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非典型重生

分卷阅读55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第六十三章

    儿子是妃,儿媳是君, 孟奶奶琢磨着自己应该能当个太上皇。

    电视里的太上皇身边都有小太监服侍, 但她没有。孟奶奶四下看了看, 看到了自己的心爱老物——深蓝色的保温杯。孟奶奶平时习惯喝温水, 比体温略高一点点的温度,因此这个保温杯是四季都不离手的。这就是她的小保子啊!

    慢悠悠地喝了一口温水,孟奶奶把保温杯放回桌子上,然后把手搭在了保温杯上,说:“行了,别吵了。咱屋外还坐着那么多人呢,别叫人看了笑话。”

    孟妈妈和孟爸爸立刻就不吵了。

    孟奶奶先说自己儿子:“小正说的要买房的那事, 到底是怎么回事?你前头说小正自作主张, 后头又说徐老师站在小正那头。正话反话都是你在说。”

    在孟奶奶嫌弃的眼神中, 孟爸爸下意识缩了缩脖子。

    然后, 孟奶奶又说起了儿媳妇:“你自己生的儿子, 是个什么样的人品, 你心里没数吗?咱小正是个主意大的, 他要是主意不大, 咱家现在做不成工艺品的生意。他要是主意不大,龙山学校的校长不会特意跑到咱家里来,握着咱的手说咱们养出了一个好孩子。他要是主意不大, 他也不会跳了整整四个年级,考上了咱们市里最好的高中。你说,孩子是主意大点好, 还是主意小点好?”

    孟妈妈自从嫁过来后,一直和孟奶奶相处得很好,这会儿被孟奶奶说了,她不光没觉得不安,还认真地反驳说:“妈,之前小正说买房,咱们买了。我那时寻思着,孩子们长大后确实很可能留在城里,房价年年往上涨,现在不买,以后高价也是要买的。所以我同意买房了。可现在是怎么回事?小正现在是要买个破房子,等着拆迁赚大钱,这叫什么?这叫投机取巧!这种事能做吗?”

    孟奶奶想了想,说:“你们小时候,家里想要多养两只鸡,不成,要被没收的,因为要割资本主义的尾巴。做生意,更不成,那叫投机倒把。养鸡啊,做生意啊,在当时都是被人瞧不起的。但你们看看现在……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啊,等小正这一辈子的孩子长大了,他们的谋生方式肯定会和我们不一样。我们是在地里刨食,靠的是自觉和勤勉,你得付出劳力才能有收获。但小正他们以后肯定是靠脑子吃饭的。说不定他脑子一转,想出了一个好点子,这就能换来收获了。所以,咱们不能用以前的老眼光来看小正现在要走的路。”

    孟奶奶不愧是跟着孟妈妈学了不少成语的人,平时还爱看个电视什么的,说话时都一套一套的了。就这一点来说,奶奶比不爱学习的爸爸思想进步多了。

    “你们觉得我的话有没有道理?投资和投机取巧还是不一样的嘛。”奶奶说。

    孟爸爸和孟妈妈若有所思。是啊,孟正以后要走的路,注定和他们走过的路是不一样的。要是一样,那就枉费孟正读了那么多年的书又拼命走出去了。

    孟妈妈叹着气说:“我就怕这孩子……走着走着就走偏了。”她其实算是孟家最能接受新事物的人了,之所以这次反应过激,主要还是怕孟正学坏了。

    而且孟妈妈骨子里节俭惯了。买房等拆迁这种事在她看来就是高投入、高风险和高回报。她从来不指望天上掉馅饼,因此不在意什么高回报,光那个高投入和高风险就让她受不了了。这万一买亏了,那可是要亏掉四五万块钱啊!

    想孟正刚重生的那会儿,他花了两块钱去买彩票,还被全家人说了呢。

    孟爸爸说:“我也是这么个意思。别管买房等拆迁是不是真能赚到大钱,他现在才几岁,就有这个胆子了,拿着四五万块钱不当钱一样。我知道他聪明,比我和他妈都要聪明。越是聪明的人,万一走偏了,以后闯的祸也会越大!”

    有句话怎么说的来着,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

    不管孟正平时表现得有多么靠谱,就冲他现在这个未成年的身份,父母肯定还是会各方面担心他的。尤其孟正的思想水平是远超于他父母现有认知水平的,他们之间存在代沟。于是当孟正做出某一些决定时,父母就会更担忧了。

    孟奶奶沉思片刻,问:“徐老师是怎么说的?你一字一句说说清楚。”

    孟爸爸努力回想了一下:“具体怎么说的,我忘了,反正他站小正那边。”

    孟奶奶气得要拧孟爸爸的耳朵,关键的东西都忘了,这脑子还能记点啥?她转头对孟妈妈说:“你给徐老师家回个电话,把事情问问清楚了。徐老师是文化人,又是当老师的,他不比我们知道的多?我们瞎猜能猜出些什么来!”

    孟妈妈就去打电话了。她和徐老师打电话时开着免提,孟奶奶和孟爸爸就在一旁竖着耳朵听着。徐老师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很有耐心地讲了半个小时。

    等挂了电话,孟妈妈看向孟奶奶,说:“徐老师的意思是,那房子确实是值得买的,但干什么都有风险。四五万块钱真不是小钱。妈,你看……”

    孟奶奶端起小保子,喝了一口温水。

    孟奶奶看向孟妈妈,说:“我明白你的意思,小正的胆子确实是有些大了。这个房子到底要不要买,咱们还要再商量商量。但有些事,我先说前头,如果咱们不打算买了,那什么事情都没有。但如果买了,既然小正说买房子的钱是问小沈借的,他还说打算自己还,那咱们就让他自己借,让他自己还!”

    “妈,这哪行啊!小沈还是孩子呢,哪能欠着小沈的钱不还?”

    孟奶奶说:“你们不是怕孩子日后会走偏道吗?那你们现在就要教会他一点,他必须要对自己说出的话、做出的决定负责,别指望家里给他擦屁股。”

    “刚子前两天介绍的那个大单子,咱先别和小正说。”孟爸爸忽然说。

    叶刚在外头有自己的人脉,前些天终于跑下来了一个大单子,是一个有些特殊的大单子,大到孟家人都傻了眼了。光是定金,叶刚那边就收了十几万。

    幸好这个单子在先,孟正想买房在后,要不然在孟家欠着钱还着贷款的情况下,孟正要买羊坡里的房子,长辈们肯定会在第一时间拒绝,根本不用多想。

    但因为手里握着这个单子,孟正想花掉四五万,孟家长辈竟然还有些镇定。

    这个单子要好好做。孟爸爸这两天一直计划着把自己以前当学徒时的师兄弟召集起来,让他们一起来帮忙,要不然他一个人,既要忙着这个大单子,又要给工艺品店供货,已经忙不过来了。孟家长辈本来打算这周和孟正打电话时好好说说这事的,但忽然发现孟正这么会“花钱”,孟爸爸就打算先瞒一阵子。

    孟爸爸和孟妈妈也同意先瞒着。

    孟奶奶说:“咱就对小正说,家里要还债,也困难着呢,让他自己还钱。”

    这在孟家长辈看来就是最好的解决之道了。

    孟正既然说自己还,那就让他自己还,如果他这次还不上,他就知道生活疾苦了,以后他再想做某些决定时就不会这么鲁莽了。但如果他真靠自己的本事还上了——虽然在孟家长辈看来这是不可能的——那孟家长辈就清楚地看到了他的本事,知道不能用看待平常孩子的目光来看待他。日后孟正再有什么想法时,家里人就要学会理解他,并且还要学会看重他,甚至还要学会仰赖他。

    第二天,孟妈妈去了市里。

    最终的最终,被磨了好久的孟妈妈还是同意孟正买房了。

    其中艰难的思想碰撞过程不提也罢。孟妈妈同意买房有很多原因。一是因为孟爸爸手里握着的那个大单子,据叶刚说能发展成长期的单子,这给了孟妈妈些许底气。二是因为沈独清竟然在羊坡里买了两套房,徐老师夫妻也打算买一套,他们都买了,说明孟正要买房的想法是靠谱的。三是因为孟正打算买房的态度太坚决了。其中,第一点和第二点是关键,要是没有这两点,那孟正的态度再坚决也不行,哪怕他绝食都没用,孟妈妈是绝对不会在买房合同上签字的。

    孟家买房的钱自然是问沈独清借的。

    虽然是用孟正的名义问沈独清借的,但具体操持这些事情的还是大人。孟妈妈写了欠条交给徐老师。民间借钱是有一套利息算法的,比银行利息高出不少。写欠条时,孟妈妈说按照他们民间借钱的利息走。但徐老师明白外甥的心意,自然说不要利息。他们争了好久,最后决定按照银行定期的利息走。

    孟妈妈私底下对徐老师一家说:“小正问小沈借的钱,我们会在一年内彻底还清。到时候,我把钱还给你们。你们替小沈保管着就行。别和小正说。”

    但在孟正面前,孟妈妈又是另一通说辞:“你现在翅膀硬了,我管不了你了。这些钱,是你借的,那就由你来还,别指望家里会帮你还钱。你要是还不了……呵,那你就留在沈家给小沈端茶送水当佣人吧。旧社会里的童养媳过的什么日子,你就过什么日子,到时候别来我面前叫苦,我只会拍手叫好呢!”

    ————————

    孟正笑着说:“我要是还不上钱,就只能把自己抵押在你们家当童养媳了。”

    “咳咳咳咳咳咳咳……”沈独清发出了一阵惊天动地的咳嗽。

    好好一个孩子,竟然被自己的口水呛住了。

    -------------------------------------------------------

    作者有话要说:  孟奶奶矜持地伸出一只手:“小保子,水。”

    孟奶奶端起保温杯喝了一口。

    太上皇和她的随身小太监の一二事

    第六十四章

    其实孟正脑子里已经有赚钱的计划了,但得等到寒假才能实施。

    这会儿的他刚领了军训服, 不得不跟着同学们开始军训了。

    孟正也是上了雅和高中才知道, 雅和的新生军训时间竟然没有被安排在开学, 而是占用了学生的十一假期。对于雅和高中的学生来说, 只有高二生能够享受完整的七天假期,高三生只放三天假,而高一生需要用这个假期来军训。

    军训一共七天,头天占用了上课的时间,剩下的六天都占用了国庆假期。所以高一生满打满算只有最后的一天假。据说这已经是雅和高中的老传统了。

    不过,这个老传统应该坚持不了多久了。

    再过几年,肯定会有学生匿名向教育局举报这种占用假期来军训的情况。要是教育局下达通知, 那雅和高中的军训肯定会变得和其他学校一样, 全都设在了开学。但现在, 学生们都还比较老实, 虽说会因为假期被占用而怨声载道, 但确实没有人意识到可以去找有关部门举报, 或者就算想到了也没付诸行动。

    军训第一天, 学校召开了军训动员大会。

    然后, 整个高一年级以班级为单位分散在大操场、小操场(即篮球场)、羽毛球场等地方展开训练。高一九班的教官姓侯,是个非常非常严厉的教官。

    侯教官长着一张娃娃脸。

    孟正私底下猜测,侯教官的年纪应该不大, 估计十八-九、二十来岁的样子,娃娃脸又格外显嫩,侯教官和学生们站在一起, 感觉就是同龄人。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侯教官还嬉皮笑脸的,他肯定管不住人。所以他才会非常严厉。

    孟正透过现象看本质,始终觉得侯教官的严厉中透着一股虚张声势。

    但其他学生并没有这么觉得。

    军训第一天,侯教官就把班上的几个女生训哭了。

    别的班级的教官也严厉,也擅长军营特色骂人法,但在训练的间隙,他们会和学生聊天,脸上都有点笑模样。可侯教官就不,大家从来没有见他笑过。

    晚上回到宿舍,孟正听见自己寝室里的几个男生都在那里说,他们好讨厌侯教官啊。男生都这么说了,那些被侯教官骂哭的女生肯定就更加讨厌他了。

    孟正并没有附和大家说教官的坏话,但也没有帮教官说好话。

    反正教官到底是好是坏,大家一定能在接下去的日子里感知到的。

    孟正低头研究着随军训服一起发下来的鞋子。鞋子质量不好,鞋底很薄,难怪一整天的军姿站下来会觉得特别累。孟正抬头看向了同寝室的男生们,问:“你们谁和女生关系比较好?找个女生帮我们买包卫生巾吧,日用的那种……”

    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孟正身上,宛如在看着一个变态。

    孟正被大家这副反应气笑了:“你们都想到哪里去了?思想能不能更龌蹉一点?难道你们不觉得鞋底太薄了吗?咱们关在学校里,又没处买鞋垫去。卫生巾塞鞋子里可以当鞋垫用,特别吸汗。”这是他大学军训时汲取到的经验。

    大家恍然大悟。刘剑心里想着,要不他去找毕晓恬帮帮忙,可是他开不了口啊!其他男生也是这么想的,这个年纪的男孩子哪好意思和女生谈卫生巾啊。

    立马就有室友说:“孟正,要不你去找女生帮忙吧!你女生缘最好了!”

    “我女生缘哪里好了?”

    “你别不承认。我们去问女生要卫生巾,她们肯定不听我们解释,直接就把我们当变态了。但如果换做你的话,她们至少会给你一个解释的机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