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神州奇侠同人)客舍青青

分卷阅读113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李沉舟搓着山芋皮,问他:“柳五派你来的?”

    这位后生——自然是兆秋息——闻言一愣,嘴唇动了动,轻轻道:“是我自己要来的……”

    山芋皮丢到炉子里,燃起一阵焦香。谈不上是失望还是别的什么,李沉舟默默地开始吃山芋,不再打问他了。

    一边,老鸨母——也就是秀音——呆呆地望着炉里的火,喃喃道:“所以,那个老东西,到底是跟他的船死在一块儿了……”

    李沉舟停下来,一点点地捏着山芋,“嗯,今天江口的警报,就是为这个发的。老船家让我转告你,他那屋柜子下面的财物,都留给你,老船家说,他这辈子,对不住你了……”

    秀音低了头,无比僵硬地扯出一个笑容,“……对不住我,对不住我……他那屋子里的东西,一早就被刘友带人搜罗/干净了,连个淘米的笸箩都没给剩下……对不住我,真是,又不是夫妻,什么对得住对不住的……”

    李沉舟握着手里的山芋,不知道该如何安慰,也许这世上诸多事情,本来就是无法安慰的。想起什么来,便又把费老头儿最后那句“岳阳城人义水甜”的话说给秀音,却惹出秀音更多的苦笑和更加红了的眼圈。

    “他是死得其所了,一个不如意,甩膀子就走……潇洒都归他,苦处都留给我,他自己轰得一下,大义升天,让我这个贪生怕死的,来苦熬剩下的岁月……剩下这么多日子,该怎么熬呢?”

    李沉舟咀嚼着山芋绵甜的肉,一言不发。实在没什么好说的,因为他也有他的日子要熬。死者已经长眠,活下来的人却还有一个个明天要应付,艰难的、沉重的、负担了无数记忆的明天。明天,远在到来之前,就已经失色了。明天无可期待,盖过去的遗憾太深重,早已将无数的明天污染,污染得跟过去一个颜色、一个模样。

    回过口气,秀音又道:“阿彻那孩子,又是怎么死的?”

    一口山芋就梗在喉头,李沉舟低哑地道:“吴财打死的……死得很快,没受什么罪。”

    这个显然无法安慰秀音,帕子捂在嘴上,一丝哭腔憋在喉咙口,无处可逃似的钻溢而出,“艳艳死的时候,我拍胸脯保证替她把儿子好好养大,艳艳这辈子,过的是真苦,一点福都没享到……原指望阿彻能过得好,艳艳地下有知,也会跟着高兴,谁知道这么快就跟他娘团聚去了……说起来,小东西这十来年,也没享到什么福,每天都跟着一道干活,一点不躲懒……”

    山芋黏腻在手上,渐渐地变凉,李沉舟完全吃不下去了。

    兆秋息瞬也不瞬地望着他,看出他的悲伤,心里跟着搅动。他听不懂李沉舟跟秀音在说什么,只听明白有人死了,死了个老的,又死了个小的。对死了的那个老的,李沉舟只称得上是难过,但对那个小的,则是切切实实的哀恸了。

    洋炉子的铁皮噼啪鼓动,丝丝白汽溢到空气中,缱绻消散。兆秋息眼望着李沉舟哀恸的神情,那乌浓的眉、苍白的脸、没有多少血色的唇,居然从这种静止的画面中,琢磨出点旖旎的心思。暗自骂着自己,人坐在椅子上却是规规矩矩。不管怎么说,在他心中,李沉舟仍是帮主,对帮主,他需要做的只是尊敬和服从。单就这二点,他全然没问题,就算李沉舟不是帮主,他也会对他尊敬和服从的。问题是他不仅只想尊敬和服从,他渴望建立更加亲密的关系、获得更加热烈的情感,就像李沉舟曾跟萧秋水和柳随风做的那样。可是这个念头一起,问题又回到原点,他不是多么出众的男人,即便原先在柳五手下,他也并非出众的。他缺乏野心,缺乏锐气,没什么志向,又喜欢读白话诗,耽于幻想。他是小地方出身的青年,家境尚可,也曾念了好些年的书,从中学毕业。就在毕业那一年,家道忽然中落,父亲病逝,寡母带了幼妹回娘家改嫁,交给他一些微薄的家产,让他自立门户了。工作不好找,毕业的学生很多,适合的职位却有限。一些同窗进厂里做工,数月下来,身体就垮了。兆秋息——胸中尚揣着对生活的幻想,就遭遇到铁硬的现实,寒风里看着街对面人载得满满的电车“零零”地驰过,再低头看看自家手里抓着的那本《秋海棠》,他是很无可措手的。浪漫主义在心底扎了根,便无法去谋那不浪漫的差事,肚子饿得咕咕之时,他望着书架上的一整列剑侠——《儿女英雄传》《七剑十三侠》之类,心一横,戴帽出门,走到名声并不清白的秦淮商会门口,踌躇片刻,终是走进去了。是柳五给了他一口饭吃,他始终没忘了这一点。出于交换,他学会射击、搜集情报、跟踪暗杀——他学得很快,做得也不坏,只要胸中的浪漫主义被鼓舞,他总是能完成柳五交代给他的事的。至于事后,是后怕还是恹恹,就另当别论。任务做多了,手也慢慢顺了,把这些当作工作,就没什么做不下去的。温饱之事解决,情/欲便提上日程,隐隐的暗香终日浮动,他知道自己在渴望着谁人了。渴望了很久,渴望了好几年,那个像父亲像情人又像女人的李沉舟。因为像父亲,所以他不敢造次,因为像情人,所以整日幻想,又因为像女人,所以每每茫然……混乱的思绪,连他自己都说不大清楚的,他既希望李沉舟能像父亲一般对他,又希望李沉舟能做他的情人和女人。不可思议——不是麽?兆秋息自己也不可思议。

    他肚里流转着琦念,屋子里另外两人却是一直沉浸在对死者的悲怀中。秀音——本来很有些富态的体征,这段日子忽得瘦了很多,颊上的肉松弛下来,一副疲惫的老态。也该老了,她早就不年轻了,是对生活的一腔热恋叫她支撑到今天,支撑到这个年纪,支撑到所有人都不在了,她却还活着。生活——自然一直都没对她亲切过,是她自己要强而不甘心地一步一步走过来,走过无数荆棘、泥淖,走到好不容易一切都有了些盼头,有干女儿、有老头、有孙。没一个跟她有血缘关系,完全是凭她的那颗心,叫这一切实现的,多么不容易!她不会对任何人诉说个中的不容易,她不指望任何人能够理解这点——从她几十年前干上这营生开始,她就不指望任何人的理解了。但她仍旧渴望着生活,渴望着一切正常的东西,譬如家庭、譬如儿孙。她如此小心翼翼地经营这些,将别人轻易能够拥有对她却困难重重的东西一点点搜寻。也许她是没法像个正常人那样生活了,但至少她可以尽量向正常人的日子靠拢,找个老光棍、认个干女儿、收养个小子……一切明明都在好转,一切明明已经很接近她心目中的生活了,白日一声惊雷,一切都烟消云散。几十年的辛酸之后,她以为在自己的暮年可以休息,可以稍微快乐一点,到头来,她还是要走所有年老色衰的窑姐儿的旧路,一个人孤独地品尝那漫长而贫弱的晚景。她要是明明没有努力过就罢了,问题是她努力过,很努力地争取过……难道窑姐儿的努力就不是努力了?她的一生已经证明,有时候努力也是徒劳,努力只会加大伤悲,努力甚至不如不努力。她是眷恋生活的,可是再多的眷恋也经不起一再的消耗。论对生活的勇气,世上能超过秀音的,能有多少人呢?

    火光渐暗,眼泪渐干。秀音到最后只是发怔,眼泪早就说明不了什么了。很快,她又要一个人面对生活,面对一整个无所有的晚年。可以想见的,那样的晚年,会是何等漫长、何等寂寞……

    “以后有什么打算吗?”李沉舟问道。消停下来后,越来越明显地,他额上起了烫,头脑昏昏,身子也在簌簌——久违的病兆露出由头。

    秀音说:“会离开岳阳的吧,到后方去……”后方大约不会像岳阳这么让人悲伤?

    李沉舟点点头,“也好……什么时候走?”

    “越快越好。”

    说完,秀音进到里屋。李沉舟强自撑持,山芋的份量都觉得千钧般重。气候难道变得这么冷了麽?连这身冬衣都遮不住得冷,顶好再来床棉被,烧上盆熊熊炭火,装上槅子,抱个手炉,跟李萍以前在严冬时做得一样。

    兆秋息早就发现他的不对了,这时方敢发话:“帮主发上热了?”

    李沉舟心里也这么想,却只是轻描淡写道:“不碍事的。”他还有事没完成,这点烧热先搁着罢。

    兆秋息很急:“帮主快歇息吧,我给你煮姜茶去!”

    李沉舟来不及应他,秀音拿着张照片走出来,“我想起来,这里还有两张阿彻的相片,这张是几年前的了,也许你想留着?”

    李沉舟听闻,从心底里先发了烫,比自家额头还要烫一些,手上接过来,不住地点头。

    那头兆秋息一下站起来,问秀音“阿婶可有生姜?”秀音道“厨房里就有。”他就咚咚地出去,去到厨房。

    李沉舟注意不到,只是对着手里的照片挪不开眼。巴掌大的相片,边角泛着淡淡的黄,一个梳妆齐整的女人坐在中央,旁边站着个抿嘴的男孩子。

    “这就是艳艳了,阿彻的娘——”秀音道。

    李沉舟看着相上的女人,一副顺眼柔和的样子,旁边的小阿彻,稚气未脱地,比李沉舟记忆中的要腼腆一些。那个抿嘴的样子,不知道是要笑,还仅仅只是因为不自在,对这个黑乎乎的东西,想着照相是个什么玩意儿,要这么郑重其事、一动不动地,多奇怪呢……他从未见过这样乖乖站在自己妈妈身旁的阿彻,衣裳穿得服服帖帖、老老实实地,手脚也规规矩矩,站得笔直,像个等待表扬的小学生。化了淡妆的艳艳,披肩加身,拢在胸前,小心地不流露出一丁点儿风尘气,紧靠儿子坐着,脸上也有种等待表扬的神情。一对相依为命的母子,正眼张望生活时,总有股挥之不去的卑怯,母亲比儿子更卑怯,儿子比母亲更好奇。李沉舟不自禁想起当年的李萍和他自己了,那些个四处迁徙辛苦挣命的岁月。他知道那种卑怯,知道那种相依为命却又彼此疏离的感觉,知道对未来的不确定生发出的忧愁,知道那压抑滞涩的岁月里鲜有的珍贵的欢喜,他知道得太多了……相片里的母子俩,记忆中的母子俩,比较起来,后者似乎还是幸运的,比前者要幸运。不是说,活着就是幸运麽——什么样的幸运呵!

    悲思源源不断地涌上,李沉舟的头愈发昏沉了。眼眶发胀,太阳穴跳得笃笃,身子猛地一抖,五指失力,照片飘然滑落。

    “哎,你起烧了?怕是江水逼出寒来了!”秀音把照片拾起,推着李沉舟要他去休息,“怪不得那个后生要生姜用,他是早看出你病了——”

    李沉舟忙将阿彻的照片揣到身上,贴身放好,手撑着桌子,“捂一捂,出身汗就好了……”

    那边,兆秋息端着碗热姜水走进来,“帮主,姜汤好了,喝完就歇了吧!”

    李沉舟不答,过一会儿,对秀音道:“吴财还活着。”

    “啊?”

    “那个打死阿彻的吴财,还活着,我从江边过来时,看到他带人在路上大摇大摆。”顿一顿,“老船家撞上去的时候,他大概不在船上——真是命好啊!”拳头慢慢握起。

    秀音觉出来,“那——你是想……可是那样太危险了,老东西才来那一出,他们都在搜人呢!你不是还病着么!”不甚同意,“能安稳离开岳阳就不错了,不要再逞英雄,死掉的人够多了……”

    李沉舟不说话,兆秋息更加着急,轻而快地呼他:“帮主,喝完姜汤,歇一歇……”

    有点聒噪了,李沉舟略略皱起眉,被兆秋息瞧个正着,不及细想,脱口而出:“帮主你歇着,我去解决那个吴财!”

    秀音惊诧地望过来,李沉舟也望过来,脸色很憔悴了——多少年不生病,一病如山倒。他看着兆秋息的眼睛,“我早就不是帮主了,你没有必要再替我做什么……”他并不太了解这个年轻人,虽然从以往的印象来看,年轻人绝不讨厌。

    兆秋息开始语塞,手里的热姜水烫得手心通红。他把碗往前递了递,眼睛望着李沉舟那异样红热的脸,张了张嘴唇,“我自己愿意的。”别的什么,实在不知该从何说起了。

    秀音沉浸在悲痛里,老眼却仍然精道。左瞧右瞧地,就瞧出些端倪,风月之事,还有比她更敏感的吗?

    瞧出来,也只能装作没瞧出,起手灭了炉子,劝道:“老燕先顾着自己身体吧,吴财那个东西,不会得好死的。”又道:“头里那间屋子,一直都有收拾,不嫌弃的话,今晚在那里歇着,把热先退了要紧。”

    李沉舟——脚底打了软,身子蒸得滚烫,听了兆秋息的话,也没力气多分辨了。秀音指了方向,就径自进屋,屋里也有洋炉,只是没有点。床上的棉被,此时看来,分外可亲,“呼”地拉开来,就往床上倒。

    兆秋息跟进来,把碗递上,“帮主先喝了姜汤吧。”顽固地坚持。

    李沉舟逆光望着他,看着年轻人轮廓柔和的脸。年轻人长得不错,举止拘谨了些,眼神却很温柔,让人想起那些食草动物,但不是骏马——呵呵,不是骏马,世界上不会再有另一匹年轻的骏马了。

    手接了碗,起身一饮而尽,热辣辣的气味顺食道而下,全身都暖烫起来了。不错,这碗姜汤,真不错……肠胃一暖,肢体放松,大脑失去目标,一浪浪热烘烘地从肚脐疏散开去,好久没这么惬意过了。忽然,屋里亮了些,光明的橘黄的火,燃起在洋炉子里。兆秋息蹲在地上,仔细地阖上炉子的盖儿,又走到窗子边,将烟管子的排气盖儿顶到最大,然后转身走出去,端了盆水进来。他走到床边,哗啦哗啦地搓毛巾,拧干了水,折三折,端端正正敷在李沉舟额上,沁凉舒爽。

    兆秋息自己仍站着,手上没了毛巾,有点不知所措。片刻,好像想拉过椅子坐下,腿已经曲了曲,不知怎么地,又站直了,眼睑半垂,望着被上李沉舟的手,愣神似地望着。

    李沉舟阖上眼,感受着毛巾的丝凉,心里不甚踏实。年轻人站在床边,且不去管,模模糊糊地惦记着吴财那个东西,想着离开岳阳前得找机会摁死他。没有多少时间了,却偏巧这个当口生起病来,真是处处不遂人愿……呵呵,好像一直就没遂过愿。

    终于,兆秋息轻声道:“帮主,你歇着吧。”轻手轻脚地退出门去,柔和的影子消失在门后。

    李沉舟没有应他。他太累了,身体很重,脑子很沉,着急地想睡一觉,退了烧,就去找吴财了结一切。那么多灰败的过去,将他的身体拖垮,他的精神也不得不跟着萎顿。如今吴财成了他的目标,成了他生活的寄托,等到吴财一死,才是万事皆空,了无所依。他问秀音以后是个什么打算,也是在问自己以后是个什么打算。秀音没能说出什么来,他也不能。也就是离开沦陷区,到相对平稳的后方,随便过活。雄心壮志,早就谈不上了,那些风花雪月的念头,也变得很淡很淡。那些东西,说到底,都是衣食无忧的人才会去考虑的,是那些没有直面过生活另一面的人才容易为之激动的。而他不属于这两者中任何一个——其实他从来都没有真正属于过这两者中的任何一个。是他自己一时失神、一个大意、把寂寞当作出路,犯下错误,又一错再错。如今回想起来,很多事真的都是他自己在一厢情愿、自作多情。所有人都知道没有可能的事,是他自己鬼迷心窍地,一路滑到崖底,非要等到双手触到黑冷的泥地了,才恍然大悟。自己在那边恍然着,不知道旁人在心里笑成个什么样——一个卖馄饨出身的小子,学什么少爷小姐闲来无聊的玩意儿呢?非要弄到身败名裂、一无所有,才肯看清这个世界留给他的选择,其实没有多少吗?

    如今他是明白了,如今他浑身发了热、额上烧了火,脑子反而比过去三十几年中任何一刻都要清醒。在烧热的蒸笼里,他看出自己过去所作所为的荒谬了。一个吃着青菜豆腐长大的人,就应该安于青菜豆腐的生活,而不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