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电子重生

第六百零二章 请君入瓮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随着苗小溪的到来,就仿佛按下了一个“按钮”一样,陆陆续续的便开始有其他的参赛人员抵达绣城。

    重生科技干脆在火车站和汽车站设了一个接待点,保证这些第一次到达绣城的人,不会一时不知所措。

    至于说原本为这些早到的参赛选手,zhunbei的绣城周边游计划,基本上全部告吹。每一个可以选择的选手,无不要求留下来参观一下重生科技的办公环境和工作过程。

    不说别的,光是重生科技这种自由的工作氛围和loft式的工作环境,基本上就甩开了中国999的公司十条街不止。

    毕竟对于zhege年代的中国公司来说,效率和低成本才是主流。强调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软件企业,还没有什么成熟的土壤。

    重生科技这样另类的公司,真的是太让人大开眼界了。

    时间一久,也不知道是哪方面把消息传出去的。不仅有许多软件界的人不请自来,甚至就连专业媒体和大众媒体,也闻讯而至。

    “何小姐,请问你们重生科技为何付出这么大的投资,仅仅只是为了举办一次没有盈利的bisai吗?”

    “不,我们希望的是能够聚集起中国最杰出的一批软件人才。”

    何悠悠站在重生科技的大门前,侃侃而谈道:“我们重生科技从创立伊始,抱持的目标jihi做中国最有创造力的软件企业。为此我们需要汇集中国最youxiu的软件人才,为他们提供最好的工作平台……”

    面对蜂拥而至的记者们,作为行政经理的何悠悠自然是义不容辞站了出来。虽然记者们也对重生科技的经理竟然是这么年轻的女人感到吃惊。但这次采访的关注点显然不在这里。

    一群记者架着长枪短炮,如同森林一般的话筒举到何悠悠的面前。若非她见惯了大场面。还真有点应付不来。

    “这么说,参加程序大赛的优胜者。将有可能加入重生科技了?”底下的记者闻言眼前一亮,急不可耐的问道。

    重生科技这次bisai可不仅是奖金多,宣传上也下了大工夫。各种专业报刊杂志不算,在各种电视台、报纸等主流媒体上,同样投入了不少的广告。务求不仅搜罗到国内目前只要加入重生科技,就相当于直接移民去拿美国工资了。这样一步登天的好事,怎么会有人想要jujue?

    “这是真的?重生科技会提供这么好的待遇吗?我听说你们的注册资本也才000万人民币,是否有能力履行这样的待遇条件?”

    “没错,我们重生科技的注册资本确实是000万人民币。”何悠悠没有否认,紧接着点头说道:“但我们最近正在进行融资扩股,将在000万资本的基础上,增加十倍投入,将公司资本提高到一亿人民币zuoyou。在未来五年内,重生科技将会持续融资,预期最终达到0亿人民币的规模!”

    “我们重生科技,完全有能力提供这样的待遇!”

    十亿人民币的软件公司!在场的可不是只有主流媒体,同样还有很多业内专业记者,他们可太清楚十亿的软件公司在业内是个什么水平了。

    这不是十多年后jgguo几次通货膨胀的人民币,九十年代的十亿那可是意味着差不多十分之一的深市市值了。

    有知道重生科技背景的记者,迅速的意识到,这jihi中国ic业大哥大泛翰集团,在失去新科计算机之后重新伸到软件业的一只手。

    和电子制造业需要的海量资本比起来,哪怕只是一只手,软件业也感觉有点水浅了啊。

    这不是说软件行业不如硬件行业,微软和tel比未必就逊色了。而是说中国的软件业,和正在崛起的电子制造业比起来,发展水平就有点不够看了。

    很多人都为新科计算机公司最近在港股的强劲biaoxian而瞩目,对放弃了大量股份的泛翰集团感到不解。作为周硕发家的班底,新科计算机应该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吧?

    然而shiji上,对周硕来说,新科计算机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

    它为绣城软件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从最初的一无所有逐渐发展出一个以代工为基础的出口软件业。

    而以此为基础,如今的绣城甚至是整个渤海省,都已经将软件业视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各种软件公司、软件培训学校以及软件技术研发机构,如同雨后春笋般的冒了出来。

    仅997年全年,绣城gdp23都是由软件业创造的。而这一切的源头,jihi新科计算机公司。

    但这家公司先天上,就有些发育不良。

    软件代工业的利润实在是太好赚了,日文录入、英文录入都不需要懂日语和英语,有专门设计给录入人员的输入法,培训一周一个初中学历的人就能胜任。

    联系业务有新科计算机,有驻扎在绣城的全球各大跨国公司的分公司,代工企业只要手里有三五个人、两三台电脑就能开工。

    在代工业扎根太深的新科计算机,对于泛翰集团来说反而背负上了太过沉重的包袱。

    接下来的时代,需要的是轻装上阵的重生科技。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