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疫情过去之后,皇室也想到了要折腾自己家的事情。
皇室近亲里有两门婚事要办,由于不是自己家的孩子,皇帝夫妇不想管这些事。
可是两个新郎都是太皇太后的直系后代,如果真的什么都不管,那也实在说不过去。
于是这件事,甩手就交给了宫政厅。
宫政厅做得更绝:两位公子以后都是公爵爵位继承人,地位平起平坐,所以我们只负责给钱的事情,其他的我们一概不插手。
每家另补贴一十五万撒里,作为婚礼的筹备钱。
帕迪纳亲王一家对这个安排感到非常不满意:如果按辈分来说,帕里斯是长辈,而卡德里斯是个晚辈。
怎么能够让舅舅的待遇跟外甥一样呢?
而且帕里斯是亲王的儿子、卡德里斯是公爵的儿子,地位是不一样的。
宫政厅理由找的飞快:这位大人,你家的公子是二婚了,即便宫政厅一分钱都不补贴也是本分,如今有这么一笔钱,是皇帝皇后看在太皇太后的面子上给的情分。当年你的儿子去原配的时候,得到的待遇可比这多的很多。
如果真要一样的待遇,是不是你儿子结几次婚,我们就要补贴几次钱呢?
帕迪拉亲王一家就这么乖乖的闭了嘴。
卡德里斯拿到了表舅给自己的婚礼补贴之后有点于心不安:这已经是他从皇室拿到的第四笔钱了。
在订婚的时候,他曾祖母太皇太后索菲就给了他一笔钱,皇太后给了他一份礼金,皇帝夫妇也给了他一笔夫妻俩婚后用的日常生活补贴。
他觉得自己什么都没有给皇室干,却平白无故的拿了40万撒里,徒感愧疚。
拿到了这四十万之后,哪怕他心里对结婚这种事情有再多的意见,他现在都有点不好意思有意见了。
帕里斯那边还好办,新娘子和亲家都在离自家不远的地方。有什么事情随时商量。
但是卡德里斯这边就有点麻烦了——他到现在为止连新娘子长什么样都忘掉了,因为两人见得非常少,而他又是个大脸盲,他的父母也不知道自己的亲家长什么样子。
未来的亲家夫妇都是在路上的人,等到他们到了这里之后,就该举行婚礼了。
总不可能让他们在半路去准备孩子结婚的事。
麦迪文女公爵左思右想:那个郡主是要嫁到自己家来的,怎么着也不能苛待了自己儿媳妇一家。
于是开始各种整修自己家的城堡,准备以最高的规格来接待自己的亲家。
在马特亚帝国,如果新娘子是从娘家嫁到婆家,婚礼服是由婆家来准备。
宫政厅不肯帮金钱之外的其他任何忙,由于礼仪上的不允许,她也不方便叫上裁缝去宫里给自己未来的儿媳妇量身材。
那怎么给新娘子准备婚礼服呢?
她叫自己的所有仆人去准备那种可以拆装的新娘的礼服:礼服的每个部件都把所有能被用的型号都预定好,等新娘子来了之后,直接选适合大小的部件组装成三套可以穿的礼服,其他的全部退掉。
她听说前吉尔维亚王国的女性都不学习知识,文盲率高达九成九,他估计新娘子应该完全不会马特亚语。
虽然太后一直在教那个姑娘马特亚语,可是这位未来的婆婆对自己的儿媳妇的学习能力一点都不信任。
毕竟一个几十年没有学过东西的女孩子,怎么可能在几天之内变成学霸呢?
所以她让自己的儿子赶紧复习小时候学过、但是之后的几十年都用的很少的法齐亚语。
为了营造一个好的语言环境,她自己用法齐亚语跟大儿子对话,也强烈要求其他孩子都用法齐亚语跟哥哥对话。
卡德里斯也不算笨,用了一个星期就把搁置了几十年的语言技能全都捡了回来。
为了不把各路亲戚来回折腾,所以两家的婚礼安排在了同一天。
上午是帕里斯和夫人的婚礼,下午是卡德里斯和自己妻子的婚礼。
由于卡德里斯的未婚妻跟自己未来的丈夫信仰不一致,所以,她需要先皈依诚教。
既然要重新信仰宗教,她就得有教父母,于是皇帝就有了一个特大的脑洞:让小伊莎贝拉去当自己表嫂的教母。
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事,皇室的长辈们居然觉得这个建议非常好!
于是年仅十岁的伊莎贝拉居然成了一个二十三岁女子的教母!
成年人在洗礼的时候,有一个梳发仪式(毕竟成年人不可能像小孩一样把头发剃光)。
可是梳发仪式用的梳子,是一把齿端尖锐的铜梳。
伊莎贝拉看到皇宫小教堂里的那个铜梳之后,感觉那梳子上的齿,一根根都像没有头的针。
看的人头皮发麻。
皇家教堂的修女,拿出了一把备用的梳子,让伊莎贝拉带回去练练手。免得这小孩子在举行仪式的时候没轻没重,把教女弄得头皮出血——那就真的非常不吉利了。
把梳子拿回首相府之后,为了完成好这个仪式,伊莎贝拉随机挑的各种女仆,用她们的头发来练习这个仪式。
最初她实在是把握不了这个梳子的力度,给不知道多少人造成了皮外伤。
不到二十四个小时,所有的女仆都对她产生了深深的畏惧感,见到她就躲。
甚至有的为了保住自己可怜的头皮,把头发给剪成了短发。
首相府的一些留了长发的男职员见到女仆们的惨状之后,心生畏惧,看到女仆们纷纷留起了短发,生怕下一个就是自己,赶紧去剪了短发。
劳尔感慨:当初我提议让所有男性职员必须留短发也没见得到彻底的执行,被这疯丫头一吓,所有人倒是乖了。
比阿特丽斯看到这种情况也哭笑不得,只得跟在伊莎贝拉后面给她善后:给女仆们发慰问金、给她们买治皮外伤的药。
回家过个周末,居然就能够把家里弄得鸡飞狗跳,而且还不是因为调皮!
伊莎贝拉也很无奈啊:我哪知道这把这么重的梳子梳起头发来这么不方便。
她用这把铜梳子梳过自己的头发,觉得还蛮好用的——因为她是个短发。她不知道那些头发稍微不柔顺的长发女仆,被她用梳子梳的时候,就像在被人薅头发似的。
这种感觉不是伊莎贝拉能够想象到的。
管家先生更是说话非常直接:“请您不要再碰活人了!”
伊莎贝拉非常伤感:在学校同学们就嫌我手法重,这种地方居然还是一样!
她不开心地用那把铜梳子去敲击院子里的花树的树枝,那五指粗的树枝,“咔哒”一下断了,枝头掉在了地上。
四个男孩子本想找伊莎贝拉玩,看到了这幅画面,误以为伊莎贝拉以此举叫他们滚蛋,于是灰溜溜地走了。
伊莎贝拉把那正在抽芽的树枝捡了起来,找了个瓶子放了一些水,插了进去。把那把铜梳子放在了花瓶的旁边。
随后一脸茫然地坐在旁边。
皇宫里有人来说,皇后给每一个公主都准备了一件首饰,在京的公主们是必须要亲自进宫领赏谢恩的。
比亚特丽斯看着伊莎贝拉穿着随随便便的,就像京城街上走来走去的中等人家的女孩一样,让女仆们把伊莎贝拉带去重新梳妆打扮一番再进宫去见皇后。
皇后固然不会因为伊莎贝拉的打扮就认为比阿特丽斯亏待了自己的女儿——自己生的女儿什么德性她多少了解一二。
可那是皇宫啊!
女仆们拿了一堆衣服过来,穿上这套之后,觉得哪里不好又换,换上那一套之后,觉得手套不搭,又换手套;手汤换好之后发现假发有点偏了,又整理假发。
等伊莎贝拉被收拾完之后进了宫,才发现自己是最晚的一个,其他的公主们早就领赏回家了。
皇后给伊莎贝拉的首饰是一枚铂金黄宝石胸针,是一只蜜蜂的形状:身体长、翅膀小、肚子大。
伊莎贝拉看着这只蜜蜂的造型:“这是女王蜂?”
皇后点了点头。
伊莎贝拉心里嘀咕:这种东西真的适合给我吗?
女王蜂,是蜂巢中的唯一的母蜂,也是蜂群里至高无上的女王。
这种东西一般都送给即将结婚的贵族女性,祝福她以后有崇高的家庭地位,并且像女王蜂一样子女众多。
伊莎贝拉表示了自己的感谢,收下了装着胸针的盒子。
皇后并不是在催年幼的女儿结婚,而是在暗示她——你以后要成为至高无上的女王。
显然两个人的思维不在一个频道上。
听说伊莎贝拉是梳妆打扮,用了这么久的时间,皇后也没说什么。看着时间已经不早了,这把她留下来一起用晚餐。
伊莎贝拉突然意识到:她原本这周不想进宫,昨天跟教母比阿特丽斯说了,今天就有了这么一茬。
女仆们给自己换衣服打扮磨叽了整整两个小时,再加上进宫还需要一段路的时间,就正好跟其他公主见皇后的时间错开,她和皇后正好能够单独相处。
从下午两点拖到下午四点半,也就正好拖长了时间,顺势就能留人吃晚饭。
伊莎贝拉感动之于又感慨: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只不过……今天好安静啊。
皇后从别处得知了伊莎贝拉以前为什么不想到自己宫里来的另外一个原因:因为这里有婴幼儿,她不能近距离的听这种小孩子的哭声,听到之后轻则整夜睡不着觉,重则会做出一些过激行为。
伊莎贝拉曾经说自己这是PDST,她尽管很明白自己到底怎么了,但是却无能为力。
她每年都向同一个育婴堂捐款、每年都会资助同一批人。
皇后知道内幕之后也惊惧万分,她在那一刻懂得了伊莎贝拉为什么在日记里说自己是一朵用血泪养成的玫瑰。
皇后问她一些学校里发生过的趣事,伊莎贝拉都告诉了她。
当问起伊莎贝拉会不会原谅那个叫戴安娜的女生时,伊莎贝拉说自己根本就没有怪过她,这种懦弱废物还不配被自己放在心上。
两人说话期间,皇帝工作结束,来到了这里,坐在皇后旁边的伊莎贝拉把位置让给了皇帝。
皇帝心里感慨:几个大的儿子被送进了全封闭管理的军校,几个小一点的儿子说话又说不清楚,唯一能够在面前聊几句的,居然就这么一个了……
年纪才踏入中年门槛,莫名就有了孤独感。
伊莎贝拉不愿意跟皇帝提学校里的事,皇后也只能结束了话题。
皇后告诉丈夫:“今天下午召见了帕里斯的新娘子,是一个很年轻的姑娘,但是显得有些稚气未脱。”
皇帝:“才15岁,当然稚气未脱。”
皇后大惊:“不是说已经18了吗?”
伊莎贝拉所听到的外头传的年龄一直都是十五岁。
皇帝冷笑:“两家为了他们结婚把姑娘岁数加上去的。”
为了保持人口繁衍生息,帝国国家法律规定男人不能够娶与自己年龄差20岁以上的女子、40岁以下的男子不得娶绝经的女子。
帕里斯今年已经37岁了。
皇帝既然把这事说了出来,就证明他已经对此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想到那姑娘的家世,皇后说:“虽说年龄差距大了点,但是,那姑娘嫁给帕里斯也算是得了一桩好姻缘。”
皇帝看着伊莎贝拉,问皇后:“这种好姻缘给你女儿,你要不要?”
“这……”
这铁定不可能要!
谁敢把我女儿嫁给个老头子,我宰了他!
“那些公爵和大公爵、亲王家里的姑娘,难道就没有适婚的吗?把女儿早早地推出去的父母又能算什么好父母呢?”皇帝:“跟丈夫相差那么大,对于女的来说不是什么光荣事,在孩子面前说话是要注意一点的。”
只要是男的家境比女的好、而女的年龄比男的要小很多,若跟人说这两口子是真爱才结婚……有几人会信?
当然世人说出来的话,对男人也就讽刺他是个老不正经,对女人可就尖刻多了!
皇帝突然对伊莎贝拉说:“以后你要结婚可以给选择自己找一个兄弟进门,但是万万不可以给我找个兄弟进来!”
然而,他说出这话的底气是:他有这资本不让自己的女儿跟老头子结婚。
伊莎贝拉点了点头:“是。”
她心里苦笑:我又没有恋父情结……
皇帝又补充说明:“你可以找比你大五岁或者小五岁的,只能在这个范围之内!”
皇帝是打心底不喜欢帕里斯这桩父女式婚姻的,提前给自己的女儿提个醒。
别的男人自己娶小很多岁的女人,却不让自己的女儿嫁一个老男人。但是诺克二世这位皇帝陛下的标准却相当明确:我不要一个小女人,我女儿也不能嫁给一个老男人。
皇后伊德菲娜在跟她结婚之前,在童婚和早婚盛行、女性平均婚龄13岁的合亚兰帝国,是个妥妥“老女”。
但是家里有财有势,求婚者依然是排长队,换做平民人家,这种女子以后可能再也没人要了,是要进修道院的。
当时,跟她一起竞争马特亚帝国皇后之位的,有好几个12岁左右的皇族公主和郡主。但是诺克没把这群孩子放在眼里,选中了跟自己“青梅竹马(对外如此宣称的)”、年岁相当的她。
合亚兰帝国的吃瓜群众们“恍然大悟”:怪不得皇女这么“高龄”还不肯嫁人,原来是在等自己的“爱人”呢!
他们仿佛又相信爱情了。
这事儿,他们从不在孩子们面前谈起,为的是防止他们信以为真,为了所谓的“爱情”嫁给一个并不合适的人。
伊莎贝拉知道父母婚姻的内情。
也知道父母为什么不想提及此事。
如同十九世纪德意志帝国境内童话文学发达,但是贵族小姐和公主们从来不被允许看童话一样——为了限制她们的思想、尤其是追求爱情的思想。因为她们的任务是做男人和家庭的附庸、做一个合格的政治工具。
追求爱和自由就是最大的忌讳。
皇帝和索菲亚的养父不约而同地决定:坚决不让孩子给帕里斯的婚礼当伴娘。
都怕教坏自己的孩子嘛,尤其是索菲亚,再过个两三年也15岁了,她要是招个37岁的女婿进门,半个贵族圈子都会炸了去。
理论上来说,只要有皇帝和皇后在,就算这两个公主不在,也不会降低婚礼的档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