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三十而已

第153章 不感兴趣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第一百六十九章不感兴趣
    见旁敲侧击没有用武之地,焦利华给了明董事长一个眼神让他自己体会。
    明董事长不是傻子,这是摆明了,要让他打头阵。
    我心里明白的很,毕竟我曾经跟明董事长打交道不是一天两天了,就连这样的场合,我经历的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接下来,肯定要加紧试探的攻势了。
    对于他们而言,逮到我的机会并不多。
    能早一点确定下来县里有什么项目合我胃口,他们也能早做准备。
    更何况,不管是谁帮县里拉来了投资,都会有一笔丰厚的奖励,这个情况我是知道的。
    曾经,在县领导班子大会上,我亲耳听到过。
    当时,我还是跟着明董事长参加的这个会议。
    “这两年周总没在县里,有些情况可能不了解。咱们县上准备搞一个电商供应链,地址都选好了,就在咱们丰硕集团二层的办公楼里。周总又有传媒公司的资源,更有影视公司的资源,要是将这个电商供应链平台搞好了,还能支持咱们县上的电商事业发展,至于房屋水电什么的,一律不计,不知道周总感不感兴趣?”
    呵呵,果然是见缝插针啊。
    我前脚刚说了,我手上有影视公司的项目,而且我还在传媒公司任职,他后脚就说想搞电商供应链平台。
    这方面我倒是了解,绝大多数都是在借助短视频直播平台作为媒介。
    现在各个县上,都搞得如火如荼,甚至有几个具有优势资源的县,搞得那叫一个风生水起。
    不管是各个企业的负责人,还是县上的一杆子领导们,那可是分外眼红。
    但明董事长不傻,他知道我两年前搞过一个传媒公司,而且是以破产惨淡收场。
    对于我的性格,他是知道的。
    这个传媒公司的失败,将会是我心里的一根刺。
    想要拔掉这根刺,就得从哪里跌倒再从哪里爬起来,这也是我为人处世的准则。
    这根针插得,还真是无懈可击。
    但他却小觑了我的定力,既然打定了不掺和,那就是不掺和。
    任你巧舌如簧,也不起半点儿作用。
    “呵呵,不感兴趣!”
    我说着,满不在乎的给自己往嘴里夹了一口菜。
    明董事长碰了一鼻子灰,悻悻的看向焦利华,好像在说,我尽力了。
    在场的这些人看得一愣一愣的,谁也不开口接话。
    我知道,像这样的拒绝方式,他们也做过。
    但更多的是,县里的有关领导私下会晤的时候会这样直接了当的拒绝。
    可现在的场合,并不是私下里会晤,而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儿。
    好像,我也太不近人情了,一点儿面子都不给。
    转念一想,虽然我行事作派很低调,但我身价却高调的很。
    我这样直接了当,不给面子的直接回绝,才更像是我应该有的样子。
    至少在我看来,像我这么高身份的人,总不能根其他人一样,处处要顾全大局。
    真要是到了我这种高度,你高兴不高兴,还真跟我没什么太大的关系。
    “周总啊,您说您还投资了一个影视公司,这倒是很新鲜啊,咱们县里可从来没有过。您也知道,咱们县也是红色教育基地,而且还有不少近代历史遗址保存的非常好。您完全可以将那个影视公司的经营模式复制过来,也好扶持扶持咱们红色教育这个板块儿!”
    听到李利英这句话,我笑了,东道主老板不行,您亲自出马了啊。
    可是,还是不行!
    地处京津冀,十个县得有八个县保存着红色遗址,怎么说也算是各自县里的一个金字招牌。
    但我知道,这需要持续加大无可估量的宣传才能奏效,才能为各自的县里拉来金凤凰。
    那要投入多少宣传经费呢?多多益善,没有尽头,也可以说是个无底洞。
    毕竟将红色遗址当作旅游资源的地方太多了,根本没有多少差异化,很难引流。
    甚至还有一些县里,把参观红色胜地当作是各个企业的员工福利,也仅仅在这种情况下,得以保全的红色遗址才有些客人。
    但这些收入,跟支出比起来,九牛一毛。
    不过,李利英说的这个利用影视公司来宣传本县红色遗址的项目,还是有些可以推敲之处的。
    毕竟现在红色题材的电影电视剧很多,给县里招来任何一个剧组,都能解决维护红色遗址的工人工资问题。
    但还有一个问题摆在眼前,你想拿本县的红色遗址拍电影,就不能破坏这里的结构。
    而且,你想拍就能拍了?剧组里专有人做堪景的工作,要是选址不能打到剧组的要求,不具备一些特色,也很难选上。
    “没兴趣!”
    我一边儿给李思语夹菜,一边儿往自己肚子里扒拉,摆出一副仍然不为所动的姿态。
    在场的这些老板们,听了我这三个字,顿时倒吸一口凉气。
    原因无他,只因为我这句回答,还不如给明董事长的字多呢。
    这岂不是摆明了不给面子?哪怕你含蓄一点儿,说说理由呢。
    就这样直接拒绝了,李县长的脸色会好看?
    李利英叹了口气,没有看向焦利华,而是若有所思的垂下眼皮转动手中的茶杯。
    从我第一次见李利英和焦利华的时候,他们就已经打配合好几年了,他们之间的默契,根本就不用递眼神儿。
    还有一张王牌,那就是焦利华本人,他可是这个县里最大的大家长了。
    哪怕今天的场合,每一个人都是举足轻重的大老板们,他也仍然具备最大的话语权。
    再换句话说,要不是今天这两位大家长都出席,他们还指不定用什么样的托辞婉言拒绝出席这样的场合呢。
    我余光扫过焦利华,看得出来他很小心,几次想要开口,都被我主动伸筷子夹菜的动作给憋了回去。
    我没看节目,心思全用在如何应对他们对我未知的问题上,几乎是一开席我手上的筷子就没停过。
    呼出一口气,想要打一个饱嗝,但碍于场合不雅,我仅仅是小啜了一口茶水,这才算放下筷子结束干饭战斗。
    “周总啊,您的风格可真是让我们耳目一新啊,尤其是您低调行事的风格,更是让我们老一辈汗颜,在这里我敬您一杯酒,也希望您对咱们家乡的建设,不吝赐教。”
    焦利华抬手举杯,笑着看向我,仿佛刚才的尴尬从来没发生过一样。
    我嘿嘿陪笑,连称不敢。
    “咱们县上这几年发展的很快,想必周总也一定清楚的很,如今我们的改革发展已经进入到了深水区,正需要蓬勃建材这样的单位来助我们一臂之力,也希望您能看在五十万乡民疾苦的份儿上,考虑考虑回乡投资兴业。”
    焦利华把自己的身段放得很低,而且字里行间也充满了热忱。
    他说的一个词,我倒是认可:清楚的很。
    也正是因为我对县里的发展清楚的很,才不会跟着淌这趟混水。
    “焦书记言重啦!造福人民是政府的事儿,可不是我们这样的小老百姓能参与的,还是算了!”