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狄仁杰同人)[狄尉]相遇

分卷阅读10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这是在距离皇宫外的一处很近的草庐,当卫士们将犯人带走后,天后命令兵士和大理寺的下属到远处等候,留下了尉迟真金、明崇俨和狄仁杰三人。

    “让众卿家看笑话了,本宫教的好儿子,与反贼余党勾结,密谋刺杀大理寺卿,妄图与本宫为敌。”

    秋后的深夜,虽然天气慢慢比白天凉了不少,但此刻的空气,依旧有点凝结起来,在场的三名臣子,都显得太尴尬。

    天后看三人不敢接话,又开口问尉迟真金:

    “尉迟卿,太子犯法,该当如何?”

    难道要我说太子犯谋逆罪,该当处斩?尉迟真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只得跪下,作出惶恐状,低着头。

    “尉迟卿又是这幅样子!”天后看着尉迟真金又做出一副紧张惶恐的样子,突然笑了。

    明崇俨和狄仁杰也跪下,在旁边为尉迟真金解围。

    “天后,太子年纪尚幼,定是被那秦道长所蛊惑,做出这样糊涂的事,天后对他严加管束,并晓以利害就是了,毕竟是您的长子,大唐未来的国主,恳请法外开恩。也勿让尉迟卿为难。”这是明崇俨在旁边说的话。

    看到天后的眼神突然变得柔和了些,狄仁杰也在旁劝说:

    “天后近日可召见太子,旁敲侧击,让太子明白事情已经败露,又减免东宫银钱用度,减少可供驱使的仆役和侍卫,让太子不能再有所行动。尉迟卿不想以律例处置太子,也是不愿伤了母子亲情,让天后伤心。臣掌管户部银钱调度,若是减免太子俸禄充作修筑水利事项,相信太子定能明白天后苦心。”

    “众卿家的好意本宫明白,罢了,尉迟卿和狄卿且回去歇息吧,明卿留下,本宫还有事商谈。”天后看起来也十分苦恼,挥手让他们先走,让明崇俨陪自己说两句话。

    一身素衣的尉迟真金与一身黑衣的狄仁杰,骑马并肩行进在从草庐通向大街的路上,一路虽然无话,但尉迟真金的神态显然柔和了很多。

    行至寺卿府邸,将要告别时,尉迟真金向狄仁杰低声说了一句,多谢。

    作者有话要说:

    ☆、第 16 章

    “大人不讨厌我就好了,怎敢要大人谢我?”狄仁杰看到尉迟真金诚恳地谢他刚才在天后面前替他解围,心里也觉得有几分激动,但又怕对方觉得自己太过热情,于是脸上依旧保持着礼节性的微笑,向尉迟真金还礼并告辞。

    皇宫外的草庐边。

    “想不到本宫的儿子竟然如此讨厌自己的母亲。”天后与明崇俨还在闲聊。

    “天后日理万机,为陛下分忧解劳,太子年纪尚幼,被奸人挑唆,不明白您的苦心,天后常召见太子,与他畅谈,假以时日,定能消除隔阂,母子合乐。”

    “这孩子定是认为女子不该干政,与那帮老头子一般,当我是吕雉,窦漪房之流,全然忘了孝义,根本不当我首先是他母亲,其次才是皇后。”言辞间听得出有些激动。

    明崇俨注意到天后用了“我”而没有用“本宫”作为自称,又提到汉时两位知名的掌权女子,且言语中还有轻视之意。当下又向后退了一步,跪下劝道:

    “天后息怒。”

    “本宫记得你原先爱打抱不平,如今也转了性子,沉稳多了。”此时天后也回复了冷静。

    次日早朝,狄仁杰作为五品官员中为数不多的能够上朝的人,向二圣奏明了工部报请修缮水利,要求户部支给银钱的事宜。天后只说了“知道了”三个字。

    稍后宫中便传出消息,天后找太子“商谈”后,太子“自愿”捐出一年俸禄用作修缮水利,为二圣分忧,陛下还连称太子贤德,今后定为明君。

    旁人只当狄仁杰受到器重,进入神都后一路高升,奏报的事情当即得到了解决。尉迟真金却明白,狄仁杰也窥得了皇家的秘辛,今后他们是坐在同一条船上了。

    又过了一日,天后秘密派去捉拿那姓秦的道长的四名千牛卫回报,秦道长已经逃窜不知去向。

    天后唤来画师,按明崇俨所描述,画了不少秦道长的画像,交由大理寺秘密下发至各地州府官员手中,若看到此人的行踪立即捉拿并上报至大理寺。

    此事终于暂时告一段落。

    狄仁杰却因为自己这一年来与尉迟真金发生的事情产生了困惑,他某一日突然想起明崇俨在酒肆前对他所说“凡事皆有因果”,便对道家的因果学说产生了兴趣。

    冬至节假又至,狄仁杰到太医署约请明崇俨,得到的回答是明太医去城外邙山上清宫拜访太史令李淳风去了,李大人在上清宫开坛讲道,狄大人如有兴趣可以去听听。

    今冬虽然寒冷,所幸冬至过后第二日没有下雪,狄仁杰便让仆役备了一架马车向洛阳城外走去。

    行至邙山脚下时,竟然看到尉迟真金的马车也在来听讲经传道的车马之中。

    李太史向来听讲道的诸多达官贵人宣讲了《太上感应篇》之后,便请他们自便,在上清宫中参拜,游玩,尉迟真金被他挽留在偏殿的一间茶室,说是闲聊几句。狄仁杰到来时,讲道法会已经结束,小道童将他引至偏殿。

    “尉迟大人稍待片刻,稍后会有一人到来,他若到来,可以验证贫道曾预判之一事。”李淳风捋着自己已经花白一大片的胡须,微笑着对尉迟真金言道,要他稍安勿躁,他知道这位时常在刀口上舐血的“文官”寺卿其实不信他。

    看到来的人竟然是狄仁杰,尉迟真金做出了一个略略有些不耐的表情。

    狄仁杰在来到茶室之前,已经听小道童说“太史大人知道狄大人要来,请随我来”时,已经有些惊奇,看到尉迟真金,更加惊奇了。

    三人见礼后分别坐下,李淳风向狄、尉迟二人言道:

    “尉迟大人来此,并非为听讲道法,而是想问问那秦道长去了何处?可否能早日找到他的下落,以免日日被天后追问。”

    看到尉迟真金略感惊讶的表情,他又转向狄仁杰,一本正经故作玄妙地问他:

    “狄大人是来问问,道家讲的善恶感应,与佛家讲的因果报应有何不同?有何相同?作了前因,会有何后果?”

    看到狄神探也震惊了,这个老头居然露出了一副乐不可支的“你们上当了”的表情。

    “尉迟大人掌管大唐律法,此时想必也是病急乱投医,来问我这个道士。早在去年,太子就曾经向曹道长问过可有什么能够致人心智迷乱的猛药,他没有答允;而秦道长想要在太子面前一逞所能,太子一召见他,他就满口答允,还把曹道长珍藏多年的几副药都给偷走了。”

    狄仁杰和尉迟真金都听得十分入神,李淳风又说道:

    “曹道长与我多年相交,他不愿公然与太子交恶,又觉得事情重大,便告知于我,求我相助,我知他心慈手软,不肯告发太子,又不肯惩治师弟,便让他去长安,假意以姻缘之说提醒尉迟宝琪大人,说寺卿大人命中有一劫数,如赶回成亲便可破解。谁知尉迟大人福大命大,又有狄大人和明大人相助,便没有被奸计所害。”

    李淳风转而又对狄仁杰说:

    “贫道知道狄大人回来此探访,虽有易经八卦作为推断之本,但先前明大人已事先将此事的来龙去脉简要叙说了一遍,因此,并非本道未卜先知,而是凡事皆有前因。”

    狄仁杰听了以后有些想不明白,便出言相询:

    “如此说来,李大人并不是神仙?何以如此自谦,将自己推下神坛?”

    “哈哈哈哈……佛法与道法不过是先帝和二圣心绪迷茫之时的慰藉而已,狄大人和尉迟大人在神都屡破大案,如若可以借助神佛破案,两位大人的饭碗可早就被贫道抢去了!”

    狄仁杰又在旁边问道:

    “为何明大人看起来道术相术亦颇为精湛,还劝狄某不要去趟这浑水,似是早知因果的样子。”

    “其实本道所精通者并不是周易八卦,而是算经术数。历法、紫微斗数均是推演统筹的学问,在相书的推理下,加上各人自己的选择,就得到了事情的结果,明大人曾问我,为何狄大人可以改变尉迟大人的命数,贫道只回答了他四个字,事在人为。”

    莫不是我还真该谢你救命之恩了?尉迟真金不自觉地瞪了狄仁杰一眼。

    “对了,狄大人,未知你祖上可有哪一位先祖是卖豆腐的?”

    “这……狄某的高祖确实是卖豆腐起家的。”

    “原来如此……相书上所说果然是有道理的,狄大人面相确是贵不可言。”

    又是这种陈词滥调,玄而又玄地讲了半天,一会儿说相学不是玄学,一会儿又说姓狄的这厮贵不可言,尉迟真金突然心情变好了,想想破案还得靠自己,下次再也不找这帮臭道士来帮忙了。

    “狄大人,以后本座还得仰仗你呢!哈哈哈哈哈……”尉迟真金跳上马车,看着有点尴尬的狄仁杰,大笑着离去。

    作者有话要说:  作者有话要说:李淳风在历史上是一位有名的数学家,天文历法学家,但是似乎他比较出名的事迹是他和袁天罡的《推背图》,并且传说他曾向太宗进言,说有女主(武则天)会称帝,文曲星(狄仁杰)投生在卖豆腐的家里,后来拜相辅佐武帝使天下大治。于是我借用了这个梗,其实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只是想表达相学不是玄学,道士不能破案的想法。文中对佛教道教的思想并没有研究,所以只是为了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希望大家不要当真。O(∩_∩)O

    ☆、第 17 章

    冬至之后很快到了新年,大理寺依旧在每年的考课中名列前茅。

    这一年被陛下改元为咸亨,似乎也是个好的兆头,长日太平无事。尉迟真金亦不曾接到任何谋逆案的任务。

    狄仁杰却在一堆账目中埋头度过了新年长假,未及返乡探亲的他接到了家中来信,说堂弟过一阵子会到神都来游玩,自然要来探望他,给他带点家乡土产,让他有闲暇之时带着堂弟逛逛神都。

    三月时春光明媚,莺飞草长,百姓皆结伴出游,狄仁杰却因户部公务繁忙无暇脱身,没有空闲去欣赏美景。

    直到某日好不容易歇下来喘口气,却看到大理寺一名司直赶来户部,说是寺卿大人请他速去大理寺一趟。

    又出了大案?不可能啊。尉迟大人怎么会稀罕我去帮他破案?狄仁杰你也未免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了。而且也没有上面的号令。

    又或是难道他心情好,要我去陪他饮酒?唉,我在想什么啊?

    等他快马赶到大理寺时,吃了一惊。不过,并不是不好的事情。

    原来是他的堂弟狄仁义刚到神都,还以为他仍旧在大理寺任职,就一路问着别人找到此处来了。

    堂弟带着一个孩子,一个仆人在大理寺门口探头探脑,门禁森严,守卫面目冷峻,他不敢开口就只好在门口等着。

    尉迟真金正好骑马回至大理寺,看到狄仁义在大门口探寻,他一眼瞥到那孩子,觉得有点像一个人,便下马走至三人面前。

    他气度不凡,衣着华贵,走到三人面前时因常时不笑,又显得颇有威严,吓得狄仁义抖了两下,拉着孩子和仆人赶紧跪了下来。

    “你等是到大理寺来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