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第四十八章
虽是小打小闹,也算让我出了口气,可我万万没想到,我那日一番胡闹,提醒了武后,不光太平的婚姻可以作为政治的筹码。
太平嫁给薛绍之时,也是李显娶韦氏之时。如今太平再嫁,又是我再娶之时。
时隔几日,武后突然传我前去,我思来想去不知所谓何事,带着满腹疑惑一进去,见武后心情颇为愉悦的样子,也松了口气。
行过礼起身,武后叫宫娥递了张纸来,我还没来得及看,就听武后说:“那日听你一说,阿娘才想起,赵王妃嫁进来已有十余年了却不曾生育,也不曾为你讨个侧妃什么的开枝散叶。”
我低头看了眼纸上的内容,竟是休书一封“这……阿娘……”我嘴上虽然没有明说,但我为何无子她应该最清楚。
岂料武后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接着道:“既然这样,休妻再娶也是自然。”
“谢过阿娘的好意,儿臣无意再娶。”我挤出笑容说道。
“南儿如何?可做不做得这个赵王妃?”武后像是没听见我说的话,她一说完,我便明白了她的用意。
“南妹妹自然做得王妃,只是……儿臣怕委屈了她。何况儿臣真的无意休妻再娶。”明知道我是女子,还让自己的侄女嫁给我。
“你是当今天子的弟弟,南儿嫁给你怎么会委屈。”明知道我所指其他,武后却佯装不知。
如今再拒绝也无益,不如退一步。“崔璧斐与儿臣少年时便相伴,即便无子嗣,也不至于休妻啊。若阿娘真有意为儿臣赐婚,不如让南妹妹和璧斐同为王妃,平起平坐。”我本想说让武敏南做侧妃,但转念一想,武后想要的不过是一个名份,崔家虽是名门,但终究不能压过武后的娘家。
武后皱着眉想了想:“依你心意也可,这事暂且搁下,我们过几日再谈。”
我走出殿外,揉了手中的休书,紧紧攥在手中。忽然注意到婉儿正站在不远处,随手将纸团放进袖中。
“上官姑娘。”我笑着问候了声。
听见这个称呼,她白了我一眼,转而又认真道“我都听到了,殿下不如放王妃自由。”
“我不愿意辜负她。”我语气强硬。
她一时不知说什么是好,沉默许久,叹了口气。“婉儿只是觉得,殿下上次以死相逼,虽然救了王妃的命,但却违背了太后娘娘的命令。如今太后要的只是殿下听话,所以殿下觉得太后会让王妃留在殿下身边吗?殿下若是强求,终究是害了王妃。婉儿言尽于此。”她说完转身正要离开,被我拽住。
“你和武三思,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始终放不下这件事。
她微微一笑:“那王妃呢?殿下可是动了心?”
“我没有。”我斩钉截铁道。“婉儿可还记得你曾说过,不与我同富贵,定与我共生死。可那时与我同生死的人却是崔璧斐,婉儿安安稳稳的在太后身边对我不闻不问。你让我如何不感激于她?”我怒道。
她也不反驳,反而露出几分喜色,接着问:“殿下当真对她只有感激之情吗?”
“是我在问你话。”我回道。
“要我回答什么?殿下关心的是我和武三思是否有私情?还是为何没能和殿下共生死?”如今的上官婉儿其实早已不是昔日的上官婉儿,武后身边的历练让她比我任何一个人都成长的快,她越来越像武后,骄傲从容。
“算了,上官姑娘保重。”我自己先软了下来,本想兴师问罪,自己却早输了气势,其实我想问的,不过是你心里还有没有我。我正要离开,她大概将我的沮丧看在了眼里。
“婉儿本想与殿下同生,奈何殿下已经先和他人共死。”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我问道。
“时过境迁,多说无益。殿下若真为了王妃,还是照太后的旨意行事吧。”说完,她便头也不回的离去。
我快步追上前,挡住她的去路。“把话说清楚。”
她轻轻叹息了一声,“你又何必自寻烦恼。”
我纹丝不动,死死盯着她。
她反倒笑了,“也罢,我不该多言,既然说了,也不妨说清楚。那日太后让殿下假死,是将殿下托付给了婉儿,婉儿本想放下一切和殿下一同远走高飞,殿下也可以以女儿身生活,远离是非纷争。”
我大为吃惊,望着婉儿不知如何是好。
婉儿也看着我,缓缓道:“婉儿本想把这个问题烂在心里,可如今既然说了,也忍不住想问殿下,如果那日殿下知道实际是如此,会和婉儿离开吗?”
我没做声,我会吗?我自己也不知道,用崔璧斐的命来换我最想要的生活,我会吗?
见我犹豫,婉儿一笑:“殿下不要当真,婉儿只是玩笑话。”
“婉儿。”我怯怯的低声唤道。
“嗯?”她应道。见我不再说话。她道:“殿下无需有什么负担,我想,这十余年过去,婉儿和殿下纠缠下来,也说不清谁欠谁,谁辜负了谁,以后,婉儿会为自己而活,殿下也无须再记挂我。我本以为你我之间最大的阻碍是同为女子,其实横在你我之间的桩桩件件都远胜于此。我们各自有命。”她说的从容,无悲无喜,无爱无怨。
我正要张口说些什么,被她打断。“婉儿刚才问殿下对王妃是否真心,并无苛责之意。若殿下当真有心,不如称病和王妃离开洛阳,回长安修养,今生不再踏足纷争。安安稳稳的终此一生就好。”
“那你呢?”我知道我期待的答案是不会再等到了。
“太后对婉儿的恩情,婉儿无以为报,愿终身不嫁,效命于太后。”她轻轻抱住我,在我耳边低语一声:“不管殿下怎么选择,保重自己。”说罢松开手,未等我反应过来,便离开了。
我回到府中,独自在书房中徘徊,想及这些年婉儿的好,崔璧斐的好。又想到婉儿的话,不禁悲从中来。说到底,还是她在成全我。
已是夜深人静,我沉浸于回忆之中丝毫未察觉。突然门外传来叩门声,看身影便知是崔璧斐。
我叫她进来,“怎么还没休息?”这些年我俩一直分房而睡。
她坐到一边,也不答我的话,只是随意问道:“殿下今天可是遇到了什么烦心事?”
我忙说没有。她拿出一张皱巴巴的纸晃了晃,笑问道:“是因为这个吗?”
竟是那份休书,我才想起刚才回来更衣沐浴之时,完全忘了那件衣服的袖口里放着这个。
我慌忙道:“你不要误会。”便立刻将白天在武后殿中的事告诉她。“即便不得不娶她进府,也不会委屈你做侧妃。”
她许久没说话,我便静静站在一边等待,心中忐忑不安。也许如婉儿所说,让她离开这里最好,可这话我却说不出口。在等待的时候,我甚至想将自己是女子的事向她坦白,但一想到这样,她守候了十几年的幻象破灭,对她怕是更大的打击,我只得忍住了。
不知过了多久,她抬起头看着,忽然绽开了笑颜,“我回长安吧。”她一边说,一边拿起书案上的笔,在那份褶皱的休书上写下名字。写完之后,她道:“你我夫妻,缘尽于此。”
我被她的举动弄的不知所措,既是愧疚又是无奈。我低着头底气不足道:“如果你不想离开,就留下来,你还是赵王妃。”
“和武姑娘争吗?要是真能争来殿下的真心,我倒愿意争一争,但一个正妃的虚名,争来又有什么用。”她笑着说,全然看不出悲伤。
“也对。”我苦笑着。
“我等也等过了,没什么遗憾的了。”她忽然变得严肃。“我打小见过的男子不过几个,那时候一见殿下便倾心,大概命该如此,虽然上天将殿下赐给我做夫君,但阴差阳错就这么错过了。要是真有轮回转世,来世殿下先喜欢上我,我才去喜欢殿下。”她说着明明眼泪已经下来了,却还是挂着笑容。
“好好,我先答应你,要是有来世,换我等你。”我拭擦着她的眼泪,陪她笑着。
作者有话要说: 看到有新面孔,欢迎~顺便推荐本书给大家吧,东野圭吾的《单恋》
第50章 第四十九章
我送崔璧斐出城的场景让我想起我俩初遇那天,但如今早已物人皆非了。我骑着马走在前面,周通赶着车,车里坐着崔璧斐和弥霜。是弥霜在临行前晚来找我,说不愿意在我身边侍奉了,要和崔璧斐回长安,有人能陪着崔璧斐,我也没再问缘由就答应了。自贺兰走后,弥霜虽然好逞强,但消沉的感觉终究很难无时无刻的掩盖,不知何时开始,她似乎又有了生气,想来大概是这些年和崔璧斐相处,让她有了新的信仰。
马蹄声哒哒作响,身后的马车发出吱吱的声音。到了城门口,我勒马停下,翻下马看着身后。马车也已经停下了,帘子缓缓被撩开,弥霜先下来了,崔璧斐不慌不忙的出来,站在车旁。我走上前,“就送你到这儿了,一路顺风。”
“嗯。”崔璧斐笑着点了点头,回头望了眼洛阳。转过头来对我说:“辛苦殿下了,有缘再见。”她也没多停留,又和我说了几句无关紧要的话,上了车。马车吱吱的又向前走开,崔璧斐掀开车侧的帘子,用力的向我挥着手。我竭力笑着回应她,同样挥着手向她致意。看着马车越行越远,我上马离开。我们俩个人终究还是走了不同的方向。
夫妻一场,到了尽头。我很感激崔璧斐,不光是因为她这些年的陪伴,她的爱再深,也从不让它成为我的负担。就连离开,也走的洒脱。
有周通护送,我倒不担心她们俩的安全,我将长安的生意全部交给了崔璧斐,本来就该是属于她的东西。
回了府中,才真真切切的感觉到了崔璧斐不在了,冷清不少。有时我在书房读书,她也在里面核对账目,虽然各做各的事毫无交流,总归觉得有人在旁,夜深人静之时的灯火也不会显得如此孤寂。我倒真的有几分想念起她来。
我如今每日照旧没什么要紧事做,如今武后俨然是无冕之皇,我心中在犹豫,与其让李旦被迫退位,不如让他主动让出,讨好武后,日后便是我们东山再起的资本。过去我总想着改变历史,如今才明白何不顺势而为。李旦的反应比我想象中的要大,也是情理之中,先人浴血得来的江山,在自己这里要拱手让人。他也明白这是不得已而为之,嚎啕大哭之后归于平静。隔日找来太平,将我们三人请愿的奏折呈上。
才几日,王府上下似乎崔璧斐不曾存在似的,又处处张灯结彩,准备迎新人进门。一些人强行走进我的生活里,又在我毫无准备的时候离开。我娶崔璧斐的时候,贺兰刚刚过世,婉儿也被从我身边带走。如今我要娶武敏南,崔璧斐已经远走长安,婉儿虽然在,我却好像已经失去了她。
这几日我住在宫中,府里便任由他们折腾去吧,我眼不见心不烦。这一次的婚事准备的仓促,自然远不及上一次的隆重,也为我省去了不少麻烦。
我一直心神不宁,那请愿的奏折早已经呈上,却迟迟没有任何消息。琢磨了许久,我心中大概有了数。
原本定在我府中举办的仪式被李旦下旨改到了宫中,称是对我的恩赐。比起成亲,今夜我有更重要的事情。大婚当夜,几乎聚齐了朝堂之上的所有重臣,因为娶的是武家的女人,那些个往日处处针对我的朝臣也自然来了,武承嗣武三思等人更不用说。
仪式开始,李旦突然打断:“今夜赵王娶妻,太平出嫁,朕有份贺礼要送,不对,与其说是送给朕的弟弟妹妹,不如说是送给天下臣民。”李旦说着,望向坐在身旁的武后。“朕自登基以来,碌碌无为,深感愧对列祖列宗,苍生百姓。幸得母后辅佐,军国大事无所差错。古有尧舜让贤,朕不敢自比圣贤,但愿效仿先贤。让贤于母后。”说罢,率先跪在武后脚下。“请母后顺应天意民心。”
此言一出,原本热闹的景象一下凝固,众臣面面相觑,谁也不敢作声。没人料到会有这一出,此刻众人的表情十分有趣,那一刻的惊吓似乎僵在了脸上。
我环视众人一圈,接着跪倒在地,高呼:“请母后顺应天意民心。”
武后显然也被突如其来的情况弄的有些不知所措,但终归是见惯了大风大浪。立刻站起身来,伸手要扶李旦。“陛下请起,本宫受命于先皇,不敢有丝毫辜负。让位之事,请陛下切莫再提。”武后义正严辞的拒绝。
武家人此刻也开了窍,我听见身后他们陆续跪下的声音,“请太后顺应天意民心”的呼声此起彼伏。之后整个大殿上的人都陆续跪下,武后露出怒容,“列位万万不可如此,让本宫如何面对先皇的重托。”说罢想要拂袖离去,却被跪了一地的人们挡住了去路。“若众卿执意如此,本宫明日便启程回长安,不再过问社稷之事。”说完,怒气冲冲的疾步离开。
武后一走,众人没人敢先起来,都齐刷刷的望向李旦。我俩事先商量之时也大概料到了会这样。李旦不慌不忙的起身,转过身面对众人。
“宣旨。”李旦话音一落,外面走进来一个小宦官,手中捧着早已草拟好的传位诏书。宣读之后,李旦命人将诏书送去武后寝宫。
“若母后不答应,朕便在寝宫外长跪不起。”李旦说完,率先走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