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河西街溜子

第109章 过年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冬天举行的婚礼,特别是过年之前的这个时间段,村里可是非常热闹。
    赵锐昊跟王蒙两个人,从在泉城那边重新见面,到领证,再到举行婚礼,时间太短了。
    但是他们两口子不在乎这些,两个人认识多年,又不是什么陌生人,结婚对于他们来说,不过是水到渠成而已。
    年前这段时间里,赵锐昊可以说是花钱如流水,承包土地的事情,那是真的在大把大把的往外花钱。
    并不是所有的土地,赵锐昊都会去承包,那些没有办法连成片的,或者是有人不愿意往外承包的,连带着他们周围的土地,赵锐昊都不会要。
    他赵锐昊又不是来做慈善的,哪怕是一个村里的人,那他也不会改变,他要的是完全能够掌握的农场。
    至于说村民们之间怎么去解决,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情,赵锐昊没有这个义务去让所有人满意。
    以前的赵锐昊,那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街溜子,别说张庄,就是镇里,很多人都知道。
    在这种情况下,根本就没有人会来找赵锐昊耍无赖,谁让以前的赵老板就是干这个的呢。
    哪怕是现在赵锐昊有钱了,可村里人依然觉得,他的钱来路不正,谁都不敢上他这里来胡搅蛮缠。
    以前的时候,赵锐昊跟村里人,大家都是井水不犯河水,各走各路。
    到了现在,村里的很多人,其实都是绕着赵锐昊走,主要还是赵老板之前的名声,完全就是臭大街的那种。
    这眼瞅着就要过年了,家里也有许多需要准备的。
    赵广志跟陈燕,正带着王蒙在炸年货,溜溜达达的赵锐昊过来之后,就在一边看着:
    “爸,妈,其实真的用不了那么多的,每年都炸这么多,最后还不是都给剩下!”
    “剩下了再说,又坏不了,总比不够强!”
    陈燕一边忙活一边说着,她每年不但要炸很多的年货,而且还要蒸好几锅的馒头跟大包子。
    赵广志则是在一旁切藕,炸藕合子是必不可少的,家里每年都是要炸一大盆子。
    赵锐昊伸手拿了一个藕合子,一边吃着一边赞叹:
    “爸,要说还是你的手艺好,这藕合子就是你炸的好吃,啥时候都吃不够!”
    看到赵锐昊被烫的嘶嘶哈哈的,赵广志无奈的摇了摇头。
    你说说,这都多大了,再过几年就三十岁的人了,怎么还跟个孩子似的:
    “慢点吃,这么热别烫着!”
    “没事儿!”
    一边说着,赵锐昊一边又拿了一个藕合:
    “三十初一这两天,咱们不用再买其他菜了吧?我感觉都够了!”
    “今年家里这么多菜,不用买了,酒也足够,今年倒是省事儿了!”
    赵广志点点头,他对这些,都是算的很清楚,毕竟,买太多东西,家里又吃不完,那纯粹就是浪费:
    “初一拜完年,让他们都来家里,今年在咱们家,菜我都买好了!”
    “行,我们这一帮人,我来招呼就行了,叔叔伯伯们,肯定还是要您来出面的!”
    每年初一拜完年,赵家人都是要聚在一起的,这是老规矩了,今年赵广志都已经打好了招呼,要在自己家里招待大家。
    “这鲅鱼要不要我来炸?”
    赵锐昊点着头,一边吃着藕合,一边指了指陈燕粘好面糊的鲅鱼。
    陈燕对他摆摆手,这种事情根本就不让赵锐昊插手:
    “你先吃藕合子吧,对了,馒头都是刚蒸出来的,这肉馅子有点咸的!蒙蒙啊,你也吃点!”
    王蒙嘴里其实一直都没有闲着,她在这里一边帮忙,一边吃着炸货,现在都快吃饱了:
    “妈,你看我闲着了吗?一直都在吃呢!我都没停过!”
    陈燕现在眼里只有王蒙,至于说自己的儿子,还是靠边站去吧:
    “喜欢吃就多吃点,想吃什么,跟我们说,我跟你爸给你做!”
    王蒙夹了一个耦合递给赵锐昊,赵锐昊拿过去继续开吃:
    “别说,我还真有点饿了,这馒头闻着就香!”
    赵锐昊一边吃着耦合,一边过去拿了一个大馒头,这是今天晚上,陈燕刚刚蒸出来的。
    蒸馒头的面粉,都是自家种的小麦磨出来的,虽然颜色有点黑,可味道真的很好。
    赵广志跟陈燕炸年货,王蒙时不时的在一旁帮忙。
    至于说赵锐昊,就在一旁一会儿尝尝藕合跟茄合,一会儿又尝尝炸好的带鱼跟丸子。
    吃了一个大馒头,还吃了不少的炸货之后,赵锐昊这才跟王蒙一起离开。
    赵广志跟陈燕,一直忙活到了快一点,这才结束,就这样,年货都没有炸完。
    今年炸年货的材料,都被赵锐昊带到了肃州那边,之后又给带了回来。
    因为赵锐昊发现,经过这时空穿梭之后,不管是酒还是菜,味道都会被优化。
    就像是这些炸藕合的藕,还有炸茄合的茄子,以及这些食用油,甚至是猪肉,都被赵锐昊给来回倒腾了一遍。
    还别说,如今这味道,确实是香的很!
    一直到了腊月二十九,老家这边家家户户都在忙着炸年货。
    “时间不早了,咱们得也早点去睡觉吧,明天我得早点起来!”
    “大过年的,要起也是你起,我起那么早干嘛?”
    王蒙笑呵呵的看着赵锐昊,那小眼神竟然还有些得意:
    “我要一觉睡到自然醒,你可得天不亮就得起来!”
    “又不只是咱们家,明天所有人都要请爷爷娘娘,很多人恨不得过了十二点就放鞭炮!”
    对于王蒙的小得意,赵锐昊根本就没有当回事:
    “不信的话,你们可以听听,这一会儿就会有人放鞭炮了!”
    “这么早?”
    王蒙对这些不了解,她这还是第一次在这里过年:
    “都不睡觉的吗?”
    “这二十九晚上,大多数人都是喝酒聚会的,睡觉的不多!”
    说起这个来,赵锐昊可是深有体会的,也最有发言权:
    “我们小时候,二十九晚上,可是一直都玩到十二点以后的,那时候,恨不能凌晨三点就起来!”
    王蒙还是第一次听说,顿时就来了精神:
    “至于吗?这也太夸张了!”
    “那时候是兴奋的睡不着,现在是想睡却睡不着!”
    赵锐昊无奈的摇了摇头,过了十二点你就等着吧:
    “从四点开始,这鞭炮就会响个不停,到时候到处都是放鞭炮的,我倒要好好看看,你怎么睡觉!”
    “要不要这么夸张?”
    王蒙之前的时候,也就是跟陈燕聊天的时候听过一嘴,现在听赵锐昊这么一说,顿时苦着一张脸:
    “我还想睡个懒觉呢!”
    “行了,一会儿早点睡觉,家里需要挂竺子,还得上贡品,明天早上我请完爷爷娘娘,得把香插上!”
    老家这边就这样,过年这几天都是需要早起的。
    竺子二十九晚上,或者是大年三十早上就得挂起来。
    竺子就是自己家里的小家谱,上面都是已经逝去的直系亲属。
    而请爷爷娘娘,就是来到村口这里,对着老坟的方向放鞭炮,手里必须要有香!
    这是要请逝去的先人,跟着一起回家过年!
    基本上一个地方一个风俗,赵锐昊老家的村里,以及周围的村里,都是这么过年的。
    县里的其他地方,也有风俗不一样的!
    初一早上同样要早起,吃完饺子之后就需要去拜年,只是自己村里的晚辈给长辈们拜年,这可是要磕头的!
    到了初二,则是四五点钟,就要起来,直接去老坟那里,这是送爷爷娘娘,这些必须要在天亮之前完成!
    这些天里,根本就没有办法好好的睡觉,每年过完年,大多数人都是感冒上火……累的!
    没办法,老家的习俗就这样,只要在老家过年,大家就必须要按照规矩来!
    赵锐昊年前的这段时间里,一直都在老家这边忙活着。
    因为实在不方便,只是偶尔的,才会找机会去肃州那边。
    幸亏在肃州那边,赵锐昊根本就不用跟任何人解释,不然的话,还真就出大问题了。
    凌晨四点来钟的时候,外面的鞭炮声噼里啪啦不绝!
    王蒙只是蒙着头继续呼呼大睡,而赵锐昊则是被吵的半睡半醒的。
    六点多,赵锐昊起床,洗漱完之后直接出门。
    回到老院里,点了香,拿着鞭炮去了村子北面,这里的路边,到处都是人在树上挂鞭炮。
    赵锐昊也是在一颗树上挂鞭炮,点燃之后,等鞭炮放完,这才拿着香回去。
    一路上都在跟人打招呼,这个点的人不少,都是哈气连天的,手里拿着香跟鞭炮。
    一年之中,也就是这个时候,村里才热闹,外出工作的人,绝大多数都已经回来。
    回到老院,把香插在香炉里,赵锐昊这才回去!
    早饭倒是没有什么特别的,只不过是比平时早了一些而已,因为全家人都起的比较早。
    年三十,南面的村里赶大集,好些人都是年三十去买对联。
    之前的时候,赵锐昊也是年三十才有时间去买对联!
    今年倒是提前买好了,他今年有时间,一直都在老家,鞭炮烟花还有对联,早早就已经买完。
    中午这个点,也没有风,这大晴天的还挺暖和!
    天挺暖和,贴对联的人不少,谁让如今的年轻人都这么懒呢,不到大年三十不贴对联。
    在赵锐昊小的时候,那时候的对联都是自己写的,基本上腊月二十八跟二十九就贴完了。
    那个时候,到了大年三十贴对联,是会被人笑话的!
    可再看看现在,这大年三十贴对联都已经成了习惯。
    而且贴对联也就是那么回事,能简单绝对不会复杂,根本就没有那种仪式感!
    “右边往上稍微抬一点,好,这样正好!”
    王蒙在一旁指挥着,赵锐昊快速把胶带贴上去。
    用透明胶带贴对联,比以前的浆糊方便了太多,现在谁家还用浆糊贴对联啊!
    “行了,贴完了!”
    从梯子上下来,赵锐昊搬起梯子就进了大门:
    “咱们这里就这样,以前的时候,规矩更多,到了咱们这一代,以前的很多规矩都给省掉了!”
    竺子需要赵广志守着,香炉里的香可不能断喽!
    晚上吃完晚饭之后,陈燕开始准备黄纸,这是晚上“发纸马”用!
    天一黑,鞭炮声开始响起,周围的村子都在放鞭炮,烟花,开天雷这些!
    每年的这个时候,到处都是弥漫的烟雾,而且天上还会不停的往下掉沙子……这是那些烟花跟开天雷所带来的。
    不但如此,还需要防火,很多烟花会掉下来,把地上的柴火堆给引燃,这种事每年都会发生!
    小孩子们喜欢放孔明灯,外面的天上,已经可以看到不少,星星点点的煞是好看!
    王蒙开车带着陈燕,在村里转着去送礼,陈燕需要去院里的老人们那里,挨着转一圈。
    鸡蛋跟牛奶,这些礼物都在陈燕提前准备好的。
    不但陈燕需要去,赵广志还有赵锐昊都需要去转一圈,当然,他们是需要分开的。
    “锐昊,这村里的习俗,如果不是亲身体会,根本就不明白,这都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
    王蒙看着天上的那些孔明灯,有些感慨的问赵锐昊:
    “对于这样的习俗,你是什么感受?”
    “这是农村最朴实的尊老,祖祖辈辈都是这样过年的,这是咱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对于村里的这些习俗,以前赵锐昊是反感的,可到了现在,却是越来越佩服老祖宗的智慧:
    “村里人鸡毛蒜皮的事情,有时候确实非常烦人,可真的遇到了大事,大家伙还是会一起帮忙,农村啊……”
    “来来来,下饺子,一会儿咱们要发纸马了!”
    陈燕在忙活着,一家人再次忙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