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我的神使大人

分卷阅读40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不走成吗?鼻子要断了啊。

    勇士们欢呼:‘神使大人威武!”

    士气高涨,欢呼着奔向牛群,何清欢拉着傻牛在一边看着,一边聊天;“一看你就是个傻的。

    都被抓住了还有心思吃草?也是个心大的。”

    傻牛不在乎的啃着地上的草尖,妈妈说冬天要来了,就没有草可以吃了,要多吃点。

    鼻子不疼,还有草吃,我为什么要暴躁逃跑嗯?

    咦:妈妈,你也来了?

    原来傻牛妈妈看到自己的傻儿子被抓住,主动往这边跑,试图救回儿子也被绊住了啊。

    两个牛都被穿了鼻孔,人类竟然没有杀了自己?好奇怪。

    陆续就抓了十几头牛,一群人拉着牛往回走,晚上就栓在营地里的大树干上。

    因为鼻子疼啊,谁也没有逃跑。

    晚上还有小孩子抱着地瓜藤,野草过来给吃。好好的待遇啊。

    一群牛安静的吃草,吃完趴在地上慢慢的反刍。

    柔然看到大山牵着一头牛回来,惊讶极了:‘你们能抓到活的野牛?”

    “你喜欢吗?我去给你单独抓一头。”

    部落里的勇士在结束了集体捕猎之后,是可以单独出去捕猎的,捕到的猎物就归自己。

    像这样的大猎物,可以约几个相好的勇士一去帮忙。

    成人礼的时候,勇士也是自己出去单独捕猎,用自己捕到的猎物祭祀,才算正式成为勇士

    “可是,他不顶人吗?”

    “神使大人给他戴上了鼻环,原来牛全身就只有鼻子是弱点,只要拴住鼻子就不怕了。”

    “神使大人好厉害。”

    “你要吗?神使大人说迁徙的时候,可以驼东西,还能坐人呢。”

    “真的?”

    看着柔然还是有点怕,大山说:“我给你抓头小母牛,脾气好,好管。”

    柔软点头,仰慕期待的眼神把大山看的,心里软成一片泥,愿意为了这样的女人赴汤蹈火。

    “明天我给你带来。”

    晚上的会议是教给大家做牛身上的驼架。

    用粗细适合的柳树棍,因为柳树柔韧不容易折断。

    因为没有凿子,就没办法在架子上使用榫卯结构,只能用麻绳皮绳困住交叉点。

    根据牛背的宽窄,制作架子的宽窄,在架子下面用皮子缝制垫背,里面填上干草,不让架子磨后背。

    在架子上放东西,然后用皮绳穿过四指宽的皮质腹带系紧。

    肚带也是防止绳子磨损牛肚子的。

    第二天,就给牛们背上,让他们习惯背上的东西。

    小孩子们围着观看,也是学习,兴奋的等着坐上牛背的驼架。

    有大人把孩子放上去,孩子坐在驼架里,手抓着驼架的栏杆,嘎嘎的笑。

    牛慢慢的站起来,摇晃后背可是太笨拙了,只能摇头,,一摇头,鼻子好疼。

    甩尾巴,尾巴打到小孩子,孩子笑的更厉害了。

    牛无奈,低头吃小孩递过来的草,好好吃啊,什么东西?

    加了盐的草,神使大人告诉他的。

    给牛吃点盐,有力气,他们也喜欢,羊也喜欢。

    又捕获了几十头牛,畜牧饲养部要求增派人手。

    大山调了年轻的未成年的男孩子过去,每人一头牛,负责吃喝,拉撒,上驼架,驯服听话。

    很快一只放牛队就成立了,每天一群半大孩子牵着牛往湖边的草地上去。

    这里面的可可最显眼,因为她有一只自己的小母牛,人又长的漂亮。

    很快就聚集了一群倾慕者。

    部落里的勇士因为大山和朋友一起捕猎了一头野牛给了柔然,可可每天骑着牛招摇过世,

    示范效应是明显的,不断的有勇士趁着早晨和朋友一起去捕猎野牛,甚至组成了小组,今天捕到的给你,明天的给他。

    巫医对于这种现象很是不满意:以前都是女人和孩子采摘的东西归自己,现在连野牛都归自己了?

    野牛可不是吃的小东西,随时就消耗掉了,这可是一个部落里重要的资产。

    白伏城和何清欢对此并没有阻止,只要勇士不耽误集体捕猎的时间就好了。

    因为最后总归是要实行私有化的。

    原始公有制是因为物质的匮乏造成的,一个人根本没办法保证每天都有吃的。

    而一群人就增加了食物获得的来源,更有保证每天吃饱。

    就如同小麻雀是群居的,一群麻雀更有机会度过严寒的冬天。

    但是随着文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食物和别的生产生活物资开始出现剩余,这时就会出现

    贪念,私有化是必然的。

    因为人性在哪里,千百年来都是如此,何清欢和白伏城并不打算能改变人类的基因里的劣根。

    即使人类的物质真的达到极大的丰富,每个人都可以获得足够的生活资源,但是,一个掏粪工和一个律师他们的报酬能一样吗?

    诚然都是为人类服务的,工种不同,报酬不同,智商不同,能共产吗?

    共产主义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是马克思,恩格斯给人类画的一个大饼。

    第33章 迁徙前的集体婚礼

    大熊部落的人陆续开始往这边迁徙,每天在外围巡逻的勇士增加了。

    防止阿鲁古雅部落的人来探听虚实。

    一个月后苘麻已经沤制好了,立刻投入麻袋的编织工作。

    先把苘麻在湖里剥皮,搓洗杂质,差不多就行,不用那么细致,因为赶时间。

    然后晾晒,一捆一捆的亚麻色的苘麻皮晾在湖边。

    晾好的苘麻皮,被运到营地,用石头,木棍砸软,适合编织。

    何清欢看他们太笨拙了,就设计了脚踩的碓。

    就是杠杆,这边一踩那边起来,往里续苘麻皮,这边一抬脚,那边落下,正好砸在苘麻上。

    如此简单,做了几个,大大提高了效率。

    何清欢交给他们的是一种原始的织布法,分好经纬,把经线固定在木棍上,脚蹬着另一边,这样经线就伸直了,再压一挑一分出上下层,分别用木棍隔开。

    一根套在左脚上,一根套在右脚上,这样左脚一蹬,a组经线挑起,穿梭子。

    右脚一蹬,b组经线被挑起,梭子回来,就这样往复循环。

    根据麻袋的大小,先织一个长方形,然后对折,用骨针缝合两边,就是一条麻袋了,口边上留一根麻绳,以后正好可以缝口。

    为了提高效率,实行流水线作业,这样每个步骤的人都非常熟悉自己的工序。

    一开始纺织的女工还不能离开何清欢的指导,蹬了这脚,忘了蹬那脚,蹬对了脚,又忘了穿梭了。

    虽然都是找的女人在这个工序,但是还是有急躁的女子干不了这活。

    最后能熟练的掌握这个工序的是春花原来的编织部的老工人和柔然他们部落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