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正主动从屋里抱出了资料,说:“姐,你也看看。”
孟欣华先翻了翻沈独清的语文笔记,颇为感慨地说:“他们的作文写得真好啊。你看这句名人名言,我之前都没听说过。”又翻了翻数学笔记,孟欣华的脸上露出了为难的表情:“题目好难……这一页的题目,我之前都没见过。”
“这些是奥数题。”孟正说。
孟欣华问:“你会做吗?”
孟正自然是会的。
见孟正点了头,孟欣华松了一口气:“你会做就好了,你可以教我。”她并不打算去考雅和初中,因为她没有学过英语,这可不是突击一下就能突击出来的。但她见不得自己有题目不会做,那样会让她觉得很不安。她就像是一只小仓鼠,碰到不会做的题目就想方设法弄明白,渐渐就囤出很多的知识点来了。
孟正也有这个打算,想多教孟欣华一些题目。虽然孟欣华不考雅和也不考奥数,但多培养一些解题思路总是好的。站得高了,见得多了,成绩就好了。
孟大伯坐在一旁和孟爸爸聊着木材、竹子供应的正经事,却还分出一点心神关注着女儿和孟正的聊天内容。
听见孟欣华的话,孟大伯立刻转过头来,对孩子们说:“对,让小正多教教你。你们要好好读书。小朵、小正还有欣华,你们都是一样的,等你们考上大学,我给你们放鞭炮,从咱们村的村头一直放到家门口!放几百块钱的!”
两个女孩只抿着嘴笑,孟正笑着点头:“好嘞!”
孟家给孟大伯留着房间,孟大伯会住上一晚,第二天再返回山里。孟欣华更是直接住在孟正家了,和孟朵睡一屋,等到上学那日,她们再一起去学校。他们经常会这么做,有时周末放假,孟欣华不回自己家,就住在孟正家里。
所以,他们三姐弟真的是一起长大的。
他们之间的关系非常好,这并不是说他们平时就不吵架了,而是吵过闹过以后依然是最亲密的兄弟姐妹。在孟正小时候,两个姐姐一吵架就要让孟正站队,小孟正问能不能两个姐姐都要,姐姐们表示不行,必须有我没她有她没我。
当小孟正哭哭啼啼地做着痛苦的抉择时,姐姐们……她们和好了。
小孟正:“???”
孟朵和孟欣华亲亲热热的,两个人一起讨伐小孟正。孟朵对小孟正说:“小正,欣华姐平时对你那么好,你都不选她,白疼你了!”孟欣华也说:“小正啊,你今天早上的衣服还是你朵朵姐帮你穿的,你竟然不选你朵朵姐吗?”
小孟正就这样成为了两个姐姐友谊的踏脚石。
小孟正不懂了,为什么姐姐们吵架,受伤的却是他?
孟爸爸摸了摸小孟正的头,幸灾乐祸地说:“聪明的男人永远不会让自己介入到女人们的恩怨情仇中。”那会儿武侠剧热播,很流行恩怨情仇这个词语。
小孟正听得似懂非懂。
然后孟爸爸就被孟奶奶敲了脑袋,原因是“尽教孩子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孟大伯和孟欣华很自在地去挂绳上取了自己的毛巾,准备洗漱。
山里的气温要比城里低,十月的夜晚已经有些寒意了。
孟家人洗漱时已经用上了热水。厨房里有两个灶台,外面的锅做饭炒菜时,里面的锅就放一锅水。等饭做好,水也热了。吃完饭再过半个小时,用里锅的水洗漱时,那水还是烫的,还得再兑点凉水。
一般情况下,不管谁第一个去厨房兑水,都会顺便帮其他人把水兑好。
如果是孟奶奶第一个洗漱,虽然她是全家辈分最大的,但她也不介意给儿子儿媳妇孙子孙女兑好洗脸水。如果是孟朵第一个洗漱,她当然也会学着家长的样子,把活干利索了。也因此,给长辈倒洗脸水、洗脚水这事,孟正、孟朵都是常做的,根本不会出现像公益广告中那样让长辈感动得热泪盈眶的场景。
这天,负责倒水的是孟大伯和孟爸爸两兄弟。
孟大伯刚往几个洗脸用的盆里倒好水,孟爸爸就扯着嗓子朝堂屋喊:“洗脸洗脚了!班长、副班长,我倒好水了,快点来洗脸啊!班长!副班长!”明明这是很家常的一件事,被孟爸爸这么一喊,显得孟家官僚作风非常严重,活脱脱一校园凌霸现场。
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普通学生被班干部奴役得多厉害呢。
国庆假期结束,孟正要回学校了。临去学校前,他给长辈们布置了功课。就他带回来的那三本书,他要求长辈们一周读三个成语故事,争取用一周的时间彻底掌握三个成语,然后再阅读一篇西方寓言和一篇华国古代智慧故事。之后,要写个最少三百字的读后感,最好能用上本周学到的成语。
坦白地说,这样的功课任务并不重。
孟妈妈和孟奶奶每天晚上抽出一点时间来,用了两天,就把功课做完了。孟妈妈的读后感是她自己写的。孟奶奶的读后感是孟奶奶口述,孟妈妈帮忙记下来的。可孟爸爸虽然听媳妇念了书上的故事,却还是不知道自己该写什么。
孟正特意给家长们准备了作业专用本。封面上本该写名字的地方并没有写名字,而是写了“奶奶”、“妈妈”、“爸爸”的字样。班级则是“孟家小课堂”。眼看着周三都要过完了,爸爸的作业本上还是空白一片。
孟爸爸摸着封皮上的爸爸字样。难道爸爸这周要交白纸吗?
周三晚上,忽然下了一场雨,气温骤降。
周四一大早,孟妈妈就打发孟爸爸去学校给孩子们送厚衣服。
孟爸爸到学校时,正是上课的时间。他不敢打扰老师上课,就站在学校的大铁门外等着下课。初中有个班在上体育课,两个男孩躲到铁门这儿来聊天。
其中一个男孩说:“老班前面叫你去做什么?”
“放假时的作业没做好,被骂了呗!”
“程芳不帮你写作业了?”
“我和她分手了。”
……
孟爸爸站在铁门外面,听得眉头都皱起来了。过了一会儿,他的脑海中忽然划过一道闪电,脸上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这份恍然大悟很快就转为了纠结。纠结来纠结去,纠结了一阵后,孟爸爸做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
孟妈妈发现,自从爸爸去学校里送完衣服回来,他总是对着自己欲言又止。可每当孟妈妈把眼神递过去,示意他有屁快放时,孟爸爸却又非常心虚地转开了脑袋。孟妈妈看不惯他这样子,眉头都皱起来了。
“你是不是有事?”
“没事、没事。”孟爸爸赶紧摇头否认。
这一拖就拖到了晚上。当孟爸爸和孟妈妈在一个盆子里泡脚时,电视里正好在放一档情感调解类节目,里面讲到了婚姻法。孟爸爸灵机一动,指着电视说:“可梅啊,你看电视里说的,结婚后赚到的钱是夫妻共同财产。”
“怎么,你有意见?”孟妈妈有些暴躁地问。她总觉得丈夫话里有话。
“不不不,我哪里会有意见。我觉得这条法律特别对!”孟爸爸恨不得能指天发誓,“特别对!夫妻一体嘛,结婚后赚到的钱必须是夫妻共同财产!”
“那你这么激动做什么?”
“就……那个……所以结婚后得到的作业是不是也该属于夫妻共同作业?”
第十七章
爸爸都勇敢地抱起法律当武器了,妈妈还能怎样呢?当然是强忍着笑意,在功课上给予了爸爸一点帮助,好歹让爸爸完成了作业,不至于交白纸啊。
自家的傻老公自个儿疼,妈妈平时还是很包容爸爸的。
如果说爸爸是家里的顶梁柱,那妈妈就是家里的屋顶,爸爸支撑着这个家,妈妈也在用自己的方式保护爸爸。爸爸妈妈加在一起,就是孩子眼中的家。彼此相爱的父母永远不会让孩子缺乏安全感。
这大概就是孟正在任何境遇下都能坚持自我、一往无前的原因吧。
孟正的校园生活其实是有些尴尬的,因为他和同龄人玩不到一块去!
所有的同龄人在孟正看来都是“小朋友”。
下课铃一响,小朋友们一窝蜂涌出教室、跑向操场。女孩子们玩丢沙包、跳皮筋,男孩子们就盘着脚玩斗鸡,有时候也会和女孩子比赛踢毽子。孟正独自坐在教室里,一脸欣慰地看着热闹的操场,心想,小朋友们真有活力啊!
孟朵和孟欣华本来是不管孟正的,男孩子有男孩子的圈子,女孩子有女孩子的圈子。她们有一帮玩得好的小姑娘,下课时都在外头跑跑跳跳。但孟正总是独自坐在教室里,姐姐们觉得这样不好,就要求他下课时必须去操场活动下。
孟正反抗不了,乖乖走出了教室。但让他真和小朋友们打成一片,他是做不到的,就做出一副农民揣的姿势,靠着走廊上的护栏,笑眯眯地看着大家。
有个小姑娘远远看见了他,使劲推了推孟朵,朝着孟正的方向一指,哈哈大笑说:“朵朵朵朵,你快看你弟弟啊!像个小老头子似的!”
孟朵听了这话非常不高兴,二话不说先怼了同学一通,没好气地说:“你弟弟才像小老头子呢!”然后,她才朝孟正看去,这一看,她瞬间乐坏了,嘿嘿一笑,推了推孟欣华,说:“欣华你看,咱弟弟多像个小老头子啊!”
姑娘们立时就笑成了一团。
孟正不仅和小朋友们玩不到一块儿去,还说不到一块儿去。
这个年纪的男生们大都在聊什么呢?山村里的孩子还是比较单纯的,不如城里的孩子那样早熟,六年级的男孩子们依然一团孩子气,虽然也关注着班里的漂亮女生,但更多的心思还是放在周末在家看了什么电视剧上面。他们聊降龙十八掌,聊取经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难,聊到兴致起来了,还要互相比划一下,你给我降龙十八掌,我给你一记金箍棒,周围的人都看得激动起来了。
唯有孟正,半点都激动不起来啊!
好在孟正把徐老师送的资料全都带到了学校,他上课下课时看看资料,日子倒也过得没有那么无聊。他现在这种状况,自学的效率要比听老师上课的效率高多了。老师们都知道他的学籍还在四年级,而四年级的课程他全都掌握了,因此对他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他可以尽情地做自己的事情。
孟正先把徐老师送的资料大致翻了一遍。
资料中的知识点对于孟正来说都很浅显。但怎么说呢,让现在的孟正去参加招生考试,他肯定拿不到满分。因为语文要考填空题,而填空题要考的范围包括了诸多诗词、课文、名人的生平事迹、乡土知识等等需要背诵的点,孟正早就忘光了,现在都得重新背起来。至于英语和数学,有些题目说穿了其实不难,但如果从来没有见过那种题目,那就不知道从何做起,这就有些难度了。
孟正重生前曾在微博上看到过一个吐槽,一年级的题目放到网上,一堆的大学生不会做,因为大人们想得多,反而觉得题目非常复杂、极有难度。但真正的一年级学生却是会做的,因为老师上课讲过类似的题目了,他们只需要用最简单的方式去解题就可以了。也因此,孟正确实需要研读下徐老师的资料,好歹让自己能和小学生的解题思路重合,不至于因为想太多而做不出题来。
孟正每天翻阅资料时,都会从资料中挑出一些代表性题目,给孟朵、孟欣华出起了试卷。十几页的资料就够出一张卷子的了。小学里哪里有秘密啊,班上的老师在知道孟正做什么后,竟然把孟正出的第一份卷子要去看了。
然后,老师们就照着样子刻了卷子,让全年级的学生跟着做。
龙山小学和龙山初中平时所用的卷子都是老师们自己刻的,先写在复印纸上,再用油墨印出来。这样的卷子总是带着非常重的劣质油墨的味道,而且卷子看上去脏脏的,整张卷子写下来,手上全都黑乎乎的油墨。
因为这份卷子是孟正出的,讲卷子时,如果某道题目的正确率太低了,老师们就喜欢把孟正喊起来回答问题,把一帮六年级的孩子打击得够呛。
在同学饱含怨念的眼神中,老师们希望孟正再接再厉,再多出几份卷子。
孟千江平时需要守在家里看店,十月底时又进了一次城。
这次进城,他把孟家的谢礼给徐老师送去了。徐老师接到他的电话时,非常不好意思地说:“我也没做什么,哪里值当老乡拿出这么多好东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