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集团和其他地产公司在产品销售上最大不同就是营销团队都是自有,不像大多数开发商一样采用第三方代理制。人们常说,好的销售要像狼一般,时刻保持饥饿感,低底薪加高佣金的模式是业内普遍的机制。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说的就是销售现状。这里不论资历不论学历不论出身,试用期没完成任务,立即走人没有二话。因此这种残酷的淘汰机制下确实产生了不少出类拔萃的赵伦就是能够和客户从街头买菜一路高谈阔论到富人资产的全球化配置,还抽空学习了红酒、雪茄、奢侈品包等知识。
在江南集团各地业务一路高歌猛进状况下,在宁博市也出现了亮点,这今后也将成为江南集团的一张名片。
在第二座江南广场所在地的旧城改造项目中,除了一开始出现3家钉子户被政府强拆外,在整个拆迁重建过程中,没有发生任何一起治安刑事案件以及因拆迁引起的越级上访、闹访事件。宁博市-委书记徐济民在邀请江南集团进入前,就已经有了迎接拆迁户到市政府堵门的心理预期。没想到项目却进行得如此顺利,江南集团很恰当化解了各种矛盾的潜在风险苗头。
目前,拆迁户们聚集的地方当然不是政府大门,而是江南地产兴建好的拆迁回置小区,他们看着这里由一片空地每天都飞速变样,成为一个在宁博市都属于领先水平的小区。
谈及此事,还有一个小插曲,就是商品房和回迁房标准问题。若是按宁博市回迁房标准,江南集团能从建房中多出近20的利润,郭会明当时询问秦然由他做决定,秦然最终还是选择了商品房标准来打造回迁房小区,基本上没挣钱但至少也不亏钱。
宁博市旧城改造各项目中,回迁房是第一个封顶并开始装修绿化,这是秦然特意交代安排,因为拆迁户等得最心急,要让他们及早看到成果打消心中顾虑。第二个完成的项目依旧跟拆迁户相关,那就是被称为“三线”步行街。步行街由一主二辅街道组成,为解决回迁户生计问题江南集团在步行街中补偿了他们部分商铺,将来他们可以自己经营也能够出租,靠城市升级带动土地增值解决了拆迁户的后顾之忧。
在这块土地拆迁过程中,江南集团也总结出三个经验,也是拆迁居民最关心的三个问题。第一,异地拆迁,补偿的房子会不会在僻远的郊区。江南集团的做法是尽量原地回迁,不让市民有背井离乡之感,这样能极大化解拆迁矛盾。第二,拆了以后,政府的许诺是否落到实处。拆迁户最怕就是房子拆了,结果回迁房迟迟没建好,一家人要在外奔波流离。而且当初谈好的补助和条件,害怕时间一久政府反悔得不到落实。江南集团的经验是把回迁房落实在第一位,把拆迁户最关注的项目先动工,邀请代表现场监督,用高标准的设计施工改变回迁房属于质量差环境烂的认知。要让拆迁户看到你的诚意,他们才会配合你的工作。第三,也是许多地方头疼的问题,拆迁户未来的生计要如何安排。原本人家在老宅门前做点小生意能养家糊口,或者农民种地养活自己,现在拆迁来了,他们这些社会底端人群要如何活下去呢?江南集团的做法是拆迁时,除了获得住宅补偿外,还能得到商铺补偿,还有优先认购商铺的权利。有了商铺,可以自己做点小生意,也能转租出去,而且拆迁分到的多套房产,一样能租出去。这样算下来,居民至少可以维持拆迁前的生活水准,当然随着江南集团经营地块带来的土地增值收益,好比建了一座江南广场形成新的城市中心,附近的店铺肯定会随之收益,因此算下来最大程度保证了拆迁户的利益,让他们也能够享受城市升级带来的红利。
要向做到如此,离不开江南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江南广场在经营城市中的超常能力。一座江南广场,就相当于再造一个城市区域中心,周围的土地都能享受升值的红利。靠着高红利就能抵消拆迁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也是其他开发商无法学习之处。还有一层因素是秦然不贪,他懂得有舍才有得,江南集团适当出让一些利益,能让当地社会更和谐,地方政府也免去了许多烦恼。
熊信东带着赵伦兴致冲冲来到江汉市才发现,这里的投资环境和长三角简直是天渊之别。他们一行8人带着100万现金开着4辆车前来,到了才发现江滩新区就是一片荒地,连找一家银行都没有,更不用提吃饭的地方。
原先以为政府大楼快盖完,附近会形成一些简单的配套设施,例如小饭店、小超市啥的,到了才发现什么都没有。就连政府大楼都是半搭子工程,承包方早已经停工了一个月,封顶后一直没装修,因为相关设施配套没跟上。政府承诺的水、电、煤气、排污管道等什么都没有,只有一大片属于江南集团的荒地。横跨汉江连接江滩新区的大桥只完成了桥墩,预计通车至少还需要一年时间。
水电煤气排污管道是有,不过是准备有,政府已经在规划中,但没开工建设。没想到江南集团一经定下进驻签了合同,就立即把人手派了过来。
熊信东几个人开着车在离这里最近的小村庄找了房子当落脚点,8个员工一起挤在一块住宿。这个小村庄离项目所在地足足有11公里,这可是他开车时看着里程表确认算出来。
在路上一群人还戏称是到中部扶贫来了,没想到条件如此艰苦。
怎么办,回去等江汉市政府弄完配套再回来,这起码要半年时间。留在这里,面对最近的人烟都在11公里距离,未来的困难可想而知。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一行人出发前可是寄托了公司的期望,若是这般灰溜溜回去面子上过不去。
干!
熊信东最终下了决心不干出一番事业不回去。
现在大家都通过内部持股成为了公司股东,自己的收益和公司业绩息息相关,有着一种主人翁的精神。
短短半个月,他们就完成了公司注册、项目对接,还在当地临时招聘了12位员工,以及寻找到了基坑工程施工单位。
在施工单位修建围墙时,熊信东让其在工地搭了2层临时板房当作分公司办公室使用,他们一行8人也住在这里作为根据地。
没水又没电,现在水是到汉江挑着担弄来,电是靠大功率柴油发电机产生,负责基坑工程的老板在帮忙建好了板房后,觉得条件实在太艰苦,测算了一下觉得这个工程可能赚不到钱。尤其现在业内一片疯传谁进来谁死的谣言,使得他居然打起了退堂鼓要求结算不做了。
堂堂江南集团会差你钱吗?
熊信东听了后气得半死,对方又提出不结算可以,但签好的合同要提价50。
欺负外地人也不带这样吧!
当初就是招聘来的一个员工大力推荐才找了这个老板来做,没想到正戏没出他就搞出如此蛾子。
让他结账走人,顺带那个临时招聘来的员工也一起跟着走,离了张屠夫还吃不到猪肉了。
若不是赶得太急,这样的错误不会犯,这也为熊信东打了警戒,以后干活还是得找信得过的合作伙伴。
此事被秦然知道后,他也正好推出一个酝酿许久的合作伙伴制度。
江南集团将建立合作伙伴制度,将一些合作过彼此了解的建筑企业列入战略合作者的范围,今后江南集团的产品在哪里落地,这些企业也将跟随至此,形成一起扩张发展的利益合作链。
如此一来,江南集团也不用费心费力每到一个地方就要寻找新的建筑企业,而且合作过的企业经验更加丰富得心应手。合作方企业不用老费心去投标寻找订单,江南集团保证有稳定的订单供应,而且结算方面可以做到全国一盘棋调度,减少了赖账的风险。
例如在江州帮忙兴建第一座江南广场的企业,现在就到宁博市帮忙兴建第二座江南广场,接下来还有沪东市的项目等着它。
这样便形成了流水线规模作业,降低了成本,施工团队得到锻炼形成熟练工,双方都得到利益。
在这样思想指引下,还是中建九局充当了救火者,他们派人开赴江滩新城,将会江南集团一起奋战。
当熊信东把奠基仪式的邀请函发到江汉市相关领导桌面时,他们都不敢相信,江南集团居然如此迅速完成了前期准备,马上就开工建设了。
带着怀疑,市领导还专门差人到现场看了一番,发现建设工程部虽然简陋,但楼盘的建筑模型已经弄好,工地上确实出现了大批工人正在进行基坑作业。
电是通过市政府协调从11公里外的地方临时拉过来的,有了电才不间断用大功率抽水机源源不断从汉江抽水过来使用,毕竟工地上已经入驻了近500名工人,他们的吃喝拉撒都在这里。工地也被大卡车压出来一条车道,初步具备了施工的基本条件。
当日奠基仪式时,江汉市-委书记艾向德大举夸赞江南集团守信誉重承诺,以“江南速度”给广大的江汉人民做出榜样作用。其他的开发商磨磨蹭蹭推三阻四,令江汉市政府脸面过不去,现在江南集团为他们解决了大困扰。
趁市-委书记艾向德在场,熊信东再次坦诚了江南集团现在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市政配套措施的不到位。将来工地一旦展开,需要更大容量的电源匹配,市政道路建设也没有,还有煤气排污管道建设严重滞后等。
不解决这些问题,江南集团将来工地进程想快也快不了。
艾向德本来就想江滩新区在自己任上大放光彩,于是他现场办公,调集来各个部门负责人,给出限定截至期限必须完成江南集团地块的配套建设,不然一律免职。
领导重视,再加上工作和乌纱帽挂钩,官员们迸发出无限的潜力。有了这样的尚方宝剑,终于江滩新区的市政建设走上了快速道。
万事开头难,江南集团挺进中部的脚步终于站稳了脚跟。(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