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差不多半个月时间,省里的工作肯定也是堆起一大堆,饶是陆政东算快刀手,把该签署的文件签署完毕,也差不多花了大半天时间。
高速公路的事情第一阶段基本上走上正轨,主要还是交通厅和相关部门跟进,他也就是把握大方向,至于第二阶段引进社会资本建设高速公路的事情还需要一些准备工作才能真正着手开始动起来。
从这些文件中,陆政东也发现一些事情,这里面安楠的事情让他特别关注。
安楠正在进行着艰难的转型,照理一些项目应该是要抓紧,关于安楠矿业集团引进战略投资者的问题,省政府办公会议已经原则通过,那就是根据实力和投资额度来选定,可现在安楠市委市府拿出的意见觉得还是倾向于国内的企业,而理由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真的就这么简单?
陆政东肯定不会这么认为,这里面肯定是有什么问题的,陆政东抓起电话就想给马英华打电话,但拿起电话沉吟了一下,还是罢了,决定还是去安楠去一趟。
陆政东已经到了安楠数次,基本都是微服私访的性质,这一次他决定还是正正经经的去考察一下,实实在在的看看马英华到安楠后有什么变化。
原本陆政东是准备上午出发,可是临时有事,中午才出发,下午三点左右,由陆政东乘坐的奥迪车和另外两辆别克轿车组成的车队驶近安楠市。
春雨浙沥,公路上车辆稀少。
“今天晚上,恐怕来不及赶回省里去了。就在安楠过夜?”
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的秘书回过头来请示。正在昏暗的后座里凝神思考着的陆政东只是回答了一句:
“一会儿再说吧。”
这时。秘书身上的手机响了起来。打电话来的是安楠市委的刘秘书长。他请秘书转告陆省长,市委和市政府等四大家的主要领导已经到达安楠市的地界跟前,等着迎送车队。
这个风气,不知是什么时候开始时兴起来的。只要有上级领导的车队路过,该地的党政主要领导都会放下手中一切重要事情,集体地等候在本地的地界跟前迎送。现在有的乡长下村检查工作,也要搞迎送。
如果临近吃饭时间,当然是设宴招待。假如不在这个时间。也得一前一后地护送上级领导的车队驶出本地的地面方肯罢休。
陆政东是最烦这一套,不太高兴地问秘书:
“你没通知他们,让他们别再搞这一套花架子了吗!”
秘书忙说:
“我通知了。我就是给刘秘书长打的电话。我还请他务必给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转告您的意思……完全照您的原话说的……”
“让他们回去。”
陆政东断然下令。
秘书却犹豫了一下。他考虑的是,人家四大家的主要领导既然已经“倾巢出动”,并在初春的寒雨中等候了这么长时间,就“下不为例”吧。
但陆政东一向反对“下不为例”。
经验告诉他,许多本不该做的事情往往打着“下不为例”这块似乎通情达理的招牌,“犹抱琵琶半遮面”地拿到了畅通无阻的“通行证”。“下不为例”变成了“以此为例”。这也就是在我们一些地方的政治生活中,虽有三令五申,却仍令行不止。行政乏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然,在极个别的情况下。并不是不能用“下不为例”来缓和一些必须缓和的关系,但滥用“下不为例”,却实在是行政的一大忌。
听着秘书打着电话马英华是知道的,现在省里基本上很多有人敢如此老,马英华如此为之,什么意思?
想到这里陆政东不由一动,马英华应该是阻力了。
……几分钟后,车队逼近安楠地界,并很快看到了那块硕大的横跨公路上空的蓝色指示牌“安楠人民欢迎您!”
就在这指示牌下方的公路旁,六七辆黑色轿车静静地等候在浙沥的细雨中。当陆政东的车队从不远处带坡度的弧形路面上冒出湿润而锃亮的车道。
“哎哟,省长啊,谁也不会说是因为你上了四菜一汤才不给你批项目的。人家都是在暗中跟你较着劲哩。你举报谁去?!”
有多年基层接待工作经验的刘秘书长更是深有感触地说。
“所以呀,老百姓就会有这样的牢骚,说上头的经是好经,就是让一些歪嘴和尚念走了样!”
听得陆政东如此说,马英华也有些发虚,也不敢再说,其他人自然更不会开腔。
场面上的气氛一时有点拘谨,甚至还有点尴尬。
刘秘书长忙转移话题:
“陆省长,还没吃饭吧?”
陆政东的秘书马上知趣的接过这话题:
“没哩。陆省长赶时间也就弄了点干粮就上路了。”
马英华也趁机接过这话题调剂场面气氛,笑道:
“刘秘书长你和钟主任去安排晚饭,今天咱们就给陆省长上四莱一汤,一个菜也不给他多做。多做一个,我打你五十大板。”
刘秘书长忙点头:
“行行行。打我。”
在场所有的人都笑了起来。
陆政东也不禁笑道:
“安楠正在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攻坚战,同志们都很辛苦,英华同志是不是看大家都辛苦了,想让大家淋点雨还到医院休息休息?”
一听这话,这一次大家真心实意地放松地笑了。
听完汇报,陆政东单独见了梁朝伟和马英华,在见马英华的时候,陆政东也直接了当的问道:
“你今天是唱的哪一出?遇到阻力了?”
马英华点点头,递给陆政东一支烟,点上之后沉默了一会。
身在其位才真正知道当安楠的一把手有多难,最难的还不在于安置下岗工人。
工人其实真是太好了,几十万的下岗,抹抹眼泪,长叹一口气,大部分人也就乖乖的自己找饭吃去了,真的没怎么给找麻烦,给这档期里的改制工作横加什么不可逾越的障碍。
最大的困难也不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更不在于建立现代管理制度上。这些事只要管事的人观念真变了,真正做到一心扑在这上面,只要假以时日。是一定能找到企业自身腾飞的基点的。
最大的难处恰恰是内部的掣肘和来自上面的压力。是你想干。他不想干;你想这样干,他却要那样干;你用大局的事业标准衡量成与败,他却在用一己的个人得失权衡进与退;有的领导台上讲得冠冕堂皇,台下却又老是打招呼,为此,指鹿为马者有之,颠倒黑白者有之,不敢正大光明地较量。便扯虎皮做大旗,把变脸的绝招用在了当官、为人、处世等方方面面,设下种种“绊马索”和“暗道机关”,使你不能正面站着做人做事,甚至侧身站着还不行,有时还得弯腰屈膝半蹲下身子,勉强蹒跚前行。有多少能量是消耗在内部的掣肘上?百分之十?百分之二十、三十、四十?或许更多?
就比如安楠矿业集团引进战略投资的问题,原来是不设限的,可是省里有领导认为还是由国内比较好,市长梁伟朝也是跟着迎合。
个中原因。马英华自然是很清楚,利益。
按照他的改组方案。如果一旦安楠矿业集团能够上市,那就是一个香饽饽,赚钱是肯定的,而这家很有来头的国有企业正是看中的这个,这也就罢了,对方毕竟也是国企,真要是这样肥水流进自家人那里也是不错,可让马英华受不了的是依仗着背景深厚,开出的条件也是极为苛刻,总之是上市能赚钱,不上市,同样不会亏本,这对于以矿业集团为主体的安楠来讲就吃亏太大。
更让马英华担心的是,从种种迹象表明,对方极有可能实行o,也就是管理层收购,这也就意味着对方的性质会发生根本的变化,这种变化带来的风险就会成几何倍数增加,因为对方极有可能是来圈钱的,如果是那样,那对于安楠来讲不啻于是一场灭道:
“至于市里和矿业集团的阻扰者,已经给了他们很大的机会,本来是想在缓缓再动他们,但他们还不罢手,那也怪不得人了,那就先从矿业集团的账目着手,先理顺这一块,我相信你这么多年守望着安楠,不会不清楚这里面的问题到底在哪,挑大个的先杀一儆百!一是震慑那些人,二是增强广大老百姓的信心,当然有一点你必须要把握住,那就是不能让这些人挑唆起不明真相的人,以你在安楠的威信,能不能扛得住?”
马英华一听陆政东说得如此干脆,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
“有省长这话,我就放心了。”
陆政东却是摆摆手:
“你放心,我却是不放心。是,我知道你是吸取了你以前在安楠由于坚持有些东西得罪了不少人的教训,但是有些东西是过犹不及,你现在和当时不一样,你现在是一把手,是一个班子的班长,你的态度很大程度上更会影响其他班子成员的态度,而且是临危受命,第一考虑是什么对安楠最为有利的,必须要把这个放在一个很高的高度来看待很多事情,在这个前提之前再去思考如何协调处理一些关系,这才是正确的方向。”
马英华虽然是被陆政东狠批了一顿,不过心里却是喜滋滋的,这他心里就真正有了底气……(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