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肖申克的救赎同人)[肖申克的救赎]归正

分卷阅读2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第2章 第二章

    说起来,刚离婚的时候,拜伦心中多少是有些怅然的。尤其是,当他一个人,在剧院的楼座静待交响乐团登场,而身旁那个价格不菲的座位,空无一人。

    想到这里,拜伦自嘲地笑笑:‘是的,如今,几十美元对我来说,也算得上是价格不菲了’

    升任狱警队长以后,即便一天都不缺勤,他的月薪算下来也只有六百美元。好在这个年代,生活成本算不得高,简单的吃吃喝喝,用不了一百美元就可度日。

    真正令他捉襟见肘的,还是孩子的事。

    根据原身遗留的记忆,他们哈德里一家,自世纪初从英格兰移民而来,父母已去,只有一个兄弟,早年离家出走去西部追梦,音讯全无。

    换句话说,作为一个经常需要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的单亲老爹,谁来带孩子,就是令他倍感头痛的结症。

    还好,50年代的新英格兰地区,幼儿托管体系已然较为完善,只要是超过8周的孩子,都有专门的保育人员,提供相应的照看和早期教育。

    拜伦怀抱着乖乖巧巧的胖儿子,一家家机构亲自走访了一圈。最后选中了能接受他家这种不定时“走读生”的兰奇利托管中心。

    像阿奇伯德这么大的婴儿,每四个孩子配备一位保育员。当然,高质量的服务从来都不便宜,以后拜伦月薪的八成,便要投入于此了。

    抱着血脉相连的小婴儿,轻轻捏一下他藕节般的小肉胳膊,形象完全符合美国硬汉的哈德里队长,内心柔软得像颗棉花糖。

    因此,在阿奇将要满周岁的时候,再回想起现在可能已经是格林夫人的苏珊,拜伦对她没什么不满。

    毕竟,就像她抱怨的那样,天生慢热的自己,的确算不上,知心的好丈夫。

    若说,他有什么想替自己申辩的话,那也只有一条——他,拥有罗德岛设计学院arch学位,27岁便以外国人的身份获准加入aia,绝不是什么不学无术之人。

    事实上,他每天抽出的点滴空闲用来看书画图,并非只是找借口躲开妻子的“纠缠”。

    而是,一朝被送回七十年前,他平白年轻了三岁,增高了十几厘米,却也失去了,凭着真本事拿到的注册建筑师资格。

    异乡苦读十载,其间艰辛不足为外人知。

    哪怕,他如今连高等学历都没有,他也绝不容忍自己,只能站在曾经的母校门外眺望。

    当个月光族的狱警,并不在他的人生计划之中。

    因此,在摸清原本的人际关系和职务事项之后,拜伦很快就抽出时间,利用他少的可怜的资源,找到了如今刚成立不足20年的ncarb,不卑不亢地请求一份参考资格。

    或许是,他身上那份与简历上一串“c+”“b-”并不相符的从容淡定,全美建筑注册机构在缅因州的几位理事,没有直接叫保安把他赶出去。

    拜伦自然不会错过这份难能可靠的机遇,他顺利通过了五位胖老头的联合面试——多么刁钻的问题,他都能给出一份足够专业的回答。

    几个建筑领域的老前辈面面相觑、啧啧称奇,目光在眼前这位身高超过六英尺、气宇不凡的应试者和他惨不忍睹的高中毕业成绩单中来回游移。

    不过,现在是许多大学尚未开设建筑系的年代,aia中从不缺乏来自民间的天才和大师。

    因此,坐在正中间的那位须发皆白的协会理事,跟几位同事确认过眼神,便开口道:“哈德里先生,我们承认你对建筑领域颇为熟悉,也有很多新意十足的思考,但相应的流程还是需要你的参与”

    也就是在缅因的皑皑积雪终将褪去的时节,拜伦凭借自己那颗超前时代的大脑,还算轻松的高分拿下七门are测试。

    距离他再一次拿到aia的正式资格,只差足够的idp项目。

    拜伦不是一个心急的人,而且idp实习项目也不是一窝蜂地参加几次设计,便能凑足的。

    若是追求速成而降低作品质量,即便成功晋升为注册建筑师,他的履历也注定丢不掉曾经的污点。

    再说了,一个高分通过are的实习建筑师,在战后经济起飞、城市扩张、万丈高楼平地起的美国,实在是个,人人争抢的香饽饽。

    而1946年盛夏,他刚与一家设计院谈妥入职的计划。当他特意买了一组柏林爱乐乐团的演出票,想跟苏珊好好聊一聊两人的未来时,她便以一个意想不到的方式,回绝了拜伦。

    无论如何,她到底把阿奇伯德留给了他。

    拜伦轻柔地把打着哈欠的阿奇用婴儿被裹得严严实实,放在摇篮车里,一边轻轻地推着,一边哼着不知名的曲调。

    阿奇伯德湛蓝色的大眼睛,因为困倦而涌出些泪珠,挂在弯弯的长睫毛上,晶莹璀璨。但他还是十分专注地盯着自己的老爸,不肯轻易睡去。

    是的,再小的婴孩也懂得牵挂,熟悉的母亲不见了;这个时有时无、但极其温暖的父亲,他如何也不肯放弃。

    见他这副惹人怜惜的小模样,拜伦坚定了自己的决心。他柔和地抚摸了一下孩子额头上的金发,转身走到客厅拨起电话。

    “是的,我是拜伦·哈德里,我想我和贵公司的工作协议还需要再商讨一下……嗯,很抱歉,我不能担任全职的工作,但设计图的任务我可以准时交付,请转告亨利先生”

    挂掉这通电话,拜伦也就拒绝了一份基础月薪上千,工程奖励上不封顶的职业。

    但一想到要在全美的项目中东奔西跑,动辄几个星期见不到胖儿子,他便毫不留恋。

    也正是因此,他把写好的辞职信收在书房的抽屉里,心想:‘这份工作还要先留着,毕竟,能让我安心画图,还有工资可领的岗位,可很难碰到第二个’

    监狱的生活绝没有后世电视剧演绎的那般丰富多彩。

    至少在拜伦看来,他顶着这张不带表情就显得过分严肃的面容,配上令队长威名更上一筹的搏击术,还没有人想不开,要上赶着,在他眼下闹事。

    因此,他向来只需在诺顿典狱长走出办公室的时候,跟着巡视几圈而已。

    其他时间,任由手下的狱卒们分担他的事务,只要不是闹出人命的大事,他一般不会过问。

    是的,这个时代的监狱,的确有许多和平年代无法想象的事。在原身的记忆里,一年到头死在各种“意外”里头的犯人,两只手也数不过来。

    手下的守卫队里,他最熟悉的是,天生不怕他这张黑脸的,瘦高个杨伯拉格。

    其他的几人里面,圆脸的摩尔特,他不会认错。而剩下的,着实有些为难他这个灵魂上的东方人。

    大部分人都对他这个队长足够尊敬;也总会有因为他不太管事,而兴起小心思的刺头,选队长时和他打的最激烈的那个鲍勃就是。

    与面容英俊得甚至堪比电影主角的拜伦相比,鲍勃那满脸横肉实在是有碍观瞻。论起自带的气场,不怒而自威的队长,也总是要胜过只会逞凶斗狠的鲍勃一筹。

    向典狱长打小报告这种事,鲍勃当然做过。

    可惜,早在得知拜伦已经通过考试、成为注册建筑师的预备队时,典狱长就把他当作一个前途可期的人物来看。

    八面玲珑的诺顿先生,又怎会为了点小事斥责一个他亲手提拔的狱警队长呢?又怎么会因为小小狱卒的不满,而得罪一颗注定茂盛的摇钱树呢?

    “鲍勃,你应知道,妒嫉是原罪。拜伦作为队长,需要负责的,是统筹防务大局!哪里需要万事都亲力亲为?如果他什么都做了,我留着你们这些人,做什么?”

    诺顿典狱长椭圆的镜框里,透出一双凉薄阴狠的眼,沉声强调道:“他的小爱好当然被允许,这是我特批的。哦,上帝,谁能拦着他,为我们美利坚的伟大作出贡献呢……至于你,我不想再听到这些废话!”

    吃了几次闭门羹,鲍勃只得把对哈德里的满腔怨念咽回肚子里,藏着、憋着、酝酿起更大的风波。

    1947年开春的一天,假释委员会来到肖申克监狱,例行公事地拒绝了所有的申请,是的,全部拒绝。

    从1942年假释委员会在全美正式行使权力起,他们像是救世主一样,释放了很多人。

    但这群本性不改的罪人,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风波,事到如今,他们可不想在风口上,再给自己找麻烦。

    于此同时,一辆灰白色的面包车载着满满的囚犯,伴着尖利的警戒鸣笛,缓缓驶入肖申克监狱的大门。

    作者有话要说:

    上世纪中叶的美元购买力大约是如今的8到10倍,所以拜伦收入也还可以啦

    本章涉及的名词解释:

    aia美国建筑师协会

    arch建筑学硕士

    ncarb全国建筑注册机构理事会

    are建筑师注册考试

    idp实习项目(此处专指从实习建筑师向注册建筑师的过渡项目)

    很高兴有同好看我的文章哈哈哈,爱你们~

    拜伦一开始真的算不上一个很正能量的人,但也不是个坏人

    希望大家可以耐心看他的进步啦~

    下一章拜伦就可以和他的杜弗兰先生见面咯,反正作者自己是蛮期待的……

    ps:拜伦·哈德里身高191,安迪·杜弗兰196,再强调一遍,本文受比攻高一丢丢,请勿站反,么么哒

    第3章 第三章

    事实上,早在全肖申克都能听得到的大喇叭响起,通知监狱卫队向正门集合的时候,三三两两享受放风时刻的囚犯们,不约而同地趋向大门口。

    没错,什么游戏都不比,欣赏菜鸟们第一次走进监狱的狼狈模样,更有趣,更过瘾。

    拜伦抬起头扫视一圈,确认占据着良好狙击位置的狱警全部到位,他伸手拧开面包车的前门锁。

    从车上第一个跳下来的警察,自怀里掏出一份名册,恭敬地递给拜伦:“哈德里队长,这是本次移送的15名囚犯,请你过目确认。”

    拜伦有些心不在焉地浏览着这些人的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