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盐系小夫郎

分卷阅读46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宋煦抬手让大家安静。

    “调解的章程,还等村长制定。今天我先抛砖引玉,给大家讲一个大恶人的故事。”

    “从前有个乡下小子, 他家里十几口人,可谓人丁兴旺……”

    宋煦添油加醋写了个剧本,以一个平凡的乡下汉子为主角。

    他家从前不发达,都靠自家兄弟齐心协力,才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主角某日去县里,见到一位美丽的女子,此处省略那女子多么温柔贤淑八百字……

    在场的人从没听过这样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故事的双方又都是普通人,谁都能带入,听得大家脸红心跳的。

    姑娘小伙儿正值好年华,双方家里又支持,两人互相欣赏,每次见面都是粉红泡泡乱冒。宋煦天花乱坠地加了许多莫须有的糖,什么七夕放河灯啊,枝头写笺纸寄情啊,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啊……

    大家一愣一愣的,吃糖吃到齁,就在这时,宋煦突然话风一转。

    “大婚之日到了,桃娘在家人的帮助下穿上了自己绣了半年的大红嫁衣。爹娘恋恋不舍,与她在屋里说了许久……桃娘坚定道:‘爹娘,待我入了赵郎的门,一定将你们接到村里颐养天年!’老两口泪流满面,桃娘亦泣不成声。但是这是一条通往幸福的道路,他们一定要笑着走上去!”

    “十里红妆,小县居民夹道看桃娘。只见她面若桃李,一双眸子水光潋滟,端的一副沉鱼落雁之姿!曾经差点想娶她的小伙儿们一个个都气疯了,没想到上了妆的桃娘如此美艳!”

    突然,宋煦语气一沉。

    “却在这时,不远处一个人突然看向桃娘……”

    众人不由屏住呼吸,就听宋煦开始描述一个本地富商怎样强抢了新娘,百般折辱,完了桃娘自尽,曾经海誓山盟的赵郎为了报仇与富商斗上,最后曾经幸福快乐的一家就这样被灭了门……

    宋煦拿出八百分的实力,把细节讲得十分惨烈,环境描写心理描写一个不落。

    村民们:“呜呜呜呜……”

    为什么大冷天的他们要聚在这里吃刀?

    有一个姑娘大喊道:“为什么会这样!?富商简直该死!“

    宋煦隐晦地投去一个赞许的眼神,接着道:“故事还没完……桃娘的爹他……”

    桃娘的爹,县里的泥瓦匠,接连失去的独女和老妻,人就疯了。

    他躲在了附近的山里,像个野人一样茹毛饮血。

    他的神志略微清醒时,就只记得一件事,杀了富商,为妻女报仇!

    转眼五年过去,一日清晨,他远远瞧见那富商带着车队自山下过……

    “泥瓦匠突然清醒,心想,复仇的时候到了!”

    众人沉浸在即将复仇的期望中,场面安静得针落可闻。

    “只见泥瓦匠举着刀冲上去!——却被人一刀砍了脖子,血溅三尺……”

    说到这里的时候,到底是宋煦自己亲眼所见,心绪翻涌,一时间他喉咙也带了点哽咽。

    台下的村民们:“…………”

    说好的复仇呢!?

    一个老大爷一口气哽在胸口,踉跄几步差点跌坐在地上,显然气得不轻。

    大家纷纷围上去,六叔公也在旁边,见状赶紧上去检查。

    其他人如梦初醒,气得恨不得破口大骂。

    “宋煦你干嘛说这故事给大家添堵!?”

    “就是就是,把大家气出个好歹来怎么办?”

    宋煦面色冷峻地叹了口气。

    “这是真人真事。”

    什么,真事!?

    有那敏锐的人,立刻联想起了钱三狗。毕竟在这十里八村的,只有县里钱家算得上富商。他曾经当街强抢新娘的事也广为人知。

    只是一句轻飘飘的传闻,和这详尽的故事,对人的冲击力完全不同。

    有那感性的姑娘双儿已经哭得泣不成声。

    宋煦最后道:“那泥瓦匠的下场,是我亲眼所见。那日正是冬至第二天,我与小春早上赶去县城做小生意。路上突然看见钱家车队,便避让开,谁知道亲眼目睹了一桩杀人恶事……那泥瓦匠的尸体,就被钱府家丁扔进了乱葬坳。”

    一片寂静。

    身边的人亲眼所见的事情,让故事的冲击力变得无限大。

    他们也跟着沉痛起来,仿佛刚才那样惨烈的事情就发生在自己眼前……

    钱三狗实在是坏到该下十八层地狱!

    这则故事以惊人的速度在附近的村庄里传播。大家在转述的时候,难免添加一些个人加工。

    钱三狗在大家口耳相传中变得越来越坏,越来越丑陋……

    小故事自然不止一条,钱三狗坏事做尽,素材不要太多,随口瞎编都能命中事实。转眼又是一旬过去,街头巷尾都开始传唱钱三狗的恶名。

    就在这一天,宋煦与小春终于把糯米糖藕给做出来了。

    把藕洗净去皮,一段段分开。切开其中一端,把泡过的糯米倒进藕的孔洞里。

    由于糯米和藕都是湿的,就不太好塞。小春便与宋煦合作,一人扶住藕段,另一人拿着筷子把米往里捣捣捣……直到塞得严严实实。

    两人玩得开心,做事也不觉得辛苦。等糯米填满,把切下的一段藕当做盖子,再用绳子将盖子扎紧。

    接着就是大火焖煮了。

    莲藕是样好东西,新鲜天然的藕,更是无上的美味——光是拿水煮,那清香都飘了八百里外去。

    藕的清香,不同于别的淀粉类食物,它有种独特的韵味。

    让人联想到雨后空山,想到河上薄雾。

    待到小春把藕段捞起来晾凉,再一片片切开时,那阵香味更是沁人心脾!

    宋煦迫不及待地捻起一片,一口咬掉了半块。

    “唔嗯!”他连连点头,示意小春也尝一尝。

    小春刚伸手,宋煦突然拦住了他。

    宋煦看着锅里那琥珀色与粉藕色混合的清澈汤汁,脑筋一转,便翻箱倒柜找来了一小包白薯淀粉。

    把淀粉拿凉水化开,另起一口锅,将藕汤倒进锅里,

    煮开后,把淀粉水往锅中一倒,快速搅拌。

    锅里的汤汁逐渐变得粘稠,冒出一个个缠缠绵绵的小泡泡。

    宋煦将勾芡后的芡汁舀出来,浇在了装藕片的盘子里。

    一盘晶莹剔透的糯米糖藕,出现在小春面前。

    小春不用尝都知道好吃,因为它那么漂亮!

    两人一顿晚饭就分吃了这段藕,并把剩下的切了片,给村里相熟的人家都送去了一份。

    回到家两人对着算了算账。

    “这回我们占了莫大哥的便宜了。藕不贵,糯米用得少,麦芽糖在外面,一小块就要卖一文钱,但莫大哥这一车糖,大约有百十斤,也只收了我们一两半银。“

    小春扒手指头算了算。

    “我们一个藕节大约一斤重,按我的切法,一般切个二十片左右。我们还是按斤两称吧?”

    宋煦拿碳枝划了一会儿,决定道:“一斤糖藕十五文。比县里那些糕点都便宜。或者按片卖,切得厚一点,一片一文。”

    对于甜食,大家在价格的接受度上宽容很多。

    点心铺子里的红糖糕,绿豆糕,凡是这一类的甜点心,普遍都要上二十文以上。

    他们的糯米糖藕,虽然没有那些点心精致,但论好吃程度,绝不会输!

    宋煦与小春对这次的新品都很有信心。

    如果一天能卖掉十斤,就能赚上个五六十文了。

    而且这东西做起来不费力气,前一天把米塞好,放锅里炖上,卖的时候只要切一下就行,再方便不过了。

    宋煦在县里的一个烧陶的铺子那儿定了一批印花小盘子。

    虽然不是什么昂贵物件,但印上他设计的小花,也算很有情趣。说好的取货时间是明天,现在藕也做好了,他们便决定后天正式开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