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雪域残阳

第一百三十七章 一路有你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齐州长最近春风得意,几乎每天都有电视新闻报道。才让州长则有点失意,看着自己的嫡系人马一个个被上级纪委叫去谈话,而自己却不能伸手援助;下面的领导干部纷纷向马书记汇报工作,一种前所未有的失落和无助像阴影一样笼罩在心头。他压抑着自己的情绪,谨慎地安排着自己的工作。

    这次的县里的春播节也邀请了马书记,但秘书很快传回消息,说是马书记工作繁忙,届时将由齐州长代表州委州政斧出席县里的春播节(其实马书记早在上个月就受到了邀请,格桑当时在外地,县里并没有把请柬送来转交,前两天当面呈上显得更为重视此事)。

    离春播节还有三天时间了,格桑亲自邀请了几个能给县里带来投资的朋友。他想通了,不是自己可以垄断全州所有生意的,为了家乡的发展,应该吸引更多的外资来搞活经济。

    文艺搭台,经济唱戏。这是这些年来华夏地方政斧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不论是什么样的活动,也不论打着什么样的旗号,最终都会由招商引资和经贸洽谈来唱主角。对于这一点,格桑心知肚明,而且为了家乡的发展他也愿意提供最大的帮助。

    其实,格桑在县里有很多的产业,水利和火力两大发电站就在县里,白牦牛畜种繁育和加工企业,奶制品厂,地毯厂等将近十个企业也在县里,还有祥瑞学校——这所三万余人的超大型学校也坐落在格桑的家乡,格桑旗下的企业每年为县里纳税超过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还要多。

    如果这次再能帮县里招来几个项目,县里的财政收入绝对是全州第一。

    格桑为家乡的那种难以割舍的情感,使其舍近求远把许多企业设在县里的根本原因。

    这也是为什么县里为了邀请格桑会派出政斧办主任亲自跑一趟的原因,格桑是县里真正的财神爷。

    今天一大早,格桑一家乘坐一台奔驰商务车里,在前后两辆宝马的簇拥下向县里出发了。

    “年轻那会儿,我赶着一架马车到省城送牛肉干,三匹大马拉着一架装了五千斤的大车,我们一起出来的还有五辆车,拉得和我们差不多多,从公社出发,一路走了37天才到省城,那会儿的路没这么宽,更别说平了,两个轱辘能转起来就算不错了,遇上坑坑洼洼的路段,车把式能把马打死。黑砂岭是去省城的必经之路,海拔四千多米,那个坡陡得你都不敢想象,不像现在隧道通了,不知不觉就过了黑砂岭,那会儿马不壮实些根本就别想把货拉过去,下坡时一不小心车就从马身上碾过去了,马和车是绳索套着的,一旦发生这样的事故,连根骨头都找不到,坡下就是万丈深渊。那天,我们的车是头车,快到坡养羊吧,一年下来也就维持个生计,种地,向我们这里的条件,一亩地才二三百斤粮食,有什么盼头啊,还不如出外打工,好歹还能挣个万八千的……”雁南没有注意到格桑制止的眼神,还想和老公公展开辩论呢。

    “一家人团团圆圆的过曰子比金山银山都要强。”父亲这话好像是说给格桑的,也好像是发出的感叹。说完,老爷子闭上了眼睛。

    车子还在前行,县里距州城有一百多公里路程,虽说是高速公路,可也得走三个小时。

    “阿爸,今年栽种节您老来开犁好吗?”

    “我这把老骨头可能是开不动了,还是让当地的老农来开吧。”

    “阿爸,你这身体比我还硬朗,没问题的,等祭完了神灵,您来开犁。”

    “是啊,儿子一片好心,你就答应了吧。”阿妈帮腔。

    “行,我开就我开,开出个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对,开出个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格桑孩子般的笑了。

    “儿子,这次出来我想在老家走走亲戚,岁数大了,不知道哪天就见佛祖去了,看着那些一起劳动过的老伙伴们一个个走了,说不定下一个就是我呢。到时候我要是不在了,你不要大大办,请几个喇嘛,念叨念叨,然后把我天葬了吧。”

    “阿爸,挺高兴的事儿你怎么尽提这些不开心的?”

    “比起那些早走的老汉,我很知足了,儿子,你很孝顺,我们心里有数,以后的曰子,我想和你阿妈自己安排,等天气暖和了,我们想到布达拉宫磕个头……”

    “等入了夏,我们一起去,顺便看看沿途的风景,散散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