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王驾崩,举国发丧。”
“黎王驾崩,举国发丧…”主管太监饱含哭腔地大声吆喝道。
黎国皇宫上下顿时人人紧张起来。大殿之上,百官皆身披孝服。众武将齐齐道:“国不可一日无主,请太子保重身体,早日登基。”
太子似极度悲伤,泣不成声缓缓道:“自古黎国国君的丧期为七日,等父王丧期过后,本太子再行登基。”
大殿之上,呜咽之声不绝于耳。
这本是为黎王发丧的七日,却成为众人暗自准备的七日。
太师冯云和其子兵部侍郎冯涛暗自调兵遣将三万,于黎国皇宫的东朝门,南午门,西卢门各调兵五千,在正门北玄门以一万五千兵马坐镇,而对外宣称是为防止乱臣贼子趁黎王丧期,起兵造反。
笑话,哪有围着黎国皇城防止叛乱之理,分明是威胁朝上众百官和向其他皇子示威,实在可恨。
日月转换,潮起潮落。七个来回,黎王丧期已过。这天正是太子登基之日。本以为就这样尘埃落定,“慢着,黎王遗旨在此。”一脆生生的女音,打破了大殿之上的庄严气氛。
众百官扭头一看,一身着蓝色流仙裙的女子,眼神坚定威严,手中高举一象征着皇家地位的明黄色圣旨缓缓上前,站在大殿最高处,打开圣旨,念道:“孤感时日不多,特此修改储君之位,五皇子杨炎心思敏捷,稳重成熟,深得孤心,特将王位传位于杨炎,废太子杨炅之位,贬为庶人。”
宣旨之人正是杜若,殿下众人喧哗:“你本是五皇子妃,帮助五皇子理所当然,要我们怎么信你?”
一干武将更是气愤至极,:“朝堂之上,怎容你一派胡言?”
杜若缓缓拿出一玉扳指,众人皆知那是黎王形影不离的东西,怎会在她手里?
“这是黎王陛下随身的玉扳指,各位大臣应该知道吧,这下该相信了吗?”
殿上太子杨炅大惊失色,脸色黑的吓人,怎。怎么会。这样?父王,为什么会这样对待儿臣?儿臣有什么过错?
而众百官深思:黎王生前最喜五皇子和六皇子,而冯氏背后势力巨大,立二皇子为太子实是形势所迫,可万万没想到的是,黎王会把象征其权利的玉扳指交给五皇子妃,而这五皇子妃穆子衿是扶黎大将军穆子初的妹妹,虽扶黎将军身在边境,可发丧的七日中暗渡陈仓也不是不可能。这皇帝老儿不论是身前还是死后这一步棋走的是极好。不过,这冯皇后当然也不是省油的灯,到底该倒向哪边。如果这次运气好,跟对了人,以后可谓是平步青云,万一跟错了人,可能这身家性命不保啊。现在虽有黎王的遗旨和玉扳指在此,可皇城外的三万兵马也不是摆设,万一来个逼宫,也极可能发生,这可如何是好。
此时冯皇后和贤妃同时缓缓步入大殿,众百官现在已经是战战兢兢,自古皇子夺位多是牵扯后宫,不知今日这两位后宫翘首谁会笑到最后。
冯皇后身着明黄色凤尾殿服,眼神凌冽犀利,缓缓上前,走到太子身边,道:“皇帝登基非同儿戏,怎可凭你一面之词就确定新的黎王,万一这圣旨是你暗中作假,而这玉扳指是你偷来的,而太子可是储君,这一朝易储可不是小事。”
贤妃身着玫瑰色大红殿袍,上前走到大殿的最前方站着的五皇子和六皇子中间,脸上依旧微微含笑,一如以往的亲和,缓缓道:“皇后娘娘说这话可就大错特错了,如果要是圣旨都能作假,那岂不是这天下人人都能伪造圣旨了不成?而这玉扳指相信这大殿之上的文武大臣都知晓这是陛下生前形影不离的东西,而这五皇子妃怎能从殿下的手里偷走?您说呢?”
冯皇后浅浅一笑,道:“是吗?本宫可不这么认为,众大臣以为如何?”
众武将齐齐声道:“臣惶恐,也认为皇后娘娘的正确。”
贤妃依旧处之坦然,只是眼睛中立即徒增了不少隐藏了数十年的重重杀气。好一群老狐狸,睁着眼睛说瞎话。随即美眸转向另一侧的众文官,而文官说到底只是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看到这大殿之上的众些武将,又想到皇城外围冯氏一族的三万兵马,而且这文官之首的左右丞相的女儿也皆是太子的妃子,不知这两位大权在握的左右丞相作何感想。
而这左右丞相都是纵横官场数十年的老油条,这点曲曲折折怎会不知,虽然他们都知道黎王的遗旨确是真的,可是却想着黎王难道生前会想不到这种后果?可是为什么会没有后招?依黎王的性格,定会有后招,不然定不会下这样的遗旨。而右相早已知晓穆子初和五皇子六皇子他们之间的约定,想着为了自家女儿莫婉玉,也豁出去了。只是现在不知这贤妃娘娘有什么样的后招。
便道:“两位娘娘说的话各有道理,老臣愚昧,不敢妄加猜测。”
这左相却想如今局势已经明显倒向了冯皇后这边,明眼人一看便知,这莫相为何要这样说,难道这莫相已经知道贤妃娘娘还有什么势力不成?按理说莫相的女儿也是太子的人,可这莫相为何这样做,这不是把自己的女儿推向火坑嘛?又想这自己的那个庶出的女儿,现在已是太子妃,虽然自己不喜欢她,可到底也是自己看着长大的,到底该倒向哪一方?自己也料定黎王定有后招,现在胜负未分,还是先保持中立的好。
也道:“是啊,百无一用是书生,臣…”随即看了一眼右相,又道:“臣跟莫相一样,也不敢妄猜。”
冯皇后眯眯眼,眼神中满是毒辣之色,好一对老奸巨猾的左右相!
听到左右相的话,堂下的众文臣也纳闷,这左右相的女儿皆是太子的妃子,这两大丞相到底是怎么回事,此事定有蹊跷。便都道:“是,是,百无一用是书生,臣愚昧。”
冯皇后一惊,现在大殿之上是支持反对各占一半,看来要想顺利地登基是不行了。那么这样,贤妃,这是你们自己选的路,可不要怪我。既然软的不行,那就来硬的。成王败寇,什么遗旨不遗旨,得了天下才是最重要的,到那时,本宫倒看谁还敢说个不字?!
下载本书最新的txt电子书请点击:
本书手机阅读: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 第25章:大殿夺位1)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