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受伤了。”乌夜的语气极为肯定。
“无妨,已经好得差不多了。”辰絮轻描淡写的带过自己的伤势。“我在岩阳城里部署了一支军队,大约两万人。你带着我的亲笔信去探探这支部队的情况。”辰絮说着自怀中掏出一封信。
乌夜接了心细心收好。“公主,我是你的影卫,本该一直在你左右的。”
辰絮道:“我身边暂时还不会有什么大的麻烦。一点小事我自己可以处理。倒是岩阳这支部队,若是领军的人忠心未变,一切都好说。若是生了贰心,也只有你能够全身而退了。乌夜,此去凶险万分,你要事事小心。我等你回来。”辰絮轻柔镇定的声音,让乌夜冷漠的脸上终于有了点表情。他已年近不惑,早已断了娶妻生子的念头。当年意气风发时他来到辰絮身边,将近二十年过去,辰絮对他来说就如同亲人一般的存在。为了这个自己从小看着长大的小姑娘,他愿意付出自己的所有。
“好,我明天一早就动身去岩阳。今晚,请让我为公主守夜。”乌夜露出笑容,一如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青年。
辰絮也笑了。有能够完全信任的人帮助,她的声音都透着轻松。“我早就说过,就算乌夜老到满头白发,也是个难得的美男子。”
乌夜摇头。“公主就不要取笑我这个中年人了。要说美男子,谁比得上柳将军啊?”
柳如沙虽然武职出身,但是那张脸实在太惹眼,让很多人忽略了他其实是个高手的事实。
两人闲聊了几句,乌夜突然伸手,内力还未吐出便被辰絮伸手截断了。
“公主!”乌夜不解。
辰絮摇头。“不急。东西先放在这里,将来需要的时候我再来取。”
“公主就不怕太子那边……”后面的话就是大不敬了。乌夜是影卫,明白规矩,这种话不该他说。
“我就是担心太子那边,所以才不把东西取出来。”辰絮转头,“乌夜,这里有你,我总是放心的。”
泠音和琳琅收拾好房间的时候,辰絮已经回来。三人出去随便吃了口饭,泠音和琳琅却被几个泼皮无赖调戏了。她们二人都不会武功,遇到这种情况只有生气,却无法处理。辰絮戴着斗笠,并不想生事,却也知道避不过去。她的手中拿着一根竹筷,也不见她如何用力,随意一抖手,竹筷就射进了为首无赖的手腕。那无赖疼得哇哇大叫,辰絮没理会,又拿起一根竹筷。这下没用废话,几个泼皮无赖全都逃跑了。
一个小插曲,并没有影响主仆三人吃饭的情绪。夜里,水龙吟的墙外,一伙人正在窃窃私语。
“老三,你确定那三个姑娘进了这里?”为首一人借着月光再三确认着匾额的内容。待看清“水龙吟” 三个大字时,倒吸了一口凉气。
水龙吟,易国国都天颖城郊外最雅致,也是最有名的园子。说它雅致,是因为它是经高人设计建造完成。开园之日,连皇上都亲自莅临。说它有名,是因为不是寻常人进得去园子的。因为无法亲眼所见,于是民间便有了各种各样的传说。
“大哥,确实是这里。小的们一直跟着,亲眼见那三个美人进去了,绝对不会错的。”一个小个子说。
大哥心里打鼓。他算是有些见识,也听过很多关于水龙吟的传说。他听说水龙吟中有真龙护佑。好人进去能成仙,坏人进去能见鬼。他左右看看自己手下这群人,怎么想都是见鬼的机会更大一些。
见自己的老大迟迟下不了决心,小个子怂恿道:“老大,这三个美人可都漂亮极了。尤其是为首的那个小姐,她吃饭时把斗笠拿下来的拿一下,我魂都飞了。”老三的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老大想了想,觉得水龙吟再有名也是从前的事。如今易国都不存在了,一个早就荒废的破园子,还有什么好惧怕的?于是他点头招呼手下推开了大门。
一群人进入后先是原地不动观察了一下四周的情况。过了一会儿发现并没有什么动静,老大终于放下心。他带着人一路摸到了后院,看到悯然小筑里还亮着烛火,心下大喜。一群人更加放轻了脚步,鱼贯进入悯然小筑。
房间里的辰絮一早就听见了脚步声。这么多人活动,声音是无论如何掩盖不了的。一旁的泠音和琳琅见辰絮神情有异,便问道:“公主发现了什么?”
辰絮笑道:“你们记着,一会儿无论发生什么事,不要慌张害怕。咱们只要守住房门不出去就好。”
泠音和琳琅互相看了一眼,虽然不明白辰絮说的意思,却都点头。很快,院子里就是一阵鬼哭狼嚎的惨叫声。琳琅忍不住想开窗去看,被辰絮制止了。
“看了会做噩梦的。”辰絮笑道。
“外面……有人?”琳琅的声音有些颤抖。毕竟这是座荒废了一年多的园子。白天的时候她们没发现半个人影,到了晚上外面鬼哭狼嚎的,谁都难免想些怪力乱神的事情。
“是人,所以你不用怕。”辰絮安慰着。
琳琅一听是人,顿时不害怕了。因为恐惧变得僵硬的脑筋这时也灵活起来。“我们才回来,怎么就有人夜里闯进来?难道是……晚饭时遇到的那些人?”
辰絮不置可否。一直没说话的泠音道:“是什么都好,只要公主没事才是最好。”
过了一会儿,外面的声音渐渐消失。琳琅到底好奇,将窗子悄悄推开一条缝隙,却见外面静悄悄的,并没有什么可怕的场景出现。
“公主,外面什么都没有。”琳琅回头道。
“不会什么都没有的。明天早上你们去看看就知道了。”辰絮并没有好奇心去看外面的情景。
琳琅这会儿又担心了。“公主,还会不会有人来啊?”
“不会了。”辰絮起身,在泠音的服侍下脱了外衣,“睡吧,明早还要赶路。”
一夜无话。辰絮难得睡了一次好觉。国家灭亡之后,她在历国周旋于太子,景含幽,皇后等人之间。一次次谋划,一次次算计。除了景含幽晚上折腾得太过分之外,她几乎没睡过一夜好觉。如今,重新回到熟悉的坏境里,又有自己信得过的人守夜,辰絮终于能够安稳入眠了。
琳琅和泠音早就起床忙碌了。这会儿听到房间里有声音,泠音急忙端了早就准备好的热水进来服侍辰絮。辰絮洗漱后没有急着离开,她在房间里运功走了几个周天后,这才确定没有感受到乌夜,看来乌夜已经走了。
主仆三人收拾好东西出了水龙吟,坐上了马车。赶车的人等待着辰絮发出下一步的目的地。
“去锁关镇。是时候和太子见上一面了。”
第146章 合作
锁关镇。易国的西陲重镇。因该镇位于往来的咽喉要道, 故以锁关为名。辰絮主仆三人的马车经过四天的路程, 终于进入锁关镇。一进镇子就能感觉出来此处与别处有所不同。镇口设有岗哨, 街道上往来也有士兵巡逻。
辰絮三人进入镇子并没有遇到什么麻烦。三人在一家客栈前停下, 辰絮吩咐道:“你们两个进客栈等我。如果我有什么麻烦,琳琅你知道该怎么做吧?”
琳琅虽然满脸担心, 仍然点点头。两人都知道自己留在辰絮身边并无益处,因此并不多话, 只是让辰絮小心, 之后两人就进客栈去等了。
辰絮独自一人去往军营。之前收到消息, 太子易迦齐纠集了五万人的队伍。这么多人,无论如何都隐藏不住。根据沈莹的报告, 这些人被分别安排在附近的山里。太子则将驻地安排在了锁关镇。
大营门口, 有士兵往来巡逻。辰絮远远地看了一会儿,转身绕到大营的另一边。这里没有入口,围着高高的木栅栏, 虽有士兵巡逻,却要好久才会往来一趟。辰絮等待巡逻士兵过去, 足尖点地, 凌空跃起, 翻进了栅栏里。
中军帐里,太子易迦齐刚刚和手下的幕僚议事完毕,这会儿端着刚刚送进来的热茶,似乎在思考什么事情。门帘一跳,有人进入。易迦齐抬头望去, 瞬间瞪大了眼睛。“颐敏!”
“辰絮见过太子。”辰絮行的依然是公主的礼仪。
易迦齐将手中的茶杯放下,从书案后走过来,伸手将辰絮搀扶起来。“我知道你会回来,只是没想到会这么快。来,快坐。”太子满脸的兴奋。
辰絮察言观色,见他的神色不假,总算稍稍放心。她坐下道:“听说太子要起兵,我知拦不住你多久,只能尽快赶来相助。”
易迦齐此时似乎想起了什么,有些犹豫道:“颐敏,关于起兵的那些口号……”
辰絮摆手。“太子无需解释,辰絮明白。城破之时,是我亲手递上的降书顺表,这个责任,我愿意来承担。”
易迦齐拍了拍辰絮的肩,“你是个能从大局着想的人。我相信你会懂的。”
兄妹俩聊了聊别后的情况,都是点到为止,并不深入。“你有什么打算?”易迦齐问。
“太子……需要我的帮助吗?”辰絮问。
“自然。”易迦齐毫不迟疑。“论起周边各国的形势,你比我清楚。与各国的关系,也是你比我在行。颐敏,复国是百姓的愿望,也是父皇的遗愿,我希望你我兄妹联手,尽快复国成功。”
辰絮笑了笑,“太子说的是。只要你还需要我的帮助,我必定全力相助。”
太子点头。“不过你的身份毕竟敏感。所以,颐敏,恐怕要委屈你了。暂时还不能让下面的士兵知道你在这里。”
辰絮对于这样的安排并不感到丝毫的意外。难道那个口号打出去,不就是为了这点的吗?她不计较,因为无论如何复国都是她要完成的事。太子如何对她,和她要复国,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易国境内的蝗灾仍在,辰絮借助太子的声望,秘密派了一批人前往易国十三州分发传单。百姓遭遇天灾,却无法自救。唯有将怒气归于人祸。一时间,易国境内的起义之声不断。大家反正无地可种,便都跟着本地的起义军揭竿而起。
旧历易国天靖二十一年盛夏,天降大雨,日夜不停。易国境内多条河流决堤,受灾区域多达六个州,超过三十万人被浸在水里,无家可归。此时的易国还是历国疆土,按例该由历国朝廷来救助和处理。
历国。
皇帝景腾在书案后看着被叫来的户部尚书,吏部尚书和工部尚书。“六州洪灾,诸位爱卿看如何处理?”
三位尚书闻言并不说话。皇帝笑道:“去年收了易国十三州的税收,想必户部的日子好过多了吧?”
户部尚书见被点名,只好道:“启禀皇上,去年十三州的税收全部上缴国库,其中去年燕州洪灾、磐州大旱、林州雪灾都耗费大量国库,如今国库并不丰盈。”
皇上还是笑,“你也不必和朕哭穷。当初既然征了税,如今就该救灾。总不能拿了钱,却不管百姓死活吧。易国如今局势紧迫,如果朝廷不去赈灾,想必用不了一个月,我们的军队就要出征了。”
户部尚书清楚赈灾情况很严重,只是没有想到严重到这种地步。闻言皱眉道:“回皇上,微臣惶恐,一定竭尽全力备好赈灾所用物资,不敢耽搁。”
皇帝满意,目光又扫向旁边的吏部尚书。“爱卿不说话,莫不是在思索赈灾良策?”
吏部尚书道:“皇上,微臣认为,我国的官员并不了解易国受灾六州的情况。目前易国境内的形势十分严峻。与其选我朝官员去适应当地环境,不如直接任命当地人为官员。微臣听说易国人轻家国而重乡土,如此一来,他们必定尽心尽力。”
“如此岂不是坐视对方壮大实力,与朝廷分庭抗礼?”一旁的工部尚书问。
吏部尚书笑道:“若是派人监军……”
书案后的皇帝准了吏部尚书的建议。转头又将修筑河堤的事安排给了工部。一番忙碌下来,皇帝揉着自己的眉心。多了一个国家的疆土固然不错,可是一旦有什么灾祸,人心不稳,就要花大力量去□□。这种消耗实在有些头疼。
易国,锁关镇。
辰絮坐在帐篷里,外面淅淅沥沥的小雨,已经下了三天三夜了。“太子不肯将山里的队伍撤出来,这样下去终究是个隐患。”她之前上书给易迦齐,却得不到应有的信任。一段时间下来,辰絮颇感行事上多有掣肘。说不郁闷是假的,只是她目前还要忍耐。
“太子殿下怕公主您功劳太大,这才事事不如你想的那般行事。”泠音道。
“他怕我功高震主可以理解。可是几万军队,若是全都折在山里,我看咱们就可以投子认负了。”辰絮抱怨了几句,全当是发牢骚。之后她还是让泠音请来易迦齐,力劝他将山里的军队撤出来。
一场争论接着一场争论,到最后易迦齐终于改变了主意。命人去山里接应军队全数撤离。就在军队撤出的第二天夜里,山中发生了大面积的泥石流滑坡。
易迦齐收到消息后心有余悸,望向辰絮的目光透着复杂难明。
“太子,我若有贰心,只要冷眼旁观就够了。”辰絮伸手抓住易迦齐的手臂,“你我是一奶同胞,太子为何如此不相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