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重返大隋

第536章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感谢猎者、没落的boy的支持,谢谢!)

    内苑,千秋殿。

    天气转凉,太皇太后的身体突然好了起来,饮食恢复,甚至还能下榻散散步。不过对于这种情况,却没有一个御医能够高兴的起来,他们面对皇帝的询问,都委婉的指出太皇太后的情况并非真的好转,只不过是回光返照而已,太皇太后情况已经相当不容乐观了。太皇太后对于自己的状况相当的清楚,她并没有消沉也没有难过,反而十分乐观的对待着这一切。每天早上在御花园里散散步,中午在千秋殿的长廓上晒晒太阳,听进宫看望的诸位长公主们讲讲外面的一些消息,易风每天也会抽出空过来陪陪她。

    “须弥,老太婆这些天难得清醒一些,也听你姑母还有无丑儿还有千金她们讲了许多你登基之后朝野内外的事情。老太婆很欣慰,你虽年轻,可却是真正的成熟了。做事有板有眼,有自己的想法,也有自己的行事风格,更难得的是很冷静,稳重,老太婆是真的放心了。大隋交到你的手里,比老太婆预料中的要更好。”千秋殿廓庑前的银杏树下,坐在围椅里的独孤伽罗已是满头银发,精神却很好,她手执着易风的手,很是慈祥。此时这个女强人身上看不到那种精明干练,只有祖母望着孙儿的慈祥。“老太婆时日无多,也没有什么可要对你说的。你权谋机智手段样样不缺,更不缺果断。老太婆想对你的只有一句话,为君主需要权谋,但更不能丢了那颗仁心。你简放宫人。赦免杨暕他们的死罪,这都是难得的仁心,老太婆只希望你以后也能一直保持着这颗仁心,不管什么时候,不忘宽仁。”

    “皇祖母。皇孙谨记在心。”

    “庄子天下篇云,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此即“内圣外王之道”。不离于宗,谓之天人。不离于精,谓之神人;不离于真,谓之至人。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道为门,兆于变化,谓之圣人,以仁为恩。以义为理,以礼为行,以乐为和。熏然慈仁,谓之君子,是为内圣。以法为分,以名为表,以参为验,以稽为决。其数一二三四是也,百官以此相齿;以事为常。以衣食为主,蕃息畜藏。老弱孤寡为意,皆有以养,民之理也,此为外王也。”独孤太皇太后一口气讲了许多,然后才停下来望着易风,“皇帝,我知你遵从儒家,为太孙之时,就已经从开下四处聘请名儒大宗出山,又开办大学,推广教育,建立师范,制作字典,简化字体等等,但莫要忘记了,内圣外王,方是帝王统御天下之道。”

    易风若有所思,“皇祖母可是指逆案之事?”

    “我听说你要动长孙家、窦家、韦家?”

    “安成太长公主向皇祖母说的吧?”易风道。安成大长公主也就是窦荣定的妻子,窦抗窦庆的娘,而且还是高祖杨坚的姐姐,是太皇太后的大姑子,易风得称一声姑奶奶。易风称帝之后,有诏对诸公主名号进行了规范,只有皇帝之女可以称公主,亲王之女称郡主,郡王之女称县主。对于皇帝的姐妹称长公主,皇帝的姑母是长公主,皇帝的姑祖母那就是太长公主级别了。安成太长公主在皇族中也是相当辈份高的人物了,且当年陈国公窦荣定是北周重臣,后全力支持高祖代周,那是立过汗马功劳的,在高祖为北周大丞相时,就让窦荣定领左右宫伯,使镇守天台,总统露门内两厢仗衔,常宿禁中,已经成为杨坚禁卫军的总指挥,隋立国后,更是被加封为三师中的太傅。

    “皇帝你误会我的意思了。”独孤太皇太后轻轻摇了摇头,脸色变的郑重起来。“安成太长公主是高祖的姐姐,而老陈国公窦荣定更为大隋立下过汗马功劳,可这并不表示他们的后人就可以胡作非为。若仅仅只是些贪桩枉法之类的事情,我老太婆肯定要亲自来替他们求情。可既然他们连弑君篡位的逆臣反王也敢支持,那么当年高祖与他们窦家的所有旧情就都没有了。安成太长公主确实来跟老太婆哭诉过好几次,想让我出面求情。可我今天告诉你,不要理会那些,越是如窦家这样的勋臣之家,甚至是国戚,越是不能纵容。对于这些乱臣贼子,统统诛杀,一个都不要放过。”

    易风怔在那里,他没有料到独孤太皇太后居然会讲出这么一番狠辣而又不留情面的话来。

    “皇帝,我是跟你说要仁厚,可这个时候不能仁厚,事关大隋江山,容不得丝毫含糊。”

    太皇太后的一席话让易风印象深刻,回到甘露殿之后,易风立即召来刘文静。

    “动手吧。”

    刘文静眼中露出兴奋的神色,他不在乎脏手,反正如今早有许多贵族官员们背后里议论,称他为新皇的谄媚倿臣,是皇帝的一条狗等等。刘文静不在乎,只要能够换来皇帝的信任,别人想做这狗还没机会呢。

    “先拿下长孙家、窦家、韦家这三家,褫夺三家所有官职爵位,家产全部籍没入官。”说到这里易风顿了顿,最终没有决定处死三家的所有男丁,只是将三家在伪朝担任要职,为二反王出谋划策统率兵马的一些重要人物按罪菜市口当斩众首,枭首示众。其余男丁剥夺一切官职爵位,贬为庶民,三家男子只许保留正妻,其余妾侍通通判为离婚,各回娘家,奴婢仆人家丁也通通籍没。三家都发往东北边疆,每丁给予一百亩田地令自行耕种,地方官府加以看管。

    “只动这三家吗?”刘文静有些意犹未尽的感觉。

    “先动这三家吧,也算是杀鸡儆猴,让有些人明白我也并不只是一团和气之人。”

    “明白。”

    圣旨自宫中发出。刘文静持旨往北衙金吾卫衙门,宣读皇帝旨意,召左金吾卫上将军王伯当奉旨捉拿钦犯,抄长孙、韦、窦三族。

    “臣领旨!”王伯当接过旨意,面带兴奋之色。做为一个关东人,他天生就对关陇贵族们不爽,这是自北魏分为东西两魏起,就开始的一种矛盾,经周齐两朝后更加到达是太上皇已经赦免了韦家的罪责,一切既往不咎,让李密回去。

    “我手里有皇上的诏书,可不管其它。即你一刻钟内立即开门迎接圣旨,不然后果自负。”李密沉声向韦圆照喝道。

    韦圆照缩了回去,然后韦府再没动静了。

    郧国公韦圆成问韦圆照,“就这样不理他们?”他的脸上充满担忧,甚至是惶恐。韦圆照其实一样心里紧张不已,可是却强装镇定,“放心,我妻子可是皇上的妹妹,李密得给我这个面子。”

    话落,外面果然毫无动静。韦圆照透过门缝往外看,只见李密正转身向回走,当下兴奋不已,“看,李密不过是皇帝的一条狗,我可是皇帝的妹夫,他也敢来我门上撒野!”

    韦圆成听了,心里安心不少。

    “兄弟,你是不是马上让公主入宫一下,去向太上皇和皇帝那里再求个情,让皇上宽免了我们。”

    “不用。”韦圆照向大哥拍着胸脯吹牛道,“他们根本不敢闯我们勋国公府。”

    话未落,只听得突然一声众人齐喝,然后就听到朱漆的大门突然发出一声巨大的响声,然后大门开始晃了起来。

    “砰!”又是一声巨响。

    韦圆成这下弄明白了,外面在撞门。他的脸都变白了,“你不是说李密不敢硬闯吗,他这都已经开始撞门了。”

    韦圆照感觉在大哥和一座府中人面前大丢面子,当下恼羞成怒,对着家丁喊道,“把我的弓拿来,我倒要看看谁敢硬闯我们韦家!”

    家丁赶紧把弓拿来,韦圆照接过弓腾腾的爬上围墙,冲着下面怒喝,“谁敢再撞门,我射死他。”

    李密看了他一眼,冷冷的对旁边的羽林军带队军官道,“拒不接诏,武装抗旨,是为谋逆,武将军,你知道该怎么做吧?”

    武士彟右手握住刀柄,缓缓拔出腰间的勋刀来,向着韦家一指。

    “拿下逆贼,敢有反抗者,当场格杀勿论,上!”

    韦圆照还在墙头上骂骂咧咧,一边已经抽了一支箭,正要搭弦,结果一支白羽箭已经咻的呼啸而来,正中他的面门。一阵剧痛袭来,韦圆照眼前一黑,摔落院中。府中韦圆成等人刚还看韦圆照牛气冲天的持弓上墙,结果转眼间这位太上皇的女婿,皇帝的妹夫,就已经面上插着一支箭摔在了地上,鲜血乱流,一个家丁上前检查,却已经死了。

    韦圆成瞪大着眼睛,不敢相信面前发生的这一切。

    他还没想好该如何反应,结果大门已经被砰的一声撞开,大群羽林军士兵持刀冲入,然后冲着他们就冲了过来。韦圆成站在那里茫然失措,结果羽林军士兵直接就当头一刀剁了下去,韦圆成感觉自己在飞,不对,自己的身体还在那里,只是没了头,他越飞越高,看着变的越来越小的郧国公府,一队队的羽林军冲入,只要有片刻犹豫没有立即抱头蹲下投降的,就立即被当场格杀。府中刀光乱闪,血花四溅,惊声惨叫纷起。

    “韦家完了。”韦圆成脑子里最后闪过这个念头,就陷入了无边的黑暗之中。(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