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狄仁杰同人)[狄尉]相遇

分卷阅读14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晚间,在尉迟真金的府邸,仆役赵四跑来通报,说狄仁杰来了。

    “狄某来谢谢大人,上次让沙陀给我瞧病,还想送给大人一件礼物。”

    狄仁杰说他听说了贺兰家的大案,深感尉迟真金辛苦,又说要谢谢他叫沙陀来瞧病,便想送礼致谢。

    一只和他的礼品盒子完全一样的黑漆盒子放在了他的桌前。

    都是金玉坊的盒子式样。

    打开来一开,竟然是那块白玉藕片。拿在手里细细摩挲时,感觉横断面温润细腻,周围一圈藕黄沁色浑然天成,如果不是因为质感较硬,咬一口也是没有问题的。

    “这东西叫做佳偶天成,不该送我。”喜欢肯定是喜欢的,但是收了狄仁杰的礼物,好像有点不太好,更何况这玉佩的名字,似乎容易让他得寸进尺。

    “非也,尉迟卿执掌律法,如莲藕出自淤泥却又白璧无瑕,卿之心思缜密,如这玲珑七窍,这玉佩非你莫属。”

    这是在乾封年铜钱案后,尉迟真金第二次觉得狄仁杰极其会说话。

    不过这厮说话比起上次那种“谁该负责”的诡辩,这次真是太中听。

    不收简直太对不起自己了。

    “本座也不欠你人情,这个跟你的脾气倒是相配,拿去好了。”

    那块竹报平安的玉佩,到了狄仁杰手中。

    “对了,你买这藕片花了多少银两?”

    “六两。这……尉迟卿是懂玉之人,狄某应该没有买贵了吧?”狄仁杰强掩住内心的激动,跟尉迟真金研究起来。

    “嗯,你也识货。”

    后来过了一段时日,邝照发现了那两块玉佩,分别系在了两个人的腰带下方。

    狄仁杰和尉迟真金的关系,倒是越来越融洽,而太子与天后的母子情分,却日渐生疏。

    太子年初之时,就因监国理事,体察民情,大发慈悲,看到冷宫里住着的两位萧淑妃生的异母姐姐,二十几岁了还未嫁人,便请求天后将她俩嫁出去,天后很不高兴,便勉强将两位冷宫里的公主嫁给了普通的兵士。

    后来出了贺兰敏之的事情,这母子俩的关系,因为这两件事情,从此再也无法弥补。

    太子的身体本就不好,从此也日渐衰弱了。

    作者有话要说:

    ☆、第 22 章

    咸亨二年,狄仁杰常常希望,时光永远停在这一年。

    四月,清明节日到来,神都百姓皆出外踏青、祭扫先祖墓地,吃寒食、插柳枝、蹴鞠;宫中贵族更有马球活动以度过节庆。

    三日假期不足以让尉迟真金返回长安家中祭拜去世的亲人。他便在洛阳府邸中沐浴焚香,素衣寒食,拜祭祖父和父亲。

    狄仁杰在大明宫含光殿外的马球场欣赏马球比赛,未看到尉迟真金的身影,想到他定是闭门谢客,祭拜祖先寄托忧思。

    傍晚时分,他带上自己那座老宅中一棵柳树新发的柳枝数枚,和自己做的青团、高粱米饭,前去寺卿府邸拜访。

    尉迟真金的书房、卧房都已有仆役在门楣上插了柳枝,狄仁杰正想自己动手,把送他的柳枝插在书房的门上,尉迟真金却说:

    “且慢。”

    他说完后步入书房,开始在柜子里翻找起来。

    狄仁杰在书房外等了一阵,看到尉迟真金拿出来一只白瓷花瓶,瓶口较细,瓶身高而底部较大,正好适合插那几根嫩绿的柳枝。

    仆役赵四去将花瓶内外的尘土洗净,装上了微凉的井水。

    尉迟真金向狄仁杰伸出手来,让他将柳枝交给自己,狄仁杰看着他将柳枝插在了瓶中,再稍稍整理一下 ,理出方向,让五六根柳枝朝着几个方向散开。

    “狄……多谢狄卿记挂。佳节时不去踏青赏花,出外游玩,还来此陪我。”

    他此时并未穿紫色绫常服,而是一身黑色布帛做的常服,身上没有一点佩饰。

    他面露微笑,十分淡然,狄仁杰知他早已习惯独处,不怕孤独,但也故作轻松,用献宝的样子跟尉迟真金说:

    “狄某做了几个青团,是吴越那边的点心,照着样式做的。还有高粱米饭,带来跟尉迟卿共享。”

    青团是用嫩艾草和糯米制成外皮,内里依各人喜好裹入豆沙馅、肉馅或野菜馅,不过狄仁杰知道尉迟真金父亲去世未满三年,因此没有做肉馅的青团。

    高粱米饭和青团一样,午间蒸好后,晚间带到寺卿府邸时虽然凉了,但是并没有完全冰冷,吃起来口感比较舒适。

    “狄卿为何热衷于做菜做饭,倒有些不务正业。”其实这青团还挺好吃的。尉迟真金夹起一个团子,咬了一口,是红豆沙馅的,清甜可口。

    “能够做给尉迟卿吃,是狄某的福气。”

    “狄卿现在倒是会拣好听的说了。”

    “狄某如果两年前就会说些好听的,就好了。在尉迟卿最难过的时候,狄某没有陪在你身边。”

    尉迟真金抬眼看他一下,好像对方有些歉意地看着他,看得他有些窘迫。

    “听这话的意思,倒是狄卿要对本座负责?”

    “尉迟卿要这么想也未尝不可。”

    “……” 算了,姓狄的武功胜不了我,口舌上逞逞英雄便让他一马。

    “其实是光远中秋节庆之时要到洛阳来相聚,尉迟卿就当试试我的手艺好了。”狄仁杰看尉迟真金有些微愠的样子,又自我解嘲。

    “原来叫本座给你试菜?!……嗯,都是甜的?”

    “有两个咸的,两个甜的,这个顶上捏了一个尖的是野菜馅,咸的。”

    次日厨子也做了一些清明节庆的饼、馍等食物应节,狄仁杰也没有来“打扰”,不过青团子清香软糯的口感,倒是让尉迟真金记在心头了。

    四月的清明节庆,虽然有绵绵的细雨,有对亲人的忧思,但也有着清新嫩绿的杨柳枝,和比狄仁杰的脸圆的青团子,让尉迟真金突然变得有点不习惯一个人的生活了。

    端午节庆依旧有三天假期,二圣赏赐了群臣一些节礼,让大家各自与家人团聚去。

    薄千张、邝照等人都与家中妻儿过节去了,沙陀忠陪着王溥及师弟们过节。

    明崇俨也是一个人在神都,左右无事,他竟然跑去和王溥师徒们过节,王溥和明崇俨一向有话题可聊,两人又从端午节的雄黄聊到了各种驱蚊杀虫的药物,还让沙陀忠在过完节庆之后,向寺卿转赠几包他们自制的驱蚊药包。

    尉迟真金与明崇俨并不是时常往来,往年他家中亲人偶尔也会到神都与他团聚,如果不来的时候,他也习惯一人过节。今年他左想右想,好像自己交好的人中,也就是狄仁杰一个人在神都,可以和自己喝两杯,聊两句。

    狄仁杰到了寺卿府邸,两人一起饮酒吃菜,不像清明时节那么拘谨了,他的心情也变得有点热络起来。

    酒叫做石冻春,颜色有点点绿,像石头下最嫩的青苔,入口不呛,绵绵密密的,咽下去后,感觉嘴里有着微微的甜。

    但是喝得多了也会醉的。

    “这是蜂蜜凉粽,这个是蜜枣粽,这个黑色线捆着的是栗子花生咸蛋黄粽,这个是肉粽。”

    “狄仁杰你做这么多粽子,你知不知道我只吃甜的粽子,不吃咸的?”

    “没事……我爱吃咸的,这样咱们俩不会抢着吃了。总好过有些粽子没人吃,可惜了。”

    仆役已经退下了,只有天上的弯月听到两人说了些醉话。

    好在端午时节天气已经不寒凉了,两人在院中石桌上侧身卧倒,不会着凉。

    管家张伯比较贴心,叫来几名仆役,把他俩抬进了房里,只不过寺卿大人当然是在自己的卧房。狄大人就去了客房。

    等到第二天早上两人醒来时,都猛地回想起昨晚上喝得很开心,又想起好像说了什么醉话胡话,心情都极其微妙,尤其是狄仁杰醒来时发现自己竟然是在寺卿府里,更是吓了一大跳。

    他有些欢喜又有些纠结地盼着中秋佳节的到来,因为中秋节庆有五天假日,光远来后,可以邀请尉迟真金到自己府里一聚。

    可是中秋节庆毕竟是真正全家团聚的好日子,请对方来真是太牵强了。

    尉迟真金也没给他这个机会,他收到长安家中来信,尉迟景华带着妻儿,尉迟青岚也带着夫婿和儿女,要到洛阳来看望弟弟。

    作者有话要说:

    ☆、第 23 章

    进入六月中旬,夏日的炎热让人食不甘味,夜晚的蚊虫也让人着恼。

    战事平定,国力强盛,民情稳定,大理寺的案件也比以前少了许多,亲贵们也没有折腾,于是多数时候都不需要寺卿出马,邝照也可以独当一面了。

    邝照和候云章在议事厅研判卷宗,来往的人员众多,汗味,马粪味也多,因此蚊子也多了起来,邝照听到蚊子在耳边飞着,细细的嗡鸣,想起寺卿以前说你再把出手的速度练得快些,就可以刀劈苍蝇蚊子了,不禁莞尔。

    沙陀忠带着胖师弟,一人背着一个竹篓,装着一堆药囊,手里也拎着一把捆好的药囊进了议事厅,说是尉迟真金让他去给大理寺众人弄的驱蚊的药囊,让大家每人拿一个,拴在身上,晚间放在各人屋里,药力持久,可用一月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