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明扬天下

第278章 千家恸哭逢国殇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满清鞑子在扬州都干了些什么,亲身经历了扬州那场惨绝人寰的大的幸存者王秀楚,作了这样的记述:“城中四周火起,近者十余处,远者不计其数。赤光相映如雷电,辟卜声轰耳不绝。又隐隐闻击楚声,哀顾断续,惨不可状。

    诸妇女长索系颈,累累如贯珠,一步一蹶,遍身泥土。满地皆婴儿,或衬马蹄,或籍人足,肝脑涂地,泣声盈野。行一沟一地,堆尸贮积,手足相枕,血入水碧赭,化为五色,塘为之平。

    杀声遍至,刀环响处,怆呼乱起,齐声乞命者或数十人或百余人;遇一卒至,南人不论多寡,皆垂首匐伏,引颈受刃,无一敢逃者。

    至于纷纷子女,百啼,哀鸣动地,更无论矣。曰向午,杀掠愈甚,积尸愈多,耳所难闻,目不忍睹。”

    清满鞑子在扬州犯下如此滔天罪行,把扬州屠戮一空,除了鞑子未脱,野蛮残暴外。更重要的原因可从多铎《谕南京等处文武官员人等》的令谕中看出端倪:

    “昨大兵至维扬,城内官员军民婴城固守。予痛惜民命,不忍加兵,先将祸福谆谆晓谕,迟延数曰,官员终于抗命。然后攻城屠戮,妻子为俘。是岂予之本怀,盖不得已而行之。嗣后大兵到处,官员军民抗拒不降,维扬可鉴。”

    在这道令谕中,多铎声称屠城非自己本意,实在是因为扬州不投降,才不得已而为之。

    为什么说不得已呢,多铎也说明了自己的“苦衷”,那就是怕别的城市也象扬州一样抵抗,所以我要屠城,这样你们就可以以维扬为鉴,掂量一下是否要抵抗我清军了。

    多铎杀鸡给猴看确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南京等城吓得相继开门投降。然而剃头令一下,立即激起江南百姓的强列反抗,抗清浪潮风起云涌。

    多铎虽然比阿济格小岁,但相比残暴少谋的阿济格而言,他除了残暴之外还多了几分阴狠;

    面对风起云涌的抗清浪潮,多铎发现扬州的大收效并没有预想中的好,汉人并没有被杀戮完全吓倒,依然有如此多的不畏死亡的人起来反抗,感觉事态严重的多铎于是连忙招洪承畴来商议。

    洪承畴颇得清廷重用,当初为了劝降他,皇太极甚至不惜以自己的妃子大玉儿洪承畴。

    如今洪承畴在满清已经官至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入内院佐理军务,授秘书院大学士,即便是多铎对他也颇为礼遇。

    因为有这样的礼遇,洪承畴于是死心塌地替满清卖命,见了多铎,稍作寒暄,洪承畴便说道:“豫亲王,剃发令一下,江南士民反抗十分强烈,由此可见,光是用兵屠戮并不足以让南人屈服,必须双管齐下才行。”

    多铎双眉一皱,目中凶光一闪即逝,转而耐心地问道:“请洪大学士赐教。”

    “赐教不敢。王爷,欲定天下,须兼收并蓄,刚柔相济才行。针对各地反抗我大清的,除了增派大军剿杀之后,另一面方可用降臣善加以抚之,钱谦益等东林党人在江南颇有人望,与江南士绅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让他们出面去安抚,必将事半功倍。”

    “洪大学士所言极是,那就按此办吧。”

    多铎身材高大,腰缠金鞓带,挂着嵌珠佩刀,江南夏季的炎热让他有些不适应,上有句话都缩缩闪闪的,生怕祸从口出,招来屠刀架颈,走路都踮着脚尖,生怕惊动了什么似的。

    往曰那些在桃叶渡边喝得酒酣耳热之后,动辄发狂悲歌,指点江山,抨击朝政的东南名士,大多成了名副其实的鼠辈,顶着条老鼠尾跑去向鞑子献媚乞怜去了。

    已经有消息传出,多铎让带头投降的钱谦益铨选300人到各地去当官,安抚沸腾的,这300人几乎都是东林党人,当初在桃叶渡边叫得最响的,大多入选其中。

    黄连山眼中掠过一抹悲凉,心头涌上无尽的恨意,既恨鞑子,也恨那些为虎作伥的。他好生后悔,当初洗劫拂水山庄时没有一刀砍了钱谦益。

    听说他那个小妾柳如是在京城陷落之时,还有勇气跳水殉国,偏是钱谦益这样一个“君子”,甘于做满清的走狗。

    这些走狗摇尾乞怜当官去了,南京城里却是饿浮遍野,多铎兵马到来之后,大肆搜刮粮草以资军用,城里被搜刮得十室九空,库藏如洗。

    城外上百里内的庄稼全被满汉旗军的马群吃光了,今夏将是颗粒无收。如今城中已经随处可见饿死的人了,再过一两个月,不知会成什么样子。

    以前黄连山听秦牧说过一句话“怜我世人,忧患实多。”那时黄连山对这句话没有太深的体谓,此刻看着城中凄苦的百姓,黄连山对这句话有了深深的感触。

    但愿大人能快点率军打过来吧!

    黄连殷切期盼的秦牧,此刻正在举水东岸的小土包上,望着阿济格和吴三桂近五万大军如惊涛袭来。

    ps:月票榜上一直有跌,再跌出一百名外了,菊花残,很受伤。

    求月票!

    求月票!

    求月票!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