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程政委大吃一惊,脸上堆满的笑容瞬间收敛,惊讶地说:“53军北上是委员长下的命令?不是他们自己要求的吗?”
郑卫国摇了摇头,把赵参谋长的话复述了一遍。
程政委喃喃道:“这就奇怪了!俗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易,常凯申怎么会有这么好心?就算是一心为国,那为什么不调53军南下参加武汉会战呢?不对头,我看这里面有文章。”
郑卫国笑道:“呵呵,说实话我也没看明白。”
程政委警惕地说:“看来常凯申是在下很大的一盘棋啊!”
郑卫国点了点头,说:“嗯,不错!”
——————————————分割线————————————————————
武昌珞珈山半山居,委员长官邸。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副局长戴笠正端坐在客厅内,向常凯申汇报工作。宋小妹似乎对这些东西不感兴趣,让吴妈前来招待,自己则跑到机场慰问凯旋的空军飞行员去了。
常凯申翻阅着手上的文件,脸上的怒气越来越盛,渐渐黑得跟包公似的。突然,他唰得一下站了起来,一把矮桌上的文件全部掀到地上,面目狰狞,歇斯底里地吼道:“娘西匹!这还了得,这还了得,日本人没有赶走,gc党先要灭亡我们了……国将不国,国将不国!”
其中一份文件恰好飘到戴笠脚前,标题上赫然写着一行猩红的大字“华北各部被g党渗透概要”。下面列举了不少部队的番号。排在最前面的是第31军团(即原杨虎臣十七路军),郑胡子的97军也赫然在列。
颇有些讽刺意味的是,这份报告中97军的“赤患”并非最严重,甚至连前三都排不进去。像孙殿英的河北游击支队粮饷和被服都是由八路军帮忙提供的,副总指挥邢肇棠是秘密党员。而石友三的69军内部也有大批gc党员在活动,其中甚至包知邓公这样的大佬。
戴笠蹲下去把文件一一捡起来摞好,重新摆在桌上,劝道:“校长请息怒,国事坎坷,您更要保重身体啊!”
常凯申怒气稍平。安抚道:“雨浓。这件事情你做的很好。党国是不会忘记你滴!”
戴笠忙道:“不敢,为校长分忧是学生的本份。”
常凯申满意地点点头,又指着文件上一个名字说:“这个人你有没有办法解决?”
戴笠一看,见是第31军团军团长孙蔚如。有些紧张地说:“校长。除之不难。只怕政治影响不好。会有损校长威严啊!”
常凯申叹了一口气,连声道:“我是知道滴,我是知道滴!算了。这个人暂时是动不得滴。”
杨虎臣被迫“出国学习”,冯钦哉投靠中央,孙蔚如就成了十七路军唯一的领袖。他要是有什么三长两短,极有可能导致十七路军哗变,那关中将不复为国家所有。而且川、滇、陕、晋、桂等军阀兔死狐悲,说不定还会搞出什么事来。所以常凯申虽然起了杀心,但权衡再三,始终不敢动手。
常又把眼睛放到了97军上面,阴沉着脸说:“这个郑胡子也跟g党有来往吗?”
戴笠点点头说:“是的,校长!郑卫国曾陪同卫立煌去过延安,该部同八路军也极为密切。据我们暗中调查,八路军有不少人在97军任职,而且地位非常一般。”
常凯申气呼呼地骂道:“娘西匹!gc党真是无孔不入。你们军统里面有g党吗?”
戴笠有些尴尬,涨红着脸说:“学生不敢妄言,但最起码我们军统是最纯洁的组织。”
常凯申生了一阵闷气之后又拿起一份文件,标题上写着“东北军各部近况调查报告”,讥讽道:“这帮北洋余孽又想闹腾什么!是想救出我那位拜弟张汉卿,还是想跟日本人合作回东北老家?”说着拿起水杯喝了一口,目光中充满了鄙视的神情。对于东北军他是很瞧不上的,所以才敢肆无忌惮地打压。
戴笠忙道:“都不是!校长,他们在秘密串连,想要打回东北。”
咳,咳!常凯申被呛道了,连声咳嗽。戴笠慌忙走了过来替他捶背,关切地说:“校长,您没事儿!”
常凯申喘了一阵,说:“唔,我没事!”然后突然笑了起来,说:“你刚才说什么?东北军想要打回东北?没想到你戴雨浓也会讲笑话了,哈哈……”
戴笠见老头子心情好转,忙解释说:“校长,东北军此举虽然形同玩笑,但他们似乎是认真的。据学生调查,东北军各军之间暗流汹涌,近期必有大动作。”
常凯申哼了一声,说:“幼稚!国家眼看就要灭亡了,还想打回东北?日本人不是那么好打滴!”
戴笠赔笑道:“校长训示得对!”
常凯申一边说,一边翻阅文件,突然惊讶地说:“东北军想去华北?想聚在郑胡子旗下?这怎么可能!他除了会打仗,半点儿根基都没有。少壮派和元老派谁会服他?这份情报是从哪儿来的,荒谬,简直就是荒谬透:“不是日本人,是咱们的内部问题。”
陈诚发现情报大多是跟gc党有关的,皱了皱眉说:“老头子又要对付gc党?现在清共恐怕不合适宜!”
时任军事委员会参谋长的何应钦是陈诚的政敌,故意跟他抬杆,讥讽道:“敢问陈部长以为该等到何时清共啊?”
陈诚气呼呼地扭过头去,懒得理他。
林蔚忙劝道:“两位何必做意气之争,况且今日会议并不涉及清共事宜。”
何应钦好奇地问道:“哦?那你发这些g党渗透的材料做什么?是何用意?”
这时候,门口的警卫突然立正敬礼,大声道:“委员长到!”
屋内军官们一听,忙唰得一声站了起来。
常凯申径直走向了主座,严肃地说:“诸位,今天找大家来只有一个议题,那就是如何防共、限共、融共,以三民主义融化gc党!”
历史上国民政府最早提出“溶共、防共、限共、”方针要等到1939年1月21日在重庆召开的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很显然,郑卫国穿越导致这一政策提前出现了。这是蝴蝶效应和历史惯性相互博弈的产物。
经过一番激烈地讨论之后,军委会决定让驻守关中的孙蔚如第31军团全部离陕东渡,开赴晋西南抗日第一线,以坚守中条山保卫黄河安全为任务。常凯申严令孙蔚如,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退过黄河,必须拼命死守。
日本人为了打击常凯申的形象,特意制作了一幅漫画,相当有趣。这幅漫画画的是:坚守中条山的部队穿着破旧衣服,肩扛破枪,身上标有“杂牌”字样。在他们的前面是日本军队,后面是服装齐整、装备齐全的蒋氏嫡系军队,端着刺刀戳向“杂牌”的脊背。
这幅漫画虽然是日军的宣传画,其目的是想挑拨中央军与杂牌之间的关系,但却把常凯申如妄图借日军之手消灭十七路军的阴暗心理刻画地惟妙惟肖。
常凯申看到这副漫画以后大为恼火,为了安抚孙蔚如又下令将31军团升格为第四集团军,升任孙蔚如为集团军司令。
除了第31军团以外,军委会也加紧对华北各杂派的拉拢,像前面提到过的孙殿英部,本来是游击队性质。这回特别授予暂编第五军的番号,并在不久之后改为新编第五军,成了正规部队。
另一支和中g来往密切的69军也得了不少好处。军长石友三连跳两级,升任第39集团军总司令。常凯申还表示“华北之将来还要仰仗汉章兄”,意思是要把华北托付给石友三。
陈诚佩服地五体投地,兴奋地说:“委座真是大才,只是轻描淡写就将g党的统战工作消弭于无形。”又好奇地问道:“华北各部仅以战力而言,首推郑胡子的97军,不知委座有何妙计?”(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