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红尘三千

分卷阅读8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诵完了发现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玉璟赪偏头,微微一笑,大有日后颠倒众生的影子。

    “咳。”聿濂修微微笑着,握拳掩唇假意咳嗽一声,众人的视线便又整齐划一地落回他身上,“嗯,大家说得都对。一个作者写出一首诗词的时候,他的心境必然是在不断变化的,诗中蕴含的情感自然也跟着心境变化。字里行间,那些纤细的情感就通过或朴素或华丽或豪放的词句隐现出来。

    “一首边塞诗,除了描写塞外边关的风光,多会转到壮志报国无门的惆怅,战士英勇无畏的颂扬,征人思家的乡情等方面上作结。

    “而一首田园诗,除了描写山水苗圃的风光,多还会感慨生活的闲适自在,早年官场的黑暗,远离名利纷争的畅快等等。”

    垂首扫了一遍下坐的小孩,都睁着水灵灵的大眼睛,一副“我好想知道然后呢”的求知样,聿濂修富有书卷气息地笑笑,继续道,“再有一首,

    幽兴苦相引,水边行复行。

    不知今夜月,曾动几人情。

    光逼流萤断,寒侵宿鸟惊。

    欲归犹未忍,清露滴三更。[中秋步月宋翁卷]

    这首诗,你们把它抄录下来,拿回家仔细品味其中的精巧之处,琢磨一下怎么用白描的手法将自己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又入木三分,就以‘中秋’为题,作首诗明日拿来给我看。”

    “可是先生,明日休学的。”千琰为了休息日大无畏地首当其冲,眨巴着眼睛力求博得先生同情。

    同学们都屏息凝神等待聿濂修的回答。

    “那就下次上课时再给我。”真是不负众望的答案!生怕先生临时起意补课加作业的众人都悄悄在心里松了口气。

    他们心里打的小九九聿濂修自然是一目了然的,也不跟他们计较,将话题带回到诗词上来:“我们都知道,闺怨一般是描写独守空闺的少妇、待字闺中的少女在闺阁中的忧愁和怨恨,而写这些闺怨诗的人,却更多是男子。有的触景生出爱怜之意,将自己代入情境,有的则是假借别的事情,揣测女子的心思,模仿其口吻写出。

    “由此,这种诗很多都有别的感情寄托在里面,更为复杂,且寓有深意。又是借用女子的感情表达他的事情或感情,显得更加缠绵、委婉,也更具有诗意。

    “前朝有一名士参加了某年的进士考试,可感到心里没底,于是怀着忐忑的心情专门写了一首诗去问询他的老师——

    洞房昨夜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闺意唐朱庆馀]

    “此诗表面上是谈新婚女子的娇憨忧虑,实际上却是问:你说我这一次能不能被录取呢?

    “他的老师看了之后,觉得好笑,就回了一首诗,说的是——

    越女新装出镜心,

    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

    一曲菱歌抵万金。[唐张籍]

    “话里有话就在于暗喻:这不是多余的问题吗?这不是装模作样吗?我还能说什么呢?这样美丽漂亮的女子,只要轻轻唱上一首采菱的歌,即使质朴无华,一万金都买不下。

    “于是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回答婉转风趣,很自负,也很见才气。古人对答的诗词都很有技巧,闺怨诗尤是如此。往往四两拨千斤,上不得台面的话就藏在诗里,委婉含情。”

    “先生!”玉璟赪举手示意,看到聿濂修点了头,才道,“先生你知道这首诗吗——

    君知妾有夫,

    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

    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

    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

    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

    恨不相逢未嫁时。[节妇吟唐张籍]

    这是闺怨吗?可明明是她自己拒绝了的啊。”

    聿濂修还没来得及开口,下面就兴致勃勃地讨论开了。

    “嗯,听起来生活得挺幸福啊。”千琰摸摸下巴,故作老成地点点头表示赞同。

    “嘁,最后一句不是那么明显了么。”秦筠嫌弃地嗤一声。

    “啊,想早点遇到什么的……听起来好遗憾。”沈祈风若有所思。

    “可这样不是前后矛盾呀,中间说要和她夫君同生死。怎么同时喜欢两个人的!”常风皱着眉头,想不通怎么这么复杂。

    “女人心,海底针啊。”阎辕澜拍拍常风的脑袋,摇着头感叹。

    顾炀墨用眼角余光瞟阎晟渊。

    阎晟渊注意到了,憨厚地朝他笑笑。

    聿濂修伸手轻轻揉了揉玉璟赪柔顺的黑发,笑着说:“我正想接着讲这首诗。

    “我的老师当年讲这首诗时说,一个人只要有点儿灵性,把这首诗背个烂熟,细细品味这首诗的情节,那么想写什么,不论是、短剧还是戏文、杂剧都能写好,诗词自是更不在话下。”

    孩子们都发出一声惊呼:“哇,这么神!”

    于是,这首闺怨诗成了日后唯一一首全体学员会背的诗。

    聿濂修笑着长长呼出一口气,真是,说他们什么好呢,都有快点长大的独当一面的想法似的。

    当日课间休息时,那几个人小鬼大的该干嘛干嘛,其他小朋友则一脸天真懵懂相互嬉笑打闹,千琰拉着跟他去茅厕都仿佛形影不离的奚禾站到他身边,正经八百文绉绉地问:“咳,先生!小生愚钝,不知何谓相思,可否得先生赐教?”

    聿濂修正一手握书,看得入神,闻言突的心下一沉,面上却平静如初,斜睨了他一眼,缓缓说道:“前人自古便言谈此情,许多流传下来的诗词你该都多多少少读过吧?只是,这种感情及其带来的感觉,光听别人描述,再怎么天花乱坠,上天入地神乎其神,也得不到其中一丝奥妙的。”

    见千琰似懂非懂地上下晃悠着脑袋,聿濂修看了一眼奚禾,“所以相思这种东西,大概就是你离开某个人,然后很想他。不在他身边时,会怀念你们一起度过的时光,会想念他的笑容,会回味他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他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你都舍不得忘掉。心里会觉得有些甜,像吃了一罐蜂蜜的小熊一样,甜蜜又满足。而越是回忆,便越是想。”

    自语般压低声音,“可是,单相思,是很苦的。”

    当话音落下,而屋内一片寂静。聿濂修才发现,所有人都微微低着头,好像在认真思考他刚刚说的话。

    像教导了弯歧多余的道路啊,聿濂修默默在心里检讨自己,绽开应有的温和笑容:“你们还小,□岁的小孩子就好好去玩。别有事儿没事儿瞎琢磨。会未老先衰的。”

    语毕,学堂果然又热闹了起来。

    后来,他们便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抱负,开始认真地努力,朝着决定的方向,绝不言弃。然后,功夫不负苦心人的,有了一番作为。

    千琰熟读诸子百家,只要一捧起书便如饥似渴,与平常轻浮风流的样子判若两人,论机智谋略恐怕只有玉璟赪能和他匹敌;也不知道他最近受了什么刺激,行事居然越来越收敛,极少再去花柳一条街拈花惹草招蜂引蝶,也不会再在某酒楼上看到一个对味的美人就前去调戏一番,有点奇怪。

    奚禾和常风自然是天天苦练功夫,两人的根基扎实,新招式学得也快,六韬三略孙子兵法之类的兵书倒背如流,现在奚禾成了镖局的中流砥柱;常风也常年镇守北疆边关,与镇南的千珏大将军齐名,为百姓称赞爱戴。

    阎辕澜和阎晟渊自然是将阎家的祖业经营得有声有色。两人分工合作,辕澜主要和官府同行融洽关系打交道开路通运,专于公关;晟渊则和顾炀墨一道负责产业的管理与协调。阎家的酒楼茶肆、绸缎布庄、商号当铺无一不遍布全国,除了在蜀地的本家,有的在当地甚至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周边的小国集市街道里也有他们的商铺在。

    秦筠和沈祈风倒是少承父志,在京城的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可能过不了多久就能到从三品了。

    玉璟赪在东南一个人杰地灵的富饶郡县开了个,什么来着,玉散风,里边儿各种闲杂人等和慕名而去的达官贵人,说来小赪还多次书信邀他前去游玩,被镖局琐事太多的理由婉拒了。

    不过,这么想下来,他们应该都过得挺好。

    这些个让自己既费心又省心的孩子啊,终究是长成大人了。

    聿濂修笑得颇为欣慰,心情舒畅地端起面前的云海白毫。这还是上次千珏归家时,知道他喜欢茶,顺带给他捎上的三罐。用的是上好的锡罐封装,还附带了一套锡制的茶具。看着银中泛着蓝色的杯子,聿濂修觉得心里暖暖的。锡罐具有储茶色不变的特质,锡壶泡出的茶尤为清香,锡杯盛酒冬暖夏凉淳厚清冽。

    有诗赞白毫曰:

    本色天然精采制,纤尘不染鉴其心。

    仙芽拨动巧分香,玉指纤纤引兴长。

    芽毫浸润故山泉,素洁如银贵比金。

    晴空飞瀑散幽香,舞动灵芽韵味长。

    宛见仙娥天上降,一杯在手远浮华。

    拂面春风笑靥开,味同甘露润灵台。

    杯中茶芽身披白毫肥壮挺秀,如棱如针,赏心悦目;闻着袅袅茶烟,香气清新;茶汤清澈晶亮;入口毫香显露,甘醇清鲜,滋味纯和。

    只觉世间甚好。

    千珏是千琰的大哥。

    小千琰还在镖局读书时,千珏已长成十来岁的少年郎,每天傍晚都来接小千琰回家,久了也和聿濂修相熟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