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七零小当家

分卷阅读104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家里一时间弥漫着食物的香气,让人闻起来就幸福的味道。糯米糕过程有些麻烦。先把白胖的糯米泡上, 放到蒸器上蒸熟,然后捣烂。家里两个大小伙子干这些需要体力的活没有问题,很快一个个巴掌大的圆圆扁扁的糯米饼就出来了。

    一个个摆在竹扁上晾凉,可以热着吃也可以凉着吃就是凉了会变硬变干。吃的时候放在灶火上烤一烤,考软了带着微黄的焦香,比原来还好吃。或者放两勺子猪油煎炸着吃,在上面撒点白糖就更完美了,怎么吃都可以。

    能蒸糯米糕的人家都是生活富足的人家,一般人舍不得浪费土地种植并不高产的糯米,偶尔跟别人换一点回来,糯米饼可以说是非常奢侈的食品。

    李四内心里觉得真正富足的人家都是粮食吃不完的,这糯米糕啊就是一种象征。看着家里充足的食物,心里美得不得了,常常睡觉之前,还开着手电筒去粮仓看看那除了粮食之外,那些肉干和各种食物。数了数,然后才关门上锁,心满意足的上炕睡觉。

    按照李四的想法杀了一头猪散卖了一半,狗蛋坚持留下一半肉自家吃。这两头小猪仔还是狗蛋抱回来给他养的,李四自己除了种地,一边放牛的时候就顺便打猪草。狗蛋认为他该多休息,李四认为自己的年龄段在村里如果当老太爷会唾弃的,坚决要干活,这才有狗蛋提议的养猪和鹅。

    心情好了,旧话重提,“爹现在还能干,要是有合适的姑娘就带回来,生了孙子爹给你们带着。”明明是一句很简单的家里长短,狗蛋和汪旋一下子就沉默了。

    “怎么了?哎,爹也不是逼你们娶妻,就是如果有合适的话。”儿子上大学需要四年才毕业,才有工作分配,那时候算来算去包括虚岁就是二十五六七了,真的很大的年龄了。

    自己那时候是没法子,家里穷娶不上媳妇,现在儿子出息了家里不缺聘礼,怎么就能单到那时候?委屈儿子不说,孙子也不知道在哪里呢。

    “爹,这个再说吧,城里人大家都结婚都挺晚的。现在养孩子跟那时候不一样了,得毕业以后家里条件更好了孩子不受罪。”

    “叔叔,狗蛋哥说真的,现在城里人都结婚晚,真的。都是要先立业再成家,这样有很多选择嘛。而且以后孩子可以在很优渥的而生活环境中成长。再说我们是学生,学校不让处对象。”

    李四心里不赞同,“结婚生孩子需要讲啥生活条件啊。”孩子不都是见天长嘛,有苗不愁长。自家现在在村里不是独一份,也是很好了。那还要能如何好?这样就很好了,条件好不好的,孩子一天天都长大了就好了呀。

    “人家那老拐子家里都穷成什么样了?家里只剩下老虱子了,就这样,人家都在想法子给儿子娶媳妇生孙子呢,你们说你们咋想的?你们在家娶妻学校还能知道啊。”说来说去,李四认为人生最大的事就是娶妻生子。

    说什么李四是不信的,不过他知道儿子从小独惯了,并不会听人说话,只能在心里着急。

    急着吧,急着急着就习惯了。李四也真管不了狗蛋,就是那么一说,儿子不想做他也逼不了,索性心里知道儿子以后也不愁娶。说不定真跟那些嘴碎的婆子说得那样:心眼高,只想娶城里有文化的媳妇呢。

    “你的事,爹先不管,爹就说说小旋的。”

    狗蛋蹭一下看汪旋,李四没发现继续说:“就是那个陈会计还记得吧,他不是有个闺女跟你们同班么,叫小娟的。人家前几年上中专,现在毕业分配到隔壁镇的卫生院去当卫生员了,说是给人扎针的。她爹几次打听汪旋,那意思是想做亲家……………。”

    “不可能!”

    狗蛋说:“汪旋对她闺女没意思。”然后看向汪旋,汪旋赶紧点头“叔叔,以后你跟…,说我现在学业重暂时还不考虑个人私事。”

    好吧。一个两个的。

    “孩子你别多想,就是人家看样子是看中你了跟叔叔打听呐。”都是看中汪旋没爹没娘的,眼看出息了,以后就跟外家亲呢。“那姑娘确实不错,人家现在也是吃工资的人了,就想着你们好歹是同学嘛。”这么好的姑娘都不愿意,也不知道要娶个什么样的媳妇?

    李四管不了了,大年初一穿着儿子特地从京都买回来的新衣服,矜持的给族里的还活着的高龄老人拜年。遇到李四的都说,“李家老四不得了了,抬头了。”

    是啊,李四腰杆子挺了。儿子出息养子出息,又孝顺,仿佛以前吃的苦受的白眼都是为了如今享福。

    除了眼红李四,狗蛋和汪旋更是大受欢迎,被拉着说话好久,大半天呢,人才挣脱出来。

    “想想小时候跟着我爹后头,和其他人一样给族里老人拜年,我们总是被搁在角落里,半天都没有人想起我们。往往磕个头,人家挥挥手就得起开站一边去。别说瓜子山货干什么的,就是一口清水都没有的。我爹就拉着我跟在旁边,我眼巴巴的瞧着其他孩子口袋里的吃食流口水。”

    狗蛋从兜里掏出刚才被塞的各种吃食:“你瞧糖果、瓜子、糯米饼。”曾经最渴望的,含着手指头眼巴巴瞧着别人吃的,现在兜里都有了,满满的。可是他已经不想吃了。

    汪旋就拉着狗蛋的手,“可怜的孩子。不过那时候大家比现在穷,家里一口吃的都舍不得。家里给孩子吃的就是自己炒出来的瓜子、栗子。”

    现在也不富啊,在最穷的时候过年都会给家里孩子准备点零食,哪怕是山里自己采摘晾晒的干货。。

    “可是别的孩子都有一把咸瓜子,我兜里从来就没有的。那时候很想吃啊,就偷偷捡别人扔地上的瓜子皮塞嘴里,甜咸甜咸的。”后来他就学会了抢,从那些孩子手里抢吃的,然后他就更不被待见了。那些女人见了他就说:“哑巴生的坏坯子。”

    如今别说会把狗蛋遗忘在角落了,那些族里的老爷爷老奶奶都恨不得把狗蛋揉在怀里以示疼爱呢。那些曾经的鄙视现在就剩下讨好,可是狗蛋现在不稀罕这些。

    “看在咱们给的年礼上,就是不喜欢我也得喜欢我。”

    人越长大越发现,过年越来越简单,剩下就是惯例和义务了。小时候不管多穷每年都渴望过年,就是没有新衣服没有零花钱,冲着能吃一口干的都乐意。那时候总是日盼月盼,现在发现,过年这事吧,他不知不觉就到了,时间过得飞快,年都没有那个味儿了。

    除了长年龄外,真的觉的能期盼啥吗?

    要狗蛋说,还是有期盼的。自己今年又赚更多钱了不是?

    这个累累的年也差不多算过完了,走亲戚、拜访老师,和同学聚会等等活动也随之结束了。

    “啥,要盖新房子?咱家现在你们还要上学。”

    “这座草屋咱们住进来以后,虽然再翻修多次,可始终还是很破旧了,一场大风大雪有可能就直接塌了。我就想着直接盖个坚固的,以后能用很多年。”

    李四很心动,盖新房子村里人个个就没有不期盼的。娶妻、生子,买牛、盖砖瓦房。然后把房子传给儿子,传给孙子,成了一份了不起的产业。

    “咱家的钱……,”李四站起来翻开自己的衣箱,从里面拿出来一个布包来。“爹这里存着呢,全部砖瓦可能不行,但是半砖墙还是可以的。”李四打开那块黑布,喜气洋洋的开始数钱,数完了把钱放到儿子手里。“请熟人帮忙,能盖三大间。”

    狗蛋看里面有整张十元钱的、五元钱的,看起来很旧了。剩下的都是毛票票。

    那些整张的大钱,其中还有几天前狗蛋给他的新年红包的崭新的五张十元钱。

    “你给的钱爹都给你们存着呢,还有就是,这些年你和汪旋自己的学费花费大多都你们自己赚的,不让爹操心。爹自己种地赚的钱就都存下来了。要是还不够,等过些日子,等鸡下蛋,咱猪栏里那头猪也出栏了了爹再攒攒,应该差不离了。”

    狗蛋不知道该说什么了,自己赚的自然多。这些钱都不如他一天挣的还多,可李四却攒了好多年。“这些零零碎碎……”

    “那些是爹卖鸡蛋鹅蛋,卖粮食赚的。夏天不是有人收那草药嘛,爹有时间跟人去挖,赚的还行。都存下来了。爹就想着你们不是还要几年才工作?刚工作哪里有钱啊,这以后你们花用就有了。现在要盖房子,那就先拿去,以后再慢慢攒。”

    李四平日过得节俭,狗蛋开始会赚钱后也给他生活费,可都在狗蛋和汪旋从学校回来他才舍得割点肉吃。所以为什么每次两人从县城回来都会大包小包的,买不少肉,就是希望他两不在时李四也有点肉吃。哪怕是做成肉干、咸肉呢?他自己可以慢慢吃,要不然,靠他自己一年到头不给自己买两斤肉的。

    这么节俭,对自己这么抠的人,现在为了支持儿子盖新房子,他却一下子把这些年的积蓄都拿出来了。很爽快的,都不反对一下就给了。

    “爹啊,我说啥了?让你平时买点好的吃。你…”

    “哎,爹过得好着呢。吃得饱穿得暖,享福了,爹日子过得不差。”甚至比以前的大半辈子过得好很多了。

    “这钱你先拿着吧,等我这边安排好了,钱不够了再问你要。”

    “那也行,爹就放这里,你自己没钱了自己拿啊。”真是纵容得不行了,哪有人说:儿子,钱放这里,你不够用来拿的?

    哪个父母不是省吃俭用,然后钱也是藏得实实的,什么时候就是没钱的哭穷啊。哪里敢像李四这样,给儿子知道自己手里攥着多少钱,又给知道放哪里的?再是其亲儿子,很多父母都不愿意孩子知道。毕竟孩子好几个呢,父母总得藏点私房钱的。

    虽然儿子不愿意过早娶妻生子,但是总算做了一件大事了,李四感到很安慰。

    盖房子是大事,除了考虑材料、泥瓦工、老师傅外,还得考虑房间数量,走向,朝向。最重要的还要看黄历,什么时候测量,什么时候动土,什么时候上樑。都是有讲究的。

    狗蛋呢也不是一下子就要干起来,现在时间不够,月份也不对。得到开春以后吧,眼下天寒地冻的,过完年就要上京都开学了。现在说就是要跟李四商量一下,让他有心理准备而已。

    日子该咋过咋过。

    爷三正在说话呢,过几天狗蛋和汪旋就要返校了,李四舍不得儿子,等儿子一走家里就冷清了,自己天天对着空气一个人吃饭。这就是他希望儿子赶紧成家生几个孙子给他带的最大理由,人越老越怕寂寞。

    可才没说几句话,就有人在外面喊了。

    第131章 怂货

    狗蛋的老姑李七妹回娘家来了, 本来闺女回娘家这不是什么大事。就是她该回娘家的时间那天不回,这马上就要过元宵, 可年还没有过完,她回来了。带了一身伤痕,据说人被打好几天了, 这才能下床就赶紧跑回娘家来了。

    要说李老太天对这个小闺女还是挺好的, 在娘家的时候基本啥不干。丈夫也算是千挑万选的,跟卖孙女时那死要钱的做法不一样。

    嫁的夫家的也是靠近县城的村子, 不像西坎村一样偏僻。就是这个李七妹运气不太好,嫁过去连生了三个闺女,这要是别的时候最多婆婆不乐意磋磨一下也就是了。可现在不是国家实行计划生育么,这就是大问题了。

    村里谁家不想生儿子?这连续的生孩子然后都是小丫头, 夫家就开始磋磨了。

    这些事本来也轮不到李四管,上面还有大哥, 下面也还有两个弟弟, 哪个看起来都比他机灵。

    这种事就是大哥出面请族里的德高望重的老人出来商量, 看是要怎么解决。是跟李七妹那边的夫家族人一起商量还是要直接打上对方家去, 教训一顿。

    至于离婚,这个没有人想的。

    叫李四纯粹就是村里人闲得没事, 过来喊人的。李家老宅根本没有想过要通知李四。那既然人家都说了,作为知情人, 也是李七妹的亲哥哥理当要去看看的。

    狗蛋呢不愿意管这个, 跟这个姑姑本来没有任何感情,要说他冷血也好。家里还那么父辈的人活着呢, 这种关于大人婚姻之间的纠纷也轮不到他一个后辈去插手。

    除非上面都没人了。显然他的大伯、叔叔们活得好好的呢,甚至祖辈,李老太太也还活着。

    不过闲着也是闲着,拉着汪旋溜溜达达的也过去瞧了。

    李七妹待在李老太太的屋里不敢出来见人,那些平日的大婶大嫂的在李家老宅门前三三两两的聚一起说说笑笑。说是过来关心一下的不如说是冬日太闲看热闹的。

    在她们看来,丈夫打真的不是什么新鲜的事,她们也经常有这遭遇,有时候婆婆和丈夫一起打的都有。事后怎样?还不是凑合着过呗,孩子都生了,自己也不是黄花大闺女了,还能怎么着?只能暗哭自己命苦,然后还要继续过下去的。

    大家都是这么熬过来的,来围观不是因为家暴新奇,是好奇李家人最后要怎么解决。

    毕竟被婆家欺辱,回娘家来了,只要不是娘家兄弟太怂的话,都会上对方家里理论一番,警告一番。如果娘家兄弟不给力,那以后,媳妇在婆家就更难了。毕竟打了没人出头不是。

    她们就是好奇这个的。

    基本上每个村里当人家儿媳妇的妇女,多多少少都被打过,运气好的人,也就被轻轻一巴掌,然后哭闹一番就完了。严重的就跟大牛他娘一样,被家暴成了日常。

    远远的就听到李老太太哭嚎,这年还没过完呢,看来她也是心疼自己闺女了。

    不过在她心疼自己闺女的同时,狗蛋不由的想起自己的娘被她和大伯娘一起爆打自己亲娘的事,那时候他记到现在,清清楚楚。亲娘是哑巴,被打了发不出声音,那种在喉咙里哽咽听着让他毛骨悚然至今。

    那时候,李老太太会想到自己也有闺女,也会出嫁也会被暴打吗?会的吧,不过,拳头不落到自己身上不知道疼。

    “狗蛋来了,这是要为姑姑出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