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历史同人)[明朝]科学发展观

分卷阅读233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毛统领。”

    毛伯温应声站了起来,看向严世藩。

    “两位首领怕是不清楚今日大明的军防,不如请他们去看看演兵之势?”

    那两大汗看向毛伯温的时候,都本能的想往后退。

    都是在河套和蒙古交过手的,之前那个莫名其妙的天火他们到现在都没搞清楚。

    严世藩是个文质彬彬的书生,他们还好意思粗着脖子嚷嚷几句,可真见着这毛将军从人群中站起来,他们屁都不敢放了。

    这次过来,也都只带了三千骑兵,千万别折在这里。

    “此事已定,若有意继续商讨,请递折子给内阁,这边再安排会议时间。”

    严世藩示意毛伯温坐下,沉声道:“皇上日理万机,无暇相顾此等无可再议之事,日后若有意纠缠,可不会有许多大人到场,给两位大人今日多的面子了。”

    软话硬话都放了出来,就该撤了。

    “礼部已安排了专人陪同二位及亲眷游玩京城,晚宴会有丰厚的礼物和节目献上。”

    “会议时间已到,感谢两位与我方协商。”

    两列仪仗队再次开始笙箫齐鸣,还没等蒙古人们说些什么,那些大臣们就一个个的跟着引导退了出去。

    整套节奏带的行云流水,压根不给他们反应和思考的时间。

    严世藩虽然当初没跟着虞璁去蒙古研究学习,可事后也听过他和虞鹤的种种盘算和分析,没有目睹也学到了许多。

    更何况,他本身就悟性极佳,无论是人事往来还是如今的这样社交,都是一点就通。

    上位者,是无需给下位者争辩和质问的机会的。

    外交的真谛,就是看清高低,坐稳自己的位置。

    等严世藩退了帷幕,大伙儿才终于放了心,开始交口谈论刚才的事情。

    张孚敬虽然心里对这年轻人多了几分重视,可还是不太安心,担忧这鞑子一言不合就起兵北上,恼羞成怒最后杀到北京城来。

    严世藩却也懒得同他解释,知道这人关键时候也顶不了用,只浅浅跟其他几人又交代了几句,告退休息。

    他从内厅退到后门,终于能一个人缓缓的呼吸了。

    只听虞鹤一声轻笑,不知从哪踱了出来:“严外使好手腕啊。”

    严世藩看向他,眼神温柔而无奈:“应该控制住场面了。”

    虞鹤也不接他的话,此刻伸手探入他的脖颈往下摸去。

    果然冷汗早已浸透衣衫。

    第125章

    眼看着就到扬州了。

    虽说这地方还是挺繁华的, 只是人比预计的要少很多。

    虞璁下车巡游的时候感觉不对,只扮作旅人同老百姓问了几句。

    “您是有所不知, ”那老妪笑道:“这杭州的西湖香市一开, 附近千里的商贾都往那儿去了, 呆在扬州的都是些小商贩而已。”

    “西湖香市?”虞璁好奇道:“那是什么?”

    老妪打量了眼他的打扮,只耐心地解释道:“这香市啊, 从花朝节起,到端午结束, 不仅是湖浙一带的人过去,还有好多山东人到普陀山进香,跑到西湖去卖哩。”

    “谢谢您啊。”虞璁温和道:“还真是没听闻过。”

    谈话之间,两个小孩任由陆炳牵着, 在旁边看杂耍艺人的表演。

    这街头卖艺的三四艺人, 有人在用头顶酒缸,有人口喷烈火,旁边围了不少人跟着叫好。

    这一路舟车劳顿, 能下来走会儿都已经算是额外娱乐活动。

    虞璁在打听完大概的消息之后,示意侍从们把车从大道上开往南门,他们这边带着孩子在扬州城里多走一会儿。

    虽说这儿没有京城那般建设成熟, 高楼也只有稀疏几座,但是江南毕竟流水环绕, 白墙青瓦也别有一番风情。

    四人坐了船听着渔女遥唱小曲,还瞥见那鱼鹰扎了猛子就叼起鱼来。

    只是下船没走几步,便有老婆婆伛偻着凑过来, 手中的小瓷碗满是尘垢,颤颤巍巍的开口讨钱。

    朱寿媖只看了眼虞璁,就把兜里的碎银掏了出来,旁边的朱载壡也没多犹豫,摸索着找能给她的东西。

    “老婆婆,这点钱不知道够不够,你去买点热乎的吃食吧。”

    陆炳看在眼里,没有开口点破。

    那老婆婆得了丰厚的打赏,惊讶的连声道谢,又颤颤巍巍的从旁边的小巷子踱了出去。

    虞璁跟陆炳交换了眼神,一面带着孩子往南门走,一面握紧了手中的佩刀。

    “站住!”

    前后突然从树上落下三四人来,直接堵住了他们的路。

    朱寿媖愣了下,条件反射地抓紧了虞璁的衣角。

    “要么留钱,要么留人,”那刀疤脸的大汉看向虞璁,歪嘴一笑:“你这小女娃白白净净,可以卖去当童养媳啊。”

    他话音未落,只感觉颈后一凉,还没反应过来就直挺挺地倒了下来。

    其他几个准备打劫的定睛一看,却发现有七八人从房顶翻越而下,直接把他们又围了一层。

    那老婆婆被一个侍卫推着,也踉踉跄跄的走了过来。

    “老婆婆?”朱载壡怔道:“她怎么被抓过来了?”

    老太太只嗫喏着不吭声,也不肯抬头看其他人。

    被打倒在地的大汉却直了眼睛,惊恐地喊道:“娘——”

    这话一出,两个小孩都愣了。

    他们本身聪慧过人,也能大概猜得到前后因果。

    这老太太蹲在渡口乞讨,其实是在找相对有钱的猎物。

    她的儿子就带着手下们围在这河道前后,再想着法子敲诈一笔。

    看这样子……是屡试不爽啊。

    “不用私刑,直接押去衙门。”虞璁淡淡道:“衙门若是不管,就直接废了手脚。”

    话音未落,几个莽汉跪了一地,连声讨饶。

    虞璁和陆炳却也不再管他们,直接带着孩子扬长而去,只留了三四个手下去料理这几个歹人。

    根据消息,苏州正将举行盛大的赛社盛会,杭州也在开设西湖香市,相对而言扬州这边没有什么人,可以直接中转少刻,再一齐坐水路过去。

    他们四月初出宫,一路快马加鞭南下,二十来天到了扬州。

    虽然杭州香市估计赶不上了,但也能瞥一眼苏州的热闹,想想没什么好遗憾的。

    两个孩子任由大人们牵着他们,还愣在那里。

    直到一行人上了早已购置好的游船,朱载壡都低头不语。

    虞璁去船头同官员聊天去了,只剩陆炳陪着两个孩子。

    “陆大人,”小男孩摩挲着衣袖上精致的绣纹,闷闷道:“为什么老婆婆……也会骗我们啊。”

    朱寿媖坐在旁边看着窗外的水景,也没有吭声。

    陆炳看着他们两,想了很多事情。

    当初在医院考评的结果出来的时候,他完全不能相信,这么小的孩子竟然有如此过人的见识。

    这些孩子才几岁啊?

    他甚至专门找了趟虞鹤,去看他那边备份的卷轴。

    几乎每个孩子都语出惊人,当真是不可估摸的栋梁之才!

    “没什么好惊讶的,”虞璁坐在旁边闲闲喝茶,不紧不慢道:“这些孩子看见事物的残缺和纰漏,都是慧根深种——真正要让他们学个几十年的,是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