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剪辑历史:开局盘点十大帝皇

第一百一十三章 好像是没啥问题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虽然没有艺术鉴赏水平。
    但是挂在家里面,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而且这幅图画,居然有些出乎秦戟的预料。
    因为上面的图画,居然是有颜色的。
    这幅丝路山水图。
    这个倒是罕见,因为古代作画当中用到颜料的地方其实并不算太多,而这一副丝路山水图,更是用了罕见的青绿色的颜料。
    这些东西,可不是现代的工业制品之类的玩意儿。
    这些,都是纯粹的稀有的矿石研磨成的颜料。
    秦戟倒是也不太知道其中具体的价值。
    但是这幅图,按照道理来说,现代社会,应该是有保存的才对。
    “是的,宿主您想的没错,丝路山水图,在台北的博物馆当中,的确是保存着有一幅,但是这个并不妨碍,您的也是真品。”
    当然啦。
    秦戟自然是知道这个事情的,因为当时的人们作画,选择的是宣纸,而一些大师力透纸背,宣纸能够直接裁出三层,所以一幅画,实际上是三幅画。
    如此一来,就算是多出了一幅画,一样也是真品。
    “嗯,不错。”
    秦戟倒是欣赏了一番,不得不说,赏心悦目。
    随后倒也没想太多的东西。
    崇祯那边的事情自然有着他自己去做。
    秦戟自己当然就是安稳的睡大觉了。
    第二天,又是全新的工作。
    这一次,可是到了古代十大昏君的第二名了,到了这个时候,不管是名次还是其他的。
    只能说该是谁上榜,和之前一样,心中都是有数的。
    不过在这里,其实还是有一些疑虑存在的。
    那就是。
    到底会是赵桓,还是赵佶呢?
    许多人可能对赵佶有一个误解,因为知道靖康之变,所以下意识的就将赵佶归类于靖康之变之时的皇帝。
    但这个其实是错误的,因为当时的赵佶,已经不是皇帝了。
    靖康之变这个东西发生的时候,皇帝是赵桓。
    也就是宋钦宗,这个皇帝其实当的,多少有些没意思。
    但赵桓也是个不折不扣的混蛋,这是肯定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如果赵佶知道赵桓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那么他绝对不会把皇帝的位置传给他......
    赵佶是很有问题,但是赵桓的问题实际上更大。
    因为他做的那些事情,一样离谱。
    总之,赵构,赵桓,赵佶,这父子三人,全都不是什么正常人,按照道理来讲的话。
    正常人基本上都做不出他们做的那些狗屁的事情。
    这就很尴尬,也就给秦戟进行第二名的抉择,造成了一些些的困难。
    因为当时的情况,宋朝和金朝不是没得打的。就很离谱,不是什么皇帝一接手天下,天下马上就要灭了,叛军马上到门口的局面。
    实际上有兵,有钱,有粮饷,一切的东西都是有的,当然,也有敌人。
    但这个敌人不是不可战胜的。但还是发生了那档子的事情。
    就在赵桓的统治之下,靖康之变发生了。
    离谱吗?
    离了大谱了。
    但是你要说赵佶没锅吗?
    那不可能的,这个艺术家皇帝,除了不应该当皇帝之外,当啥应该都是一把好手。
    所以这两个人......
    真的很离谱。
    秦戟思索了一番之后。
    觉得这两个兄弟虽然离了大谱,但是把他们分开,肯定是不行的。
    再说了,现在也已经盘点了这么多人。
    不如来点新鲜的东西。
    思索了一下,点点头,就有了一个好主意。
    而那边的赵佶和赵桓,这两个人,是相当罕见的,明明是两个皇帝,但是时间节点,几乎完全一样的人。
    因为时间太短了,所以他们两个是在一个朝代。
    现在他们两个人,也急啊。
    你不说其他的是吧,就说昏君排行榜到了这里,赵佶的儿子其中有一个,就是康王赵构。
    赵构干了啥?建立了南宋,而且之前的视频肯定而且认真的指出来了一个东西,那就是在之前发生了一场惊天的变故,以至于出现了相当危难的事情。
    那问题来了,这个昏君的排名,会不会到他们的脑袋上呢?
    他们肯定知道,两个人之间,一定会有一个人当上昏君的。
    丢脸啊,这个铁定是丢了大脸的。
    可能唯一让他们稍微安心一点的事情就是。
    好歹他们是父子,而且事实表明,后面的继任者和他们也差不了多少,所以大概是不用担心被人给推翻的。
    但这个也是问题的,诸天万界,所有皇帝面前丢脸。
    人常说,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对吧?
    你皇帝这么一个位高权重的位置,结果脸都没了,那多尴尬啊。
    所以这两个兄弟,都在疯狂的思考,现在怎么亡羊补牢一下,最好是让他上昏君榜单。
    自己嘛,就神隐一番。
    这两个人的思维,你还真不能说他们有问题。
    但他们要是一个正常人,能够正常的进行亡羊补牢,那也不至于出现后面那些的事情。
    所以,难啊。
    “诶。”宋徽宗赵佶叹了一口气。
    “儿子,你真的觉得我治下的大宋,有问题吗?”
    赵佶如此开口。
    赵桓看了一眼赵佶,大家都是皇帝,虽然说你现在是太上皇,但毕竟还活着,文武百官也是对你有印象的。
    更何况赵桓还是赵佶的儿子。
    在古典之下,儿子要是说老子的不是,那可是会被人骂的。
    当下赵桓还是迟疑了一下。
    “父亲,我倒是觉得,国泰民安,除了北方的少许问题之外,应该是......应该是无大碍的。”
    这话已经是说的足够隐蔽了。
    而赵桓这么一开口,赵佶那当场就是一拍大腿。
    “对嘛!其实一切都是还好的啊,你说,农民起义这个东西,历朝历代,哪里少得了了?
    水泊梁山,方腊,就算是声势浩大,那不也是被我给平定了嘛,所以说,其实我功绩,多少还是有的,对吧?”
    赵桓看着面前的赵佶。
    不知道他到底是不是真的脑子有问题,居然点了点头。
    “嗯,从这方面看起来,其实爹你好像的确是没啥问题。”
    艹,没啥问题就有鬼了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