息静止的藏书楼,一句话从张良低垂的长发中传出:

    “师兄真的没有什么想说的吗?”

    颜路停下脚步,捏着门环的手骨节发白。

    “是。”

    怎么能忘记。

    邯郸街上络绎不绝的商旅,朱唇皓齿的胡姬旋转着唱着民谣,末端挂着银铃铛的披帛随动作飘舞,商铺木板下展开各色珠玉罗翠,踏屐的妇人纤手染着凤仙蔻丹,铁铺上悬挂把把刀器,磨铁的熔炉蹭出点点火花,又有代地的马驹踏着飞尘直往狩猎场。

    而长居阴冷深宫的自己,这些只能由自己去臆想。

    ----------------------------------------------------------------------------

    接连不断地下了好几日的雨,桑海城被浓重的湿气环绕,压得人喘不过气。扶苏烘着铜方手炉,殿内有宫人握着手柄熏炉来回走动,扶苏长期生活在四季干燥的咸阳,自然受不了临海地方的潮气。

    他刚刚写完呈进给始皇的帛书,说来可笑,他虽贵为始皇长子,但他从不敢说自己与陛下亲近,可以说,他从来没有仔细了解过他的父皇,也不敢去了解。短短几句蜃楼的报告,他要再三斟酌好几次,生怕用词不妥触怒自己一向阴晴不定的父亲。

    一卷下达千秋之功的密帛陈放在内殿的暗格里,与儒家关系紧密,但扶苏至今不知该如何开口,或许他永远做不到像他父亲一样心狠无情。

    扶苏卷起帛书,抬首却看见迎面走来的赵高和李斯,二人朝着扶苏深深一揖,暂且无言语。扶苏心有疑惑,但还是拂袖示意免礼。

    “李大人和中车府令有事吗?”

    赵高朝李斯看了一眼,上前行礼:“公子,李大人与赵高有要事禀告。”

    “可为何事?”

    赵高阴笑着勾起嘴角,“其实并非为事,实为一人。”

    身后的李斯向前一步,“微臣深知始皇帝陛下稳定天下的决心,是时六国俱灭,秦统四海,六国余孽作鸟兽散,普天之下无人敢触犯陛下君威。”

    “父皇的意思我一直理解。”扶苏道。“只是不知李大人今日提起有何意?”

    “公子。”李斯阴沉的双眼透露出诡谲的寒意。“微臣得知——小圣贤庄藏有六国余孽,意图谋害始皇帝陛下。”

    扶苏放在桌案上的手一僵,继而在软质的楠木桌面上划出指痕。

    “是否证据确凿?”扶苏思忖片刻后再问道。“究竟为何人?”

    “李大人与赵高合力调查,全得益于李大人事先察觉,才有如此成果,即时为皇帝陛下铲除隐患。”赵高一揖,抬眼目视扶苏。“是儒家颜路。”

    怎会是他。扶苏剑眉微皱。

    扶苏对这位把含光用得行云流水的二当家印象还不错,颜路为人谦逊淡泊,处事向来以儒家的立场为基准,相比锋芒毕露又抱有国仇家恨的张良,颜路并没有悖逆帝国的理由。

    “几日前赵高派罗网彻查,意外地发现二当家族中并没有族人到儒家求学,赵高觉得有蹊跷,就加派人手调查此事。”赵高直视扶苏双眼。“公子应该知道,皇帝陛下对赵国积怨颇深,灭赵时已诛杀邯郸所有赵国贵族,但有几个王宫侍从因为卑贱得以存活,赵高已经命罗网动用极刑,多半是招了,的确有一位公子逃过陛下亲自剿杀。”

    “孔周三剑中分承影、含光、宵练,宵练不知所踪,已知含光在颜路手中,而承影和含光自古为孪生剑。公子有所不知,最后反抗皇帝陛下的代王嘉的佩剑正是承影,赵嘉在赵灭后在代地自立为王,但最终是落草为寇,被通武侯斩首于代郡。承影主人尚是如此身份,更不用说含光。”赵高侧目示意李斯。

    李斯躬身作揖,“孔周在赵国苟延残喘时是赵王的门客,微臣的人马已在邯郸紫山发现孔周的尸首,死因应该是自戕殉国,公子可派人验查。”

    “小圣贤庄竟会有这等余孽!”扶苏气愤地拍案。“儒家掌门伏念竟没有通报于我,可见儒家之心不在帝国!”

    赵高满意地勾起嘴角,看着李斯继续说下去:

    “公子,儒家三当家张良原为韩相之子,其家族五代相韩,张良暗地里已参加多次叛逆分子的聚会,已经扰乱了帝国清除叛逆分子的进程,墨家巨子和项氏匪首都是由他藏匿在小圣贤庄。张良与颜路是师兄弟关系,儒家在天下甚有威望,如果二人联手聚集六国余孽反秦,恐怕大秦帝国社稷不保!”

    “公子,李大人所言颇有道理。”赵高道。“此次不严惩,更待何时。”

    “李斯诚恳公子下令出/兵小圣贤庄,诛杀叛逆分子!不能让儒家趁虚而入啊!”

    扶苏静坐在前方,放在案上的手已经握成拳。

    他明白私藏六国余孽的重罪儒家已经逃不掉了,但他想到那日救他的荀况,如果他这时不顾私情下令剿杀小圣贤庄,荀况难逃厄运遁入黄泉,他将以何脸面面对自己的救命恩人。

    “儒家此次罪责重大,已经对大秦帝国构成极大威胁。”扶苏缓慢起身。“辛亏有二位找出元凶,扶苏甚为感激。”

    “公子谬赞。”李斯和赵高急忙作揖。

    “不过……此事重大,还需我上禀父皇,让父皇决断。”

    李斯诧异地抬头,“公子!”

    “我理解李大人的意思,这并不说明儒家暂且逃过此劫。”

    扶苏拍手示意,一个黑衣的隐密卫取出暗格中的密帛,从殿阁上方降落至扶苏面前。

    “小圣贤庄,其心不正,收藏六国禁/书。即刻起下焚书令,销毁除秦外六国典籍,以儆效尤!”

    颜路疾行在曲折的回廊上,一路扬起了青砖上的灰尘。刚刚得到扶苏下达焚书令的消息,他猜到结果却没猜到过程,他不明白扶苏为何会选现在儒家最风平浪静的这几日,他已经托人勒令张良这几日不得出庄。

    他重重地推开学堂的大门,几个惊慌失措的弟子见到他忙行礼:“二师公……”

    “为何如此慌张!”颜路严肃地看了弟子一眼。“帝国还没有下令荡平小圣贤庄,你们就慌成这样!”

    “是。”弟子们纷纷垂下头。

    “儒家掌门已经前往将军府,我与三当家会誓死留在小圣贤庄,与各位共进退。”颜路道。“如果焚书令实在不能收回,我儒门恐遭重创。”

    一位年幼的弟子抽噎着说道:“二师公……弟子甘愿以身维护世代典籍,不愿让典籍就此焚毁失传……”

    “不行。”颜路弯腰拍了拍弟子的肩。“典籍虽是儒家的根本,但大敌当前,惟有弟子带着儒家的信念传承下去,儒家才不会亡。”

    颜路眼中闪过一阵彻骨的寒意,这与他日常的温和近人不同。

    “帝国想断我儒家命脉,还需从我身上踏过去!”

    “二师公……二师公……!”

    有一个弟子远远地跑过来,进门时差点被门槛绊倒。

    “二师公……掌门有急事告知二师公。”

    李斯满面春风地行至大殿。解决了常年无法拔除的儒家势力,也能因此在秦国百官中树立威望,可谓一举两得。他知道儒家大势已去,离他真正想要的东西,就此近了一步。

    李斯行至殿前,赵高在一边等候已久,扶苏阴沉地背对着他们,似乎有些难言之隐。李斯转念一想,的确,扶苏向来偏爱儒家,此次下手最伤心的莫过于他。

    “公子,已过半日,不知皇帝陛下有何答复?”李斯一揖问道。

    扶苏缓慢转过身,让李斯诧异的是,扶苏却是一脸难解的疑惑。

    “父皇想见他。”

    ☆、終章

    他还记得那个将一切焚毁的熔炉,他看着火焰渗入高耸的木柱,把每一根纤维都肢解。他就静静地让火光映上他的双眼,直到一个黑衣秦兵扯着他父亲的头颅,耀武扬威地走到他面前,向他举起仍滴着鲜血的斩刀。

    他看不清那颗原本高贵的头颅因惊恐不甘张大的嘴,他只看到发黑的血从颈部断裂处汩汩流出,滴入布满炭土的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