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非典型重生

分卷阅读15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孟外公的眼睛都瞪大了。别以为三百块钱少,好吧,对于很多人来说确实是少,但在他们这种地方,多的是年收入不足一千元的家庭。徐老师不会做生意,不懂这里头的勾勾绕绕,但他琢磨着,他前几天买的那个白梨是一块二一斤的,便觉得周家大伯给的这个钱还算公道。

    这笔生意就这样做成了。

    孟爸爸回到家后,一直在感慨,徐老师真是一个好人,竟然处处为他们着想。徐老师回到家后,也一直在感慨,孟家人太朴实了,都是好人啊。

    在初始好感度这么高的情况下,两家日后若想搞好关系,实在太容易了。

    幼儿园里,沈非浊小朋友心不在焉地跟着音乐老师学跳舞,先扭扭屁股,再扭扭腰,然后晃晃脑袋转圈圈。走神的他差点没有跟上节奏。舅舅今天去养龙小哥哥那里了,不知道会带回多少好东西!

    有些小朋友啊,表面上稳重可靠,一副已经戒奶的样子,其实心里却盼着回家喝奶奶,啧啧。

    第十九章

    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就过年了。

    徐老师家里的这个年过得并不好。

    徐老师的妻子周蓓丽在怀孕第五周时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孕吐症状,把全家折腾得人仰马翻。等怀孕第七周去医院做检查时,医生发现她的子宫内有两个孕囊,这意味她怀了一对异卵双胞胎。当时大家还是很开心的。但等到第十三周再去孕检时,医生却告知周蓓丽及其家属,她怀的不是双胞胎,而是三胞胎。她的子宫里确实只有两个孕囊,但其中一个孕囊是一个孩子,另一个孕囊里却是两个孩子。也就是说,在她怀的三胞胎里,有两个孩子是同卵而生的。

    孩子并不是越多越好。

    周蓓丽是高龄孕妇,尽管她的身体养得不错,但三个孩子对于她的身体负担还是太大了。而且,多胎妊娠容易发生流产、早产、出生畸形儿、出生低体重儿并使得孕妇并发症增多等等情况。这给徐家蒙上了一层阴影。

    这时候已经有减胎手术了。三胞胎可以在怀孕阶段被人为地减为双胞胎或单胎。但减胎手术是有危险的,此时的技术不如后世那样成熟。减胎可能会导致孕妇出血、宫内感染、脏器损伤等等,而且减胎可能会导致胎儿全部流产。

    周蓓丽这一胎是好不容易怀上的。她不是易孕体质,备孕了两年才通过自然怀孕有了这一胎。让她冒着三胎全部流产的风险去做减胎手术,她舍不得。

    但比起孩子,徐老师更看重的是妻子的安全。

    徐老师想要减胎,周蓓丽却不配合。徐老师想要好好和周蓓丽说说道理,可周蓓丽却听不见去。两人僵持到最后,周蓓丽同意增加孕检次数,一旦发现胎儿有问题,就立马去医院做手术。与此同时,她每天努力地吃东西,努力为肚子里的孩子攒营养。幸运的是,每次孕检都表明孩子的发育还是健康的。

    因为情况特殊,徐家所有人现在都是围着周蓓丽转的。

    沈独清和沈非浊俩兄弟一直寄住在徐家,虽然外公外婆舅舅舅妈都对他们很不错,都当他们是自己人,但沈独清还是有些过分的早熟。他尽量约束着沈非浊,不许他在屋子里跑跑跳跳,因为那有可能会撞到周蓓丽,不许沈非浊在家里吃羊肉火烧,因为羊肉味道太膻了,周蓓丽闻到了可能会觉得不舒服,不许沈非浊缠着舅妈陪他做手工,因为那可能会让舅妈累到……

    周蓓丽自然察觉到了沈独清的体贴,她私底下对沈独清说,不需要过分约束沈非浊,以前怎样,现在还是怎样。沈独清却说:“舅妈,我知道你疼非浊,可是等你肚子里的孩子生下来,非浊就是做哥哥的人了。他是哥哥,总要有哥哥的样子,要给弟弟妹妹们做好榜样。”

    这话说得真诚。他心里是这么想的,也确实是这么做的。

    其实沈独清也舍不得过分压抑弟弟的天性,可是没有人会无限制地包容另一个人。既然舅舅舅妈这么好,那么他们也该体贴舅舅舅妈。

    住在舅舅家里,沈独清从来没有过寄人篱下的感觉。但不管他带着弟弟在这里住得有多自在,事实就是,这里并不是他们真正的家。

    另一边,孟家这个新年却过得非常热闹。

    孟大伯和孟姑姑带着各自的伴侣和孩子全部聚到了孟家,这个年,他们三家一起过。孟外公的两个女儿都嫁到了孟家,他本来是不想来后山村的,只想独自一人守在窝山村过年。毕竟,女儿女婿回后山村过年是应当的,但他作为长辈却没有去亲家家里过年的道理。

    孟奶奶就劝着孟外公说:“亲家公,咱们都这个年纪了,图的无非就是儿孙孝顺、阖家团圆,至于外人会说什么,哪有那个闲工夫去管呢?咱们自己把日子过好就好了。你一个人留在窝山村,冷锅凉灶的,不仅可竹可梅惦念着你,就是欣华、朵朵、小正几个也要担心你呢!”

    想了想,孟奶奶又说:“而且,满堂和满仓不是琢磨着要和他们大姐一家一起做生意吗?趁着过年大家都聚在一起,他们肯定要商量这事。亲家公啊,你走过的桥比他们走过的路都要多,也帮他们参详参详啊!”

    孟外公就这样被劝到后山村来过年了。

    孟家的长辈有孟外公和孟奶奶。孟家的中间那辈有孟彩云、孟满堂、孟满仓三姐弟,和他们各自的伴侣叶刚、孟可竹、孟可梅。孟家的小辈有叶熙、孟欣华、孟朵和孟正。小年夜这天,孟正家聚齐了十几口人,这份热闹会一直延续到正月里去。

    按照当地风俗,小年夜这天吃的也叫年夜饭,晚饭规格并不逊于大年夜。女人和孩子们早早吃完了饭,全都跑去厨房里烤火了。剩下男人们还坐在饭桌上,一边喝着米酒,一边再次谈了谈三家联合在一起的生意。

    孟正给男性长辈的碗里添了酒,也溜去了厨房。他怕冷,他离不开火炉。

    叶刚把手搭在孟爸爸的肩膀上,指着孟爸爸做好的摆在堂屋案桌上的一套小桌椅(一个小方桌加四条长凳,桌子上还装了小抽屉),说:“就这个,做得多精致啊,刻了花纹,上了油漆,一看就费工夫得很。所以,少于一百块钱,我们不卖!”他又指着孟爸爸做好的另一套传统样式的组合衣柜,柜门、抽屉都能打开,这个比小桌椅更费功夫,说:“这个,一口价,两百!”

    孟外公、孟大伯和孟爸爸都一脸震惊地看着叶刚。孟大伯很想去厨房把孟姑姑叫出来,大姐啊,你老公是不是喝醉了,明明我们只喝了半碗米酒啊!

    想想看吧,他们十月底卖出去的两百多斤野梨,那还是有人照应呢,才不过卖了三百块钱,孟爸爸这一套小家具合在一起就卖三百了?谁信啊!

    叶刚伸出手指点了点孟大伯,又点了点孟爸爸,摇着头说:“你们啊,胆子还不如小正大!这才哪到哪啊。这世上多的是有钱人,你们知道那些有钱人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吗?他们一顿饭就能吃掉几万十几万。”

    他们这个店真开起来,是开在人流量巨大的步行街,那些来来往往的行人大都是旅游者。他们的店打着当地民间艺术家的旗号,东西怎么可能卖不出去?

    孟爸爸心虚地说:“我还是觉得价格开得太高了……”

    叶刚心想,他还觉得价格说低了呢。他用力在孟爸爸肩膀上拍了两下:“当然,我刚刚说的这些,这套小桌椅,这套传统衣柜,这些啊,都是可以放在店里当精品卖的。除此以外,我们也要出一些平价商品。满仓,你做东西不是有边角料剩下来吗?你给它做成小东西,比如说小杯子小碗什么的……喏,做一对这样的小杯子,咱卖二十块钱一对!”

    “杯子?”

    “这就不懂了吗?杯子,一杯子,一辈子啊!年轻的小情侣们就喜欢这个,普通的一对小杯子就卖二十。然后,咱们在杯子上刻上或画上百年好合、花好月圆的字样或图样,那就是升级版杯子,价格还能再往上提提……”

    叶刚兴致好,也不嫌弃几个姓孟的男人没见识,给他们讲起了生意经,里面不乏吹牛的部分,但确实为孟爸爸几个人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叶刚租出去的那个店铺,租期到四月份,等时间到了,他就把铺子收回来,稍微装修下就能开店了。也就是说,这店大约能在五六月里开起来。

    叶刚可能有一些搞传销的天赋,姓孟的男人们原本对他的话将信将疑,听到最后,孟爸爸却觉得热血沸腾。他一口气把碗里的米酒干了,颇为感慨地说:“唉,几个月前,我根本没想到自己竟然能靠手艺赚钱……实不相瞒,我本来还想着过完年出去打工的,听说他们在城里造房子,一年也能赚不少钱……”

    “给别人打工算什么本事,咱们以后自个儿当老板!”叶刚豪气万千地说。

    孟正从厨房里探出一个头来,听见叶刚在开动员大会,又把脑袋缩了回去。

    被叶刚的话一鼓舞,从小年夜到大年夜的那几天,本来是一年中最清闲的日子,谁都想在这样的日子里好好休息,孟爸爸却天天在他的工作间里窝着。

    大年夜前一天,孟爸爸又忙到很晚才离开工作间。等他泡完脚上床时,孟妈妈早已经躺在床上,把被窝捂暖了。孟爸爸关了灯,轻手轻脚地钻进被窝里。知道孟妈妈还没睡,孟爸爸就把两个沾着他体温的小东西偷偷塞给了孟妈妈。

    “这是什么?”孟妈妈问。

    孟爸爸支支吾吾地没说话。

    孟妈妈爬起来,拉了电灯绳子,就着光线一看:“这是……两个杯子?”

    “是啊……”孟爸爸一副被灯光晃了眼的样子,把被子拉起来盖住了头。

    “你送我两个杯子做什么?这么小的杯子,又不实用,就拿在手里看看?”

    “没有都送你,你一个,我一个,是一对。”孟爸爸小声地反驳说。

    孟妈妈:“……我只听说过戒指是一对的,现在连杯子都有一对了?”

    ——————

    明明学习比我好,却连一杯子一辈子都不知道。学习好有什么用!

    说不出情话来的爸爸很是郁闷地想。

    第二十章

    一般来说,妈妈有什么心事都会和女儿说。孟妈妈私底下找了孟朵,问:“你老看电视剧,如果电视里的男主送了女主一对杯子,那是什么意思啊?”

    孟朵的关注点立刻就歪了,问:“哪部电视剧啊?”

    “我忘了。我没仔细看。我就是……哦,前两天去春辉奶奶家找她换豆腐时,他们家的电视机正放着呢,我只是随意瞄了两眼。”妈妈脸上的表情毫无破绽,“你不觉得这个男主太缺心眼了吗?送杯子是几个意思啊?”

    如果孟朵是自小生活在城市里的女孩,家里有台式电脑,深谙q-q空间文化,那她说不定知道“一辈子”的梗,毕竟这种土味浪漫在这个时代还挺流行的。但孟朵不是啊,所以她是真的不懂。她动用了自己为数不多的浪漫细胞,努力想了想,说:“大概就是让女主多喝点热水、好好照顾自己的意思吧!”

    “这么简单?”

    孟朵皱着眉头想了想,忽然古灵精怪地笑了起来,又说:“那女主是不是有点啰嗦啊?也有可能是让女主多喝水少说话的意思。”

    孟妈妈:“……”

    孟妈妈重重地吸气,又重重地呼气,在心里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反省,觉得自己并不啰嗦,孩子他爸绝对不是在暗示她应该少说话,就把两个小杯子塞到抽屉里放起来了。爸爸努力了好几天,终究还是没能把“一辈子”这话说出口。

    嘤,这种事只能意会嘛,想要直白地说出口,实在是太令人害羞了。

    孟正这个寒假基本上就没出过门。

    不出门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怕冷,别的像他这个年纪的小朋友们只想天天在外头疯玩,寒风根本拦不住他们那颗骚动的心,但孟正作为重生人士,自诩是一个体面的大人了,他真的不想冒着被冻出鼻涕条来的危险在寒风里跑来跑去。另一个是因为他在期末考试中考了年级第一,然后村里祠堂的外墙上就贴了带有他名字的光荣榜,每个见到他的人都要拿光荣榜说事,羞耻度太高了。

    光荣榜其实就是一张大红纸,是龙山小学和龙山初中搞出来的,上面写着每个年级的前三名。为了怕重名,名字后面还带有一个括弧,标注着他们每个人的村名。像孟正,名字后头就写着后山村的字样。

    这样的光荣榜在每一个村子里都有张贴。有那种认识几个字的村民,有事没事就爱凑到光荣榜面前去数数,看看哪个村的上榜人数是最多的。

    所以,能上榜的学生不仅是给他个人带来了荣耀,还给他所在的村子带来了荣耀。孟正只要一出门,爷爷奶奶叔叔伯伯婶婶大娘都要拉着他夸一通。

    其实,在孟正重生前,他也是光荣榜的常客,但当时真不觉得羞耻,反而觉得非常光荣,别人夸他的时候,虽然他面上很谦虚,心里却非常开心,恨不得别人再夸几句。但对于已经成年的孟正来说,这真的很考验羞耻度啊!

    因为孟正期末时回四年级考试了,所以六年级的第一名是孟欣华。孟家三姐弟,两个都是年级第一。又因为光荣榜上只写了前三名的名字,大家不知道孟朵考了多少,但看她一脸高兴的样子,就觉得她应该考得不错。

    却有知情人士说:“不错啥啊不错,我表姑父的弟妹的娘家侄子和她一个班,满分一百分的卷子,她语文考九十,数学刚刚及格,不多不少六十分。”

    孟朵的心情是真的不错。她及格了啊!及格了啊!及格就是突破啊!

    但村里人有一个是一个的都喜欢八卦。有些人或许真没什么恶意,只是觉得无聊,想要找个话题。有些人或者是因为愚昧,并不知道自己说的话可能给别人造成心理阴影,只是觉得好玩,所以就问了。也有些人确实是想看戏。

    有人问孟朵:“你姐姐和你弟弟都是年级第一,你的成绩怎么就那么差啊?你是不是老孟家的闺女?不会是你爸爸妈妈捡来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