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香江话事人

141か 和谭校长掰手腕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冻龄女神”米雪看着手中‘壹周刊’的报纸,整个人都激动了。

    她期待已久的大碟终于要上市了!

    “不行,我要组织十万秦军的湾仔军团,一起去买专辑,支持偶像!”米雪下定决心,立即着手就采取了行动。

    第二天,邵氏影视艺员训练班里。

    “姐妹们,病已大大的唱片要上市了,都知道了么?”米雪第一个道。

    “啊,大姐大来了。”

    “大姐大,你来啦。”

    很快,刚刚还显得幽静的舞蹈室里,一下子就聚集了数名女学员。

    这些人和米雪一样都是邵氏影视艺员训练班里的一员。几年前与“邵氏”的明星制理念一脉相承的无线艺员培训班成立。或许邵爵士自己也想不到,这个原本自产自用的明星培养基地日后竟然撑起了香港,或者说是整个华人演艺圈的半壁江山。

    受益最多的首推香港电影。无论是台前还是幕后,从无线走向大银幕的艺人几乎同步经历着香港电影的发展历史。蓬勃发展时期他们崭露头角,盛极一时之际他们是中流砥柱,市场萎靡的低谷他们不离不弃,而几十年后的图谋破壁他们又是不可或缺的中坚人物。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一届届的无线艺员培训班,还会不会有这片熠熠生辉的璀璨星河,而没有了这些优秀的电影人,香港电影乃至中国电影又将如何地黯然失色。

    人生离别几度秋。回望这个名副其实的“香港明星的黄埔军校”,他们中有的早已湮灭无名,有的依旧如日中天;有的还在默默耕耘,有的则蓄势待发。看看这些陌生或熟悉的名字,看看这些让大家感动与欢乐过的名字,看看这些曾让大家,这已经不是赢病己一个人的事了,某种程度上说,事关整个乐坛!

    在所有人的期待中,时间就像老牛拖车一样,拖拖拉拉的流逝,慢慢的来到了十月的最后一天。

    这天对于赢病己的粉丝,特别是歌迷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日子,因为,就在不久之后,也即是明天的十一月一号,赢病己的大碟就要全港发售了。

    这一晚,很多的歌迷失眠了。

    在世人都关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赢病己的专辑终于在世人万分焦急的等待中降临了!

    不得不说,郑东汉他们在赢病己这张专辑制作上投入了全部的精力,将赢病己的首张大碟推向市场,迎战巨无霸宝丽金!

    这是一项光荣而又充满挑战的任务,一方面,有了赢病己连月来积累的火爆人气,唱片市场应该也不会很差,另一方面,这场愈演愈烈的唱片大碟,无形之中拔高了人们对唱片销量的期待,一旦唱片出现滑铁卢,赢病己的唱片公司将会产生不可估计的负面影响,甚至对赢病己和未来的发展也有金钱不可逆转的重大转变!

    所以整个唱片公司的所有工作人员都上了发条似的打紧十二分精神,既是期待既是紧张的观战!

    因为赢皇朝此前在圈内的人脉和江湖地位,销售渠道没有任何问题,唱片上市的第一天,就已经保证了全港的音像销售店同一时间上架销售。赢病己也不是什么无名小卒了,这些商店自然是趋之若鹜,而且铺货的时候把赢病己的黑胶大碟放在最显眼的位置,重点向顾客推荐。(未完待续。。)

    ps:订阅降到冰点~啦啦啦,不过还有的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