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剪辑历史:开局盘点十大帝皇

第二百三十八章 简单的第六名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宋词的第六名。
    在秦戟看来是没有多余的东西可以介绍的。
    而且要说的也很少。
    因为这个和之前的有一些冲突。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并不是说每个文臣写诗都不行。
    虽然说,大抵上比较出名的诗人似乎都身世比较坎坷。
    但是当上大官的也并不是没有。
    而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所以这一次的剪辑稍微显得有些草率。
    因为该剪辑的已经全都剪辑过了。
    再抄一次冷饭,其实没什么太大的意思。
    所以秦戟干脆将这个东西直接给发布了出去。
    是的。
    “宋词排名第六:范仲淹.渔家傲。塞上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的一生,就在之前的视频当中,所以与其详细的再说一遍,还不如直接将这首词放出来。
    我相信大家看过之后,自然也就明白了。”
    秦戟是真的不知道该说些啥了。
    因为这种冲突是完全没办法避免的。
    不能够说他上了另外一个榜单,这个榜单就上不了了。
    所以秦戟排了上去。
    这首渔家傲是必须上榜单的。
    因为这首词,杀死了比赛。
    但凡是词,就一定会有一个词牌名。
    一个词牌名当中,不管填词的人怎么去写,但音律一类的东西,总归是没有变化的。
    一个词牌名,就代表了一个巨大的系列。
    一般来说,一个词牌名当中的词,一定会有许多优秀的作品。
    要在其中争论出来一个第一,是相当困难的一件事。
    但对于渔家傲来说。
    却几乎没有多余可以争辩的东西。
    是的,渔家傲这首词牌名当中。
    第一名就是!
    范仲淹的塞下秋来风景异。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是的,这首词,杀死了比赛。
    当时范仲淹就在宝塔之上极目远眺,这是他当边关巡抚时候的事情。
    当时的人,还算是熙熙攘攘,许多香客会来到宝塔的下方祈求平安。
    范仲淹就这么看着他们,但看的却又不仅仅只是他们。
    还有远处刚刚经历战火洗礼的城墙,负伤的士兵,或者是远处随时准备燃烧的烽火台,亦或者是随时可能响起的号角声。
    这一切的东西都只代表着一个。
    那就是战争。
    这个世界上一直有着一些有趣的传闻,传闻当中,大雁抵达了北方的回雁峰的时候。
    就不会继续选择远去。
    因为害怕距离故乡实在是太远。
    于是他就写下了这首词。
    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作为渔家傲这个词牌名的牌首。
    其实从某些方面来说的话,范仲淹实在不是一个很擅长于修饰感情的人。
    他所写的一切大多都比较隐藏自己的情感。
    在当时的人来看,这首词难免有些奇怪。
    甚至是不被人所喜欢的。
    没办法,当时的人们喜欢的词作其实很简单,这个年代不是说已经没有豪放派的词人。
    但大家写的边塞词,一定是饱含着一种希望,一种如同盛唐一般的气魄。
    这才是他们所喜欢的。
    慷慨激昂。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才是他们喜欢的。
    至于不喜欢的,那就自然是婉约派了。
    因为宋朝的缘故嘛,可以理解。
    当时不管是李煜的一江春水向东流,还是晏殊写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都是相当受欢迎的。
    所以这首词,自然不是很被人所喜欢。
    但是他的地位,却是不可辩驳的。
    因为这首词才是真实的描写了当时边关将士的心声。
    战争是一个相当残酷的事情。
    尽管有着再多激昂的描写,但是都不可否认的是,战争是会死人,而且无比残酷的。
    他们似乎都忘记了这件事情。
    而范仲淹真实的将这个东西清晰的写了出来。
    敢为人先,这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开头。
    更何况本身这首词,就已经是顶峰当中的存在了。
    所以这首词,实际上真的没啥太多好说的。
    李白:“写的的确是相当的不错了。”
    杜甫:“只是没想到,竟然还有人是文臣宋词双上榜,的确是罕见啊。”
    赵匡胤:“诶,我大宋朝的文人,上个双榜单,没什么问题啊。”
    赵光义:“就是就是。”
    李世民:“扯淡吧,你们能够上榜是因为这个盘点的就是宋词好吗?既然是宋词,肯定是有宋一朝最为繁盛。
    这还让明朝的拿了一个走,是不是该反思一下自己啊?”
    李治:“这话说的好像的确是没有任何的问题,反思一下好吧。”
    朱元璋:“诗词这个东西,其实在我看来,真的是没什么太大的用处吧。”
    朱棣:“陶冶一下情操吧?诗词不说没用,文采这个东西,虽然不能够和人来挂钩,但不能说没用吧。”
    朱瞻基:“我也这么觉得,不过我大明朝,的确是对于这些东西,并不如何的看重。”
    刘邦:“文人啊,其实不是很好说,如果你让我来看的话,实际上各种的情况汇聚在一起,其实也挺好的。”
    刘彻:“百家争鸣,好吗?还是要有一个统一的思想吧。”
    刘备:“咱们聊得,是不是有些偏了。”
    曹操:“偶尔偏偏呗,毕竟本身这首词的品鉴仙人也不会说出来,每首词给人的感觉,都不尽一样嘛。”
    秦戟看着曹操的发言点了点头。
    很不错,因为这个解释实在是没有必要,这种东西。
    个人有个人的理解。
    所以这一首宋词很轻而易举,甚至是很简单的就过了。
    因为真的没什么可以再说的东西了。
    所以秦戟也基本上没有怎么关注这首词。
    没啥太多的意义。
    与其继续看这个,不如将目光投向另外一边。
    同样是第六名。
    还是文臣的排行榜单当中。
    更为给力一些。
    秦戟摸了摸下巴,思索了一会儿。
    还是开始了自己的剪辑之路。
    这个倒是不算太过于困难,毕竟人选早就是想好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