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怎麽不喜欢。”卜冬柯将他侧抱在怀里,轻轻摇著道,“你若是做了官,我一定跟你去。”
“……这样怎麽考试,还做什麽官。”徐景维被他弄的满脸通红,双眼不敢看他,盯著摇摇摆摆的门帘,半响才喃喃道。
卜冬柯一愣,被徐景维挣了出去。
“喂?”
“我出去骑马。”徐景维起身,拉开门帘时又回头说了句,“你去参加武举吧,要是将来进了锦衣卫,当了指挥使,我还要多仰仗你呢。”
☆、十八(考试)
乡试在南直隶的省会南京举行,殷城本身里南京不远,但一行人因为遇到盗匪而耽搁了一段时间,到达南京时已经离考试时间不远了。
入秋了,南京城外宽阔的大道两侧原本葱郁的森林微微染上些淡黄。天空中万里无云,将脑袋探出马车外,阵阵凉风吹过,好不惬意。
“卜公子,伤势可好?”李百惠回头朝马车上按捺不住的人道。
“谢过李兄,已无大碍,”卜冬柯回话,双眼直勾勾的盯著李百惠身边骑马的年轻公子,“要是耽误你们考试,我心里才难安呢。”
年轻公子穿著件白色道袍,一直盯著前方,腰肢随胯下马儿踏步轻轻摆动著,在宽大衣袍的遮掩下扭出道不可说的风情。
“时间正好,不是吗?”徐景贺回头朝他笑笑,“来得早不如来得巧,这两天我们考试,你可以在城中好好玩玩。说起来这地方我还是第一次来,百惠你知道有哪些好玩的事物吗?”
徐景贺说著有扭头问李百惠,卜冬柯干脆从马车里出来,坐在车夫旁边。拉车的那个是李百惠带来的一个侍卫,看起来还年轻,晒得黝黑,脸上表情一丝不苟,一路上也沈默少语,仔细看去,却是个眉目生得煞是好看的汉子。
卜冬柯坐在他身边,手里拿著几根已经枯萎的杂草,无聊的在马屁股上扫来扫去。徐景维一路上都没再跟他说话,偶尔他和二少爷对上眼神,徐景维只是垂下眼皮移开视线。想说什麽便说不出口,眼看秋闱的日子马上就要到了,卜冬柯干脆装出伤病的样子,不再和他纠缠。
马车驶入南京城,南直隶首府果然繁华远胜江南寻常城市,处处人声鼎沸。几人到了一家名叫似锦客栈的地方停下,卜冬柯率先跳下马车,听到身後徐景贺正笑著说,“若是以後能在南都六部里谋个职位就好了。”
明朝迁都之後,南京虽然也设有与北京相同的官职,实际上却是个打发老臣养老或者明升暗降臣子的地方,但是很多人却也乐得清闲,巴不得在南都里当个京官。
卜冬柯看看客栈前挂的牌匾,伸了个懒腰,笑道,“名字起的真好。”
徐景维低头从他胳膊下穿过,跨过门槛,回头朝他笑笑。
扬风镖局在城中有些老朋友,卜失雨在江湖上也算大名鼎鼎,秋闱那几日,卜冬柯便在他人带领下好好玩了一番。
考完试後他在贡院外等著开门,大门一开,被闷了几天的一众考生纷纷拥了出来。
“哎呀,我蜡烛用完了,考卷还没写完啊!”有人捶胸顿足。
“我这是第二次,估计三年後还得来,你呢?”
“哟,你带你儿子一起来了?”
南直隶的众多考生,有老有少,有喜有悲。卜冬柯站在大门不远出,人潮渐渐将他淹没。那麽多人,有的踽踽独行,有的三四结伴,有的垂弦欲泣,有的喜形於色。卜冬柯听著四周嘈杂的人声,想到世间各种无常变化,不禁笑了。
一场考试,是多少人生命中的转折,多少人将平步青云,多少人能越过龙门,多少人可以施展抱负。又有多少人会在私欲面前放弃一切原则,因为一念之差抱憾终身。踏过这道门槛,一切都大不一样。曾经的朋友可以变成敌人,曾经的敌人也可以变成朋友,另一种身份,另一种待遇,诱惑著无数人纷纷跳入其中,奋不顾身。
“唔,倒霉死了。”耳朵灵敏的捕捉到一个熟悉的声音,卜冬柯朝旁边走两步,迎上出门的徐景维。
徐家二少爷和一个年纪不大的书生走在一起,一边不停同衣袖在鼻子前面扇著。看见卜冬柯站在前面等他,小跑两步赶了过来。
“你先走吧,我还要等哥哥,回了殷城再联系你。”他朝那个年轻书生说。
卜冬柯笑笑对他说,“那麽年轻的秀才?”
徐景维听出他话中的讽刺,愤懑的瞪了他一眼,“我紧挨著厕所。”
考试的时候是不允许出来的,每人挤在个小的可怜的隔间里,每次考试,都会有可怜的考生被分到挨著茅房的位置,只好忍著过几天,出来时一身臭味。
卜冬柯哈哈大笑起来,作势去闻他身上,“好臭。”
徐景维一拳打在他胸前,“走吧,我们走远点等哥哥。”
卜冬柯点点头,突然发觉这是两人近日来第一次正常的对话,徐景维没有再躲著他,皱著眉头走出贡院跟他聊著考试的情况,霎那间竟有种回到了从前的感觉。
“这里人真多,你干嘛站得那麽近。”徐景维嘟囔道。
“无妨,你身上味道那麽大,谁敢靠近你啊。”
得来二少爷狠狠一记无影脚。
似锦客栈离贡院不远,来考试的盘缠是朝廷发的,不用担心花费,很多考生都选择住在这里。
两人在客栈拐角处停下,客栈中很多进进出出的书生,大都三两结伴的说这些什麽,人生百态,尽显此处。
“考完了,考完了。”徐景贺以手做扇急匆匆的大步走了过来,呼哧呼哧喘著气。
“……”徐景维看了卜冬柯一眼,徐景贺一副疲惫至极的模样,他也拿不准应该说这些什麽,是不是要问他考试的情况。
“别,别说,”徐景贺朝他二人做一个手势,“什麽都别说,别问。等著放榜就行。”
“咳,”徐景贺还神神叨叨的来回踱著步,卜冬柯咳嗽一声打断三人间的沈默,“咱们进去吧,我定了酒席,你们在贡院里,想必吃的不好。”
徐景维点点头和他并肩走著,一旁的徐景贺还在独自念叨著,两人听到一贯冷静自持的徐大少爷这般罗嗦,相视一笑,快步走在前面。
卜冬柯听到身边有人低低唤了一声,低头,徐景维的小手指轻轻碰了碰他。愣了一下,卜冬柯抓住他的手紧紧握了握,踏入人来人往的似锦客栈大门,又不著痕迹的放开。
☆、十九(放榜 定情)
对於每个会上私塾,经历过考试的人来说,最难熬的并非考试过程,而是之後等待成绩的那段日子。
秋高气爽的好时节,举国上下的学子皆是心急如焚,只等著省会两京放榜。徐家大少爷度过开始时那段热锅蚂蚁般的日子後,已经冷静下来,恢复了往日正经的长子模样。徐景维一向大大咧咧,饶是卜冬柯了解他至极,问过两次“感觉如何”後,也不敢再提这事了。
二少爷不时和狐朋狗友出去玩耍,有时也喝的满身酒气或带著脂粉气回来,卜冬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每每狠狠的目送他出门的背影,或者坐在楼上注视他回来的身姿,都暗地里发誓日後要讨回这顿嫉妒。
这日,到了放榜的时候,李百惠和徐景贺坐在大堂中低声估测自己的名次,徐景维爬在桌子上不说话,卜冬柯端著酒杯,眼角瞧著桌上毫无生气赖著的徐景维。
“镇江的杨林,你知道吧,”李百惠拉过徐景贺压低声音道,“听说他是李东阳的‘约定门生’。”
“那这次的解元非他莫属了?”徐景贺挑眉。
“若传闻属实,岂止解元,将来的状元都可能是他的。”
“我听说他才学甚好,可连中三元恐怕没那麽容易,建文年间不是有一个黄观,”徐景贺心里烦闷,仰头灌下杯中酒,“还被永乐帝除名了。”
“可另一个连中三元的商辂,那可是内阁重臣。”李百惠轻轻点了点桌面,“即使不得第一,能讨个二甲也是好的,这样日後才能入阁。”
徐景贺叹了口气,“百惠志向高远,唉,我是能中个三甲就行了,我看在南京待著就不错,入那边的内阁……不敢想了。”
李百惠笑笑,“怎能这麽说,景贺生得好看,说不定将来殿试上官家会点你当状元呢。”
然後他又拍拍瘫在一边的徐景维,“小少爷,快起来吧,别睡了,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走,咱们看榜去。”
徐景维不情不愿的转了个头,对著独酌独饮的卜冬柯。男人停下手中酒杯,看他眼里全是愁苦的感情,不禁乐了,手指在桌下捏捏他的手掌心,道一句,“别怕。”
南直隶乡试,解元果真是镇江杨林。徐家两人和李百惠都讨了个举人,李百惠在第六位,徐景贺在第八,徐景维就靠後了些,挂在尾巴上,很惊险。
“差一点就掉下来了啊。”徐景贺朝弟弟挤眼,“得了,准备明年的会试吧。”
徐景维撅了撅嘴,低著头不知在想什麽。
几人当天就踏上了回家的路,还是和李百惠同行。几人经过商议,为了赶紧回家复习,统一决定骑马回家。
“呼,”李百惠抹了抹头上的冷汗,“我本来都做了准备,这次要是考不上,就在南京城里住上三年,下次再考。”
“我也是这麽想的。”徐景贺感叹。
同时踏进贡院的秀才们,没多久後便有了不同的身份,一次乡试,也许会让很多人梦想成真,也会让很多人彻底放弃学而优则仕这条路。天气渐冷,城中依旧热闹,还是那条繁花似锦的大道,通往城外回家的道路,再次踏上时,众人却有了全然不同的感受。
世事无常,有人欢喜有人忧。
几人放松下来,一路上有说有笑。卜冬柯却发现刚转好一会的徐景维又回到了之前的状态。回头时经常能看到他盯著自己看,卜冬柯敲他脑门骂他傻,他也不反驳,径自将视线挪开沈默地看其他地方。
然後又会盯著他看,也不说话,也猜不到二少爷在想什麽。其实心里隐约能感觉到他想的东西和自己有关,但又被他这种态度堵得半死,卜冬柯一路上心里像被一万只猫爪子抓著,痛苦难耐。
憋得难受,干脆和李百惠的侍卫们比划起拳脚来。李百惠在一旁笑著叫好时,他又看到徐景维一副他被人欠了欠不知道上哪要的模样,光天化日被众人看著,干脆继续端那副冷漠的面孔,反正已经习惯了,也不用其他的伪装。
几人骑著马,速度很快,不久便和李百惠道了别,李百惠怕他们路上出事,叫手下那四个侍卫跟著他们。天气越来越冷了,一行人快马加鞭赶回殷城,安全回到徐府看到门前迎接他们的一众人。
“多谢几位。”徐老爷对四个侍卫道谢,“时候不早了,不如几位在府中休整一下吧。”
应试时拉车的那个年轻人似乎是四人中的老大,和其他三人打了个商量淡淡点头,徐老爷又道,“眼看年关将近,我想李府上也不缺几名侍卫,几位赶回去,恐怕也要大雪封道了,若不嫌弃殷城地小,干脆在这里过年,待来年开春,与我家这两个一同北上回李府便是。”
徐夫人又道,“是了,不过那时要改走水路了,不然怕来不及。”
徐景贺说,“秋闱到春闱本身时间就短,本打算考中了就直接北上呢。”
徐夫人瞪他一眼,话却是对著站在长子身後的次子说的,“不揪回家里看著,指不定闹出什麽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