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红尘印

第六章 重生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大越国建国时间不长,不到百年。从始祖征战开辟疆土,天下三分。大越占领西南疆土,东临夏商,北邻大英,建国历史最年轻,疆土却是最大的。大越国的前身叫南国,南国建国三百多年,历代帝王皆是勤政爱民,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富庶,那时天下除了南国,还有另外三个国家。在这四个国家当中,南国国力最为强盛,大臣们时有上谏趁此扩大疆土,完成帝王霸业,虽然如此,但帝王们却是热爱和平,不愿看到战乱四起,血流成河,百姓骨肉分离家破人亡,最后,也不了了之。到了后一百年时,南国开始出现颓势,朝野上奸臣当道,各个蕃地的领主蠢蠢欲动,甚至有人勾结外党,与其他国家相来往。这种情况延续到康帝时期,被其以雷霆手段清扫压制,才有所好转。但好景不长,在康帝三十岁寿辰前夕,被奸人所毒害。接着,朝堂上便有人顺势扶植年幼的新帝上位。本就腐朽的内里,怎可能因为一时的打压就能被清除,那些蓄谋已久的枝椀在新帝上位那刻彻底的伸展出来,整个帝国的局势犹如被笼罩在了滚滚黑烟下,人们在夹缝中苟延残喘。

    到了南国末期,百姓们已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战火四起,烽烟弥漫,每天有无数的年轻生命被征兵,大批大批的孤寡老人在饥饿中死去,各地暴乱不停,整个国家已是岌岌可危。边关急报,大臣急奏,一本本奏章摆在案头,堆成了一座小山。可是,皇帝人呢?若是让前线的官兵们知道此刻的皇帝仍窝在温柔乡里,恐怕立马放弃在这儿精忠报国的杀敌,掉头冲上皇宫,杀了那狗皇帝。虽然南国已然崩溃,但毕竟有三百年底蕴,朝堂上仍是有那么些人是为国着想的。大将军刘云便是当中之最。刘家世代为武,也是南国一大家,传袭下来已有百年,因其常年驻守边关,立下过赫赫战功,体恤百姓,门幅低调,在朝堂自成一派,备受百姓尊崇。刘云已有六十好几,战乱爆发,这位老将脱下官服,穿上战袍,率领军队重上战场,百姓中不禁更加拥戴起这位老将。然而,当这位老将在前方领兵杀敌的时候,上边却有一道密旨悄悄的发了下来。没过多久,边关歇战之期,刘云被强召回京,这个时候回京,那仗不打了吗!一些闻道风声的人,已然察觉南国当真是大限已到,国家已乱成这样,朝堂上那些人居然还在费尽心思争权夺势,当真是一群腐烂到骨头里的废渣。刘云回京,留下二子镇守边关,这大儿子,便是后来的大越始祖——云宗帝。

    在刘云回京之时,二子便是知道父亲这一去定是凶多吉少,大儿请求父亲勿去,可刘云却是满脸坚毅,他自然知道那些人不会放过他。刘云走时,告诫二子:“如果我此次不去,他们就更有借口灭我刘家了,我走后,你们便凭自己办事。这个国家已经不行了,反正迟早会被篡权夺位,既然这样,便不能成全了他们!”而后,刘云留给了二子一封书信和一块玉牌,道:“若真想有要做的事,就拿着这封信和玉牌去找大英的大司马,他会帮你们……”“若真是想劈开这腐朽,就看你们的本事了!”

    彼时,刘云回京,路遇贼人,惨遭杀害,连尸骨都未留下。次年,大儿刘瑾将书信和玉牌送到大英国师手中,二儿集结军队,收编周边流民,妥善安管。朝堂上的那些明暗交锋也处白热化,根本无暇顾忌边关动向。结果,当大英的千万铁骑气势汹汹在关外与刘瑾二人会成一气时,众人才猛然惊醒,自家房门口着火了!刘瑾与其弟刘适之得百姓拥戴,一路披荆斩棘,各地暴民也纷纷涌进刘家军队,更是使得刘家军水涨船高,朝堂上人人自危,立马带上家眷准备离京出逃,各地官员在刘家军尚未到达城门前,便已逃去,更有的,三尺白绫,一命呜呼。到了最后,居然一路无阻的到达皇城门下,此时,众人望着那黑压压的大军,终于明白大势已去,回头去寻皇帝,居然还窝在美人身上,当下悔悟,南国……亡了!

    后来世人纳闷儿,为什么大英的军队会来帮助始祖?大英本是夏国和黄国的结合,当四国还并存时,黄国帝王去世,足下儿女众多,为争夺皇位内斗不休,夏国窥探四国中最为弱小的黄国已久,夏国的车骑大将军与刘将军颇有渊源,祖上曾拜师一人,是师兄弟,请求援手。彼时,南国已然内乱,但国力尚存,将军刘家镇守边关,天高皇帝远,朝堂上顾不到边关,刘将军虽是武夫,但极有远见,看出南国弱势,当机立断私派兵马援助夏国。到后来大英建起,南国和夏商派人祝贺之时,那年纪轻轻的车骑将军荣兆已被提拔为大司马,当下便说与刘家欠其一情,日后若有为难,当鼎力相助。这份情便是还到了几十年后的离疆之乱了。

    大越建国之初,国内动荡,一片生灵涂炭,云宗帝颁布新法,百姓减免三年赋税,各地新晋官员调动官兵,开仓济民,之前的贪官们留下的资源倒是不少,一时间,流民减少,皆是回乡重操旧业,重建家园。不仅如此,云宗帝更是大力整顿朝野上下作风,以雷霆之力将以往的残党旧部扫除,积极调动天下有志之士参与科举选拔,提升新晋之士,为一片灰弥的朝堂灌入新新之力,然而,也有极少数以往的老官员,这些人大多数是与刘家交情太深,是刘家一派,而另外有一人,以现在的新帝之力尚还不足以与其硬碰,便是宰相蓝品言。

    蓝品言为前朝宰相,为人处事圆滑,各个派别皆不参与,看似置身事外,实则又游说于其中,却不深入。不得罪,不亲和,就是他的行事作风。这人向来低调,身居高位却没有太大的架子,逢人必以笑脸相迎,无论与谁,皆会觉得如沐春风,就算与刘家,也毫无过节,甚至于在刘家二儿晋升之时还帮了一把。在百姓口中,名声也还不错。世人称其为“笑面虎”。新朝建立,太过彻底的清除前朝官员反而会适得其反,那些无辜的官员们皆是分配到各个郡县当小地方官去了,而对于蓝品言这个人,云英帝则是贬职为西南总督,底下分有五个大州。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虽说官变小了,但西南总督这个肥差却也十分眼热,这是皇帝在安抚人心所做的怀柔政策。这里面到底有多少猫腻,那就触及到辛秘了,明白人就闭嘴装糊涂就得。

    云宗帝励精图治,赤火王爷在外与两国交好,几十年后,大越百姓的生活恢复正常,经济,军事渐渐步入轨道。然而,大越虽然疆土辽阔,但国力不如大英和夏商,虽然大越同大英交好,夏商也一直不参战事,但周边一些附属小国却是开始悄无声息的逐渐吞并边防疆域。

    大越九十六年,天肃帝三十一年,时值秋历,每年九月初开始,各个边陲小地及附属小国开始上交贡品,到了十月底各个州县也要开始上交粮税。大越国分有二十一个州,州下分郡,郡下分县。西南总督蓝家管辖的州从五个扩大到现在的七个,势力隐隐有赶超东南总督之势。

    这一年,蓝家小女儿出世。

    命运的齿轮终于开始缓缓运作,在这片新生盎然的大地上,隐在那美好下面的暗流也开始悄悄涌动,渐渐地如同溪流一般渗入到各个角落,人们仍是一片安乐,享受着这个新朝代普照下来的光辉,生活祥和而满足。

    蓝家坐落于青州,这里风景秀丽,百姓富庶。青州边处有一处大河,叫青阳河,联通四处的疆域,船贸业格外兴盛,各地的商人们在此处经商,也使得这里的经济十分富足。此时,青阳河边,一处小阁楼上。

    “老爷,夫人生了。”

    “男孩女孩?”

    “是……小姐。”

    “……”中年男人眉头一皱,过了半响,叹了口气。

    “叫奶娘把小姐抱下去。”

    “那夫人……”

    “我去看她。”

    这位中年男人便是大越国建立以来,蓝家第四位掌权人——蓝承朝。

    到蓝承朝这一代,膝下儿女众多,加上今天出生的就是第九个。可悲的是,这是子女众多,但是却是女儿太多,儿子太少。九个子女中,就只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常年在外,二儿太小,才五岁半,如今好不容易三房又怀了肚子,却是个女娃,唉!

    蓝承朝匆匆赶到里面的卧房,床上躺着一位虚弱的娇柔美人,脸色苍白,嘴唇出血,发丝胶着贴在布满细汗的脸上,睁着盈盈美眸望向他。

    隔壁的厢房内,刚出生的婴孩儿躺在床上,眼睛怔怔的瞪得老大,盯着眼前那肥胖的大妈麻利的拿着毛巾拧干水轻轻为她擦拭身体。好一会儿,那肥胖的大妈终于察觉到不对劲,总觉得缺了什么。皱着眉想了会儿,啊!这娃咋没哭个声?不成,娃刚出生不哭可不好!

    经验老道的奶娘利索的抱起婴孩,肥胖大掌高高扬起,婴孩惊恐的望着那手,心道,这手打下来,我还不夭折!

    在那手掌快要挥下来时,“哇”地一声,响亮的哭啼声响彻楼阁。

    这算什么?什么情况!

    内心波涛汹涌,蓝九扯着大嗓门,拼命地嚎叫。

    ------题外话------

    这章真的写的好辛苦……

    (紫琅文学)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