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工业中华

第665章 不同的新政之路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李中堂正在举棋不定之时,杨士骧已经转身拱手说道:“中堂,盛大人所言有些道理,不过我却以为,未必要拉上这秦铠和张佩纶……联合政府宪章的进度已经完成了大半,而根据宪政实施计划,宪法完成后,就应该国会和议会,而这次与英国人的谈判,正是我们拉拢人气,展示实力的大好机会,若是还让他们分一杯羹,那可真是得不偿失!”

    杨士骧之言自然是有些道理的,如今虽然内阁总理是李中堂,但是在内阁之中,淮军体系能够控制的只有至多4席,而九大督抚加上三巨头那可是12个位置,而且,东北的战事正紧,若是的东北光复,那边免不得至少要挪出一个督抚的位置来,很显然,短时间内,东北那边肯定是南洋系的天下。

    所以,淮军体系内事实上现在也是颇有一些危机感的,尤其是现在新军在北方高歌猛进之时,现在淮军体系内也出现了对日后发展路线上分歧,要知道,整个淮军体系盘根错节,这其中的都是上官、下属、同乡、同僚的关系,官员体系内更是如此,虽然现在淮军体系正向着北洋体系转变,许多并非淮扬的官员也投入其中,但是,李中堂才是这体系的真正支柱。

    目前体系中对于推新政的观点也颇有些不同意见,周馥、杨士骧是极力推崇在稳固淮军官僚体系的基础上推行新政,而且新政的范围也被限制在淮军控制的省份,这倒不是这两位担心新政对国家体制的冲击,而是考虑到新政施行之处,肯定有大笔银子的投入,这肥水不流外人田,那可是祖宗的规矩。

    而山东布政使薛福成、淮军的大财神盛宣怀、威海卫总办戴宗骞等人则是希望全面引进南洋体系的工厂和机器,在直隶、上海大幅度增加官办产业的数量,从而获取更多的收益!不过……这些后来看起来应该是淮军体系发展的最佳方案。却没有能够说服李中堂。

    其中一个极大的因素,自然是与李中堂的目前希望依靠英国、依靠他所熟悉的赫德等人进行斡旋,以达成英国政府、这时代最强大的列强对他所领导的新政府的支持,而对内。他希望借助自己在就官员体系内巨大的影响力,整合这股力量,来完成自己对新政府的控制。

    他胸中那份“中兴大业”的情感,之前一直都没有放手施为的机会,来自满清上层亲贵和宫内的权势从未让他按照自己的意图去办,现在这样的机会就放在面前,他怎么会让机会失去呢?

    而杨士骧之言。倒是十分合他意思,很快他就作出了决定,因为周馥人在天津,所以就让杨士骧牵头,以内阁总理代表的名义与列强们展开谈判,谈判的内容自然还是延续他办洋务的思路,从国外购置机器开办官办的企业,当然。这件事情少不得盛宣怀的参与,虽然这位红最有钱的,估计就得数这个军政部了,按照和内阁的约定,每月拨付的军饷、除去给10万淮军的军饷外,军政部到手能有一百六七十万两。

    当初约定的,裁撤新军的遣散费也包括在这其中,那挨着要裁撤的淮军遣散费可也是说好了由军政部的军饷里出的,所以内阁总理李中堂才会咬牙切齿的最后同意了那笔为期五年、每年两千五百万两白银的军费。

    说实话,这笔军费相比之前养着七八十万淮军老弱和二十多万八旗的军费开始已经大幅度缩减,不过,现在的情况可不比当初,各地的督抚可都在琢磨着开新政,而开新政的银子那可是从地方税上来的,就是原本名份账上归属中央的盐税、农业税,都想要分上一杯羹。

    而这位秦大总督还真不是省油的灯,中堂大人那是有了名的铁公鸡,这位硬生生是拿下了整个国税收入的三成多用来养军队,这可是明明白白的强兵之政,何况这位秦大总督想来都有“捞金手”的外号,不光大办兵工厂,而且连带这军服也要全部翻新。

    走了没几步,两人迎面就碰上了从里面走出来的秦铠,秦大总督倒也没料到一早这两位来找自己,忙拱手笑道:“曾侯、薛大人,你们来的正好,顺便看看我新设计的军服,这军队代表的可是国家权力,咱们那兵勇服和五云服,实在不符合战事所需!”

    曾纪泽、薛福成见秦铠相邀,自然不便推却,反正自己来谈的事情,也要等这位空下来仔细商议,倒也不在乎这么片刻,也就点头允诺,便一起到军政部大院里观摩一二。

    此刻下面军官早已按照各自职务列队,看到秦铠来了,早有军官大声喊道:“整队……敬礼!”

    号令响起,整列的军官们齐刷刷的敬礼致意,动作整齐划一,到底都是军官出身,这一身军人的利落表露无遗,让跟在秦铠身后的曾纪泽、薛福成两人看了也是频频点头,两人都是见多识广的人物,虽然不掌兵,但是这眼光可是精明的很,光是这份军容已经是让人十分的满意。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