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狄仁杰同人)[狄尉]相遇

分卷阅读12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你个臭小子,居然偷听我和你父亲讲话!”这是堂弟说的。

    “光远你知道什么叫生米做成熟饭嘛!”千张一边笑一边问光远,好像笑得眼泪都下来了。

    “知道!就是把米煮好了送给婶娘她爹娘,他们就同意了!”

    这下在场的所有人都笑了,尉迟真金看到光远如此可爱,终于放松了自己,更何况他也觉得,不笑的话自己就太与众不同了。

    而狄仁杰看到尉迟真金笑了,没有怪责光远和自己的意思,也放下心来。

    “尉迟叔,你笑起来真好看。”这是大家饮宴完毕,纷纷告辞之时,光远跟尉迟真金说的话。

    作者有话要说:

    ☆、第 19 章

    几个大人告辞之时,都分别向堂弟和光远赠送了礼物,虽然大都是些美酒、茶叶、器物之类的东西,尉迟真金又给光远准备了一套文房四宝,

    他送的礼物自然精美,孩子虽然不太懂得这些,狄仁杰却是称谢不已。

    咸亨年对于绝大多数大唐子民来说,都是一个好年。对外战事顺利,突厥、高丽暂时平定;对内庄稼丰收,百姓安定。狄仁杰也为自己与尉迟真金目前这样稳定、客气的现状感到心情平静。

    不过对于二圣来说,还是有些不太顺心。

    天后的姐姐韩国夫人在三年前去世,有人说她是自缢而死的。天后很伤心,不过伤心的不止她一人,还有陛下。

    到了咸亨年间,天后偶有一天,竟然发现陛下身边有一条魏国夫人贺兰敏月的绢帕。

    贺兰敏月是天后的侄女,她能歌尚舞,善解人意。天后时常因日理万机,接见朝臣而很忙,于是陛下在见不到天后的时候,魏国夫人为陛下排遣寂寞。她曾经在陛下的寝宫,为陛下跳了一支舞,舞姿曼妙,绕指成柔,那手的姿态,被她称作“翻云覆雨手”。

    不过这样的绕指柔,毕竟不能真正的翻云覆雨,终究还是抵不过天后的铁腕。

    没过多久,魏国夫人就因吃了不好的东西,跌落湖边,沉湖而死。天后还因此怪责送酒菜给她的两位异母哥哥,定是送了有毒的酒菜,将这两人处死了。

    当然,这两人没有被送到大理寺审理,就直接被宣告死刑,尉迟真金也不想看见这些人。

    陛下曾经有一次聚会饮宴时,对魏国夫人的哥哥贺兰敏之说道:

    “朕早上看见她还好好的,为何傍晚时就救不过来了?”

    贺兰敏之一直痛哭,不回答陛下的话,陛下也有些沉痛,问他是否有什么难言之隐,他便跟陛下说,臣的母亲和妹妹都没了,陛下要心疼臣孤苦才是。这件事情,也逃不过天后的眼睛。

    六月的一天,陛下跟天后提起,太子李弘到了应该立太子妃的年纪了,听宫人和坊间议论,司卫少卿杨思俭大人的女儿年轻貌美,端方贤淑,于是二圣便召见了这位杨小姐。

    她盛装觐见,仪容大方,对答恭谨,让一向挑剔的天后也感觉十分满意,二圣便下旨为太子定立婚期,择日立杨氏为太子妃。

    太子也十分高兴,杨思俭大人本就得他信任,与他交好,如今两人的关系更近了一层,太子又即将娶得美娇娘,与天后的相处突然又变得和缓了不少。

    六月七月暑热,二圣决定去朔州北面的恒山避暑,并在恒山下的玄空寺(今山西悬空寺)礼佛参道。

    大理寺卿和户部度支郎中也在随行之列。

    太子李弘监国,并不随二圣出行。

    玄空寺地处北岳恒山脚下,建在面对恒山的悬崖峭壁的凹陷之中,殿阁共有四十余间,以十几根碗口粗的木柱支撑,从下看十分奇巧,而身处其上时,会有时时心惊之感。

    二圣在恒山一待就是小半年,本是避暑,却因恒山奇险雄浑,风景壮美,云海变幻,却又多耽了一阵。

    恒山地处边塞要地,西接雁门关,东跨太行山,巍峨耸峙。太宗时曾敕建北岳庙供奉北岳大帝。

    某日接近傍晚时分,陛下竟然派人来召见狄仁杰,要他到玄空寺雷音殿有事相询。

    狄仁杰以为陛下要问他道家学说,还临时突击翻了翻《道德经》和《太上感应篇》,瞄了几眼才出门。

    他行至玄空寺下的山谷时,从下往上扫视了一下,这寺庙建得精妙,上方的岩石突出,正好遮蔽风雨,下方的柱子也钉在突出的岩石上,横梁为基,岩石助力,整个寺庙嵌在山间,多年屹立不倒。他还未及赞叹建寺者鬼斧神工,匠心独运,就被来接引的内侍催着上山,等他循着山上的台阶逐级登上寺庙,从通向雷音殿的回廊瞟向下方时,才突然惊出了一身冷汗。

    回廊中木地板吱呀作响,踏在其上有些摇晃,从上往下看会有短暂的失去平衡感。

    见到陛下身着赭黄色常服,站在雷音殿的窗边,看着山下风景,狄仁杰倒身下拜。

    “狄卿可知为何此次命你随行?”陛下转过来将他扶起,向他问话时似乎并无笑意。

    狄仁杰确实不知他为何会被命令随行,户部的公务繁忙,他位居要职,竟然被陛下特令跟随来到恒山。

    “臣……不知。”他亦不敢妄自揣测。

    谁知道陛下竟然话锋一转,问他:

    “狄卿从汴州直升至大理寺,又由尉迟卿推荐至户部,在大理寺三年,想来对尉迟卿定是相当清楚了。卿如何看待尉迟卿此人?”

    天色已有些暗,但是陛下依然能看清,狄仁杰的脸色一阵红,一阵白,局促不安的情绪有些明白。

    “尉迟卿对臣有知遇之恩,臣对他……自是十分感激的。”陛下究竟想问什么?狄仁杰内心隐隐有些不安。

    “朕是问尉迟卿执掌大唐律法,可否能保大唐社稷安稳?”

    “这……尉迟卿为人刚正,身先士卒,胸襟广阔……”

    还没等狄仁杰说完,陛下就打断了他的话。

    “聪明如狄卿,自然是懂朕的意思的。”

    “臣……明白。”

    “如此甚好,若是将来尉迟卿有什么行差踏错,狄卿可不要忘记朕当初赐你亢龙锏的初衷,务必要将过往的那些情分抛却。保我大唐社稷安稳,保我李姓子孙周全。”

    此时已是深秋,天上没有电闪雷鸣,狄仁杰的内心却是震撼不已,有些寒冷之意。

    陛下接着又开始与他闲聊:

    “狄卿可知这玄空寺为何修在此处,又为何起这个名字?”

    “据臣所知,玄空寺地处边塞重镇,寺中供奉三教圣祖,儒释道三教合一,于金戈铁马之间,祈愿世界大同,天下太平。”

    陛下点头称许,又问他上来以后是否害怕,有没有什么感觉。

    “臣感觉高处不胜寒,悬空无依,这寺庙叫做悬空寺只怕更好。凭空高悬的那个悬字。”

    “哈哈哈……狄卿所言甚是。”

    后来陛下将恒山所处的浑源郡改称大同郡,玄空寺改名为悬空寺。(其实是唐玄宗年间才改名为大同的,我杜撰到底了。)

    狄仁杰从寺内出来后,下山回至行馆,晚间思来想去,食不知味。

    北方苦寒,他步行至尉迟真金下榻之处,路上已开始飘起小雪。后者站在行馆院内,眼望南边朔州方向,肩上黑色披风上已覆盖了薄薄一层白雪。

    作者有话要说:

    ☆、第 20 章

    狄仁杰看见尉迟真金站在院中,身上已经有了积雪,廊下的灯笼光影让他的脸庞处在阴影中,看不清他的表情。

    他虽然怕对方冷着自己,却又不敢靠近,就在回廊入口处看着尉迟真金,过了一阵,穿过回廊的冷风把他吹得打了个喷嚏。

    听到狄仁杰的喷嚏声,尉迟真金转过身来看着他。

    “你来作甚?”

    尉迟真金走进时,狄仁杰才看到对方身上的披风是一件厚实的镶毛皮披风,他的紫色常服也比夏日的厚些,只是尉迟真金身量修长,并不显得臃肿,倒让狄仁杰多担心了。

    “有话快说。”

    有屁快放。

    “没、没事。天时寒冷,尉迟卿多多保重自己。”说完之后狄仁杰便落荒而逃。

    尉迟真金看他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倒不像他往日的行止。他此时虽然对狄仁杰已不讨厌了,但也不会主动去问他到底想说什么。

    二圣决定在冬至来临之前回到洛阳,狄仁杰因那晚在廊下看尉迟真金,风寒入侵,咳嗽流涕不止,一路打着喷嚏服着汤药回了洛阳。

    一路向南行进,二圣这次出游的路线,来回都经过朔州,尉迟真金也并未向二圣提出,要回祖父旧居看看,狄仁杰虽然明白他心情孤苦,但也因自己风寒未愈,整日都有些头昏脑涨,实在顾不上安慰尉迟真金。

    回到洛阳的第二天,沙陀忠就到了狄仁杰的寓所,去给他瞧病。

    “不过就是风寒,虽说天时寒冷,你也不应如此虚弱才对,看你的脉象倒是有些肝气郁结,心情不是很好?”沙陀忠查看了狄仁杰的脉象后,

    问他是否有什么心事导致久病不愈。

    “无妨,路途上辛苦,回来就会很快好了。”狄仁杰避而不谈。

    “你不说就算了,反正你们这些贵人操心的事我也不懂。你服了我的药,很快就好了。”沙陀忠收拾了自己的药箱准备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